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嘗試設計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說、貼中,進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豐富多彩。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圓形、正方形各種形狀花壇卡片若干、剪刀、固體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

身體長又長,開花黃又黃, 臉蛋兒朝太陽,籽兒香又香。(猜一種花的名稱)(向日葵)猜對了,正是夏天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歡的一種花。

你喜歡什麼花?它在什麼季節開放?

小結:春夏秋冬,百花綻放,各種各樣的花裝扮着我們的城市,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二、圓形花壇的四等分

把圓形花壇分成大小一樣 、形狀相同的四份,分別種上四季的花。

1、集體討論演示

怎麼把圓形花壇分成大小、形狀相同的四份呢?

小結:對摺兩次的方法,把圓形花壇分成了大小、形狀形同的四份。一個大花壇變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圓形花壇進行了四等分,還種上了四季花卉。

誰能告訴大家都種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結:春夏秋冬,四季輪換,每個季節都有鮮花陪伴,真是風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壇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壇四等分,種上四季的花。

1、幼兒操作

要求

(1)把花壇四等分,並分別種上四季的花。

(2)多分幾個花壇,試試不同的分法。

(3)音樂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馬上集中。

2、討論

關鍵提問:四等分後變成了什麼形狀?你都是怎麼分的?你喜歡這個花壇裏的花嗎?爲什麼?我們把正方形花壇四等分,一共想出了幾種分法?

小結:今天,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壇進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個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個小長方形,還有的平均分成四個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壇裏,四季花卉交替開放,裝扮着我們的春夏秋冬。

活動延伸:

三角形花壇怎麼四等分?你想種上哪些四季花卉?

(對角折, 上下對邊折, 左右對邊折等)

活動反思: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設計等分數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本次數學活動的目標是學習四等分。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動過程中,通過謎語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學習四等分。在操作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操作。操作完,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從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動腦,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個活動過程中,一環扣一環,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讓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不足之處:

活動時間,環節應該再安排得緊湊一些、該簡略的部分再壓縮一下。

小百科:花圃指培育花兒幼株或幼苗的園地

幼兒園教案 篇2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貫徹《綱要》精神的過程中,特別是受瑞吉歐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我們在主題探究活動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有趣的螞蟻王國》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引發了我們許多思考。

  主題的產生:

我們到公園春遊時,孩子們在樹旁發現了一羣黑黑的小螞蟻,排着長長的隊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開始議論起來,並邀請我一起觀看他們的寶貝,“老師,螞蟻怎麼這麼黑呀!”“螞蟻怎麼還會排隊呀!”“他們會打仗嗎?”……看到他們三人一組,五人一幫的觀察着螞蟻,有的幼兒動手去捉螞蟻,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樹旁,吸引螞蟻,表現出對螞蟻的好奇。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出發,我們決定研究螞蟻,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自然中,學習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實驗,讓幼兒認識螞蟻,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信息傳遞、社會分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確定了《有趣的螞蟻王國》活動方案

  主題總目標:

1、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在自由的氛圍中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結構及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

2、通過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索關於螞蟻的種類、信息傳遞的知識,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3、學習把觀察的事物現象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記錄、統計和表徵,培養幼兒有順序、細緻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探索事物奧祕的能力。

4、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接近動物,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一:我的猜想

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和幼兒一起去樹底下觀察螞蟻,讓幼兒說說螞蟻長的什麼樣?除了在樹底下能找到螞蟻,螞蟻的家還在哪裏?螞蟻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看着孩子們急於表達的樣子,我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孩子們在畫紙上,用水彩筆畫下螞蟻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畫了螞蟻住在長滿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小菜園裏、石頭地下、沙地裏、樹幹上、花朵裏……

他們猜想的螞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記下螞蟻吃麪包,有的記下螞蟻吃糖、餅乾、餃子、饅頭、骨頭、肉、魚……

因爲第一次學習填寫表格,用的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符號表示出來,有的幼兒能把自己的多種想法進行表徵,填寫完後,請每個幼兒講述自己的填寫的內容,講述的比較完整。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高,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螞蟻的住處和喜歡吃的食物,並初步學習了運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表徵。在幼兒提出各種想法時,是否正確教師不給予指正,而是讓每個幼兒把自己的想法填入表格,爲下一步打下伏筆,想辦法來證實自己的想法,以便順利推展後面的活動。

  活動二:尋螞蟻

  活動過程:

爲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開始了尋螞蟻的活動。我們分別從:草地—沙地—菜園—花壇—石頭縫—花叢—路邊(水泥地、土路)—樹(樹幹、樹底、樹葉)— 滑梯—樓道去尋找螞蟻。孩子們分散到自己認爲最有可能的地方尋找螞蟻。“我在草地上發現螞蟻了,螞蟻的洞口很小很小的。”“我在樹上發現一羣螞蟻。”“老師,我們挖挖螞蟻的窩,看看它裏面有什麼吧!”“不行,那樣小螞蟻就沒有家了!”……

回到教室後,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提醒幼兒記錄在《我的發現》表格中,下午離園時,我們發出書面通知,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找找哪些地方有螞蟻,並幫助幼兒做好記錄。

  反思:

在尋找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參與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認真仔細地找,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告訴夥伴,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通過猜想、尋找,從想象到實踐驗證,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環境有了確切的認識,對自己的錯誤猜想通過實踐自己進行否定,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活動三:引螞蟻

  活動過程:

螞蟻究竟喜歡吃什麼呢?真的和小朋友猜想的那樣子嗎?第二天,我們請家長協助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認爲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投放在螞蟻經常出入的地方,有的幼兒把食物放在螞蟻洞口旁邊,有的放在有螞蟻的地方,幼兒觀察周圍的情況,結果放在洞口的食物螞蟻發現的比較快,很短時間就引來了螞蟻,孩子們

還發現:“我給螞蟻放了麪包,它們沒吃,給它投了白砂糖,它們很快圍上來,一起把它擡回洞裏。”“我把餅乾給它們吃,餅乾變小了”……

通過驗證,幼兒發現,螞蟻喜歡的食物與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他們還發現,小的食物螞蟻會馬上託運回家,大的食物,螞蟻會通過觸角相互傳遞信息,在一段時間後,食物上就會粘滿螞蟻,黑壓壓的一片。對於肉骨頭、餃子螞蟻發現很快,能迅速佔據食物,經過兩天的觀察,食物沒有託運回洞,而是慢慢變小。

幼兒把這些發現填入表格,把引螞蟻的每種食物用圖畫表示出來並作上自己的標記,填此表格時幼兒填寫比較迅速、規範。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索慾望非常高,調動了全體幼兒的學習熱情,尤其是班級裏特調皮好動的孩子,活動中他們與老師配合的最密切,討論時提出的問題最多,表徵時也是做的最突出的,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由此,我們意識到必須重新認識幼兒。在參與活動時我們體會是:對於孩子的問題,老師可以在活動中適時適度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獲得認知、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同時,給幼兒提供學習的機會,並通過正確的啓發和誘導,讓幼兒觀察、探索等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活動四:認識螞蟻

  活動過程:

戶外活動時,幼兒發現幾隻螞蟻,捉了幾隻帶回來,我們把它放在透明的魚缸裏,立刻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看到圍上來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們便把螞蟻放在桌子上,並準備放大鏡,讓幼兒仔細觀察。開始大家爭着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看着孩子們的爭論,我們提出一個孩子們在遊戲中常用的辦法“剪子、包袱、錘”來表決,他們同意了,並分成了兩組,一組幼兒觀察,一組幼兒查找資料。

觀察中孩子們發現“螞蟻的頭是弧形的,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觸角。”“螞蟻的肚子像橢圓形,有點尖。”“腿長在胸上,有六條腿。” 有個幼兒提出:“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有的說可以找方向,有的說是好看。在觀察螞蟻的嘴時也發生了分歧,有的說螞蟻的嘴很小,有的嘴很大,有的說“螞蟻的嘴上長有兩顆大牙呢。”任哲說:“那是螞蟻用來打仗的。”王琪:“那是吃飯用的。”他們誰也不服氣誰。對於孩子們的爭執,我們沒有給予回答和抑制,而是引導他們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孩子們對螞蟻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後,我們出示螞蟻身體結構圖,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系統講述。

在資料區中,我們引導其他幼兒學習查找有關資料,將資料中的不懂得文字念給他們聽,並引導他們將查找的有關內容講給觀察組的幼兒聽。

孩子們認識小螞蟻的外形特徵後,在區角活動中,有的幼兒用水彩筆畫出各種姿態的小螞蟻,有的幼兒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畫出螞蟻的各個部分,然後添畫上腿和觸角,並在周圍添畫上景物,組成一副完整的圖畫。

  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求知的慾望通過啓發、引導等方式被自發的調動起來,教師要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幼兒瞬間的問題,並給予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同時,教師也應注意自己引導方式的巧妙性,以至於更好的發展幼兒的觀察、探索的能力。

  活動五:螞蟻的分工和分類

  活動過程:

螞蟻有媽媽嗎?這是幼兒非常關注的問題,提出之後,立刻引來大家的爭議,說法不一,怎麼班呢?這時,萬心怡說:“我們到圖書館去找找螞蟻的書,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於悅說:“我讓爸爸到電腦上查一查,或許能找到答案。”那麼我們都去找找,誰找到了就趕快告訴大家。很快我們從網上下載有關螞蟻的分工方面的資料,孩子們聽到找到了答案都有些迫不及待,於是利用投影儀,採取講故事、提問的方式,介紹給孩子,他們聽了更加好奇了,“螞蟻也有爸爸、媽媽,它們中還有警察呢!”

