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多聲部輪唱。

2、體驗歌曲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田鼠弟弟還沒起牀

師:早上爸爸媽媽叫小朋友們起牀上幼兒園的時候,你們會不會很困起不來啊?田鼠弟弟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早上就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他起牀呢?

我們來學唱一首《快起牀》的歌。學會以後唱給田鼠弟弟聽,讓他快快起牀。

二、學唱歌曲——田鼠弟弟,起牀吧。

師:先豎起耳朵聽老師來完整的唱一遍,聽聽看這首歌是用什麼樣的歌詞來叫田鼠弟弟起牀的?(教師完整演唱一遍)

師:這首歌唱完了,請你告訴我你在在這首歌裏都聽到了些什麼?

那麼你覺得哪句歌詞最能說明田鼠弟弟應該快點起牀,爲什麼?

那我們唱的時候就要把它清楚的唱出來,這樣田鼠弟弟就會知道應該快點起牀了。

小朋友剛剛聽老師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所有的歌詞是一個節奏同樣的速度還是有快有慢的?那哪一句節奏是不一樣的?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學唱“鍾兒已經敲響”這句,把握節奏)

小朋友們學會了嗎?我們把學會的歌一起來完整唱一遍給田鼠弟弟聽。(鋼琴伴奏,幼兒完整演唱。)

三、嘗試多聲部輪唱——田鼠弟弟,快快起牀。

師:小朋友們唱的很好,聲音也很好聽。但是啊田鼠弟弟起牀還是磨磨蹭蹭的。楊老師知道有一種方法叫做輪唱。輪唱的時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一遍的接着催田鼠弟弟起牀。

老師把小朋友們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兩部分,輪唱的時候男孩子先開始唱,女孩子在男孩子唱完第一句的時候再開始唱。因爲男生先唱,所以結束的時候,最後一句要唱兩遍,這樣就可以一起結束了。

師:小朋友等會看楊老師的手勢,伸出左手的時候,男孩子開始唱,伸出右手女孩子開始唱,唱的時候男孩子唱男孩子的,女孩子唱女孩子的,可不能唱着唱着唱到一起去了。

小朋友們聽明白了沒有?那我們就一起來試試看。(幼兒嘗試輪唱。)

(男生女生交換先後唱的順序,再唱一遍)

師:有沒有小朋友想當指揮,指揮其他小朋友來輪唱?(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最後我們一起來一遍,不過現在我們沒有人指揮了。請小朋友們自己心裏想好了,什麼時候開始唱。(最後唱一遍)

小朋友們唱的很棒,學會這首歌,我們就可以唱着這首歌去叫別人快起牀了。

歌曲:

快起牀

1=F 4/4法國兒童歌曲

夏禹生譯配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 3 4 5 — | 5 6 5 4

快快起牀,快快起牀,小弟弟,小弟弟,鍾兒已經

3 1 | 5 6 5 4 3 1 | 3 5 1— | 3 5 1 —||

敲響,鍾兒已經敲響,丁丁當,丁丁當。

活動反思:

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從而使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爲上做好準備。

《快快起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2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就要邁進小學的大門,小學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學”這一主題活動中,教師要爲孩子解除疑惑,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爲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即時糾正,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通過平日裏的觀察,發現班級裏總是有幾個小朋友經常會來園比較晚,在日常的談話過程中瞭解到他們很多都是因爲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來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現象。針對上述情況,預設了本次活動。目的在於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從而使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習慣。爲上小學做好準備。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學唱歌曲,並嘗試用二聲部輪唱的形式來表現歌曲。

2、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爲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活動準備:音樂及相關圖片製成的PPT

活動流程:情景創設――學唱歌曲――輪唱歌曲――遊戲結束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1、上一次我們請小貓到我們班來做客,誰還記得它是一隻怎樣的小貓?

(回憶故事,引入話題)

師:就要上小學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可不好,早睡早起纔會身體好,纔會更有精神學習。

2、它今天上學又遲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張幻燈)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快快起牀嗎?――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用鬧鐘來叫自己起牀。

3、總結:你們想了那麼多辦法,有……,……都很好。我的辦法是和XX的辦法一樣的,也是用小鬧鐘。(出示第2張幻燈)這可是一個很特別的小鬧鐘,它還會唱“起牀歌”呢!它用好聽的歌聲來叫小貓弟弟起牀。想不想聽一聽?

