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教案10篇

【精品】幼兒園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幼兒園教案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學習講述句子“我們喜歡大輪子”,感知車輪帶給小動物的快樂。

2、探索輪子的玩法,感知體驗輪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

2、汽車輪子一個,呼啦圈與幼兒人數一樣。

活動過程

一、出示輪子,引出主題。

1、教師:寶寶們瞧,這是什麼呀?(輪子)

你在哪裏見過輪子呢?(汽車、電瓶車、卡車等)

那你們知道輪子有什麼用?(幼兒自由說說)

2、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隻大輪子》的故事,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教師用圖片講述故事,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圖片裏有誰呀?小熊發現了什麼?

2、森林裏的小動物的得到了大輪子,它們用大輪子做什麼?

3、後來誰想要輪子?小動物是怎麼樣說的?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說:“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

5、最後,小動物將輪子給誰了?

三、引導幼兒討論:

1、小動物們非常喜歡大輪子,它們圍着大輪子吃飯、聊天、講故事,非常開心,

可爲什麼它們又把大輪子推出樹林,給大汽車呢?

2、使幼兒明白別人丟了東西,揀到了應該還給別人,輪子是汽車上的零件,汽車更需要輪子等道理。

四、遊戲活動:轉轉轉。

1、教師:汽車上有了輪子可以開車;小動物得到了車輪,用車輪當桌子,給它們帶來了快樂;

假如你得到了車輪,你想做什麼呢?

2、教師(出示大圈):這個大圈象個大輪子,你想用這個輪子做方向盤嗎?

3、教師帶領幼兒沒人手上拿一個輪子方向盤,開着小汽車走出教室。

故事 《一隻大輪子》

小熊啦啦在公路邊散步,發現草叢裏丟着一隻大輪子。

嘿,放平了當飯桌多好!他這麼想着,就把大輪子推回林子裏。

他放平大輪子,就喊他的朋友了。

“小狗——小兔——小猴——快來呀——我們有飯桌啦——”

小狗、小免、小猴都跑來了。啊,多棒的飯桌呀,結結實實,穩穩當當,邊兒上還有一圈凸出來的花紋呢!他們在這兒吃飯,聊天,講故事。大家都喜歡“大輪子飯桌”。

狐狸聽到消息,跑來了。“把大輪子換給我吧,我給你們許多許多好吃的!”

“不換!不換!我們喜歡大輪子!”

大灰狼來了,張牙舞爪,兇兇的模樣。“把大輪子給我吧,要不我可就生氣了!”

“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小熊、小狗、小兔,小猴團結緊,大灰狼也沒辦法。

一隻大鳥飛來,他告訴大家,有一輛大汽車,丟了一隻大輪子,開不動了。

這可……怎麼辦啊?

小熊、小狗、小兔、小猴都緊張起來。他們真捨不得“大輪子飯桌”,就討論起來。

“我們沒了大輪子飯桌,吃飯不香啊!”小狗說。

“世界上沒有比大輪子飯桌更漂亮的飯桌啦!”小兔說。

“誰見誰羨慕哩!”小猴說。

“可是,”小熊啦啦說,“汽車沒了輪子,就像咱們沒了腳啊!”

最後,他們決定,把大輪子還給大汽車。

“我們擦洗一下吧!”啦啦說,“大汽車應該有乾乾淨淨的腳啊!”

他們擦洗乾淨大輪子,推出了樹林。

嘀嘀——大汽車安好輪子,開動了,好一副雄糾糾的模樣。

小熊,小狗,小兔,小猴,爲大汽車高興,爲大汽車鼓掌,跟大汽車說再見,還對大汽車說:“祝你一路平安!”

幼兒園教案 篇2

目的:

1、傾聽自然圖各種聲音,學習大膽聯想和描述。

2、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製作自然圖美妙聲音的錄音磁帶。

2、樂器:鈴鼓、沙球;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讓幼兒玩“聽一聽、猜一猜”的遊戲,說說是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

二、聽一聽、說一說。

1、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完整安靜傾聽各種聲音,啓發幼兒說一說:你們聽到的聲音好聽嗎?聽到了什麼聲音?

