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10篇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找朋友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10篇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1

  適用範圍:

複習字的偏旁、結構,正反義詞,以及聲母與韻母的相拼。

遊戲準備: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過程:

1.導語: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

2.如,一年級上冊《識字4》,在學了生字後,請學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這樣操作。

一生拿一張卡片“打”,說:“找呀找,找呀找,誰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學就都可以上前說:“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說:“對對對,‘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後大家一起讀讀兩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說說這兩個字的偏旁。

又如,可以做幾個金牌,金牌上貼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說:“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掛金牌的同學看一看讀一讀生字,與掛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爲好朋友。

找對了,大家說:“對對對,你們是一對好朋友。”找錯了,大家說:“錯錯錯,趕快再去找一找。”

3.也可以準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掛在大家胸口,先讀一讀,然後讓小朋友選擇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還可以準備字形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準備一些聲母和韻母,讓學生讀後手拉手交朋友。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幼兒運用以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2、能通過以有的經驗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發展發散性思維。

3、理解對應配對關係。

4、體會與同伴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幼兒生活經驗有關的相關物品。

2、汽車、大樹、衣服大卡片各一;抹布、剪刀、加油站、水、鐵鍬、公路、鳥、桶、螺絲刀、紅綠燈、拖布、人

活動過程:

一:找我的朋友

1、教師出示物品,幼兒找出可以和自己做朋友的物品,並討論。

有許多小客人也來了,它們都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可它們沒有找到好朋友,請小朋友幫它們找一找。

2、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物品與自己做朋友的原因,得到確認後放入朋友欄。

二:爲物品找朋友

1、教師出示汽車卡片。幼兒從小卡片中找出可以與汽車做朋友的卡片,並說出原因,得到確認後,放到汽車處。

2、教師出示大樹卡片。幼兒從小卡片中找出可以與大樹做朋友的卡片,並說出原因,得到確認後,放到大樹處。

3、找出汽車大樹共同的朋友。

三:發散性思維訓練:

本環節教師運用比賽的方法,激勵幼兒參與。教師出示衣服的卡片提出問題:誰可以和衣服做朋友,對正確回答的幼兒給予獎勵。鼓勵幼兒把自己找到朋友的原因說給大家聽。

小結;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肯定,在表揚中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感知圓與圓之間的幾種常見關係:相切、相交、同心、相離,並能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表現。

2.體驗魚卵寶寶在池塘裏、水草間做遊戲的快樂 。

活動準備

1.課件一套(小河的場景、大小顏色不一的魚卵寶寶若干個,並能隨意移動)

2.自編故事《魚卵寶寶找朋友》及課件 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一幅

活動流程

通過魚卵寶寶找朋友的故事,嘗試探索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課件展示,故事欣賞—魚卵寶寶找朋友)→欣賞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教師範畫→幼兒作畫→交流分享→延伸

活動過程

一、通過魚卵寶寶找朋友的故事,嘗試探索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1、魚媽媽在池塘裏生了許多魚卵寶寶,不就魚卵寶寶慢慢長大了,圓圓、滾滾的。

2、這些圓圓的魚卵寶寶一樣嗎?(有大有小、顏色也不同)

3、今天,他們要一起做遊戲。

欣賞故事:

魚卵寶寶們都是好朋友,一天他們約好出來玩。他們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出來了(豐富詞五顏六色)。紅魚卵寶寶和黃魚卵寶寶說:“我們的肚子大,我們碰碰肚子把!”於是,他們倆做了碰碰小肚子的遊戲。綠魚卵寶寶說:“我也碰得到你。”說着也和大黃圓圈碰到了一起。大圓說:“你太小了,我怕把你,我抱抱你吧?”於是黃色的大魚卵寶寶把綠色的小魚卵寶寶抱在了懷裏。藍色的魚卵寶寶和綠色的魚卵寶寶說:“我們纔是更好的朋友。瞧!”它們勾勾手跳起舞來。很快天色晚了,他們分開回家了。