  反思: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查閱資料的機會太少,應利用家長資源,得到家長的幫助,正確引導幼兒收集相關的資料。通過活動幼兒瞭解了螞蟻分工的不同,及其所擔負的職責。

  活動六:意願畫——螞蟻王國趣事多

  活動過程: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後,幼兒對螞蟻有了新的瞭解和研究,他們的活動已不僅僅侷限於尋找資料,解決問題,而是想把他們獲得知識用各種形式加以表現。他們在頭腦中經常想象,螞蟻王國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們安排了表徵活動《螞蟻王國趣事多》,爲幼兒準備了各種操作材料:紙、膠水、剪刀、水粉顏料、毛筆等,在活動中,選擇繪畫的幼兒比較多,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材料,自覺的分成了幾個組,有合作繪畫的,有剪貼的,還有拼貼的,有用圓片拼貼的,很快,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螞蟻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他們設計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設計螞蟻找食吃的;有設計螞蟻大戰的;有設計螞蟻生小寶寶的;有天上的螞蟻,有地上的螞蟻;有生活在樹上的;有跑的,有玩的,形態各異。

活動後,幼兒進行了構圖講述,他們的講述充滿了稚氣,但我們始終沒有干預他們。下面是我們記錄幼兒講述的螞蟻故事內容:

蟻后生了許多小寶寶,大家都在忙着給寶寶們準備食物,有面包、大米、糖,還有毛毛蟲,真多呀。

人們開着挖掘機剷除了草,螞蟻城只剩下一隻螞蟻了,因爲這兒要蓋樓房,它很難過,只能到別處安家了。

紅蟻和白蟻爲了爭奪食物在進行大戰,紅蟻可厲害啦,它們有的用頭頂,有的用嘴咬,不一會兒就佔了上風,佔領了食物。

一隻螞蟻發現食物,它在用觸角傳遞好消息,告訴夥伴:這裏有好食物,快來吃吶。

  反思:

此活動幼兒興趣很高,能自願結合,選擇適合自己的夥伴和材料運用繪畫、剪紙、水粉的表現形式,共同創設《螞蟻王國》的畫面,使幼兒從中獲取了一些有價值的知識,激發創作的興趣,引導他們用語言進行構圖講述活動,培養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增進了師生之情。

通過活動我們覺得雖然教師的生活經驗比幼兒豐富,但也不能完全瞭解孩子的需要,教師預設的教育計劃不可能完全適合幼兒發展水平,滿足幼兒各種需要。教師只有隨時的調整和改變預設計劃,認真的觀察、瞭解幼兒從他們的興趣中挖掘有價值的知識,並能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孩子們才能在這個空間裏,相互交流,認識和掌握各種知識,使自己的表達、創造等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活動七:人們的分工交流會

  活動過程:

螞蟻也有爸爸、媽媽,它們的分工各不相同,那我們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分工的呢?爲此,我們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在家庭中展開討論,並將討論的結果做好記錄帶回來。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討論了家庭成員的分工,有的討論了爸爸媽媽工作單位的分工,有的討論了我們幼兒園職工的分工。

回到幼兒園後,孩子們可興奮了,他們互相介紹着自己的討論結果,我們組織幼兒舉行一次交流會。通過交流,孩子們更加明確了做一件事情,每個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離開誰,就少了一份力量,只有合理分工,才能成功。自然,孩子們想到在遊戲中,也要團結合作,並進行表徵活動《團結合作在一起》,幼兒的線條雖然不是很流暢,線條不是很均勻,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畫他們一起拔河比賽,畫他們排隊滑滑梯,畫他們一起合作搭建……

  反思:

隨着幼兒探索麪的不斷深入和提高,我們的興趣也完全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從螞蟻的分工延伸到家庭的分工、幼兒園的分工,滲透了團結合作力量大的精神。

  主題的反思:

《有趣的螞蟻王國》方案的實施已經圓滿結束,回想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談話,以及他們對作品的分析,我們對幼兒思維的認識也在一步步的加深:幼兒的潛能到底有多大?主題活動教學對幼兒主動發展有多大的價值?在活動中我們的所見所聞,使我們有了許多體會和反思。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杜威曾提出:“在兒童興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東西。”《有趣的螞蟻王國》主題的確定正是孩子們的需求所在。作爲教師應真正走入孩子們的童心世界,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從而協商確定主題,以滿足孩子們的不同需求;作爲教師應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在愉快的情緒支配下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來,支持和鼓勵幼兒去探索科學現象,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我們深深的體會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們學習內在的動力。

  (二)寬鬆的環境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探索性活動中,我們在活動前反覆斟酌、思考,確定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什麼,如何去探索;探索中需要什麼樣環境,如何創設環境;創設的環境如何減少各種無關的干擾,以確保幼兒在創設的環境中能愉快、創造性的探索、表達。活動中我們同幼兒一起收集資料,根據幼兒探索的活動內容和活動需求,共同創設了觀察區、創意區、幻想區等區角,並充分利用角區、園內環境、家長、社區等現有的環境資源,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三)家園互動,形成合力。

隨着課改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要教育好幼兒必須家園、社會同步進行教育,共同創設一種有助於幼兒發展的環境,在這種大環境下,家庭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作爲教師應樹立大的教育觀念,積極推動家園共育。

探究型主題活動是一種彈性課程,主題的確立、內容的選擇、活動的推進和拓展,都來源於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探究中需要孩子們蒐集大量的信息、材料,無疑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在這方面,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幫助我們蒐集,家長們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幫我們蒐集了大量的動畫片、知識問題的vcd光盤、電腦下載打印的資料、圖片,

爲我們在活動中查閱資料、尋找答案,準備了第一手資料。另外,我們每天把活動情況儘可能的展現給的家長,請他們在家中繼續我們的活動。整個活動下來,僅僅這些書面通知,就成爲解讀本活動的一本小書。

通過家長的指導和協助,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增進了親子關係;同時,使家長在活動中逐漸轉變了對幼兒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體素質,並更好的支持和配合了幼兒園的教育教改工作。

  (四)師幼互動,事半功倍。

活動中,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答案,教師在活動中只是引導者、幫助者,而不是操縱者、主宰者。整個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都是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探索得到的答案,幼兒的思維活躍了。活動中,經常聽到幼兒出乎意料的見解,“老師,我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要發言”幼兒的新鮮事多了,想象力豐富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力提高了,更增強了幼兒的自信。

在主題探究活動中,有些內容是生成的,不是老師提前預設的,如果條件成熟:教師的知識、幼兒具有相關的經驗、有足夠的操作材料和適宜探究環境,就生成活動,滿足幼兒的需要。而如果條件不成熟:教師的知識和材料沒有準備,幼兒的興趣就會消失,所以,通過活動我們體會到:幼兒是考官,我們是他們的學生,面對幼兒我們必須去翻閱大量的書籍吸取知識以便應付自如。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只有豐富的知識才能給幼兒的活動帶來很大的支持;只有適時適度的引導才能給幼兒的活動帶來新的生機;只有全身心的參與才能給幼兒活動帶來活力。同時我們意識到,如果教師在活動中能過抓住機會,對孩子提出一些通過他們自己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會進一步拓展幼兒思考範圍,更有益於促進幼兒的發展。正如:要給孩子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活水”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知道爺爺奶奶的辛苦,懂得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孝順他們。

  活動準備:

邀請爺爺奶奶來園;爲幼兒準備一些桔子;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事先爲老人準備一份畫。

  活動過程:

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迎您。

1、看看今天來了誰,誰願意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2、爲什麼要請來這些爺爺奶奶。

3、教師給孩子們介紹重陽節。

二、介紹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1、今天你們家誰參加我們的重陽節活動,請小朋友們把他(她)介紹給大家。

2、你喜歡他嗎?爲什麼喜歡,他給家裏做了些什麼事情。

3、你們的爺爺奶奶都給家裏做了些什麼事情。

4、教師總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先把我們的爸爸媽媽養大,現在還要來照顧我們,爲我們每天做很多的事情。

三、歡迎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表演節目。

四、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件事情

1、請我們的小朋友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剝桔子。

2、把和爸爸媽媽一起畫的畫送給爺爺奶奶,送畫的時候要對爺爺奶奶說一句好聽的話?

3、教師總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聽他們的話,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錘錘腿,敲敲背,做個懂事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農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在《易經》中,將"九"定爲陽數,所以,重九又叫"重陽"。九月初九又稱"重陽節"、"重九節"。這一日正逢秋高氣爽,是郊遊登高望遠的好時候。在古代,重陽節又被稱爲"登高節"。登高、遊園、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是重陽節活動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花生的組成結構,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向外有序的觀察。

3.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每組準備一小筐花生。

2.投影儀。

3.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芽、長大、開花、結果)

4.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5.各類花生製成的食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裏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麼?”