2、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大膽聯想和描述“自然界美妙的聲音”。

(1)小河流水的聲音。

1提出要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小河流水的聲音。

2啓發幼兒運用象聲詞,模仿流水的聲音。

3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完整描述:“小河流水的聲音是怎麼們的?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2)颳風、打雷、下雨的聲音。

1提出要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颳風、打雷、下雨的聲音。

2啓發幼兒運用象聲詞,模仿颳風、打雷、下雨的聲音。

3引導幼兒展開想象,說說“這是什麼聲音?這一聲音好象在告訴我們什麼?”

(3)貓、青蛙、公雞、小鳥的聲音。

1提出要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小動物的聲音。

2啓發幼兒運用象聲詞,模仿貓、青蛙、公雞、小鳥的叫聲。

3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完整描述:“聽到貓、青蛙、公雞、小鳥的叫聲,覺得它好象在做什麼?好象在說什麼話?”

  三、自由講述、交流

1、請幼兒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歡的聲音,結合圖片自由講述,師重點啓發幼兒發揮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講述。

2、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

3、幼兒和老師一起完整講述。

  四、結束部分:

1、討論:大自然有這麼多好聽的美妙的聲音,我們應該怎麼保護大自然?

2、拓展延伸:帶幼兒到戶外尋找傾聽更多美妙的聲音。

反思:

1、準備比較充分。

2、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錯,完整性也較好。

3、教材能充分的解讀,同一種東西叫出來的聲音,聯想到的東西可以很多,老師要重點引導幼兒展開大膽、多種的想象,否則幼兒的表達就較爲單一。

4、說話要引導幼兒說完整,如“我聽到青蛙呱呱呱地叫,好象……”。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思路:

大班幼兒對文字符號有濃厚的興趣,開始關注自己認識的文字,學着辨別一些相近的字,開展此次活動。增進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慾,爲人小學做好準備。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漢字的起源和特點。

2、瞭解象形字、會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養幼兒合作、協商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區域遊戲以及教育活動的過渡環節中,爲幼兒提供了接觸漢字的機會,一部分漢字幼兒已經認識,對漢字的認讀有較強的願望。

2、物質準備:漢字知識PPrr、各個關節都會動的小人偶、字卡等。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自己發現象形字與會意字的特點,知道文字的目的及用途。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用合作的方式表現漢字,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分工、協商。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中國漢字的起源和簡單特點。

(1)出示甲骨文的P陽圖片,瞭解甲骨文的特點。

教師: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認識了許多字,今天羅老師準備了一些有趣的字讓小朋友來看看。

教師:這是一個什麼圖案?猜一猜它們是什麼?它是字嗎?如果是字?它是一個什麼字?中國字?外國字?外星人的字?還是中國古代的字?你們看得懂它們的意思嗎?

教師: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字,你們覺得它像什麼?

幼兒:像雞蛋!像球!像一張餅!像太陽!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古代的文字是什麼?變變變,原來它是太陽的意思,那這個字演變到現在,會變成漢字裏的什麼字呢?變變變,噢!原來是日字!

教師:這個圖案在古代代表太陽的意思,到現代變成了日字。

教師分別出示山、石、月、木等幾個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類推,引導幼兒瞭解漢字的起源。

教師:我們剛纔看到的那些圖案是出現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當時沒有筆和紙,人們就是在石頭上、骨頭上、烏龜殼上刻畫圖案來記錄事情的,這就是當時的文字。

(2)出示象形字的P陽圖片,瞭解象形字的`特點。

幼兒園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討論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熟悉人際交往活動的選材、環節安排、教學方法等內容。

2.通過觀摩、討論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初步瞭解人際交往活動的一般模式,並能從中吸取他人組織活動的長處;對一些不足之處敢於質疑且能按自己的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觀摩、討論及分析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人際交往活動的特點評價活動。 教學時數:2學時

課後作業:

1.在幼兒園試教的同學,按照教材的要求對提供方案進行修改後試教。

2.每組同學對教師給定的完整人際交往活動的方案進行合作修改。

教學反思:

這仍然是第一個學習情境—給完整方案的活動設計的學習,有了文本教案的參照,加上對優秀案例的講解,學生覺得收穫頗多,這次的視頻爲優秀教師展現的混齡活動,優點非常明顯,便於學生吸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思路仍有時混亂,特別面對優秀教師的活動,只是感覺到好,說不清好在哪裏,更指不出活動還存在的不足,思考問題還不夠深入,也源於學生經驗確實不足。