4、教師提問:魚卵寶寶們玩了哪些遊戲?(幼兒邊說邊出示典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玩玩他們的遊戲(幼兒遊戲)

5.教師:圓圓的魚卵寶寶玩了碰一碰、勾勾手、抱一抱、分開了的遊戲。兩個圓碰碰大肚皮的時候叫相切,這時候的兩個圓是輕輕地挨在一起,它們只有一個點靠在一起;兩個圓勾勾手的時候叫相交,這時候他們是有兩個點靠在一起;大圓抱小圓的時候叫內含;兩個圓離開了的時候叫相離),這時候他們是沒有點靠在一起。

二、名畫欣賞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

出示康定斯基的名畫《圓之韻》

有一個畫家他把許多魚卵寶寶畫在一起,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看看畫裏面的魚卵寶寶在幹嘛?

三、教師範畫

1、想不想也畫一幅這麼美麗的畫?

2、按幼兒意願取不同顏色炫彩棒畫圓圓的魚卵寶寶玩了碰一碰、勾勾手、抱一抱、分開了的遊戲,同時觀察不同顏色碰在一起後發生的變化。

四、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調換顏色作畫,鼓勵幼兒多情一些魚卵寶寶出來玩,將畫面畫豐滿。(一邊播放背景音樂,幼兒一邊作畫)

五、交流:

你畫的魚卵寶寶在做什麼遊戲,看看誰的朋友多,數也數不清。

六、延伸:

(播放課件)魚卵寶寶慢慢長大了,長出了眼睛、嘴巴,生出了魚鰭、魚尾,成爲了一條真正的小小魚,鼓勵幼兒下次活動在魚卵上添畫線條,將長大的魚卵寶寶變成小魚。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傾聽故事,並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複述故事並體會其內容、

3、可以加入其他動物角色,使幼兒自由表演遊戲、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會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讓幼兒自己加入其他動物角色,讓幼兒自由表演、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及故事錄音、

2、動物(小魚、小雞、小鳥和小蝌蚪)圖片及其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談話,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樂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魚、小雞、小鳥和小蝌蚪的家在哪裏嗎?"請幼兒自由表述,教師進行引導性總結、

(二)展開部分、

1、導入故事內容、

教師:"小魚要找朋友,看看它找誰當朋友、"

2、傾聽故事,理解故事、

(幼兒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出問題、)

教師:"小魚找小雞做朋友,小雞是怎麼回答的?"

教師:"小雞和小魚做朋友了嗎?爲什麼?"

幼兒互相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小雞不會游泳!"

教師:"小魚找小鳥做朋友,小鳥是怎麼回答的?"

幼兒互相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小鳥不會游泳!"

教師:"小魚找小蝌蚪做朋友,小蝌蚪是怎麼回答的?"

教師:"小蝌蚪和小魚做朋友了嗎?爲什麼?"

幼兒互相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會游泳!"

3、再次爲幼兒朗讀故事、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請個別幼兒嘗試複述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魚會游泳,小雞會走不會游泳,小鳥會飛不會游泳、小蝌蚪會游泳,就和小魚做朋友了、小朋友回去想一想,小魚還能和誰做朋友呢?"

活動可以讓幼兒在嘗試表演遊戲中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幼兒學會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並且讓幼兒知道小動物(小魚、小雞、小鳥和小蝌蚪)能提供給大家一起欣賞。幼兒在這課中能認真的瞭解本課的內容、讓幼兒學會複述故事,學會自由玩表演遊戲。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5

一、說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爲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爲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爲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說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爲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說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爲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爲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爲鞋子、襪子、鞋墊配對,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雙”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說活動過程

(一)以出示襪子,引導幼兒觀察爲引入,初步感知“雙”有兩隻。

1、誰來了?有幾隻啊,我們來數一數。

2、複習兒歌《襪子歌》,引導幼兒討論、小結。

討論:它們是好朋友嗎?哪裏一樣?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兩隻襪子也叫一雙襪子,它們是好朋友。

一開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襪子引入,並將襪子兒童化,當作孩子們的好朋友,引起他們的興趣,願意去感知、去理解、並積極的響應老師的提問和主動與同伴交流、討論。而討論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能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引導幼兒複習兒歌,一是鞏固已有的學習經驗,二是爲以下的引導幼兒初步接觸兒歌改編這一環節做鋪墊。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的數字後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於幼兒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難理解,是抽象的數字概念。因此本節教學設計以遊戲爲主,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賽”中增勇氣,“樂”中長才幹。意在通過趣味性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遊戲,使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科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教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規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在遊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感知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圓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數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數字卡片(人手一張)。

2.幼兒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你們的朋友是誰呢?