2.個別幼兒上臺隔着布袋摸一摸並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果。根據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徵。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兒探索。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徵。

1.每桌發放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徵。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師:“每人拿出一顆花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麼模樣?”

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教師:“最後我們來聞一聞,花生是什麼味道?”

3.教師小節: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

4.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

把幼兒的觀察結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一遍。花生的外殼顏色是乳白色的,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纔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裏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想知道嗎?”

(二)探索花生的內部特徵。

1.教師:“花生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回答)

“是你猜的,還是你看到的?”

“怎樣打開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你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並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並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並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後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裏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花生的結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瞭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製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麼食品呢”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製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胃等等。

五、品嚐花生製品。

幼兒邊品嚐邊說出所品嚐食品的味道。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現在大多數孩子在家是“小公主”“小皇帝”,從平日的家長接送幼兒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幼兒以自我爲中心現象較嚴重,尊老、禮讓的意識較薄弱,甚至是長輩要讓着孩子。這無疑給我們一個提醒,禮儀不能忘。中國是禮儀之邦,“禮”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是要我們去繼承與發揚的。對幼兒來說,正是學禮儀的最佳時期。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所學的經典原文。

3、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尊敬長輩,學會禮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白板、多媒體課件。

2、弟子規內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理解“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的意思。

1、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在路上見到長輩應該怎麼做呢?

(幼兒自己談想法,老師指導總結)

2、提問:如果我們小朋友坐在車上遇到長輩應該怎麼去禮讓長輩先走呢?

(發揮幼兒的想象,讓幼兒大膽表達想法,老師適時給予解釋、補充)

二、在白板上圖文並茂呈現《弟子規》中的“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的內容。

1、呈現圖片,讓幼兒直觀感受“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的禮讓長輩的正確做法。

2、配上原文,結合圖片,老師向幼兒再次解釋原文意思,加深幼兒對原文的理解。

三、進行情景表演

1、老師呈現三個角色:馬兒、老人,小孩,讓幼兒進行自由選擇,老師可適當對幼兒角色選擇進行指導分配。

2、幼兒根據自己的角色進行“怎樣去禮讓長輩”的表演。

四、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1、老師示範讀。

2、師生集體吟誦。

3、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讀這句話?

4、還想怎麼讀?(搖頭,加節奏)

活動延伸:

1、自主活動:在自主活動中繼續誦讀弟子規。

2、家長工作:和孩子一起講講弟子規中的故事。

3、發放《尊老敬賢的評價表》

活動反思:

單一地學習《弟子規》,幼兒會覺得枯燥。所以,在活動的開始,我通過提問和聯繫幼兒實際說一說,來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也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在理解原文句子時,我加入了情景表演,來幫助幼兒理解意思,也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附《弟子規》內容: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主題名稱:

幼兒園主題活動 《美麗的冬天》

二、主題選擇:

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數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風,一望無邊的茫茫白雪,但對於孩們來說就有所不同了,滑雪、堆雪人、打雪仗,這些活動樂此不疲。因此,我們設計了《美麗的冬天》這一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充分的感受冬天的美麗與神祕,激發孩子們對冬天的熱愛之情。

三、主題目標:

1.使幼兒瞭解冬天,學會自我的保護方法。

2.學習用自我的感受,描述冬天的特徵。

3.給孩子們講述有關雪的科普知識。

4.讓孩子們欣賞冬天的繪畫作品,並自己描繪心中的冬天。

5.教幼兒學會歌曲《我們滑雪多快樂》,並嘗試創編歌詞。

6.給孩子們講一些有關冬天的童話故事

四、主題網絡圖

五、教學活動方案

教育活動

一:歌曲活動《冬天的讚歌》

活動目的:

1.感受曲調的高低,學會愉快的演唱歌曲。

2.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天眼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開辦《我愛冬天》主題活動,使孩子們瞭解冬天的特點。

2.有關歌曲的磁帶與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發興趣播放歌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了,順勢自然引出對話。

老師: 這首歌好聽嗎?

幼兒:好聽老師:想不想學啊?

(二)整體感知歌曲提問:你在歌曲中聽都到了什麼?