一、分析案例

(一)閱讀書中教案文本:人際交往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對學生提出方案學習要求:1.熟悉活動環節2.學習教案書寫語言規範

人際交往教育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1 活動背景:

大帶小活動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能有效地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不同年齡兒童交往的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培養他們關愛的情感。《指南》中人際交往子領域的目標提到“願意與人交往”和“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本主題通過大孩子與小年齡幼兒的互動,使大孩子充分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同時建立初步的責任感;小年齡幼兒感受到關愛,學習配合,也嘗試去幫助哥哥姐姐。

爲了在更多的領域和範圍內進行嘗試,最大限度地促進大與小之間的互動和雙方的共同發展,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多層面體驗人際關係,學習關愛、照顧弟弟妹妹的方法,學習配合、照顧哥哥姐姐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學習並吸收同伴的經驗,進而形成責任感和集體意識。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體驗並理解只有互相幫助、相親相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2.願意主動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最喜歡的活動及最愛吃的食物。

3.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學會相互欣賞、相互照顧與配合。

活動準備:

1.有與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往的經驗。

2.8種水果掛飾,每種2份。

3.小河場景佈置,塑料筐、呼啦圈、地墊、積木等過河的工具若干。

4.小兔子家的佈景,一位扮演兔姐姐的幼兒,提示卡片每位哥哥姐姐人手一份,禮物人手一份。

5.剪刀、膠棒若干,幼兒照片每人一張,展示臺一個。

1 案例選自廣東省委機關幼兒園程豔老師執教活動

一、導入

1.請出小班弟弟妹妹,每個哥哥姐姐找到一個弟弟或妹妹。

2.哥哥姐姐給弟弟妹妹掛上與自己相同的水果卡片,並領其入座。

二、展開

(一)請幼兒做自我介紹

1.教師:請小朋友們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齡、喜歡的活動和最喜歡吃的食物。

2.請個別幼兒上前對着全體幼兒進行自我介紹(注意:先請哥哥姐姐,再請弟弟妹妹)

(二)去兔姐姐家做客

1.“過河”

(1)教師說明遊戲規則:“小朋友們要互相幫助,不要掉到河裏去,哥哥姐姐要帶好弟弟妹妹。”

(2)提問:“小朋友們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過河?”

(3)請幼兒過河

2. “找禮物”

(1)兔姐姐介紹“找禮物”的規則

(2)兔姐姐給哥哥姐姐髮卡片

(3)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提示下進入兔姐姐的家找禮物。

3. 回家

幼兒用各種方法再次“過河”

(三)製作相框並互相贈送

1.製作相框

2.互相贈送相框

請每組幼兒互贈照片,並說一句誇獎對方的話,做一個表示親熱的動作。

三、結束

總結:“小朋友都做到了相親相愛,玩得很開心,以後哥哥姐姐要學會照顧弟弟妹妹,以後我們還可以請弟弟妹妹一起來參加其他的活動。”

哥哥姐姐與弟弟妹妹繼續共同參與其他的活動,體驗相親相愛的快樂。

(二)錄像呈現:人際交往教育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提出觀摩要求:

1.記錄詳細的教學過程。記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教師的實施,更要關注幼兒的表現,促進幼兒的發展纔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2.參考方案實施分析要點,對教學精彩部分作上記號,以便今後學習借鑑。

3.參考方案實施分析要點,對教學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討論時進行探討,並提出改進建議。

二、組織學生討論反思

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活動實施效果:

1.活動目標的設計是否合理?請依據目標設計原理分析。

2.幼兒已有的水平如何?

3.物質準備有哪些?是否充分、恰當?

4.活動主要環節有哪些?各環節的安排是否呈現梯度?

5.活動環節之間如何銜接?

6.各環節是否都有變化?有重複的環節嗎?

7.重點目標是什麼?活動中如何突出重點?

8.難點目標是什麼?活動中如何突破難點?

9.活動目標是否實現?各環節是否爲實現目標而服務?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在活動中的交往要求有哪些是相同點?哪些是不同點?

11.活動主要的優點有哪些?

12.活動主要的不足有哪些?如何改進?