二、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並體驗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對應並置的兩排圓片,數量分別是2和3.師:第一排圓片有幾個?第二排圓片有幾個?第一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一排圓片呢?我們可以說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師在3個圓片下面再貼出第三排4個圓片。

師:第三排有幾個圓片?第三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三排圓片怎樣?我們可以說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師以中間一個數爲參照,先與前面一個數比,再與後面一個數比。

師:3比2怎樣?3比4怎樣?

4、師小結: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們就把這排在一起的3個數叫相鄰數。

5、教師把2個圓片取下,在4個圓片的下面貼上5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4比3怎樣?4比5怎樣?所以4的相鄰數是3和5.

6、教師把3個圓片取下,在5個圓片下面貼上6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5和4怎樣?5比6怎樣?所以5的相鄰數是4和6。

7、教師直接說數字6、7、8、9,請幼兒說出它們的相鄰數是誰和誰?啓發幼兒用剛纔學習的方法找它們的相鄰數,幼兒回答後,師可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三、玩遊戲“找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1、“找朋友”的遊戲。

將幼兒分爲四組,每組幼兒胸前掛有1——10的數卡。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本組的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到本組的朋友,音樂停止,2、3、4的幼兒手拉手站一排。(先請10位幼兒演示,然後遊戲繼續。)

2、卡片遊戲。

師事先發給幼兒1——10的數字卡片,教師說出一個數字,讓幼兒找出該數的兩個“朋友”,並將卡片舉起。

(通過遊戲的形式鞏固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四、結束部分。

1、遊戲後評價。

2、師小結,教育幼兒要像數字寶寶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設計意圖: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友愛同伴的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再銜接到數字朋友中去。整個活動老師通過講述、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再用卡片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幾個環節幫助幼兒知道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請幼兒找朋友時,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問題剛提出,孩子們就爭着回答;老師請小朋友們做“找朋友”的遊戲時,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最後一個環節中,還有幼兒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動後請家長回去利用撲克牌與幼兒鞏固10以內的相鄰數,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再玩幾次類似的遊戲。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歸納出一組圖形1—2個共同特徵,或按特徵拿取相應的圖形

能仔細觀察圖形,並積極參與討論

2、聽懂操作要求,並按要求操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圖形

物質準備:教具: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圖形片若干,圖形特徵標記;畫有圖形綠色和三角形特徵標記的空白紙一張。學具:幼兒用書31頁,幼兒人手一支筆。看特徵放圖形:多種形狀、顏色、大小的圖形若干,畫有1—2個特徵標記的空白紙。

1、彩色片片。

教師:許多彩色片片來和我們玩遊戲。出示多種顏色多種形狀大小不同的彩色片片,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

教師:彩色片片找到了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去玩遊戲了。你知道這幾個彩色片片哪兒是一樣的?它們爲什麼是朋友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嘗試從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徵上去歸納彩色片片的`共同點。

請個別幼兒在方框上畫出彩色片片的共同特徵,師生共同檢查。

教師出示一張有綠色和三角形特徵的空白紙,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哪些彩色片片可以一起到這裏來玩遊戲?

