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9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2K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2.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3.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

2.分類記錄表、彩筆每人一套,教師記錄表範例一張。

3.音樂《彩虹秋天》《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孩子們今天老師不僅請來了好多聽課的老師,看還帶來了什麼?

幼:樹葉…….。

教:是啊,秋天了,樹葉寶寶都離開了自己的樹媽媽,這不老師把它們帶到咱班裏來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並發現它們的不同。

教:孩子們看這些“樹葉寶寶”是一樣的嗎?(幼:不一樣)。

教:哪些地方不一樣?(幼:形狀、顏色、大小不一樣)。

(教師小結:對這些“樹葉寶寶”的大小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一樣,有黃的有綠的,形狀不一樣,有單葉的有多葉的)。

3.出示“樹葉寶寶”,引導幼兒討論並確定分類標準。

1)引導幼兒探索分類.(強調把話說完整)

教:現在“樹葉寶寶”想請小朋友幫個忙,就是根據樹葉寶寶的這些特點,把它們進行一下分類,待會把你們的分類結果告訴老師。

2)教師巡迴,併爲幼兒進行照相,通過電視展現給其他孩子。

4.幼兒操作“樹葉”卡片進行分類記錄。

1)分卡片教師講解記錄表的使用方法(播放背景音樂,提醒幼兒音樂結束,記錄完成)。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講評記錄情況

5.玩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和規則。

2)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6.找班內有相同特徵的物品,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點,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點及應用。

2、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創造的慾望和興趣。

3、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及動手活動能力。

活動重點:知道杯子的共同特點,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及應用。

活動難點:培養觀察、發現、探索的慾望和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杯子與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動室內。

2、同樣大小的塑料杯、紙杯、搪瓷杯、不鏽鋼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組。

3、較淡的顏色水及熱水。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給杯子和瓶子分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杯子與瓶子的不同點:(杯子口較大,有無蓋都行,一般用來盛裝液體;瓶子口較瓶身小,有蓋密封,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盛裝)。

2、請幼兒自由選取杯子,向同伴介紹“我喜歡的杯子”,並相互討論總結杯子的共同特徵及用途。

3、請幼兒隨意擺弄各種各樣的杯子,比較發現杯子的不同點,並請幼兒根據杯子製作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活動。

4、操作比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

(1)請幼兒捏一捏、壓一壓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反覆感知歸納出:(塑料杯、紙杯較軟;玻璃杯、不鏽鋼杯、瓷杯很硬)。

(2)請幼兒掂一掂、比一比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感知歸納出:(瓷杯、玻璃杯重;紙杯、塑料杯輕;搪瓷杯、不鏽鋼杯比較輕)。

(3)請幼兒看一看倒上顏色水的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歸納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較透明;紙杯、搪瓷杯、不鏽鋼杯不透明)。

(4)請幼兒摸一摸、試一試倒上熱水的各種材料的杯子,說說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感知歸納出:(瓷杯熱、瓷杯傳熱最快;玻璃杯、不鏽鋼杯、紙杯、塑料杯比較熱,他們傳熱比較快)。

(5)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哪種材料的杯子易摔壞?讓幼兒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壞;搪瓷杯易摔壞外瓷,鐵身易鏽蝕變壞,不如不鏽鋼杯結實光滑;紙杯、塑料杯不易摔壞,但紙杯不如塑料杯結實耐用。

5、請幼兒儘可能多地說出自己見過的杯子。

6、請幼兒聯想、實驗,比較幾種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紙杯與塑料杯:紙杯易腐爛,無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爛,易造成白色污染。

(2)燒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燒杯可以加熱,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熱易破裂。

7、請幼兒討論在下列情況時應選擇什麼樣的杯子:

(1)外出旅遊。(結實輕便有提手不易摔壞的杯子)

(2)給病人送熱奶。(保溫帶蓋有提系的杯子)

(3)給客人沖茶水。(保溫帶蓋有把的杯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內容:

開商店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

2、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經過加工後可以變成有用的物品,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增強記憶的有意性。

活動準備:

1、自制的商店

2、自制的水果、鞋子、玩具等道具(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預設過程:

一、回憶交流:

――“小朋友們在參觀商店時,你看到些什麼商品?”

――“商店裏的貨物是怎樣擺放的?”

(一樣的商品放在一起,物品放的非常整齊)

二、寶寶“開商店”

教師講解示範:1)出示一副水果店圖

――“水果店裏現在什麼也沒有,小朋友給水果店去進些水果好不好?”

幼兒找出相應的水果,並把圖片貼在卡片上

2)出示一副玩具店圖

――“我們的玩具店剛剛開張,需要很多的玩具,請小朋友們也來給我們的玩具店去進點玩具好嗎?”

