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合9篇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小老鼠學畫畫》 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講述了五隻天真可愛又調皮的小老鼠用不同的色彩畫畫的事情。生動地介紹了五種基本顏色的名稱和相關的各種事物。讓幼兒在欣賞有趣故事的同時,初步接觸到顏色混合的概念,產生探索顏色的興趣。故事中所用的句式簡單重複,爲以記憶,模仿學習爲主的幼兒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同時不斷出現的問句,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的語言學習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行爲活動,它是幼兒當前認知機能與他當前所處的語言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運用提供操作材料、創設語言情境等方法爲幼兒提供大膽想象與表達的條件,以此來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1、傾聽故事,樂意用短句進行表達。

2、認識並大膽想象幾種常見顏色及相關事物。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重難點】

樂意用短句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內容PPT,環境創設(各種顏色的物品),紅、黃、綠、藍、紫色小老鼠的圖片。

【教學過程】

--小老鼠音樂入場一、情境導入,爲想象與表達積累經驗。

--可愛的小老鼠們,剛剛你們在外面看到了什麼?。

二、欣賞故事,大膽想象與表達相關顏色的事物。

1、認識幾種常見顏色,樂於用短句進行表達--小猴寶寶家也有一羣和你們一樣可愛的小老鼠,有一天,這些小老鼠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把自己變成五顏六色啦,他們會把自己變成什麼顏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吧。

(1)小猴家一共有幾隻小老鼠?5只小老鼠分別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顏色?

(2)小老鼠們畫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呢,可是,他們都不記得自己畫了什麼了,大家快來幫忙他們吧。

--第一隻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

--第兩隻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

--第三隻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

--第四隻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

--第五隻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

2、自由想象與表達相關顏色的事物。

--小老鼠們想畫更多的東西呢,可是,他們還能畫什麼呢?

(嘗試用"小老鼠跳進什麼顏色的桶裏?變成了什麼?"的短句來表述。)三、欣賞故事結尾,激發探索顏色混合後變化的興趣。

--小老鼠在你們的幫助下畫得可開心啦!可是爲什麼畫呀畫,最後都變成黑色了呢?我們也去試試吧!

附故事:

小老鼠學畫畫小猴寶寶家裏有五隻調皮的小老鼠。有一天,小猴寶寶正準備畫畫呢,猴媽媽把小猴寶寶叫走了。淘氣的小老鼠們骨碌碌地爬上了桌子。今天,他們又要搗什麼亂啦?

第一隻小老鼠,撲通一聲跳進了紅色顏料桶裏!紅紅的蘋果,紅紅的糖。

第二隻小老鼠,撲通一聲跳進了黃色顏料桶裏!黃黃的小雞,黃黃的迎春花。

第三隻小老鼠,撲通一聲跳進了藍色顏料桶裏!藍藍的汽車,藍藍的自行車。

第四隻小老鼠,撲通一跳進了綠色顏料桶裏!綠綠的樹木,綠綠的西瓜。

第五隻小老鼠,撲通一聲跳進了紫色顏料桶裏!紫色的茄子,紫色的葡萄。

來來來,大家一起來!大家一起來畫漂亮的畫。

紅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黃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藍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綠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紫色的小老鼠也哧溜哧溜,五隻小老鼠在紙上開心地畫啊畫……哎呀,怎麼回事?都變成了黑色。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圓形的特徵,想象圓形的實物,並進行兒歌創編。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體驗創編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魔術工具一套:魔術棒、魔術箱、請一教師配教做魔術師。

2、兒歌圖片一套:太陽、氣球、蘋果、螞蟻。以及相應的漢字:紅通通、飛上天、甜又甜、慢慢爬。

3、幼兒創編用圖片,人手一份。開汽車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圓形,初步想象。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圓形)圓形象什麼?(幼兒充分想象)

2、以變魔術的遊戲引出兒歌內容。

(1)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區看魔術表演,想去嗎?”(想)“我們開着汽車去吧!”(開汽車的音樂起)“魔術城到了,下車吧!”“看,魔術師來了!”扮魔術師的老師介紹:“我是魔術師,這是我的魔術棒、魔術箱。我只要用魔術棒對着小圓形說‘小圓形,變變變’小圓形就會變出很多漂亮的東西來。

