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養成打招呼的好習慣。

2、讓幼兒知道打招呼的方式又哪些。

活動準備

各種打招呼的圖片,教學用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老師和小朋友們問好。

1、教師上前和每個小朋友握手進行問候“妮妮好、皮皮好、樂樂好……!”

2、教師提問“小朋友老師剛纔在做什麼呀?”(握手)

3、教師“嗯,握手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握手不能亂握,要用自己的右手握對方的右手,動作要輕,不能攥的太緊,時間不能太長,而且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不能先主動握女士的手,這樣不禮貌。”

4、教師“那你們知道人們之間爲什麼要打招呼嗎?”

5、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6、教師小結:打招呼是爲了表達感情,表示禮貌。這樣人們就會快樂,願意在一起,可以說話聊天,一起吃飯,學習等等。

7、中國人除了喜歡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老北京人們見面時用膝蓋碰對方的膝蓋,表示問好。首先兩個教師進行演示。

8、請幼兒兩個人一組,對中國打招呼的方式進行討論和表演。

二、教師出示外國人打招呼的圖片。

1、教師出示:兩個英國人一男一女以吻手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叔叔在親阿姨的手)

3、教師“那你們知道叔叔問什麼要親阿姨的手嗎?”

4、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5、教師“你們看他們是中國人嗎?”(不是,是外國人)

6、教師“恩,他們是英國人。他們國家在男士碰到女士的時候,打招呼的方法,就是要求男士要吻女士的手被,吻一下,輕輕拿起女士的手還要輕輕的放下。這是英國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

7、教師邀請幼兒上前表演英國人打招呼的方式。

8、教師出示:兩個毛利人一男一女在以碰鼻子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9、教師:“這是兩個毛利人,小朋友知道他們他們爲什麼要這樣了吧?”(在打招呼)

10、教師“恩,這個國家的人和英國人又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在打招呼的時候,相互碰碰對方的鼻子,但同樣要輕,不然鼻子就要出血了。”

三、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象、創造還有那些可以打招呼的方式。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就請你們開動腦筋,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打招呼的方式好不好。”

2、幼兒兩兩一組互動交流,教師邊參與邊觀察。

3、小結:請小朋友說說你創造了哪些打招呼的方法?

四、播放音樂伴奏《找朋友》。

教師“讓我們一起邊唱邊來找朋友,到了“敬個禮”的地方我們要把詞改掉,換成其它打招呼的方式,每次都不能一樣哦!看誰變得多,朋友認識的多。”

五、活動延伸:瞭解一些國家和民族飲食方面和中國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主題

Are you sleeping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興趣

2、學唱兒歌“Are you sleeping”

活動過程:

1、fingerplay"littlebee","openshut","walking walking"

2、複習舊內容。

3、學習新內容:“Are you sleeping”

①請小朋友先看碟,一起來學兒歌

②“stand up”,跟着電視我們一起來唱兒歌

③跟老師一起來做動作,邊唱邊做動作

④再做幾遍動作,跟着電視一起來做

⑤請幾個小朋友來前面來表演,對做的好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鼓勵"Good,Good,very good"

4、邊看電視邊表演。

活動結束:

fingerplay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總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及海底旅行的情景。

2、培養幼兒對繪畫主題系列活動的興趣,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觀察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一:美麗的海水魚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美麗的海水魚。

2、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觀察力。

  材料準備:

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水魚圖片10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一部分―“美麗的海水魚”和海水魚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討論:海水魚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怎樣才能畫好漂亮的海水魚。

  結論:

(1)注意顏色的搭配:深顏色和淺顏色做朋友

(2)線條的裝飾要注意有疏有密,三五成羣。

3、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海水魚的設計。

4、幼兒相互欣賞繪畫作品。

  活動二:美麗的海底世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圍繞主題畫出海底世界中除魚以外的動物、植物形態。

2、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有疏有密地構圖。

材料準備:VCD“北京海洋館”一張,海洋動、植物圖片8張、油畫棒40盒、圖畫紙40張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起欣賞VCD“北京海洋館”的第二部分―“美麗的海底世界”和海洋動、植物的圖片,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討論:

美麗的海底世界中除了有海水魚以外,還有哪些動物和植物?(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模仿它們的外形特徵)。

怎樣才能畫出美麗的海底世界?(有疏有密地構圖)

3、鼓勵幼兒大膽進行作畫。

4、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活動三:到海底去旅行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初步嘗試用裝飾的手法表現去海底旅行的情景。

2、誘發幼兒想象去海底旅行的方式。

材料準備:黑板有塊、粉筆十支、示範畫二張、“創造性美術”幼兒用書40本、油畫棒40盒、粉色三種(藍、綠、黃)、毛筆20支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結識了許多海底的動物和植物朋友,看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小朋友想不想親自去海底旅行呀?

