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關於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感受小動物們去上幼兒園的喜悅。

2、願意嘗試角色表演,具有初步的集體意識

3、體會在幼兒園的快樂,喜歡並願意上幼兒園。

二、活動準備

1、小火車以及小動物們的圖片或者動畫視頻

2、火車頭飾和故事中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好的視頻動畫,教室帶入情境,欣賞動畫,引發幼兒的興趣。

(1)卡擦卡擦火車開啦,你們猜猜火車上都有誰呢?

(2)猜猜火車向前奔跑要開到哪裏去呢?

2、進入故事環節,請幼兒安靜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情節。

(1)小火車開動起來的時候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2)小動物們要去哪裏?都有哪些小動物?

3、請幼兒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火車是什麼樣子的?

(2)是誰先上的小火車?接着是誰上了小火車?

(3)小動物們覺得幼兒園怎麼樣?猜猜他們在幼兒園裏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喚起幼兒的快樂回憶,引導幼兒體會在幼兒園的快樂。

(1)你們在幼兒園裏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你們認識了哪些好朋友?

(3)你們喜歡上幼兒園嗎?

5、鼓勵幼兒嘗試進行情景表演,體會故事的樂趣。

教師扮演小火車,引導幼兒佩戴動物頭飾並嘗試使用故事裏的句子進行角色扮演。

四、活動總結

《小火車愛上幼兒園》讓幼兒們知道上幼兒的樂趣和歡樂,幼兒園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還有很多好夥伴,還有老師,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幼兒園帶給自己的喜悅。同時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到了小動物們上幼兒園的高興心情,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愛上幼兒園!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成語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成語所蘊含的意義。

3、感受成語故事的趣味性,喜愛成語故事。

二、活動準備:

1、《對牛彈琴》的視頻

2、牛、七絃琴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你們認識它嗎?(出示牛圖)你認識它嗎?(出示七絃琴的圖片)

2、欣賞視頻動畫,回答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你聽到了誰?

(3)牛能聽懂琴聲嗎?

師小結:做事情要分清楚對象

附:故事 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着,垂柳輕輕地動着,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着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遊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遊戲活動的興趣,並積極參與遊戲。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 探索遊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活動準備

1、鍋蓋一個 2、教師或父母與活動前豐富幼兒有關菜名的知識

活動過程

1、通過情境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裏講了些什麼?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遊戲呢?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遊戲兒歌,練習發準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啓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手掌心。

3、介紹遊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着“手掌鍋蓋”。

(2)兒歌唸完,就要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名稱,方能與“鍋蓋”交換角色,然後遊戲繼續進行。

4、引導幼兒學習遊戲的難點部分。

啓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豐富關於菜餚的經驗。提問:小朋友,你吃過什麼菜?你最喜歡吃什麼菜?它是用什麼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如:糖醋排骨、紅燒肉圓、西紅柿炒雞蛋等。

5、帶領幼兒玩“頂鍋蓋”遊戲。

教師扮演鍋蓋將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鍋蓋,請5名幼兒上來分別伸出食指頂着“鍋蓋”。然後大家一起念遊戲兒歌,唸到“噗!一口風”,可做吹風狀,以增加趣味性。兒歌一念完,教師迅速去抓頂鍋蓋的食指,同時,幼兒的食指趕緊收回。如被抓住,教師問:燒的是什麼菜?幼兒報菜名,然後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遊戲。

最後,教師組織幼兒每人用一隻手做鍋蓋,另一隻手頂鍋蓋,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練習遊戲中的語言。

6、教師組織幼兒結伴遊戲,以小組爲單位玩“頂鍋蓋”遊戲。

教師可以以幼兒的身份加入到遊戲中,對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與幼兒一起快樂地遊戲。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我出示鍋蓋,通過提問引出手掌鍋蓋,邊用手指頂着手掌鍋蓋,邊念兒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在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後,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鼓勵幼兒進行替換仿編,進一步擴散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邊創編念兒歌邊遊戲的形式,將活動推向**。遊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鍋蓋把頂的人的手指攥緊不放或說不出新的菜名,而導致遊戲停頓,我應注意觀察幼兒合作遊戲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我和小朋友一起玩語言遊戲“頂鍋蓋”,琦琦的手指被我抓住了,按遊戲規則他該表演節目。可她非常膽怯,不肯站起來,我的鼓勵絲毫不起任何作用,我急了,對她說:“今天你該表演節目了,我們大家都等你了,唱一首歌也行,說一句話也行。”看到我態度非常堅決,琦琦有點兒難堪,眼中幾乎噙着淚花望着我,我真不忍心再逼她,但爲了讓她改掉膽小的毛病,我狠狠心,鼓勵她說:“你能行,來吧,今天上臺表演了,以後就敢了!”說着我拉着她的手,見拗不過我,琦琦跟我走到臺上,一時又想不起要表演什麼,有的小朋友說“琦琦快快表演呀!我們等得很着急!”琦琦一急“哇”的一聲哭出來了,我只好氣餒了,琦琦抽泣着回到桌位上。我用這種不得已的方法幫助她,可也不能改變她膽小的毛病,仔細想想,我採取的方法是她當時無法接受的,我是在琦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極不情願的情況下,突然把她推到了衆人面前,這對自尊心很強的琦琦來講無疑是痛苦的。反思一下我的教育行爲,我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欲速則不達”。如果我能請一兩個能力強的幼兒和她一起表演,壯壯膽,也許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 、引導孩子認識數字 1——5 。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初步建立數與物間的關係。