①魔術師用魔術棒對着小圓形說:“小圓形,變變變!”拿出圖片:太陽。教師:“呀,魔術師變出什麼來了?”(太陽)太陽是什麼樣子的?教師把幼兒說的按照兒歌的格式歸納:“變太陽,掛天空”“變太陽,放光芒。”引導幼兒說:“太陽是什麼顏色的?”(紅色)我們用好聽的詞語來說:“變太陽,紅通通。”幼兒跟念一遍。

②我們請魔術師再來變一個吧。魔術師:“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念:小圓形,變變變。”教師:“這回,魔術師變出什麼了?”(氣球)“氣球是什麼樣子的?”教師幫助幼兒歸納後問:“氣球飛到哪裏去了?”(天上)“我們就說:變氣球,飛上天。”幼兒跟念一遍。

③接下來蘋果和螞蟻的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可以請幼兒來做魔術師,變魔術,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師:“老師把魔術師變出來的兒歌變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教師完整朗誦兒歌。幼兒學習兒歌兩三遍,可以加上動作來朗誦。

3、引導幼兒進行兒歌創編。

教師:“小朋友,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會用兒歌裏的話來說嗎?”幼兒自由創編,教師在黑板上及時記錄,並幫助幼兒用兒歌的格式進行歸納。最後,把幼兒創編的兒歌完整朗誦。

4、看圖創編。

教師:“魔術師還留下了許多漂亮的圖片,這些圖片都是用圓形的東西變出來的,請小朋友也把它編成一首兒歌,好嗎?你可以先和同伴說說。

幼兒集中交流:請小朋友把你編的兒歌念給大家聽。

5、小節,結束。

教師:“今天,小朋友學會了用圓形編好聽的兒歌,真棒。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好嗎?”

開汽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根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幼兒園的種植園裏,在和媽媽奶奶逛菜場時,在幫媽媽奶奶撿菜時,都能看到各種蔬菜的根,但是,這個“看見”,是孩子的無意注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孩子的無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學中,從幼兒的第一次探索到他們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從他們的自我結合分組、組長的選出、工作的分工、回答問題的人選等等,教師都只是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充分自由發揮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根的不同形態,知道植物的根生長在土裏。

2、在活動中能大膽表述,體驗探索不同植物根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樹根、黑板、籃筐。

2、園內種植園

3、幼兒問卷《列舉三種根的樣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

  四、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樹根,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2、你們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

3、教師小結:原來,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兒動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們來到了種植園,那你們知道我們的種植園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們真棒,那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青菜在哪裏,它的根又在哪裏?請你動手拔一拔,看誰的動作最快。

2、集合,提問: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在哪裏?你從哪裏找到青菜的根?

2、小結:原來根喜歡住在泥土裏。

(三)、第二次探索

1、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長得什麼樣子。

2、小結: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邊有許多小毛毛。

3、我們的種植園裏有那麼多植物,是不是每種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長的一樣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發現根的祕密呢?

4、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教案 ) 菜園裏其他植物的根。要求:(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選好組長到老師這裏拿筐。(2)每種植物只能拔一顆,並且拔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3)聽到鈴鼓聲請你們以小組爲單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記錄(從幼兒記錄的方法、形式上進行點評)

6、幼兒觀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問:你們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們的根分別是怎樣的?(每組一個代表發言回答,其他組員補充)

7、根據幼兒觀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小結:我們今天都發現了根的祕密,想菠菜、青菜這樣直直的根,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爺爺的鬍鬚,叫鬚根系。像蘿蔔這樣的根粗粗大大的,叫變態跟。

(四)、結束

剛纔我們發現了根的祕密,那你們知道根有什麼用途嗎?回家查查資料,我們下次再討論。

  五、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郵票的特徵和用途。

2、通過親自嘗試設計郵票,對郵票產生興趣。

3、產生長大後設計更多更好的郵票的願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從家中收集用過的各種郵票。