三.總結提升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相親相愛”

1.目標設計合理,符合一致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

2.幼兒已有的水平包括認識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相互之間有過初步的交往,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們不會覺得生疏,交往互動自然主動。

3.教師物質準備充分,除了包含充足的材料,還有不同場景的環境佈置,完全跳出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情境豐富。如水果掛飾不僅有分組的功能,更有分發禮物的功能。

4.活動過程層次清晰流暢:主要分爲相互認識,分組配對;去兔姐姐家做客;相互制作分享禮物;相互感謝欣賞這四個環節。環節依據故事情境發展的順序開展,體現梯度。以讓幼兒“體驗、操作”爲主,打破了傳統以“坐着參與教學”爲主的教學形式,做到了“做中學”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高。

5.環節之間的銜接一方面體現在故事發展的順序上;另一方面,環節的銜接也體現在教師的過渡語上,在幼兒相互認識之後,教師說:“我們都分好了組,森林裏的兔姐姐很歡迎小朋友去她家做客,我們一起去吧。”

6.大環節沒有重複現象,但在小環節中,去兔姐姐家做客,從兔姐姐家回來,經歷2次過河,過河環節2次沒有變化,等於是重複環節,可以考慮目標中未實現的部分:“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相互配合”,第二次讓小年齡段幼兒帶大年齡段幼兒過河,讓小年齡段幼兒也體會到他們可以給予的幫助和照顧。

7.重點是“體驗並理解只有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任務。”主要在不同的遊戲中完成,而遊戲貫穿整個活動始終。

8.難點是小年齡段幼兒配合幫助大年齡段幼兒。突破方法有大的先示範、大帶小;教師有意識地給小年齡段幼兒更多機會、更多等待;在分配任務時將相對趣味和相對簡單的任務交給小年齡段幼兒。

9.目標基本實現,過程圍繞目標開展,師幼互動很融洽,幼兒參與活動的形式多樣。就是目標中相互照顧,小的照顧大的沒有體現。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活動中一樣的交往要求是,“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哥哥姐姐的重點是充分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同時建立初

步的責任感;弟弟妹妹的重點是感受到關愛,學習配合,也嘗試去幫助哥哥姐姐。

11.活動主要優點:混齡教學一箭三雕,對大哥哥姐姐,要有責任意識,學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對於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配合哥哥姐姐開展活動;對於全體幼兒,不論什麼年齡段,都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與自己的朋友相親相愛。教師的選題,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設想都很好。活動場地足夠的大,幼兒可以充分開展活動,不受拘束。情境創設豐富,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當中強調的“實踐性原則”,重視幼兒對所學知識的運用。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感受音樂活潑、緊張的旋律,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2、嘗試學習直體側滾動的動作,要鍛鍊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地墊(草地)兩塊、山洞兩座

2、果子若干,小鼓一個

3、準備音樂《踏浪》、遊戲音樂《藍鈴花》、放鬆音樂《我的身體》、大灰狼的叫聲。

活動過程:

一、角色扮演,活動身體。

師:“小朋友們,我今天是刺蝟媽媽,你們是刺蝟寶寶。今天天氣真好啊,我要帶着我的寶寶到外面去玩一玩,我們先活動活動身體吧!”(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活動身體,感受要出去玩的快樂的心情。)

二、基本動作練習

1、根據鼓點節奏,練習多種形式的爬行動作。

師:“我的刺蝟寶寶們的本領可大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練我們最拿手的本領吧!”

師:“在練本領的時候,請聽好媽媽敲給你們的鼓點節奏,聽到“咚咚咚”時,你們向前爬,“嗒嗒嗒”時你們往後退,往後退時,注意倒退的動作。(引導幼兒聽鼓點節奏練習多種形式的爬行動作。)

2、嘗試學習直體側滾動的動作。

師:“寶寶們,剛纔我們把“爬”的本領練的真好,今天媽媽來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學好這個本領我們就可以去找果子吃了。”

師:“這個本領的名字叫做“直體側滾動”,在做這個動作準備時身體要保持直直的,臉朝上面,雙手沿耳朵兩側伸直,然後向旁邊滾動,兩腿緊緊合攏,不能分開。”

師:“我們去練一練這個本領吧!”(教師個別指導,在直體側滾動的過程中,兩條腿一定要夾緊了。)

師:“現在你們聽媽媽的鼓點聲,當我的鼓敲的快你們就練爬的動作,鼓敲的慢你們就練習媽媽剛剛教給你們的那個滾的動作。”