分段學習演唱歌曲1.老師清唱前半段。

2.出示相關圖片和播放曲調,引導孩子一句的有節奏的念出歌詞。

3.通過提問,讓孩子們唱出最喜歡的'一句。

(三)整體學習歌曲1.老師先清唱後半段歌曲,提問: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

出示圖片,並播放曲子,提示幼兒年初後半段歌詞,由於幼兒記憶相要困難一些,老師要有語言和動作上的暗示,以幫助幼兒熟記。

2.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如:老師領唱幼兒跟唱;你一句,我一句,並伴有動作。

(四)活動延伸美麗的冬天到了,有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在不一樣的冬天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收穫。

教育活動

二:親身感受活動《走進冬天》

活動目的:

1.通過親自的參與,讓孩子們對冬天有更深刻的認識。

2.在切身感受中,教會孩子們冬天的一些自我保護小知識。

3.通過自我感知,體會冬天的別樣美。

活動準備:

1.開展《不一樣的冬天》主題活動,激發孩子對冬天的興趣。

2.講解一些戶外安全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興趣出示課件- 引導談話,關於冬天的圖片(雪人)老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冬天老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二)帶領幼兒,感受冬天老師: 你們喜歡冬天嗎?

幼兒:喜歡老師:我們去外面看看好嗎?

帶領孩子在就近的田野或花園中觀看冬天的景色,要求孩子們形容冬天。

(三)活動延伸要求孩子們對春天和冬天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美。並要求孩子們,對自己認爲最美的冬天進行描述。通過這些,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想象力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並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述能力。

教育活動

三:動手活動《美麗的雪》

活動目的:

1.通過此活動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2.讓孩子知道有關雪的知識。

活動準備:

1.小鐵鏟、胡蘿蔔等。

2.每個幼兒佩戴手套和圍巾。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對話,引發興趣老師: 你們喜歡雪嗎?

幼兒:喜歡。

老師:那我們出去堆雪人吧。

(二)開始活動將孩子們分成幾組,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雪人頭、身子等。分配工具等一些物品,並進行關於雪的形成的知識講解。在孩子們製作過程中用相機進行記錄。

(三)指導完成老師在一旁積極的指導學生,完成各部分的製作。同時對總體的組裝進行協助,但各部分的形狀由幼兒自由製作,不進行限制。

(四)活動拓展:

相信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親自制作,一定對動手能力有所提高。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用雪去製作一些自己想象的事物,增進孩子們的想象力。同時進一步鞏固所學,並加強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

教育活動

四:繪畫活動《我心目中的冬天》

活動目的1.通過幼兒的手,畫出心中的冬天,增進對冬天的熱愛。

2.通過繪畫,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花紙和各種顏色的彩色畫筆。

2.關於冬天的美景錄像和畫。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興趣首先,觀看準備的錄像,自然引導幼兒對冬天的想象。

通過話語自然引出活動內容。

老師:孩子們喜歡冬天嗎?

幼兒:喜歡。

老師:用你們手中的畫筆,畫出心中的冬天好嗎?

(二)開始繪畫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繪畫,並走動觀察孩子的繪畫。

(三)講評階段在此階段,老師只針對每個幼兒作品的特點進行表揚,不對畫的整體進行比較,不設名次。

(四)活動延伸通過繪畫,每個人都描繪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冬天。此時,老師可以讓幼兒們相互觀看畫作,並可以鼓勵互換作品。這樣在互相的交流中,進一步拓展想象力。同時交流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增進友誼的過程,從小培養孩子友愛。

五、主題思路

闡述比起春天的生機勃勃,冬天有另外一種寧靜的美。本主題活動,就是要通過聽歌曲激發幼兒對冬天的想象,實際的親近自然活動增進對冬天的感知與瞭解。冬天最有趣的事物就是雪了,通過組織與雪有關的活動,使幼兒瞭解一些冬天的防護小知識,培養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並增進幼兒對冬天的熱愛。最後,通過描繪心中的冬天,拓展孩子的想象力,並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冬天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活動設計:

每天晨練的自由活動時間,大部分幼兒爭先恐後地選擇玩皮球,部分幼兒常爲沒選到皮球或皮球沒氣來找老師幫助。鑑於幼兒喜愛皮球以及皮球有多種玩法,我們便設計了《好玩的皮球》這一活動方案,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和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活動一:皮球真有趣

活動目標

能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皮球的特徵,並對探索活動趕興趣。

樂意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皮球,發展語言的能力。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顏色,花紋不同的,有氣,氣不足的)人手一個,打氣筒。

活動過程:

玩一玩。

供各種不同的皮球,讓幼兒運用感官,發現皮球的外形特徵。

師:今天有許多漂亮的皮球寶寶來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 (幼兒自選一個喜歡的皮球)請你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排球寶寶長得怎麼樣 等會兒介紹給大家。