2、幼兒相互自由討論:海水很深

我們怎樣才能到達海底呢?

游泳到海底去,我們怎麼呼吸呢?

3、教師傾聽幼兒的設想,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設想畫到黑板上,在幼兒畫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啓發,豐富想象。

4、教師肯定幼兒的設想,並與幼兒共同討論這些設想哪些是可行的,沒危險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有危險的?

5、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同時教師講述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進一步啓發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

6、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去海底旅行的設想畫下來。(在此中,教師提示幼兒要和畫海水魚時一樣,把海底世界裝扮漂亮)。

7、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並相互講述自己的“奇思妙想”。

活動四:我和魚兒是朋友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圍繞主題進行繪畫的表現與創作,有故事情節。

2、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初步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材料準備:“我和魚兒是朋友”封面一張、簽字筆一支、圖畫紙40張、油畫棒40盒、夾子2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到海底去旅行,和小魚結成了朋友,你們和魚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它們遇到困難,我們怎麼幫他們解決呢?

2、鼓勵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說的過程中,幼兒相互受到啓發,豐富幼兒的想象,萌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美好願望。

3、引導幼兒大膽進行繪畫。

4、教師將幼兒的設想在畫旁邊用簽字筆進行記錄。

5、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將大家的作品,按一定的情節進行排序,並裝訂成一冊書,共同起名字後,放在圖書區,便於幼兒翻閱。

  活動評析:

《到海底去旅行》這一主題美術系列活動,從觀看VCD片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主題活動從畫美麗的海水魚――美麗的海底世界――到海底去旅行――我和魚兒做朋友,內容安排嚴謹有序,層次清晰自然,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用裝飾的手法畫美麗的海水魚到幾個小朋友用自己的作品進行作品講述,完整的講述故事情節,畫面栩栩如聲,在幼兒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幼兒在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對觀察和解釋海底世界的'特殊方式。

整個活動從觀察、感受到情緒激活,在每一個小主題的變化中都使幼兒產生了強烈的快感,激活的創作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結伴進行的“搭山洞”、“過山洞”的活動,發展創造力。

2、發展基本動作,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體的協調性。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合作活動的樂趣。

4、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機、老師自編的奧運模仿操,鐵圈、拱形門各6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面對老師四散站立,隨音樂做奧運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擲標槍―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山洞”。

師:以前,我們玩過“鑽山洞”的遊戲,今天,我們來用自己的身體搭山洞,想一想、試一試,用身體能搭出怎樣的山洞呢?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組織幼兒討論大人、雙人搭山洞的方法,並選去鍛鍊價值、安全性較高的方法進行集體練習。

3、多人搭山洞。

師:剛纔我們打了許多有趣的單人和雙人山洞,那麼除了擔任、雙人可以搭山洞外,三個人、四個人……,許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兒嘗試搭多人山洞,老師觀察並加以指導。

4、幼兒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

教師啓發幼兒探索多種過山洞的方法。(正面鑽、側身鑽外,還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貼地前行;仰躺於地、雙腳蹬地後移等方法。)

5、遊戲:小偵察員。

規則:幼兒分六路縱隊,站在起點線後,聽信號,以魚貫的方式鑽爬過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

(山洞有三種:a每組推選二名幼兒搭成的山洞;b拱形門;c鐵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鑽過的一方爲勝。遊戲次數根據幼兒興趣和活動量而定,每次遊戲重新推選搭山洞的幼兒。

【活動結束】

師生在音樂遊戲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進行放鬆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節教學活動,我充分認識到在體育課中,要在“引導幼兒探索動作、相互交流,掌握動作要領”上下功夫,讓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學習中提高學習動作的積極性。能善於充分利用空間、大膽利用材料,教師的講解要精煉、透徹,把握好幼兒活動的密度和強度,一節體育活動才能真正的使幼兒體質逐漸增強、動作發展更完善。

小百科:山洞:自然形成或經過人工開採、打通的孔道。自然孔道就是山上自然形成或經過人工開採、打通的孔道。自然形成的孔道比較小,且不規則,僅供人躲雨或考古之用,而且基本上都是開放型的。人工修築人工形成的孔道多是古代用於交通、戰時轉移或遮掩、深藏寶貝之用。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片段,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理解故事內容。

