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四篇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四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1-10順、倒數的異同,能從任意一個數開始說出順、倒數的排列順序。

2.體驗生活中對順、倒數的運用。

  活動準備:

1.樓房圖(10層樓),小猴,點子印章,鉛筆。

2.教學掛圖(一)中1~10的點卡和數卡。

3.幼兒用書第26頁《活動的順序》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給小猴家的樓房編號。

1.教師出示一幢有10層的樓房圖,請幼兒爲小猴家的樓房編樓層號。

教師:小猴家的這幢樓有幾層?我們幫小猴把這幢樓的樓層編號吧。

2.請幼兒用數卡逐層貼上樓層號,貼好後說說每層的順序,小猴家住第10層。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後:從下往上數樓層時,表示樓層的數字一個數比一個數多1;從上到下數樓層時,一個數比一個數少1。

(二)以"小猴回家"爲由,說出順數的排列順序。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小猴回家乘坐電梯上樓時經過的樓層。

2.集體按順序說出小猴經過的樓層。

(三)以"小猴上學去"爲由,說出倒數的排列順序。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小猴上學乘坐電梯下樓時經過的樓層。

2.教師移動小猴,幼兒按順序說說經過的樓層。

(四)生活中的順、倒數。

討論:說說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火箭發射、紅綠燈、微波爐等。

(五)幼兒操作活動。

1.完成幼兒用書上"上上下下的電梯"的活動。

2.按標記順排數卡或倒排數卡。

師:比一比,看誰將數卡排列得又對又快。

3.按標記接印點子。

師:看清標記的意義,再根據標記把數字接着印完。印好後讀一讀是按什麼順序印的。

活動延伸:

在散步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哪些情景採用順數和倒數。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一、名稱:男孩女孩

  目標:

1.區別男女、你我

2.練習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吐字清楚。

  材料:

男孩和女孩圖片

  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念兒歌。

2.請女孩子站起來,教師指着女孩子的特徵念兒歌。

3.請男孩子站起來,教師指着男孩子的特徵念兒歌。

4.幼兒一起跟老師念兒歌。

5.男、女孩子互相指認。學用代詞:你、我。

  建議:

1.活動時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些道具更好。

2.活動後,教師還可以延伸至美術區域中,讓幼兒操作《我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

  附兒歌:男孩女孩

我是女孩子,

梳着小辮子,

穿着小裙子。

你是男孩子,

帶着小帽子,

穿着短褲子。

  二、名稱:娃娃家遊戲

  目標:

鞏固幼兒說出男女、你我

材料:娃娃家常用品

  過程:

1.幼兒按性別的不同,自己確定擔任什麼角色。

2.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在家裏做事情(擺弄玩具)。

3.教師觀察幼兒遊戲,適當地參與其中。

  建議:

1.不要刻意地追求幼兒模仿角色真實性程度的高低。

2.提供的材料要豐富,滿足幼兒遊戲的需要。

託班整合活動設計――男孩女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屬於那些心胸寬廣、對生活滿懷熱情的人。而一個心胸狹窄、思想消極的人是不會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於運用聯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幽默素質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動中我特別注意這幾方面的培養,努力使幼兒的幽默感不斷增強,使幼兒的生活更富於樂趣,爲幼兒今後成爲一個具有高尚情趣和樂觀信念的人打好基礎。活動"這個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礎上選擇並設計的。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誦。

2、能跟據詩歌仿編,並體驗創編的樂趣。

3、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大圖片(與詩歌內容相符,詩歌附後)

2.錄音機

3、爲幼兒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來創編詩歌的道具。

【活動過程】

趣味談話引出活動。

①教師:我有個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國。妙妙國的人特別可笑,他們做事總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把手套穿在腳丫上,把鉛筆養在魚缸裏,牽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您們覺得可笑不可笑?(說到這裏孩子們已經笑得前仰後合了)

②教師:前幾天,我的朋友妙妙請我到他們妙妙國去旅遊,到了妙妙國一看,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知道我都看到了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大圖片。觀察講解並學習詩歌(詩歌附後)。