2、幼兒日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己閱讀幼兒用書上各種有趣的郵票。

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瞭解郵票圖案的含義。

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這些郵票上有什麼圖案?引導幼兒欣賞郵票,並向幼兒介紹,郵票的圖案很美,包括的內容很豐富。有些郵票的數量很少很少,所以有些人就喜歡集郵,把一些好看、有趣的郵票收集起來,放到集郵冊裏。

二、引導幼兒欣賞郵票,並向幼兒介紹。

1、想幼兒介紹郵票上的圖案很美。包含的內容很豐富2有些郵票的數量很少很少。所以有些人喜歡集郵把一些好看的,有趣的郵票收集起來放到集郵冊裏。這樣既可以欣賞到郵票上漂亮的圖案。又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3、教師;郵票上除了有圖案還有什麼(價格面值)你喜歡這些郵票嗎?爲什麼?

三、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面值的郵票啓發幼兒說出郵票的主要用途1知道郵票貼在哪裏(信封上)表示的含義(表示已付郵費)2這些面值表示不同的郵費四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點來的郵票講述郵票的圖案以及面值。將幼兒帶來的郵票佈置成郵票展覽會。

  活動反思: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我在備課時就據此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目標達成較好,下面就具體環節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一、課前交流,激發學生對郵票的興趣。

郵票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它不僅是貼在郵件上表明已付郵資的憑證,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隨着電話、網絡等通迅工具的普及,書信的聯絡方式很少有人用了,現在的學生對郵票的接觸渠道也少,所以大多數學生對郵票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只知道它的實用性,所以課前佈置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郵票,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使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對郵票形成一些新的概念,然後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印象。好奇和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郵票來歷的傳說故事,既激發了學生對郵票的興趣,又在故事中讓學生了解郵票的來歷,一舉兩得。

二、典型作品欣賞,瞭解郵票的構成要素。

在前面學生自由交流觀賞郵票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代表性的典型作品“黑便士郵票”“大龍郵票”,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郵票的魅力,同時也講解郵票種類紀念郵票、特種郵票、普通郵票等.使學生在認識到它們歷史價值的同時和現代郵票進行對比,發現現代郵票的優點:主題突出、色彩明快、富於裝飾性。

三、典型作品賞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我在‘欣賞“這一環節中,重點爲學生講解了郵票知識,學生們聽的是津津有味。很多學生馬上拿出自己收集的郵票,進行現場分析對照。看到同學們興趣盎然,就順手把“你的零用錢都做什麼用了”這個話題拋給了學生,通過與其他一些活動的相互比較,特別是與“課間打鬧”、“買小食品”等活動進行對比,同學們才發現集郵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還可以通過集郵認識朋友,增進友誼,鍛鍊交際能力;同時,集郵也是一項有趣的財力投資活動,可以在交換和買賣中培養敏銳的理財能力。有了這麼多的優點,很多同學都表示要加入到集郵者的行列,做一件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四、親手實踐,體驗郵票設計的樂趣。

經過前面的激趣、引導,學生對郵票的設計已經在頭腦裏形成一些想法,然後通過親手實踐使學生的設計意識及思路逐步清晰起來,並且在創作的過程中邊做邊想,體驗創作的樂趣。音樂能激情。配上合適的音樂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所以,我選用了《郵遞馬車》這首歌曲做爲背景音樂。學生自評、互評作品,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學會了發現別人的優點,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通過本次授課,我深深體會到要想上好一堂課,除了要精心設計教案,教師本身還要具備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在這些方面仍有差距。本課我的評價的亮點少。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結果,只要曾經努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留給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上臺評價,真正體會到在評價中學習。在評價中提高,而老師的評價只能體現畫龍點晴。看到差距的同時也爲自己指明瞭前進方向,相信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的課堂教學會更加成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找找中發現能使自己身體動起來的關節,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在自主探索中發現身體的運動技能。

活動準備

1、小木偶、木偶圖、圓點粘紙

2、音樂《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

3、幼兒有玩過木偶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讓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一個神奇的身體,因爲它會動,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哪些地方會動嗎?(手、腳、頭、腰等)

小結:正是因爲這些地方會動,所以我們的身體才很靈活,真神奇。

二、探索發現——發現小木偶能動起來的祕密

(一)自主探索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請你幫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會動?