二、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1遍錄音。(初步感知歌詞)

提問:你們聽清楚小鬧鐘是怎樣唱歌的?

2、再次傾聽1遍錄音。(熟悉歌詞,解決第一遍中沒聽清楚的樂句)

3、老師學小鬧鐘唱歌(

教師

演唱,激發幼兒學唱興趣)

4、集體學小鬧鐘唱歌(幼兒跟唱練習唱)

師:學會小鬧鐘的起牀歌,我們就可以一起唱給小貓聽,催它快點起牀上學去了。

5、大鬧鐘唱歌(變換形式跟唱,爲幼兒練習創設情景、提供機會,同時指導幼兒邊隨音樂節奏走邊唱歌曲,爲後面輪唱遊戲做鋪墊)

三、輪唱歌曲

1、大鬧鐘的歌聲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貓現在起牀了嗎?(出示第3張幻燈)還是沒起牀,真是個磨磨蹭蹭,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貓,看來我們需要用兩個鬧鐘來催催它了。

2、兩個鬧鐘可以怎樣唱歌呢?(讓幼兒討論,給幼兒探索的空間)

3、教師與個別幼兒示範。(通過示範,引導幼兒發現輪唱的真正含義)

師: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點是嗎?這個辦法好。誰先和我試試看?

提問:我們是怎樣唱的?有什麼祕密嗎?

師:第一個鬧鐘先唱,第二個鬧鐘晚一點在唱。在第一個鬧鐘唱完一句“快快起牀”的時候第二個鬧鐘再從開始唱。

4、幼兒嘗試輪唱。重點指導:兩個鬧鐘不要變成一個鬧鐘。

5、兩個小鬧鐘一個接一個地響,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小貓弟弟。它終於起牀了,準備上學去了。

四、遊戲結束

1、我們小朋友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不能像小貓一樣,養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壞習慣,不然上學可能就會遲到了。你們有這樣的壞習慣嗎?(沒有)

2、起牀遊戲――嘗試用輪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兒起牀。

――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玩個遊戲,看看你們是不是一聽見小鬧鐘唱完起牀歌就起牀了?誰來試試看?――我們應該怎樣叫他起牀?(替換歌詞)――反覆遊戲結束。(本環節主要意在把音樂作品同生活聯繫起來,使小朋友經驗遷移。從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爲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

《快快起牀》活動反思:

同一份教案,同一個老師,不同的孩子,實踐出來的活動效果可能會截然不同。針對本次活動,和前一次相比,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經驗,所以導致了該活動對於這一部分的孩子來說挑戰點不夠,幼兒比較輕鬆的完成了老師的預設。這是本次活動中最大的問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回顧整個活動過程,現做如下反思:

一、亮點:

1、環節緊湊,思路清晰,教師提問目的明確。

2、活動設計能夠考慮情景性、趣味性。

3、結合主題背景及幼兒年齡特點,活動有價值、有挑戰。

二、不足:

1、師幼互動中教師的迴應策略有待加強。

(1)教師對幼兒經驗把握不足,隨機指導能力不強,當幼兒輕鬆的完成預設後,沒有當場做出有效的調整。

(2)教師語言引導未能多留一點空間給孩子探索。

(3)教師的迴應語言需要進一步生動、親切、精練、積極、規範。

2、活動中教師缺乏對音樂本身的處理及指導具體體現在教師考慮到以變換不同形式吸引幼兒學唱的興趣,而沒有考慮到對音樂本身快慢、強弱的處理同樣也會引發幼兒學唱興趣,同時也會提升幼兒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三、調整:

1、若幼兒無二聲部輪唱經驗,本次活動環節設計不需調整。若幼兒二聲部輪唱經驗豐富,需要提升活動挑戰點,可以幼兒自主探索三聲部或多聲部輪唱。

2、在變換形式的練習學唱過程中,解決對音樂由弱漸強的處理及指導。

3、不斷學習調整師幼互動中教師的迴應策略,爭取做到生動、親切、精練、積極、規範。

附歌曲: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3 4 5 /

快快起牀, 快快起牀, 小弟弟,小弟弟,

5 6 5 4 / 3 1 / 5 6 5 4 / 3 1 / 2 7 1 / 2 7 1/

鍾兒已經敲響,鍾兒已經敲響,叮叮噹,叮叮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