2 、增進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筐五隻(貼有數字 1——5 )、印章若干、紙條若干張、印泥、塑料 小動物等。

活動實施:

1 、父母先根據孩子的能力引導他(她)認讀數字 1——5 。然後啓發孩子選擇一種塑料小動物按小筐上的數字送一樣多的小動物。

2 、引導孩子選擇一個數字和一個印章,在紙條上敲圖案,使圖案與數字相符合。

提示:

1 、父母一定要逐步提高活動的要求,以免孩子失去活動的信心。

2 、活動後請把玩具整理好。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繪畫造型基本要素:點、線、面來創作游泳的動態和場景。

2.引導幼兒體驗繪畫造型基本要素的組合與創意。

3.引導幼兒認識色彩基本知識,啓發幼兒大膽、自由發揮色彩的運用技巧和組合技能。

4.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養成他們良好的作畫習慣,增進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孩子自己的游泳實例照片和集體的游泳活動圖例或視頻。

2.工具準備:大小不等的銅版紙、鉛畫紙、油畫棒、紙巾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相關圖例,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體驗在游泳池裏的經歷和感受。

2.引導幼兒學習、體驗繪畫造型基本要素的組合與創意,激發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運用油畫棒擦塗法,大膽、自由發揮色彩的運用技巧和組合技能。

4.老師提出作畫的要求,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游泳畫面的情節性,把自己的親身游泳體驗通過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大膽表達。

5.老師指導。

作品賞評:

1.請幼兒觀賞他人的作品,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小朋友給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並對其作品進行重點講評。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需要讓幼兒看到萬事萬物都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成長,有變化;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我們還需要讓幼兒在關愛、溫馨、尊重、理解的氛圍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漸形成樂觀、自信、向上的自我意識。活動定位爲語言領域。意圖通過情景引導爲主要策略讓孩子在對故事情節一次次的想像、猜測、表達過程中得到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引導孩子明白自己現在雖然小,在大人們眼裏是小不點兒,但小不點兒也是有很多本領和長處並且總有一天會長大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能隨故事情節大膽想象。

2、體驗小甲蟲自信、樂觀地期待自己長大的情感態度。

活動重難點:

重點:安靜傾聽故事並隨故事情節展開大膽猜想。

難點:明白小不點兒雖然小但也有很多長處和本領並總有一天會長大的道理,初步產生做小不點兒的自信和自豪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猴子、小老鼠、甲蟲圖片,草爲背景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常見動物、能區分事物明顯的大與小。

活動過程:

(一) 自由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和老師比誰大?和爸爸媽媽比誰大?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眼裏,你們都是小不點兒,以前有沒有人這樣叫你?小不點兒是什麼意思?如果有人叫你小不點兒你會開心嗎?爲什麼?

(二)傾聽故事,《小不點兒》理解內容

1、 小猴尋找比他小的朋友。

(1) 有隻小猴子,只有皮球那麼高,大家笑着說他是小不點兒,他不高興,想去找比他更小的朋友。

(2) 你認爲比小猴小的有誰?

(3) 一路上綠綠的小草都比小猴高,小猴有點失望,突然草叢裏跳出一隻小老鼠,仔細看:小老鼠和小猴比,誰大,誰小?小猴子找到比自己小的小老鼠很開心,猜猜他會對小老鼠說什麼?

2、小老鼠尋找比他小的朋友。

(1) 小老鼠聽到小猴說自己是小不點兒,他會開心嗎?猜猜他會怎麼做?

(2) 你認爲比小老鼠小的有誰?