三、根據音樂節奏,開展《小刺蝟背果子》的遊戲。

根據音樂的節奏,“小刺蝟”爬過草地,穿過山洞,來到果園。在果園裏,用直體側滾動的動作,把撒落在地上的果子背在身上。在遊戲時聽到大灰狼的音樂時,大家就揹着果子從旁邊的小路跑回。(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在音樂的節奏下去進行遊戲,動作要正確才能背到更多的果子。)

四、活動結束,集體放鬆。

師:“寶寶們,我們今天採了這麼多果子,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跟着好聽的音樂放鬆一下吧!等會我們把我們的果子搬回家去。”

活動反思:

這次開展的同課異構的體育活動《小刺蝟背果子》準備了很久,這次活動開展之後還是和準備的有所出入,這次的活動想把音樂與體育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感知音樂的舒緩、緊張等情緒,但是由於我的原因,沒能在活動之中提供到音樂,而是將之前設計改成了讓幼兒進行比賽的形式進行活動,但是經過之前的幾次體育活動,我明白,我們班的孩子競爭意識不強,所以在這次的體育活動中,孩子還是沒有這種競爭意識,但是他們表現的真的特別的棒,非常用心的用自己的 “刺”去採果子,特別的相信自己。但活動結束後,我不停的在回想我們班孩子的表現,我這次的活動之所以沒有想象中的完美就是缺少孩子們身上的那份自信。

在孩子身上裹上透明膠的辦法自己覺得是還挺不錯的,但是我卻忽略了這個季節孩子衣服穿的多,天氣冷,應該讓孩子用身體的前面或者是讓孩子能看的見,能感覺到的地方貼透明膠,這樣,孩子在採果子時就不會像活動中這樣那麼的被動了。

小百科:刺蝟是一種體長不過25釐米的小型哺乳動物,成年刺蝟體重可達2.5公斤。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耳小、四肢短、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四趾;蜷縮成團時頭和四足均不可見。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1、幹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並示範製作方法。

①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幹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後放在手心裏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嚐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目標

讓幼兒用自己身體運動的辦法,來體會地球和衛星運行的特點,發展幼兒動作的表現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二、準備

教師簡單瞭解人造地球衛星旋轉的情況。自制小坐墊若干個。

三、過程

1、讓幼兒初步瞭解人造地球衛星運行的特點,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衛星與地球的運行?

2、在討論的基礎上,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作“地球”,一人扮作“衛星”,進行身體運動的探索與實踐。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與幫助。可參考的活動方式有:

①“地球”端坐不,“衛星”圍繞着“地球”走、跑、跳、轉圈爬等。

②“衛星”和“地球”相對而站,手拉手轉圈。注意:身體要稍向後傾斜,手臂拉緊,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旋轉。

③“衛星”雙手擡着“地球”的雙腳,“地球”兩手撐地,一起慢慢地轉圈。

3、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手拉手圍成一個小圓,另一組在小圓外圍成一個大圓,聽到老的指令後,兩圓(兩組幼兒)向相反方向運動(走)。老師可作兩圓的圓心。還可以自編兒歌,如:“走走走,轉轉轉,衛星繞着地球轉”。

幼兒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雙腳向前行進跳,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3、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助人的快樂。

準備:

1、兔媽媽、兔奶奶頭飾各一,兔寶寶頭飾若干,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2、遊戲場地佈置:兩塊菜地(青菜、蘿蔔),兔奶奶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

1、隨音樂練習一些基本動作。

帶領幼兒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動作:伸伸臂——彎彎腰——踢踢腿——蹦蹦跳——放放鬆。

2、情景導入。

“嘀鈴鈴……”兔媽媽接電話,告訴兔寶寶們:“是兔奶奶打來的,兔奶奶年紀大了,走不動路,可家裏的糧食吃完了,想請我們來幫幫她,好嗎?”

“我們一起去幫助兔奶奶吧!”

二、複習雙腳原地向上跳。

“寶寶有了本領才能幫助奶奶,那我們會什麼本領呢?”

“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三、學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兔奶奶家很遠,寶寶怎麼去呢?”

“對了,我們要跳着去。先來試試吧!”