幼A:我的皮球寶寶長得圓圓的,還有紅綠顏色。

幼B:我的皮球寶寶硬硬的,上面有一條一條線。

幼C:我的皮球寶寶軟軟的,癟癟的。

幼D:我的皮球上有一個小洞洞。(集體找一找)

……

師:你們的皮球寶寶真漂亮,都是圓圓的,都有顏色或花紋,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大,有的小。

探索皮球的彈性,師生共同解決皮球可以滾,拍的原因。

師:皮球寶寶還有許多本領,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本領 (幼兒自由玩球)

師:你是怎麼玩的 你發現了什麼

幼A:我發現皮球會滾。

我們一起滾一滾(引導幼兒朝不同方向滾)。皮球寶寶爲什麼會朝不同的方向的滾動

幼B:因爲皮球是圓圓的。

師:誰有不同的玩法

幼C:我是拍的,皮球寶寶跳得很高。

師:因爲排球有彈性,所以我們拍的時候會跳起來。大家拍一拍,看看皮球跳得高不高。(幼兒只有拍球)

比較有氣和沒氣的皮球,知道皮球要衝氣後才能玩。

幼D:老師我的皮球跳不起來。

師:爲什麼有的皮球彈不起來 (展示有氣和沒氣的兩種皮球進行比較)

幼A:彈不起來的皮球軟軟的,癟癟的 ,它沒氣。

幼B:彈得高的皮球橫硬,氣很足。

師:原來沒氣 的皮球彈不起來,怎樣讓它彈起來

幼D:用打氣筒打氣。(教師出示打氣筒並給氣不足的皮球打氣,全體幼兒再玩一次拍皮球)

師:皮球寶寶真有趣,只有充足氣它才能彈得高,滾得遠。

說一說。

(1)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皮球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花紋等方面講述。

師:你還喜歡什麼樣的皮球寶寶

幼A:我喜歡花皮球。

幼B:我喜歡足球,它有一快快黑白的花紋。

……

(2)欣賞兒歌《玩皮球》

媽媽買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我來拍拍皮球,小猴翻翻跟斗。

活動延伸:

找找還有什麼樣的皮球 有什麼用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關於球類體育方面的圖片和資料。

(評析: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幼兒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了皮球好玩的原因,發現了彈性特徵和充氣方法。體現了幼兒活動的主體性原則。

活動二:分皮球

活動目標:

能按皮球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鞏固5以內數量。

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量的多少。

活動準備:

顏色,大小,不同的皮球卡片,黑貓花貓卡片幼兒人手一份。

演示用的動物和皮球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提出要求。

師:今天,有兩個運動隊要進行比賽,瞧!兩個隊的隊長來了。(出示黑貓和花貓)

師:比賽的皮球在這兒,看這些皮球有什麼不同

幼A:顏色不同,有紅的,有綠的。

幼B:大小不同,有大的,有小的。

師:把大小,顏色不同的皮球分成兩份,一份給黑貓隊,一份給花貓隊,你想怎麼分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按一種特徵(大小或顏色)進行分類。

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將皮球卡片分成兩份,分別放在黑貓和花貓卡下面,全部分完。

幼兒介紹各自分法。

師: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幼A:我是按顏色分的,我把紅皮球卡片分給黑貓隊,綠皮球分給花貓隊。

師:誰有不一樣的分法

幼B:我是按大小分的,我把大皮球分給黑貓隊,小皮球分給花貓隊。

數一數黑貓隊和花貓隊各分到幾個紅皮球(或大皮球),綠皮球(或小皮球)。

3。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音樂起,出示四隻黑貓)

師:瞧!黑貓隊的運動員出場了,它們喜歡紅皮球,我們把紅皮球送給它們吧(黑板演示)

比一比,黑貓和紅皮球哪個多哪個少

幼A:黑貓多,紅皮球少。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B:我是數出來的,黑貓有五隻,紅皮球有四個,五比四多。

師:誰有不同的玩法,不用數就能一眼看出來。

幼C:我給一隻貓分一個皮球,有一隻沒有皮球,就是貓多皮球少。

師:請你分給大家看。(幼C黑板演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一一對應的方法。

比較花貓和綠皮球的多少。

師:花貓喜歡綠皮球,比比哪個多,哪個少 用什麼方法一眼就能看出來。

引導幼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

4(音樂起)比賽馬上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看比賽吧。

活動延伸:

(1)觀看各種球類比賽錄象,引導幼兒從不同玩法和花紋上給三種球分類。

(2)玩皮球活動中數一數拍了幾下 拋了幾下

評析:遊戲的情節滲透了數學知識,教師的提問,引導發展了幼兒的求異思維,並能重視幼兒的操作活動,在分類活動中鞏固認識皮球的特徵。

活動三:玩皮球

活動目標:

1。主動探索滾球,自拋自接,原地拍皮球的方法和技能。

2。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體驗玩球的樂趣。

活動準備:

皮球人手一個,紅黃藍大滾球個一個,錄音音樂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1)帶幼兒抱球聽音樂,練習一個跟一個走,走成大圓圈。

(2)帶領幼兒練習自編球操: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跳躍運動。

2。幼兒探索玩球方法。

幼兒自由玩球,,鼓勵幼兒想出多種玩球的方法。

師:你知道我們用皮球可以玩哪些遊戲嗎 請大家想一想,玩一玩。(幼兒各自找球)

幼兒逐個介紹自己的玩球方法,其他幼兒模仿練習。重點練習滾球,拍球,自拋自接等)

師:剛纔你是怎麼玩的 你願意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一起玩嗎

幼A:我是用手拍着玩的。(教師組織幼兒集體練習正確的拍球方法)

幼B:我是把皮球放在地上滾來滾去玩的。(教師以我和皮球來賽跑的形式組織幼兒練習滾球)

幼C:我把皮球扔高再接住》

鼓勵幼兒練習各種不同的拋接方法,提出假設:老師的皮球漏氣了,誰願意幫助我,和我一起玩,引導幼兒兩人一組練習相互拋接球。

3。集體遊戲:《趕小豬》

(1)組織幼兒利用大滾球玩遊戲《趕小豬》:分三路縱隊進行滾球接力,哪隊先完成爲勝。

師:讓我們用這些大球玩《趕小豬遊戲》。這裏有紅,黃,藍三個球,表示紅黃藍三隊,你喜歡什麼顏色就參加哪個隊。

(2)幼兒遊戲,結束後向每個隊表示祝賀並小結。

皮球真好玩,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是我們遊戲時的好朋友,以後我們可以找出更好玩,更有趣的玩球方法。

評析:在玩球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探索玩球方法,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按意願選擇隊伍體現了尊重幼兒的原則,使幼兒更樂意參加活動。

三,活動評價:

此活動方案借鑑於"方案教學"的理論,其主題來源於幼兒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某一物品的喜愛,它不同於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其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自發生成和教師適時,適當指導爲特徵。

此方案分成了三個活動,活動一產生於晨練中幼兒對皮球的偏愛,通過對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皮球的特徵,探索皮球的彈性,運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主動收集各類皮球的資料,這樣,幼兒的主動學習豐富了原有的經驗,爲進入新的認知領域作了鋪墊。

活動二將重點放在皮球的分類上,一方面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式將皮球安某一特徵分類,另一方面對皮球的用途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尤其是體育競賽項目的滲透,拓展了幼兒的視野,培養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三是在前兩個活動的認知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玩皮球上,此活動以幼兒爲主體,主動探索皮球的不同玩法,使幼兒體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使主題得到了昇華。

幾個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以連鎖的方式相互刺激組合在一起,隨着活動的 深入,幼兒所獲得資料信息愈豐富,對後面活動刺激組合在一起,新產生的問題推動新一輪 的活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各活動的時間是視活動效果而定的。

幼兒園教案 篇8

遊戲目標:

1、認識自己小區或周邊的停車場,瞭解停車場的基本建構方法。

2、能夠自由倆倆或三倆組合或者通過合作搭建平面的停車場。

3、體驗合作建構的快樂,提高同伴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遊戲準備:

前期經驗:熟悉自己小區的地面停車場或地下停車場。知道停車場的基本建構方法。

材料提供:不同長短的木板,圓形、弧形積木。奶粉罐、鞋盒,建構積木及配件等。

環境創設:關於建構停車場的圖片及結構示意圖。

遊戲指導:

一、活動前指導

1、欣賞各自帶來的停車場的圖片,集體討論停車場是什麼樣子的,如何搭建的?。

2、倆倆過三倆討論如何搭建停車場?需要用什麼材料?搭幾個車位?。

3、在原來馬路的基礎上(幼教),幼兒分小組合作進行搭建立停車場。

二、活動中指導

1、引導幼兒自主觀察各自帶來的停車場照片,瞭解搭建停車場的拼接和間隔距離。

2、對於搭建有困難的小組給予適時的幫助和指導。

3、請有經驗的孩子邊搭邊向同伴描述搭建對象的基本特徵和構造。

三、活動後指導

1、集體展示並介紹自己停車場搭建的成果,討論搭建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採用何種解決策略。

2、繼續調整建構時候發生的一些問題,並進行示範。追求停車場的平整性、穩固性以及美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