2、請每一個小朋友找一個小木偶。教師放一段音樂,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讓幼兒隨意動一動,扭一扭小木偶的身體。如果發現小木偶的身上有會動的地方,就在這個部位粘上一張粘紙。當音樂結束的時候,結束遊戲,將小木偶放回桌上。

(二)找到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粘紙貼在木偶的關節上,若沒有,則需要引導個別幼兒關注小木偶的關節。)

2、找到了嗎?小木偶的哪裏會動?(交流貼在手臂上和肩關節上的貼紙,引發幼兒思考並關注究竟是什麼地方在動。)

3、小結:手會動是因爲這裏的腕關節在動,胳膊會動是因爲肘關節和肩關節會動。正因爲有了這些關節,我們的身體纔會動,纔可以變得很靈活。

三、尋找關節——知道關節帶動着身體運動

(一)互相探索會動的身體

1、我們的身體藏着許多會動的關節,接下來,兩個好朋友一起,跟着音樂互相找一找身體上有那些會動的關節。

2、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請跟着音樂隨意的動一動自己的身體,如果你發現好朋友的身上有會動的關節,就在這個關節上輕輕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會動的關節。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是否找到了會動的關節,如果沒有找到,需要進行引導。)

(二)瞭解會動的關節

1、有沒有找到會動的關節?(出示木偶圖)

2、你說得對,這裏藏着一個關節,這個關節叫做xx關節。(教師根據幼兒說到的關節,將圓點標記貼在木偶圖相應的關節上,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頸椎、腰椎等。)

3、小結:今天,我們發現身上有很多會動的關節,其實會動的關節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在以後的生活、運動中慢慢找。

四、遊戲——幫助幼兒梳理能動的關節

1、認識了這麼多的關節,接下來要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動一動,跳一跳,讓自己的關節運動起來。

2、運動兒歌:

動動我們的小頸椎,下、上、右、左。向右轉一圈,向左轉一圈。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小手插在髖關節,扭一扭。轉轉我們的髖關節,換個方向轉一轉。小手放在膝關節,轉一轉。

小手回到髖關節,擡擡我們的膝關節,踢踢我們的膝關節。

最後動動腕關節,別忘了,還有踝關節。換個踝關節動一動,我們的身體真靈活!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的內容很感興趣,對身體能動的祕密有較強的求知慾。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幼兒的興趣不減。課間,他們會圍在一起,幾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討論不休。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慾,發揮延伸活動的價值。教師可以將人體骨骼圖張貼在主題牆上,既可以佈置主題牆,還可以引導幼兒課間時繼續觀察、探索、討論以及記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自主題活動“房子大觀園”開展以來,孩子們從身邊的房子、小動物的房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國的房子等不斷地瞭解頗具特色的各種房子。在追溯到房子的發展史時,他們提出了“最早人們居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在欣賞了最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草棚以後,我們就引入了至今還保留着原始文化氣息的印第安人的房子,讓孩子們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方式,瞭解原始棚屋的建造材料和造型特點。在多通道的活動中,得到多元文化的薰陶,並滿足孩子們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氣息,感知印第安人棚屋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2、能大膽想象,嘗試在棚屋和臉上進行裝飾,體驗造型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啓發幼兒回憶典型的民居建築。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語言簡單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民居建築。

提問:你知道現在人們居住的房子有哪些?它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小結:原來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子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生活得非常舒適快樂。

二、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印第安人和他們居住的小屋。感受原始的美。

1、看一段印第安人的影像資料,提問:你瞭解印第安人嗎?他們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欣賞印第安人居住的棚屋:欣賞印第安人房屋的外形特點(木柱框架,圓錐形的);觀察印第安人棚屋所用的材料(樹枝、灌木、樹皮、獸皮和草,)感受棚屋自然原始的特點;欣賞棚屋上具有一定印加文化特點的裝飾圖案,(下層圖案以弓箭標槍等武器爲主,中間畫上動物圖案,上層用鮮豔的圖案裝飾,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感受圖案簡單自然的美。

教師小結:印第安人把美好的願望畫在棚屋上。他們喜歡自然,熱愛生活。到現在印第安人還在這些自然原始的棚屋裏,過着快樂無比的生活。

三、鼓勵幼兒在棚屋上用彩筆大膽的進行裝飾。

教師:讓我們來做印第安人,一起打扮我們的小屋吧!