幼兒找出相應的玩具,並把圖片貼在卡片上

3)出示一副鞋店圖

――“鞋店裏啊,都好亂。我們請小朋友來幫鞋店理理吧”

幼兒找出相應的鞋子,並把鞋子歸類放在卡片上。

4)出示一副服裝店

――“服裝店裏有衣服、裙子、褲子,我們也把它們理一下吧”

幼兒把衣服、褲子等分別歸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爲:

1、初步瞭解蝴蝶的一生。

2、激發幼兒對昆蟲探索的慾望

3、嘗試畫出蝴蝶一生的演變過程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蝴蝶。

2、物質準備:卵、毛毛蟲、蛹、蝴蝶圖片若干、課件(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蝴蝶一生轉變過程的碟片)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1、興趣引入:

小朋友們好,我是快樂的蝴蝶姐姐,今天我想邀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蝴蝶谷去做客,你們想去麼?(想)於是,在歡快的音樂中,我帶領幼兒飛到活動室中間坐好。

2、感受蝴蝶種類的多樣性瞧,美麗的蝴蝶谷到了。(課件出示蝴蝶谷圖片)快看呀,我的好朋友都來歡迎大家啦!出示課件蝴蝶幻燈片。(在悠揚的《化蝶》音樂聲中,一隻只漂亮的蝴蝶映入幼兒眼簾,把幼兒帶到了一個美麗的蝴蝶世界。)

(二)設置疑問小朋友

你們剛纔看到的.只是我們蝴蝶家族當中的一小部分。因爲我們蝴蝶可是一個大家族,分佈於世界各地,一共有好幾千中呢!咦?小朋友,你知道我小的時候長得什麼樣麼?

“我小時候到底長得什麼樣?真的像小朋友說的那樣麼?現在我給大家看一看我小時候的照片吧。這時教師逐幅出示:蛹、卵、毛毛蟲、蝴蝶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讓幼兒猜名稱、特點。到底哪一張是我剛出生時的照片?我慢慢長大又變成什麼樣子呢?

(三)猜想驗證

1、猜想:請幼兒分組自由按順序排列,並說一說理由。(教師可以從幼兒的排列順序瞭解到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

2、驗證:到底哪一組排列的對呢?還是請大家看一看我的生長錄像吧。(播放課件:蝴蝶的一生。)

3、教師提問集體訂正。

(1)媽媽把我生在哪裏?爲什麼把我生在葉子的背面?這時大家叫我什麼名字?

(2)我從卵裏鑽出來變成了什麼?我喜歡吃什麼?

(3)我變成大毛毛蟲以後會做什麼事情?大家給我起了什麼名字?

(4)我從蛹裏鑽出來又變成了什麼?

(四)自由創作

根據所掌握的知識,自由創作。在音樂中畫出蝴蝶一生的演變過程,回家講述給家人聽。

教學反思:

由於蝴蝶的生長過程比較長,幼兒不易觀察到,而且,毛毛蟲變蝴蝶的特殊性對於現階段的幼兒來說難於理解,因而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標本、圖片以及ppt的科普小故事,從中發揮其優越性,服務於教學活動。形象的標本、圖片,生動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使得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易感知、易理解,使幼兒在探索中瞭解了蝴蝶成長的規律和變化。 教學活動爲幼兒提供了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突出幼兒爲主體,我只是在適當的時機加以引導,爲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幼兒看、想、說、做等,充分發揮了幼兒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的各種能力。同時我還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爲幼兒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把說的權力交給幼兒,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起着啓發、引導的作用,並且在幼兒有需要的時候,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努力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鳥的特徵,初步感受飛行原理。

2、分享同伴帶來的鳥的圖片,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

3、體驗一起分享的快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鳥的多樣性及特徵。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幼兒對鳥的已有經驗。

收集鳥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設置疑問引出課題。

師:青青的草。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那天空上面還會有什麼呀?你們想一想還會有誰在這麼好的天氣裏出現?(組織幼兒有序的討論,引導幼兒說出鳥)

二、討論鳥是什麼樣的。

師:那麼好的天氣裏肯定會有鳥在天空中飛翔,可是你們知道鳥是什麼樣的嗎?