1、學習動作。

教師示範典型動作,幼兒集體學習,強調動作的要領。

2、按不同情節引導幼兒練習向前行進跳。

拔蘿蔔——拔青菜——休息(席地而坐,隨柔和的樂曲做一些放鬆動作)——去兔奶奶家。

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

幼兒動作,適時提醒幼兒動作要領,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幼兒。

3、教師小結。

四、情感體驗。

“我們幫助了兔奶奶,心裏感到怎麼樣?”

五、結束

活動分析:由於小小班孩子具有好模仿的特點,因此我在活動中創設了“兔寶寶和兔媽媽幫助兔奶奶”這個童話情節,讓單調枯燥的動作練習充滿了童趣,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孩子的情緒一直很高漲,並能主動參與活動,基本實現了目標。

活動反思:怎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參與活動是我們在設計一個活動時就應該要考慮的。無論組織怎樣的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培養其對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的創造思維獲得發展。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練習邊爬行邊頂球的動作,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協調性。

2、在小貓頂球的遊戲中,體驗頭頂球活動的樂趣。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綵球,數目與幼兒相同。

2、自制球門6個。

3、大地毯。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孩子們,今天的天氣真好啊!快跟着貓媽媽一起來做運動吧!”

(幼兒扮演小貓,跟着貓媽媽做模仿操:頭部運動—頸部運動—上下肢運動—屈伸運動—腹部運動—體側運動—跳躍運動)。

二、玩沙包。

1、出示沙包:看!老師帶來了什麼?你會怎麼來玩沙包?自由玩沙包。

2、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玩沙包的方法。

3、學習一下同伴的玩沙包的方法。

4、嘗試用站、蹲、仰、臥等姿勢玩沙包。

師:“剛纔你們都是站着玩沙包,那你們想不想換種方法來玩沙包,用站、蹲、仰、臥等姿勢來玩沙包!”

5、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用站、蹲、仰、臥等姿勢玩沙包的方法。

6、嘗試學習同伴的玩沙包的方法。

三、遊戲“小貓頂沙包”。

1、教師請出正在做爬行頂沙包動作的幼兒示範,引出遊戲的主題——小貓頂沙包的遊戲。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我找到了一隻玩球很特別的小貓,你們看它是怎麼玩的。”(手膝着地頭頂球爬行)

2、學習“小貓頂沙包”的動作。

(1)教師講解示範爬行頂沙包的動作要領:頭頂沙包手膝着地邊向前爬行。

(2)分組練習小貓頂沙包的動作,教師巡迴指導。

3、遊戲:頂沙包進門。

從場地一端頭頂沙包往前爬,直至球門將沙包頂過門。

師:小朋友們看,這裏有六個不同顏色的球門,排成六排每排第一個寶貝先出發,將沙包頂過球門之後再跑回來與後面一個寶寶拍手之後,後面的寶寶再出發。最後比一比哪組的速度最快。

三、放鬆運動。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玩的有點累了,讓我們互幫朋友們敲敲背、敲敲腿一起休息一下吧。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做“推”和“倒”的動作。

2、能根據遊戲需要控制“推”和“倒”的動作力度。

3、體驗和自我遊戲的樂趣。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的《牆頭草》圖譜。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興趣。

師:你們知道牆頭草嗎?他有什麼特點?老師念一首兒歌名字就叫《牆頭草》,你們聽聽兒歌裏的牆頭草有什麼特點?

2、學習歌曲《牆頭草》。

提問,而歌中有誰?牆頭草有什麼特點?

出示《牆頭草》圖譜,根據圖譜有節奏地讀歌詞,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內容。

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欣賞,熟悉旋律熟悉歌詞內容。

3、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引導幼兒創編兩編導的動作。

提問:

①你們知道牆頭草被風吹動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②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嗎?

要求倒的時候保持不跌倒。

引導幼兒按節奏作出推的動作。

提問:風吹牆頭草的時候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4、根據音樂玩遊戲。

教師示範玩遊戲,簡介玩法和規則。

師:這個音樂還能玩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來唱歌,老師玩一遍,小朋友們看看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

玩法:兩人面對面站立或蹲下,第三人先站中間當“牆頭草”,兩邊的人隨音樂輕輕推“牆頭草”,“牆頭草”身體向兩邊倒。

規則:兩邊的幼兒,控制推地力度,“牆頭草”倒的時候保持不跌倒。 請三名幼兒示範玩遊戲。

組織幼兒結伴遊戲,體驗聽音樂玩遊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