四、 幼兒戴上酋長帽進行簡單的臉部化裝後,圍着棚屋跳土著舞。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襪子的不同特徵,初步形成“雙”的概念。

2、大膽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嘗試自己整理襪子。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背景圖、架子、襪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小猴聰聰開了一家商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它開的是什麼商店。(襪子店)

2、商店裏襪子可真多呀,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原來這麼多的襪子大小不一樣、顏色一樣,圖案也不一樣,真漂亮。

二、比一比:

1、聰聰的店裏有這麼多漂亮的襪子卻沒有一個人來買襪子,你們猜是爲什麼呢?

小結:原來襪子是一隻一隻的,這麼多的襪子它們的圖案、大小、顏色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人買。

2、原來襪子要兩隻的,我們來找找襪子的好朋友吧。

①顏色、大小相同

②顏色、大小、圖案相同

3、這樣是一雙了嗎?爲什麼?

小結:原來兩隻大小一樣,顏色一樣,圖案一樣的襪子纔是一雙襪子。

三、找一找:

1、聰聰店的倉庫裏還有很多襪子,老師都把它們帶來了,請你拿出小椅子下面襪子,到桌子上找到它的好朋友,配成一雙,放到小猴的店裏去賣,好嗎?

2、幼兒操作,並將找到的一雙襪子夾在“貨架”上。

3、看看這些襪子都找對了嗎?你是怎麼找的?

小結:找到兩隻大小、顏色、圖案都一樣的襪子,就可以成爲一雙襪子。你們真棒,都找對了,這下小猴的生意一定會好起來的。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觀察畫面、描述故事主人公的生氣情景。

瞭解主人公的情緒發展過程,知道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

活動準備: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8-15頁。小熊、長頸鹿形象的毛絨玩具或圖片。

活動過程:

一、你們有生氣的時候嗎?哪些事情讓你生氣?

1.我們一起聽豆豆生氣的故事。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豆豆爲什麼生氣?他說了什麼,他的哪些動作表現了生氣?

3.你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你會生氣嗎?

二、分段進行理解

1.教師講述故事第1段至和第5段,並配合肢體動作和神情的表現。

2.引導幼兒仔細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第1冊《豆豆生氣了》前5頁畫面。

3.豆豆生氣的時候,肚子裏的一團火呼呼地冒出來。你能看出來嗎?

4.豆豆生氣得跺腳、喘粗氣,你能看出來嗎?

5.豆豆把枕頭踢到了誰的身上?

6.枕頭踢到小熊和小鹿身上,它們心裏難過嗎?

三、豆豆怎樣不生氣

1.結合《豆豆生氣了》後三頁畫面,教師講述故事。

2.教師撫拍、安慰毛絨玩具:別生氣,別難過。

3.引導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與言語。

4.豆豆深呼吸,“吸——呼——”又看看藍天和白雲,慢慢地就不生氣了。

教師:我們也像豆豆那樣深呼吸,想着天上的白雲柔柔的,軟軟的。我們也就會不生氣了。

四、我的豆豆

如果你是豆豆,你覺得這樣做好嗎?你會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媽媽來體會你的心情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種子排隊、球排隊、遊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係。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

一、活動目標:

1、 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 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麼?” (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爲什麼?”(紅豆,因爲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後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爲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爲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爲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爲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看看紙板上有什麼?”(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爲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爲什麼?”(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爲什麼?”(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遊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走鋼絲的遊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爲什麼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最後和家長們進行對孩子邏輯能力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