(3) 小老鼠東看看,西望望,哎!什麼都比自己大,他還比不上小狗的鼻子大呢!忽然,他被絆了一下,一個小小的東西叫了起來:“哎呦,你踩疼我了!”小老鼠連忙擡起腳,原來是隻甲蟲,仔細看:小老鼠和小甲蟲比,誰大,誰小?小老鼠找到比自己小的小甲蟲,猜猜他會對小甲蟲說什麼?

3、小甲蟲對“小不點兒”的態度。

小甲蟲聽到小老鼠說自己是小不點兒,高興嗎?他會怎麼做?

(三)小結並提升經驗

1、爲什麼小甲蟲聽到別人說他是小不點兒,他還是那麼自信呢?

2、我們雖然小,在大人眼裏是小不點兒,但我們有很多本領,誰願意說說你的本領?

(四)說說自己

1、在家裏,你們是不是最小的,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

2、當別人說你是“小不點兒”時,你是生氣還是高興?

3、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4、將幼兒所說的內容用文字或圖畫進行記錄,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五)結束活動

孩子們,我們很小,在大人們眼裏我們就是小不點兒,但小不點兒本領大,我們會……,我們還會慢慢長大。所以,如果有人說我們是小不點兒,我們一點兒也不用在意,可以像小甲蟲一樣自信地說:“沒關係,總有一天我會長大的。”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猶如生活在“大人國”裏,他們有着被看作是小不點兒的情感體驗。在老師的眼裏,小班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在父母的眼裏,他們卻還是一個個需要倍受呵護的小不點兒。所以這個主題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使幼兒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促使幼兒更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需要讓幼兒看到萬事萬物都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成長、有變化;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有小到大、有弱到強的成長氛圍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步形成樂觀、自信、向上的自我意識。

語言活動《小不點兒》是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猜想,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萌發樂觀、自信的情感態度。活動一開始,我通過質疑,導入活動,讓幼兒猜一猜大家爲什麼取笑小猴子。孩子們想象力很豐富。有的說:“小猴子長的醜,所以大家都笑它。”有的說:小猴子不肯吃飯,長不大所以大家都笑它,小猴子不會拍球,所以大家都笑它等等。通過故事講述,帶領幼兒感受故事中的小動物的“小”從故事講訴中,讓幼兒感知雖小卻一樣不可忽視。故事以小小小甲蟲充滿信心的話“沒關係,我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來感染我們小不點的孩子們。

最後一個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有什麼本領,有什麼長處。孩子們說的很不錯,有的說我會自己吃飯了、有的說我會拍皮球了、有的說我會穿衣服、有的說自己會畫畫了等等。活動中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優點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加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試着跟老師複述故事。

通過欣賞故事,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教育幼兒知道感恩。

鼓勵幼兒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告訴家長自己長大了,可以幫助父母做事了。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表達一下父母都爲我們做過什麼事。

教學難點:讓幼兒爲父母做一件事,回報一下父母對我們的愛。

活動準備

《小熊想家》故事課件 幼兒操作材料。

提供幼兒模仿給父母洗腳的水盆,爲父母洗水果的工具,小椅子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引出課題:小朋友,昨天老師看見:小熊一個人在森林裏哭了,你們想知道小熊爲什麼一個人在森林裏哭嗎?

基本部分:

1、出示《小熊想家》課件,幼兒欣賞。

2、教師提問引導:

(1)小熊爲什麼一個人到森林裏去了?(小熊和媽媽生氣離家出走了)

(2)小熊爲什麼要離家出走?

(3)小熊的做法對嗎?爲什麼?

(4)小熊看見松鼠一家甜蜜地在一起,他怎麼想的?

(5)小熊後來怎麼回的家?他和爸爸媽媽怎麼說的?

3、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看着操作材料試講一下故事。

小熊離家出走是對是錯?小熊媽媽不讓他吃那麼多冰激淋對不對?爲什麼?

4、讓幼兒都說一說在家裏父母都爲我們做了什麼事?我們和父母生氣過沒有?

教師小結:父母爲我們做了那麼多事,父母是那麼的愛我們的,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回報一下我們的父母呢?

結束部分:

讓幼兒說一說,我們想爲爸爸媽媽做點什麼力所能及的事,回報一下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幼兒利用老師爲你們準備的操作材料,模擬示範爲爸爸媽媽做一件事,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很願意爲父母做事!

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提高了動手能力,也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和做家務很辛苦,願意爲父母做事了,每天利用課餘時間我都要問他們:昨天晚上回家都幫爸爸媽媽做什麼事了?孩子們也養成習慣,早上來就向我彙報自己昨晚爲父母做的事,我會一一鼓勵,還在班級表揚他們,孩子的感恩心也越來越強了。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