①你們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②大家說的太棒了,觀察的都很仔細。(老師舉例並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詩歌)

③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幽默的語氣(即詩歌內容)朗誦詩歌兩遍,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④老師指圖片與幼兒一起朗誦兩遍。第一遍老師聲音大些,第二遍老師聲音小些,鼓勵幼兒大聲、開心的朗誦,朗誦的同時可自加幽默誇張動作,增加朗誦的趣味性。

⑤幼兒集體朗誦,並給幼兒錄音。(把妙妙國有趣的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一聽,錄完音後再放給幼兒聽聽,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⑥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

⑦每組推薦一名幼兒上前朗誦,大家一起點評出最有特點、最有趣的朗誦者。

3、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①教師:剛纔那些只是我剛到妙妙國時看到的趣事,後來我又到了他們的商店、遊樂場、幼兒園、公園、飯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驚奇的說:"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兒根據想想自由回答)

②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提醒幼兒就像我們剛纔朗誦的詩歌那樣。(幼兒的想象真的是太豐富了!例如)

③根據幼兒創編,幼兒分組將想象的內容組合成新的詩歌。大家一起朗誦,比比哪組的詩歌更有創意,更能讓大家開懷大笑。

4、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自己製造的。

①教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班也變成開心妙妙國?好,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絕對是要安全的.、不會影響到別人的。琴聲響起時說明時間到,三分鐘倒計時開始。(幼兒開始手忙腳亂的製造快樂了)

②教師彈琴,時間到。大家互看,這時教室裏簡直要笑翻了。扣錯釦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襪子頂在頭上的、用腳丫畫畫的、倒着拿圖書的、把手套放在琴鍵上彈琴的……(大家都說太可笑了!太開心了!我們班比妙妙國還有趣!)

③引導幼兒創編詩歌"我們大班可真妙!"

5、知道幽默是令人開心的事,但要注意時間場合。

①教師:我們爲什麼會覺得這麼可笑?

②教師:但有時你覺得可笑的事卻會影響別人,或讓別人傷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動腦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時間、場合合適時,纔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活動延伸】

1、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保持幽默的心態。例如,孩子不小心把飯撒在了鞋上,我會說:"彬彬,你的鞋子是餓了嗎?不過再吃可就變成船了。你還怎麼穿它呀!下次小心了。"再例如嬌氣的婷婷不小心摔倒了,看她剛要哭我便說:"你趴在地上是和小螞蟻在說悄悄話嗎?你們說什麼了?"她頓時破涕爲笑。久而久之,孩子間出現了問題也會採用幽默的方式解決了。

2、每週開展一次幽默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趣事、我的想象、趣味表演、幽默小品大家講等。目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能發現快樂,留意快樂、製造快樂,形成快樂心態。

3、隨機討論。每當遇到問題時,請大家一起來討論,怎樣解決會讓大家都開心。以提高幼兒用幽默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反思】

1、活動開始運用趣味談話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儘快進入主題,併爲後來的詩歌學習及想象創編打下了基礎。

2、詩歌教授以整體教學爲主,這樣不會破壞整個詩歌的幽默氣氛。使幼兒在朗誦詩歌時能朗誦出詼諧的感覺。

3、在學習詩歌時採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引導幼兒給詩歌加動作;給幼兒錄音。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朗誦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情境】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幼兒學習網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勇於探索、參與競爭的精神和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品質。在幼兒階段,教師就應注重幼兒社會適應方面的培養,本活動以創新爲重點,以探索和了解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提高創新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目標,力圖使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實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體驗挫折既而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收穫。本活動從故事引出,融合了語言、音樂及體育方面的內容,既有社會性方面的要求,包括創新精神、主動參與、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又極具情趣性,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的延伸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一、材料準備及場地佈置: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的、小的、輕的、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車、塑料袋、大小塑料框、布、繩子。另準備花屏風兩個,大地毯一塊、汽球傘一個及椅子(與人數相等),錄音機和音樂磁帶,青蛙布袋木偶。

場地佈置:(1)教師椅子)2(幼兒椅子(3)地毯(4)玩具散放用汽球傘蓋住(5)工具材料(6)花屏風

  二、程序:

(一)從已學故事《拔蘿蔔》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師生共同講故事《拔蘿蔔》,邊講邊唱,激起幼兒快樂的情緒,感受各角色爲拔出蘿蔔積極的參與及共同的努力。

2、提出問題:大家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可是蘿蔔太大了,怎麼運回家呢?

