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範文六篇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範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找朋友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範文六篇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大膽地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遊戲地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找朋友MP3下載

兒歌:找朋友MP3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個朋友

敬個禮呀 鞠個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在,給身邊的小夥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啓發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範,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遊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範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麼動作?

(3)教師表演示範,規範音樂遊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分組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爲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裏做遊戲。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活動,讓幼兒嘗試1-5的各種對應關係,從而感知數的實際意義。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邊說邊玩。

二、活動準備

數字卡1-5,物體卡1-5,每組夾子1-5;點子卡1-5;餐巾紙盒;

三、活動過程

1、主題導入

(1)、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家,家裏有什麼?

(2)、有玩的,吃的,有沒有穿的?喜歡自己的家嗎?

2、老師介紹材料

(1)、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的玩具,這些玩具都放在紫色的家裏,看看紫色的家裏有什麼?

(2)、出示鞋子、襪子、、杯子等,這麼多的東西,你們家有嗎?

(3)、出示玩具、飛機

(4)、提出要求:紫色說要和小朋友玩個找朋友的遊戲,每個家都有卡片和夾子。

3、介紹粉紅色家

4、介紹摸箱:另外一份有三個家,看看他們是誰的家?

5、幼兒操作

6、交流

剛纔玩過家裏的東西,這些東西你們家裏都有嗎?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常見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瞭解故事內容,學說禮貌用語“請”“對不起”。

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掛圖、各種動物圖片及毛絨玩具。

活動流程:

談話:寶寶,你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什麼小動物呀?(幼兒自由回答)

針對幾個幼兒熟悉的動物進行提問:它長什麼樣子?走路什麼樣子?喜歡吃什麼?他的家在哪裏?

瞭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

咱們小朋友認識這麼多的小動物呀!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隻小動物,你來猜猜它是誰?謎語引出:“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擺,水上划船子。”出示圖片:小鴨咱們一起跟小鴨打個招呼吧!“小鴨你好呀!”“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鴨子,很高興見到大家!”

(1)出示圖片:小鴨自己在河裏游泳

小鴨今天想到小河裏去游泳,可是它現在一個朋友也沒有,心情會怎麼樣啊?(不開心、不高興、很孤獨)小鴨子應該怎樣做呢?(找朋友)咱們一起告訴小鴨吧:“小鴨小鴨,你去找好朋友和你一起游泳吧!”小鴨說:“謝謝!謝謝!”我們怎樣說啊?“不用客氣”

(2)出示圖片:小鴨遇到小白兔

小鴨遊呀遊呀,會遇到誰呢?

師:草地裏來了一隻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小鴨會怎樣跟小兔說呀?小兔會跟小鴨一起游泳嗎?爲什麼?(因爲小兔不會游泳)小兔會怎樣說呢?

(3)出示圖片:小鴨遇到小花狗

小鴨又繼續遊呀遊呀,看到誰啦?

師:小鴨又遇到了小狗,他會怎樣邀請小狗呢?小狗會怎樣說呢?

師:小兔、小狗都不能跟小鴨一起玩,這可怎麼辦呢這到底爲什麼呢?(因爲它們的家都在陸地上,不能到水裏去)那還有哪些動物不能跟小鴨一起到河裏游泳呢?(小貓、小雞、小狐狸、小羊…)這些小動物都不能跟小鴨一起游泳,那小鴨可以去找誰啊?(請幼兒自由回答)

(4)出示圖片:小鴨和小青蛙在河裏快樂的游泳

小鴨有了小青蛙一起在河裏游泳,這回心情怎麼樣了?(開心、快樂)你是怎麼知道的?(臉上的表情)

欣賞故事:

老師非常喜歡這幾隻有禮貌的小動物,現在老師把這幾隻小動物編在了一首好聽的故事裏,咱們一起來聽一下吧!

提問:小鴨遇到了幾隻小動物?小鴨邀請它們的時候是怎樣說的?(加動作來說一說)它們又是怎樣回答的?

自然結束:

有朋友的感覺真好啊!如果有更多的朋友會更好的!現在咱們一起幫小鴨找更多的朋友吧!(照圖片和毛絨玩具)你來幫小鴨邀請一下它們吧!(練習說“請”“對不清”)

五、寶寶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你的好朋友是誰?現在你也來邀請你的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吧!