2、瞭解故事中“多爲別人着想”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課件、故事錄音。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講故事,但是在講故事之前,老師先問一個問題你們都認識哪些樹?那麼這些樹長在哪裏?那麼老師今天的故事裏的樹很特別,它不是長在地上的,那麼它長在哪裏呢?讓我們來看今天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講述故事

1、分段講述

(1)圖片一:

師:春天,鳥先生用粘土和乾草造了一個堅固的窩,鳥太太就在他們的窩裏孵她的蛋寶寶,一天她感覺一個蛋動了一下,難道是寶寶要出生了,但是……

(2)圖片二:

A、師:你們看鳥太太的寶寶出生了嗎?那麼鳥太太孵出了什麼?那麼你們覺得小樹苗長在鳥窩裏是好還是不好?爲什麼?(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活躍課堂氣氛。)

B、教師小結:你們講的很好,鳥先生和鳥太太很擔心小樹越長越大,會把鳥窩撐破,心裏很是害怕。

(3)圖片三:

A、師:鳥太太孵出一棵樹,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座森林,許多動物都紛紛趕來幫忙,我們來看看誰第一個來幫忙,它想到了什麼辦法呢?你覺得鳥太太會同意嗎?他們他們之間可能說了什麼?誰能用完整的話把這張圖片的故事說出來?(引導幼兒觀察故事中出現的人物,所發生的事情,並讓幼兒大膽想象他們的對話,最後將這些信息串起來,進行較爲完整的講述。)

B、教師小結:教師將孩子們說的故事組合加工再次複述。

(4)圖片四:

A、師:螳螂的辦法已經不能用了,讓我們來看看接着又發生了什麼,誰能直接把圖片上的事情說出來。(嘗試讓幼兒在老師不提示的情況下進行講述,教師不斷提示,讓幼兒自我完善故事內容。)

B、教師小結

C、(圖片五)那麼甲蟲先生的辦法鳥先生也不同意了,那麼還有什麼辦法呢,那麼你們也來幫忙想想辦法吧?(開放式問題,讓幼兒猜想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5)圖片六、七、八

師:讓我們接着聽故事,這時鳥先生和鳥太太一起想出了一個辦法,不如我們來把小樹移個地,於是甲蟲和螳螂先生挽起袖子就動手搬小樹,鳥先生叮囑“可別碰壞了我築的窩”,“也不許碰壞了我的蛋寶寶”鳥太太趕快加了一句,於是大家就都輕手輕腳的把小樹搬到地上,把它種到土裏。鳥太太和鳥先生想辦法和螳螂先生和甲蟲先生的辦法,誰的最好,爲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爲別人着想,不能光顧着自己,要懂得關愛別人。)

(6)圖片九

一天鳥太太覺得又有一個蛋動了下,鳥先生尖叫起來“天啊!難道又要孵出一棵樹了”,鳥太太瞪了鳥先生一眼“我哪能總是孵出樹來,這回準是我們的寶寶要出生了”,果然這次鳥太太一連孵出四隻鳥寶寶,鳥先生成了四隻小寶寶的爸爸,小樹也在鳥先生和鳥太太的照顧下茁壯成長,當來年春天到來時,小樹上多了四個小窩。(教師講述故事的結局)

2、幼兒小結故事

我們的故事講完了,但是故事還沒有名字,你們覺得故事叫什麼名字好呢?我們來回憶一下故事中都出現了誰,發生了什麼樣的一件事情?(引導幼兒幼兒回憶整個故事)

3、完整傾聽故事:

故事講完了,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沒有找到,就是爲什麼這棵樹是什麼樹,它怎麼就長在鳥窩裏了呢?那讓我們完整聽一遍,答案就在故事中。(給幼兒再次傾聽故事的動力,希望藉此讓幼兒能更認真的完整傾聽。)

(三)結束部分:活動延伸

那麼故事錄音中最後也留給我們一個問題,他說“這課合歡樹上的四個小窩還會長出小樹嗎?”(讓故事得以延伸,課後讓幼兒繼續創編故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五首動物謎語兒歌的內容,學會念謎語,並能根據描述的特點猜出謎底。

2、根據謎語中2的遞減規律線索進行推導,並根據事物的主要特徵仿編謎語。

3、讓缺乏信心、反應較慢的幼兒敢於發言,獲得機會,獲得信心。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5張。

2、會唱歌曲《小青蛙》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故事。

教師:今天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五個矮兒子》。

教師講故事至"橫着爬上又爬下",提問:你們猜一猜大兒子養的是什麼動物?幼兒猜結果。

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猜一猜二兒子樣的是什麼動物。

啓發幼兒想一想:三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教師繼續說三兒子樣的動物的謎面,幼兒猜結果。