請個別幼兒取符合特徵的彩色片片放在紙上,讓幼兒瞭解:每個圖形都要符合綠色和三角形這兩個特徵。

2、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形畫特徵。觀察並說說每幅圖上的圖形,找出並在方框中畫出圖形之間的共同特徵。

相鄰數填空格。 點卡或數字,請你在方格中畫出或寫出它們相鄰的朋友。

看特徵擺圖形。說說方框中有什麼特徵標記,取符合特徵標記的圖形放在圖片上。

3、活動評價。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現與瞭解吸鐵石,知道它能將鐵製品吸住。

2、願意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餅乾鐵盒、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每組一籃;人手一塊磁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餅乾盒,問幼兒“這是什麼?”故作神祕跟幼兒說“今天老師給大家來變一個魔術,老師不用手指抓餅乾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會跟着老師的手慢慢地起來!”

1、請個別幼兒試試老師做的魔術

2、引導幼兒發現老師手中的吸鐵石

二、認識吸鐵石

1、請幼兒看PPT,各種吸鐵石圖片,讓幼兒知道它們都是吸鐵石。

2、請幼兒幫吸鐵石找朋友,老師出示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讓大家認識,請大家說說它們誰願意和吸鐵石做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教師引導幼兒用吸鐵石與每個小玩意親一親,看看會不會粘在一起。

2、提問總結:

你們找到的吸鐵石的好朋友都有誰?

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你們怎麼知道它是吸鐵石的好朋友?

總結:原來吸鐵石的朋友都是用鐵做的。

那我們把吸鐵石的好朋友放在盒子裏,我們送給吸鐵石。

3、請幼兒拿吸鐵石到教室裏找一找,教師裏哪些物品可以被吸鐵石吸住?

總結:你們在教室裏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活動延伸:

我們家裏也有很多吸鐵石的好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反思】

1.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遊戲過程中,很喜歡動手操作周圍的物品,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並結合主題,對孩子的活動區域進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2.科技教育應從小班開始。

通 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和認知程度,會更多地對大班的孩子進行科技常識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小班孩子。從小班孩子的年 齡特點來看,雖然他們的無意記憶佔優勢、邏輯思維能力缺乏,但他們的求知慾、想像力和創造力卻非常強。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問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 學現象,教師都應給予正確的回答和引導。但是,給小班孩子講解應注意措辭,教師要將規範、抽象的概念通俗化,並以小班幼兒能理解的詞語來解答分析。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9

●活動由來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班上的孩子缺乏推小椅子,愛護小椅子的方法和意識。雖然教師也採用了隨時指導和提醒等方法,但收效不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夠將推椅子這一常規要求曲被動服從變爲主動實行,最終內化成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離開位子要推好小椅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

2.掌握用雙手輕輕推小椅子的方法,知道要愛護小椅子。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推椅子的常規要求,有刷畫的經驗。

2.材料準備:椅子2把,1把外觀上比較完整,l把外觀破損,魔法紙(畫有笑臉和哭臉的白色蠟筆畫),刷子、水彩 掌握用雙手推椅子的方法,知道自身行爲和椅子的“表情”相聯繫的。

●活動難點

能根據自己小椅子的表情”,自覺地調整行爲。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1)以擬人化的形式把“椅子客人”介紹給幼兒,引導幼兒比較並說出兩把椅子在外觀上的區別。

(2)分別將畫有笑臉和哭臉的兩張魔法紙貼在兩把小椅子上,並用施展魔法的形式,用刷子蘸上神奇的藥水(有色顏料)刷在魔法紙上,將兩種表情刷出來。

(3)提出問題。爲什麼一把椅子笑了,一把椅子哭了呢?

分析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外觀”和“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這樣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和探知慾,支持幼兒專心傾聽,也有助於他們對後面故事情節的理解。另外,爲了易於幼乳後面的操作,教師在此環節還要讓穗們直觀地看到刷表情的過程,瞭解其中的方法。

2、情景故事。

(1)情景一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時忘記把我送回家,把其他小朋友絆倒了,我很傷心。

外觀完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時,就會把我推到桌子下。(教師示範)

(2)情境二。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用力推我回桌子,身上撞出很多傷,好痛啊!