教學反思:

如果將知識拓展這一環節和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有效結合起來,或許會比單獨的將他們分開要效果更好。在幼兒回答問題時還要進一步強調幼兒說話聲音要響亮,吐字要清楚,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能夠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視聽結合雖然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在第一遍欣賞故事時,讓幼兒以聽爲主,幼兒的注意力就會被故事內容所吸引。再讓幼兒看,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感知圓與圓之間的幾種常見關係:相切、相交、同心、相離,並能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表現。

2.體驗魚卵寶寶在池塘裏、水草間做遊戲的快樂 。

活動準備

1.課件一套(小河的場景、大小顏色不一的魚卵寶寶若干個,並能隨意移動)

2.自編故事《魚卵寶寶找朋友》及課件 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一幅

活動流程

通過魚卵寶寶找朋友的故事,嘗試探索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課件展示,故事欣賞—魚卵寶寶找朋友)→欣賞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教師範畫→幼兒作畫→交流分享→延伸

活動過程

一、通過魚卵寶寶找朋友的故事,嘗試探索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1、魚媽媽在池塘裏生了許多魚卵寶寶,不就魚卵寶寶慢慢長大了,圓圓、滾滾的。

2、這些圓圓的魚卵寶寶一樣嗎?(有大有小、顏色也不同)

3、今天,他們要一起做遊戲。

欣賞故事:

魚卵寶寶們都是好朋友,一天他們約好出來玩。他們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出來了(豐富詞五顏六色)。紅魚卵寶寶和黃魚卵寶寶說:“我們的肚子大,我們碰碰肚子把!”於是,他們倆做了碰碰小肚子的遊戲。綠魚卵寶寶說:“我也碰得到你。”說着也和大黃圓圈碰到了一起。大圓說:“你太小了,我怕把你,我抱抱你吧?”於是黃色的大魚卵寶寶把綠色的小魚卵寶寶抱在了懷裏。藍色的魚卵寶寶和綠色的魚卵寶寶說:“我們纔是更好的朋友。瞧!”它們勾勾手跳起舞來。很快天色晚了,他們分開回家了。

4、教師提問:魚卵寶寶們玩了哪些遊戲?(幼兒邊說邊出示典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玩玩他們的遊戲(幼兒遊戲)

5.教師:圓圓的魚卵寶寶玩了碰一碰、勾勾手、抱一抱、分開了的遊戲。兩個圓碰碰大肚皮的時候叫相切,這時候的兩個圓是輕輕地挨在一起,它們只有一個點靠在一起;兩個圓勾勾手的時候叫相交,這時候他們是有兩個點靠在一起;大圓抱小圓的時候叫內含;兩個圓離開了的時候叫相離),這時候他們是沒有點靠在一起。

二、名畫欣賞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

出示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

有一個畫家他把許多魚卵寶寶畫在一起,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看看畫裏面的魚卵寶寶在幹嘛?

三、教師範畫

1、想不想也畫一幅這麼美麗的畫?

2、按幼兒意願取不同顏色炫彩棒畫圓圓的魚卵寶寶玩了碰一碰、勾勾手、抱一抱、分開了的遊戲,同時觀察不同顏色碰在一起後發生的變化。

四、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調換顏色作畫,鼓勵幼兒多情一些魚卵寶寶出來玩,將畫面畫豐滿。(一邊播放背景音樂,幼兒一邊作畫)

五、交流:

你畫的魚卵寶寶在做什麼遊戲,看看誰的朋友多,數也數不清。

六、延伸:

(播放課件)魚卵寶寶慢慢長大了,長出了眼睛、嘴巴,生出了魚鰭、魚尾,成爲了一條真正的小小魚,鼓勵幼兒下次活動在魚卵上添畫線條,將長大的魚卵寶寶變成小魚。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1——10數與物相應。

2.探索發現一個數與實物之間的關係。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以不同顏色圓點卡片與數卡1——10.

活動過程:

(一)認識1——10數字。

1、教師將圓點散放在黑板上,提問:黑板上有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誰來把一樣的圓點放在一起,並且按數目的多少排隊?

3、教師:每種圓點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請個別幼兒在每種圓點下面用數字表示他們的數目。

4、 教師:圓點是怎樣排隊的?你能用你的數字卡片來找朋友嗎?

5、教師:爲什麼這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前面?4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後面?

6、 教師:那你們還知道3的前面是幾?3的後面是幾?