讓幼兒猜一猜四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教師繼續說四兒子樣的動物的謎面,幼兒猜結果。

猜五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然後,教師繼續說謎面,幼兒猜結果。

故事結束後,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五個矮兒子勤勞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分析謎語。

教師與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教師提問:你覺得五個矮兒子聰明嗎?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啓發幼兒找一找:五個矮兒子讓大家猜的謎語的第一句說的是什麼?使幼兒知道第一句謎語都是關於幾條腿的問題,後面幾句說的都是動物的特徵。

3、引導幼兒嘗試仿編謎語兒歌。

教師:五個矮兒子真聰明,編的謎語真有趣,你會像五個矮兒子那樣編謎語嗎?提醒幼兒第一句要說出腿的數量,接下來說出動物的特徵。先讓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交流自編的謎語,然後請個別幼兒到臺上來念謎語,其他幼兒猜謎底。

4、音樂活動:《小青蛙》

教師念仿編的謎語兒歌。

幼兒表演唱《小青蛙》一遍。

教師提問:兩隻(三隻、四隻)青蛙有幾條腿?幼兒回答後,師生唱出相應的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

2、大膽想象並講述故事內容。

3、樂意參與集體遊戲。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糉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瞭解。

2、《糉子裏的故事》ppt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2、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麼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糉子嗎?什麼節日我們要吃糉子?(端午節)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糉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於糉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糉子裏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着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裏。

3、教師出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糉子裏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

1、出示ppt2,師:老奶奶的肚子裏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麼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麼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ppt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後,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該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⑵師:小朋友們幫老奶奶想了這麼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麼做的呢。

3、出示ppt4,提問:

⑵上有哪些東西?(糉子葉、糯米)

⑵老奶奶在幹什麼?(包糉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⑶教師小結: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願,就是把故事包在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糉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⑴ppt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隻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糉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⑶師小結:小松鼠吃了糉子,肚子裏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ppt7、8,提問:

⑴ppt7:誰又來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糉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⑶ 教師小結:小狐狸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糉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糉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糉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⑵引導幼兒分別想象並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糉子的情景。

① 師:你們能不能學着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狸來吃糉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② 它們都講出故事了嗎?

③這麼多小動物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那爲什麼講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問:

⑴它們講不出故事覺得怎麼樣?(很難過、着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麼?

⑵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着急。你有什麼辦法嗎?

⑷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8、出示ppt10、11,提問:

⑴ppt10: 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幹什麼?(採蘑菇)

⑵師:原來,小動物們是想請小姑娘來幫助它們,爲什麼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爲小姑娘會說話)

⑶小姑娘會答應幫它們嗎?

⑷ppt11:小姑娘答應它們了嗎?小姑娘爲什麼要逃跑呢?

⑸教師小結: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衝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問:

⑴ppt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麼辦呢?

⑵ppt13:小動物們用了什麼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⑶ppt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問:

⑴ppt15:師:小姑娘採呀採,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麼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糉子,吃了糉子講故事)

⑵ppt16:師:香噴噴的糉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裏去啦!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爲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糉子裏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糉子爲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通過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 “悄悄話”。幫助孩子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並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啓發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遊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麼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孩子就通過想、說,獲得遊戲規則。

整個活動,內容豐富,採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了助人爲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糉子,即糉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糉”,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糉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玩沙包的方法。

2、學習在奔跑中躲閃、避讓的技巧。

3、鼓勵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和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兩兩拉手排好隊到操場,進行隊列練習。

教師:進行基本隊列練習,幼兒由一路縱隊站成六隊:立正、向前看齊、成體操隊形散開。

2、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放鬆整理。

二、基本部分。

1、學習集體玩扔沙袋。

教師:我們玩玩過投沙袋,今天我們也玩沙包,但這次是分小組玩,而且每組只有一個沙包,要大家都能玩到,該怎麼玩呢?請試一試。

2、請幼兒分成3-4組,每組一個沙包,探索集玩沙包的方法。

3、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到的玩法。

教師:你們是怎麼玩的?請讓大家看一下。

4、教師講解集體玩沙袋的玩法。

教師:今天老師要教你們新的玩沙袋遊戲,我們集體來玩沙袋,請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邊的起點線上,其他幼兒站在中間。當一個幼兒扔沙包時,大家面對着他,迅速跑開躲避他扔過來的沙包。如果被砸中,就要罰下場,沒有被砸中的幼兒繼續玩。沙包被場地另一端的幼兒撿起來,大家這時面對着他,當沙包扔過來時,繼續躲避,被砸中的還是要罰下場,這樣一直繼續扔下去,看看三分鐘後誰能留下,誰爲勝。如果沙包被中間的幼兒接住,則投沙包的和接住沙包的幼兒互換位置。

5、幼兒分組用剛纔學習的方法扔沙包,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躲避,遵守遊戲規則,一旦被砸中了,就自覺下場。

三、扔沙包比賽。

1、教師:教師現在舉行扔沙包比賽。每組輪流上來扔沙包,三分鐘後,看看還剩下多少人,哪組人剩下的最多,哪組爲勝?