(通過設疑讓幼兒一步一步更加了解鳥的特徵,比如:鴕鳥也是鳥,可它不會飛啊,只會子沙漠裏跑啊?蝴蝶幼兒翅膀、蜜蜂有翅膀、蝙蝠也有翅膀、飛機也有翅膀、可他們都不是鳥啊?對於幼兒的所類出的鳥的特徵,教師要給與及時的提問,讓幼兒更加深刻的感受鳥的特點)

師總結鳥的特徵:鳥是有羽毛的兩條腿的動物,它有翅膀,會飛到天上去。

三、我們認識不同的鳥。

1、讓幼兒自己在同伴間小聲的討論的我帶來的鳥的的圖片。一起討論所帶來的鳥的特徵。

師:你們都帶來了不同鳥的圖片,請你們先告訴你們的隔壁的小朋友我帶來的鳥是什麼鳥?他有什麼特徵?(教師要巡視幼兒討論,注意幼兒討論的質量)

2、教師請幼兒告訴所有人自己帶的鳥,讓幼兒學會大聲的在同伴教師面前講話。

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和所有的小朋友們你帶來的鳥,我們一起分享大自然中不一樣美麗的鳥?(要讓幼兒注意討論的秩序,要讓幼兒明白在別人講話時要安靜聽講的習慣)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鳥飛的動作。

師:鳥是怎麼樣飛的啊?(教師請一個小朋友示範做動作)鳥飛的動作的是很美麗的,要怎麼樣飛纔是最美的呢?(教師邊講解動作的要領,同時也要做相應的動作)集體表演《鳥飛》。

五、教育幼兒要愛護鳥類,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小朋友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和小朋友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我是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孩子們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孩子們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給我一些啓示。教師們建議我不妨先觀察小朋友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孩子們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爲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而我又講的過於投入,小朋友們很快就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孩子們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孩子們的興趣,根據孩子們的發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體育器械布飛盤,能夠根據飛盤的形狀進行裁剪。

2、運用來回的針法製作布飛盤,體驗製作飛盤的樂趣。

活動準備

針、線、布、硬紙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上來幼兒園玩的是什麼?

2、引導幼兒說說布飛盤的不同玩法。

二、觀察布飛盤。

1、教師出示布飛盤,請幼兒說一說它的特徵。

2、師:你見過的布飛盤是什麼形狀的?

3、師:你覺得爲什麼布飛盤會飛起來,它如果換成別的形狀會飛的這麼遠、這麼高嗎?

三、教師示範。

1、教師出示並介紹製作布飛盤的材料。

2、教師示範製作飛盤的過程。

3、師:在按着紙板畫的時候你要稍微比紙板大一些,這樣才能包住紙板。

四、幼兒製作。

幼兒製作,教師觀察指導。

五、玩一玩布飛盤。

1、請做好飛盤的幼兒可以自己玩一玩看誰的布飛盤飛的遠。

2、幼兒之間也可以交換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是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的。我們班男孩子比較多,因此當提到布飛盤的玩法時,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幼兒們爭先恐後的想說說自己的玩法。通過這一點,我抓住契機,馬上引入主題——布飛盤的特徵。幼兒們很快地掌握了平時玩的布飛盤的特徵,接下來我對製作布飛盤的過程進行了示範。在此環節,我對孩子們上個學期的一些技能進行了回憶,再讓孩子掌握“剪裁”這一新的技能。在幼兒製作環節,幼兒們會畫但是剪出來的都不怎麼完整,在這個技能上,我會通過平時的區域活動來讓幼兒自己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儘量詳細周全的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全面觀察的能力。

2.找出圖中隱藏的魚,培養排除干擾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3.體驗發現的樂趣和找到答案後的成功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覺遊戲的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儘量詳細地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幼兒全面觀察的能力。

(1)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2)現在請你睜開眼睛,仔細觀察你的同伴,並詳細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3)現在請你們各自找個同伴,並互相告訴對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4)師小結並表楊剛纔觀察仔細,描述全面而又詳細的幼兒和其他方面表現較好或有進步的幼兒。

2.操作幼兒用書,培養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師交代題意和答題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提醒幼兒慢慢找,不要着急,要看準了再塗色。

(3)請幼兒展示操作結果,集體驗證答案。

3.出示視覺遊戲圖片,進一步鞏固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2)幼兒觀察,操作。

(3)請幼兒上前指出答案,並說出自己是怎麼看出來的。

(4)師小結表揚剛纔表現積極主動的幼兒和觀察仔細的幼兒,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兒。

活動反思:

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欠缺,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幼兒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激發出來,這與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在幼兒說不出問題的時候,沒有恰當的給予引導,沒有及時的給出答案,沒有控制好教學尺度。 因此,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注意這些。

小百科: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爲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猜想故事情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2、懂得勇敢面對困難,體驗智慧解決困難的成功感和快樂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萌發勇敢、智慧面對困難的情感。

2、難點:運用已有經驗發揮想法,能大膽猜想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課件《小黑魚》

活動過程:

一、激發情感、主題導入引導語: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周老師帶來了一個發生在海底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發揮想像,理解故事價值分析:

1、藉助畫面,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大膽猜想寄居蟹、烏賊、海鰻等幫助小黑魚的好辦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寄居蟹、烏賊、海鰻等角色對話,發展幼兒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

3、感受有朋友幫忙的快樂情感。

(一)教師講述故事:

片段一:在海洋的深處,住着一羣小魚,他們每天成羣結伴在一起遊玩,過着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游來了一條兇猛的大魚。大魚長着大大的嘴巴,鋒利的牙齒。小魚們發現兇猛的大魚朝它們游來,都嚇得四散逃跑。大魚看準四散逃跑的小魚啊嗚一口,啊嗚二口,啊嗚三口,啊嗚四口,把它們都吞進了肚子裏,然後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遊走了。只有一條小黑魚它躲在了水草叢中,沒有被大魚發現,逃離了危險。失去好朋友的小黑魚一個人孤零零的,(它覺得好孤單好寂寞,心裏難受極了)。於是,它決定去找新朋友陪伴它幫助它。

提問:你們覺得小黑魚現在是怎麼樣一種心情呢?(傷心、難過、悲傷、思念……。)

(二)藉助畫面發揮想像

片段二:小黑魚遊啊遊啊,在一路上它遇到了(寄居蟹)。寄居蟹看到小黑魚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就問:"小黑魚,小黑魚,你怎麼了?"小黑魚難過地說:"我的好朋友都被可惡的大魚吃掉了,我好想念它們啊!"(寄居蟹說:"別難過,我願意做你的好朋友,如果大魚來了,你可以躲進我的蟹殼裏,我用一對大螯把它嚇跑。")小黑魚聽了寄居蟹的話,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謝謝你!寄居蟹,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提問:

1、瞧!小黑魚一路上遇到了誰?

2、猜一猜,想一想寄居蟹會想什麼辦法幫助小黑魚,它對小黑魚說些什麼呢?

片段三:這時候,聽到小黑魚和寄居蟹談話的烏賊忍不住遊了過來,(對小黑魚說:"小黑魚,小黑魚,我也願意做你的朋友,如果大魚來了,我會噴出墨汁,讓大鯊魚什麼都看不到,你就可以逃走了。")小黑魚聽了烏賊的話,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它說:"謝謝你!烏賊,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說完,小黑魚放心地去遊玩了,可是它心裏還是想着那羣小夥伴。

提問:猜一猜,想一想烏賊會想什麼辦法幫助小黑魚呢?它會對小黑魚說些什麼呢?

片段四:小黑魚遊啊遊啊,一路上它又遇到(海鰻)。海鰻發現小黑魚好像有點不開心,就問:"小黑魚,小黑魚,你怎麼了?"小黑魚難過地說:"我的好朋友都被可惡的大魚吃掉了,我好想念它們啊!"海鰻說:"別難過,我願意做你的好朋友如果大魚來了,你可以把我當成滑滑梯,從我身上滑過很快的逃走。"小黑魚聽了海鰻的話,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謝謝你!海鰻,你也是我的好朋友。"說完,小黑魚又放心地去遊玩了,可是它心裏還是想着那羣小夥伴。

提問:

1、小黑魚一路上又遇到了誰?

2、猜一猜,想一想海鰻會想什麼辦法幫助小黑魚呢?它會對小黑魚說些什麼呢?

(三)運用已有經驗發揮想像提問:你們猜一猜小黑魚一路上還可能會遇到誰?想一想它遇到的這位新朋友會怎麼幫助它?

小結:雖然小黑魚失去了以前的好朋友,但是它又遇到了更多願意幫它的新朋友,有朋友真好!

(四)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價值分析:

1、藉助上環節經驗進行經驗遷移,拓展幼兒的想像力。

2、感受弱小羣體可以發揮智慧,勇敢地團結在一起戰勝敵人的成功感。

3、感受朋友在一起力量大的道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片段五:小黑魚遊啊遊啊,這時候,它真的遇到了另一羣和它以前的朋友長得一模一樣的小紅魚。小黑魚飛快地游去過,高興地大叫起來:"小紅魚!小紅魚!快出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紅魚們搖搖頭,齊聲說:("不不不,我們不出來,要是大魚來了,我們就危險了,會被大魚吃掉的。")聽了小紅魚們說的話,小黑魚又想起了小夥伴們被大魚吃掉的畫面。小黑魚想:"我可不想再失去這羣朋友,我得想個辦法把大魚嚇跑,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全的出來玩了。"(小黑魚想啊想啊,它想了很多的辦法,)提問:

1、猜一猜,想一想小紅魚會對小黑魚怎麼說?

2、小黑魚會想些什麼好辦法趕跑大魚呢?

片段六:最後它想到大家團結起來可以變成一條很大很大的魚。於是,一羣小紅魚變成了大魚的頭,一羣小紅魚變成了大魚的前身,一羣小紅魚變成了大魚的後身,還有一羣小紅魚變成了大魚的尾巴,最後小黑魚變成了大魚的眼睛。它們團結在一起出去遊玩了。這時候游來了一羣大魚,小紅魚和小黑魚團結起來勇敢地向大魚游去,最後它們趕走了這羣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