3、幼兒思考,提出多種解決方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出示木偶,由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神奇口袋的祕密。

青蛙博士:“我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祕密,在森林裏藏着一個神奇的大口袋,裏面裝着許多許多好玩的玩具,如果你們能夠想辦法一次把它們都搬完,這些玩具就送給你們了!”

(此步驟要激發幼兒去嘗試的慾望,還應該強調一次都搬完這一要求,在這一規則約束下,幼兒可利用材料或更有創新的完成任務。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尋神奇的口袋。

(2)打開口袋,看看有些什麼?

(3)嘗試一次將玩具全搬走。

(幼兒嘗試搬玩具時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爲,可協助不正面指導。)

(4)針對幼兒的活動予以評價。

先請幼兒將自己搬來的玩具放在椅子前,再請出青蛙博士,對幼兒的表現予以評價。

a.對活動中使用了工具材料,或有其它創新表現的幼兒予以表揚,對活動中有合作行爲的幼兒及責任心強玩具搬得多的幼兒給予以先讚賞。

b.針對“一次全搬完”這一要求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大家。

(5)如果幼兒未按要求完成任務。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玩具將全部收回,教師鼓勵幼兒再爭取一次機會,不怕失敗。

(6)討論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7)再次嘗試搬玩具:

先將玩具送回去,再次嘗試。教師鼓勵幼兒“怎樣才能得更多呢?”“再想想,用什麼方法能多搬一些呢?”

(三)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青蛙博士再次評價,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幼兒。

a.歸納方法:大的抱、小的零散的將塑料袋、框、推車或布等聚攏搬運,一人拿不動兩人或多人合作,巧妙運用身體各部位或服裝裝運等。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決定是否送給幼兒。

2.與現實生活聯繫,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終於成功了,如果你們以後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你一定會成功的。

3.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將玩具搬回教室,感謝青蛙博士。

  【活動收穫】

1.幼兒兩次搬運玩具,不僅運用了腦力而且運用了體力,對體能有所鍛鍊。

2.第一次嘗試,有幼兒運用了框和塑料袋,將的玩具搬回來,幼兒的積極性是很高的,但是合作性不強,有的幼兒用塑料袋裝了幾樣自己喜歡的於是就拎了回來,也有的孩子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抱了許多玩具,從孩子不同的表現中反應出幼兒在創新、任務意識、責任感等社會性方面發展的不同水平和層次。第二次嘗試幼兒的目的性更強了,直到將最後一件玩具拿在手中,大家才一起往回搬,表現出幼兒很強的集體觀念。從兩次不同表現來看,幼兒的綜合素質大有提高。

3.《拔蘿蔔》的故事和歌曲是幼兒學過的知識,在這一活動中不僅有複習鞏固,而且還利用它挖掘出更新的教育素材,啓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4.整個活動幼兒十分主動積極又有序,在遊戲中有失敗也有成功,更有成功後的喜悅,通過嘗試、參與和爭取,培養了幼兒無畏的勇氣和探索的慾望。

  【活動延伸】

這個活動不僅是遊戲也有實際的意義,幼兒在生活中會有許多相似的經歷,比如收拾學具時就可以運用這一經驗,通過使用一些工具將很多東西歸類擺放並且搬往一處,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省時又省力。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是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有了積極參與並努力爭取的精神,幼兒將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和收穫。關鍵在於教師的正確教育觀和靈活把握契機的能力,教師自己有創新的意識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的孩子,社會活動應該滲透於一日生活包括在家中的生活,哪怕是一句話,一個習慣的培養等等,注意時時刻刻孩子的培養,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