2、幼兒分組扔沙包,教師負責幫助幼兒看時間,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四、放鬆活動。

幼兒坐下拍打腿部肌肉,教師小結上課情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詞語走呀走、突然、最後從一張圖轉向另一張圖講述。

2、鼓勵幼兒大膽地連貫講述,培養幼兒安靜傾聽同伴說話的習慣,能通過比較說出同伴的講述好在哪裏。

活動準備工作:大圖片一份,分區材料(九份)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我們已經會講這個故事了,但是故事總是斷斷續續,聽起來這個故事不好聽。今天我們把它連接起來,看老師用了什麼詞語?看誰會像老師一樣用上這些詞?”

二、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三、出示第一和第二幅圖,觀察圖片,提問:“這兩幅圖可以用什麼詞連接呢?”學習連接詞:走啊走

四、出示第二和第三幅圖,觀察圖片,提問:“這兩幅圖可以用什麼詞連接呢?”學習連接詞:突然

五、出示第三和第四幅圖,觀察圖片,提問:“這兩幅圖可以用什麼詞連接呢?”學習連接詞:最後

六、分組講述,教師指導。

七、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第一輪搶答題。老師做動作,小朋友學說詞語。(重點詞:竄、睜大、慌慌張張、飛快)

八、分組講述,教師指導。

九、比賽:故事大王比賽。

第一輪搶答題。老師做動作,小朋友學說詞語。(重點詞:竄、睜大、慌慌張張、飛快)

第二輪故事比賽。看誰能用上連詞把故事完整地講完,而且講得很生動。

十、投票(客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投)

十一、頒獎。

活動效果及反思:小朋友基本能完整地講述圖片,學會了一些形容詞,如:睜大、慌慌張張、飛快等,並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這些形容詞。但有小部分幼兒對連詞的使用還沒有掌握,如:走呀走、突然、最後。

調整:

1、表揚使用了連詞講述的小朋友,請他們當小老師。

2、日常生活中,提示孩子使用連詞。

3、增加語言區的區域材料“小黃雞“,對個別存在問題的孩子進行進一步的輔導。

語言活動:小黃雞 幼兒園教育活動表 班別:中三班執教:鄭曉琳時間:06、6 活動名稱小黃雞 活動形式分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裝飾風箏。

2、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和動手能力,體驗製作帶來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風箏ppt

2、鉛畫紙、皺紋紙、吸管、水粉顏料、毛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活動。

像蝶不是蝶,像鳥不是鳥,

不怕大風吹,就怕雨水澆。(風箏)

2、欣賞“風箏博覽會”。

(1)師: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小朋友們有沒有放過風箏?你放過什麼樣子的風箏?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問題。

(2)幼兒欣賞各種風箏的圖片,交流自己的發現。

老師這也有很多美麗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這些風箏有幾部分組成?(風箏面、尾巴、支架、線)

3、討論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裝飾風箏

(1)你們想不想親手做一個風箏?

(2)教師示範吹畫方法:先用毛筆蘸上顏料,讓顏料滴幾滴在紙上,然後用吸管對着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吹,慢慢吹出像樹枝的形狀,用其他顏色也試試。然後用右手食指蘸上顏料,在空白的地方點上小花,把風箏裝飾的更美麗。

(3)介紹支架的做法:我們每個小朋友拿兩根紙棒,先橫過來貼上短的棒子,再豎過來貼上長的棒子,這樣我們的風箏支架就做好了。

(4)看看我們的風箏做完了嗎?看看風箏還缺少什麼?(尾巴)

示範:用兩條皺紋紙貼在風箏的尾部,做風箏的尾巴。

4、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吹畫時要注意畫面乾淨、整潔,點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指導幼兒將畫好的風箏貼上支架、尾巴。

5、活動結束,幼兒互相欣賞風箏。

師: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拿着自己做的風箏,繫上線,一起去操場放風箏。

教學反思

幼兒學習興趣高,師生互動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學目標。

幼兒在動手製作風箏的時候,老師沒有關注到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小百科: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爲,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爲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