外觀寬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會用雙手輕輕地把我推回家(教師示範),我現在還是這麼漂亮。 分析 兩把椅子前後的對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情境的設置是爲了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表情”和“小朋友的行爲”之間建立聯繫。活動中,對話要簡潔明瞭。易於幼兒理解和比較。教師可以利用動作和語言,對如何正確地推椅子進行強化性的示範和講解,以鞏固幼兒正向的行爲。

3、提出問題。

(1)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小椅子纔會笑? (2)想想自己的小椅子是哭了,還是笑了?

分析 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等方法,幫助幼兒歸整思路,加深理解。但因爲這種邏輯性的語富表達對小小班幼兒有難度,所以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後,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強化。

4、親自體驗。

(1)幼兒按桌到老師處領取魔法紙。

(2)教師觀察幼兒離開位子時推椅子的行爲表現,發給相對應的表情畫。 (適當進行提示)

(3)幼兒刷畫,看錶情。 預想及指導策略:對刷出笑險的幼兒,教師予以肯定其行爲,給予鼓勵;對刷出哭臉的幼兒,教師引導其反思自己的表現,嘗試正確的方法。

(4)提問:我們的小椅子爲什在笑? 分析 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爲表現進行隨機觀察,一方面要觀察幼兒接受理解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幼兒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的常規行爲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特別是針對“推”這個動作,一定要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中去體驗。

同時,幼兒在刷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畫中的表情與自身行爲的直接關係。指導幼兒調整自己的行爲,肯定幼兒積極的表現,使他們對遵守推椅子的常規產生興趣,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5、結束環節。

(1)將椅子放在~起,比比誰的笑聲最大。

(2)請幼兒將椅子搬固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 此環節是爲了讓幼兒感受快樂,肯定自我,並培養幼兒將所學的本領遷移運用到實際的活動申表,鞏固他們在活動中取得的新經驗。

●活動點評

在小小班進行有效的常規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爲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

教師在本次活動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玩情景遊戲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經驗。小椅子擬人化的設計手法,加上適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教師通過賦予小椅子以感情,從情感入手,嘗試通過哭臉和笑臉兩種幼兒喜歡並能理解的形象,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行爲與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這樣的方法對於幼兒從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要求,變爲因產生情感共鳴而去主動地愛椅子,去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爲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天津市河西區第一幼兒園 焦楊)

託班社會教案:雞媽媽請客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積極參與表演遊戲活動,在遊戲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並按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

2、通過扮演角色,加深幼兒對角色的認識,學習角色的優良品德。

3、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錄音機,故事中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回顧上週故事內容,使幼兒對各角色進一步認識。

師:出示手偶,你們看這是誰啊,(小老虎)你們還記不記得上個星期老師給你們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幼:《小老虎找朋友》

師:是的,今天小老虎又要來找朋友了,那小朋友記不記得上個星期小老虎找了誰做朋友啊?(小羊,小猴,小象)剛開始時候有沒有和他們做朋友啊?(沒有)爲什麼啊?(因爲它態度不好很兇)後來遇到誰了啊?(大象媽媽和小象)大象媽媽怎樣和它說的啊?(交朋友時態度要好一些對待朋友態度要友善一些)小老虎終於明白了。後來小象答應和它做朋友了,小猴,小山羊也和它一起玩遊戲。

突然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啊?(出來一隻飢餓的大灰狼)大灰狼要吃掉小象。小老虎怎麼樣做的啊?(勇敢的和大灰狼搏鬥,用它的小尖牙咬大灰狼的背,大灰狼被打跑了)。小動物們是怎樣問候它的啊,小老虎心情怎麼樣啊?(高興)說了一句什麼話啊?(有朋友真快樂)

二、與生活老師一起示範表演,讓幼兒仔細觀察情節的發展。

分角色練習對話:帶頭飾老師扮演小老虎角色小朋友扮演所有小動物和老師對話練習。

三、戴頭飾分角色: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四、讓小朋友一起聽錄音進行角色對話練習。

【活動結束】

對幼兒角色對話的練習進行評價。

【活動反思】

通過表演遊戲可以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並加深理解,表演遊戲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觀體驗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度時,可稱之爲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