(二)體驗物體與數字之間的關係。

1、教師出示1——10數字卡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我們身邊有沒有物體與我們的數字卡片一樣?。

2、 教師指着4的卡片,提問:這個數字是幾?請找出物體與它相應。

3、教師:1個數字能找到不同物體的朋友?是什麼樣的朋友?

4、教師:數字8有朋友麼?他的朋友是誰?你是從哪裏知道它們是8的朋友的?

5、 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

(三)遊戲:找朋友。

1、教師:根據數字拍手遊戲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數字能表示相應的實物,這兩個數的好朋友舉起來。

2、 教師報1——10的任意一個數,幼兒舉相應德物體卡。

3、該遊戲重複多次後,可請幼兒兩隊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圖片卡,然後交換玩。

活動反思:

今天我對我園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節數學《數字找朋友》的活動,重點是:認識1——10的數字。體驗操作遊戲帶來的樂趣。在活動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給每位幼兒準備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準備。活動中也採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如:直觀教學法、演示法……就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效果來看,我本人認爲這節活動還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綱要》中說: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活動一開始就可以先出示一個數字1——10的數字,然後請10個小朋友來排隊,一開始可能由於習慣的孩子們可能會出現排成一排的現象,這是可以讓幼兒變換隊形,改成讓孩子們不按順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們就叫這個數字。然後再引導幼兒以圖片的數量對對,即,有一個沒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與這個數字相應。如此一來就很直觀的讓幼兒認識了數字,本環節中,主要是回憶起數字。

什麼是數字,什麼是物體的數量。接着,再讓幼兒來操作,進一步用操作材料來感知什麼是數字和數量,並與周圍的同伴說說。所以一節好的教育活動,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知識儲備。

?數學教育主要是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索,運用各種感官、親子動手操作解決問題。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也遇到了困難,作爲老師的我們不是幫孩子來擺弄,而是要教會孩子們自我點數檢查、互相檢查是否正確,並對孩子們進行鼓舞與肯定,這樣他們才更會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的數字後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於幼兒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難理解,是抽象的數字概念。因此本節教學設計以遊戲爲主,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賽”中增勇氣,“樂”中長才幹。意在通過趣味性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遊戲,使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科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教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規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在遊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感知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圓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數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數字卡片(人手一張)。

2.幼兒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你們的朋友是誰呢?

二、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並體驗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對應並置的兩排圓片,數量分別是2和3.師:第一排圓片有幾個?第二排圓片有幾個?第一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一排圓片呢?我們可以說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師在3個圓片下面再貼出第三排4個圓片。

師:第三排有幾個圓片?第三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三排圓片怎樣?我們可以說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師以中間一個數爲參照,先與前面一個數比,再與後面一個數比。

師:3比2怎樣?3比4怎樣?

4、師小結: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們就把這排在一起的3個數叫相鄰數。

5、教師把2個圓片取下,在4個圓片的下面貼上5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4比3怎樣?4比5怎樣?所以4的相鄰數是3和5.

6、教師把3個圓片取下,在5個圓片下面貼上6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5和4怎樣?5比6怎樣?所以5的相鄰數是4和6。

7、教師直接說數字6、7、8、9,請幼兒說出它們的相鄰數是誰和誰?啓發幼兒用剛纔學習的方法找它們的相鄰數,幼兒回答後,師可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三、玩遊戲“找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1、“找朋友”的遊戲。

將幼兒分爲四組,每組幼兒胸前掛有1——10的數卡。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本組的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到本組的朋友,音樂停止,2、3、4的幼兒手拉手站一排。(先請10位幼兒演示,然後遊戲繼續。)

2、卡片遊戲。

師事先發給幼兒1——10的數字卡片,教師說出一個數字,讓幼兒找出該數的兩個“朋友”,並將卡片舉起。

(通過遊戲的形式鞏固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四、結束部分。

1、遊戲後評價。

2、師小結,教育幼兒要像數字寶寶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設計意圖: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友愛同伴的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再銜接到數字朋友中去。整個活動老師通過講述、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再用卡片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幾個環節幫助幼兒知道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請幼兒找朋友時,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問題剛提出,孩子們就爭着回答;老師請小朋友們做“找朋友”的遊戲時,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最後一個環節中,還有幼兒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動後請家長回去利用撲克牌與幼兒鞏固10以內的相鄰數,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再玩幾次類似的遊戲。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