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3篇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3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滑稽的表情。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啊?

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

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麼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麼,可以放在哪裏?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範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後,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幹什麼?並模仿他的表情。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大眼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人類眼睛的形狀、特徵、色彩、構造等一些知識

2.學會刻畫亮眼睛的形狀、色彩、特徵及神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欣賞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很動聽的歌曲送給大家。 欣賞歌曲《黑眼睛》

2.同學們,歌中最多的提到的是什麼?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黑眼睛,大家都說眼睛是我們人類心靈的窗口,知道爲什麼嗎?學生討論眼睛的作用。

3.你們都用明亮的雙眼看到了什麼呢?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事物。

4.小遊戲:猜猜看

你們能從他們的眼中猜到他們看到了什麼嗎?學生看圖片討論。

二、觀察發現,引導想象。

1.教師:我們的眼睛有這麼大的作用,你們瞭解你們的眼睛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畫畫我們的亮眼睛吧。

2.教師:請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同坐的眼睛,再來說說你看見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

1)眼睛的外輪廓呈橄欖形,中間飽滿,內外眼角尖

2)上下眼皮合抱着眼球

3)上眼皮有單的也有雙的,都長有睫毛,上睫毛長而翹

4) 眼珠上還有我們的影子。

對觀察仔細的學生,教師發予“觀察仔細眼睛徽標”

3. 教師: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每個人的眼睛都一樣嗎?教師出示不同眼形的畫。學生觀察,說說不同的眼形的特點及其中想表達的意思

三、教師示範

1.教師:我們明亮的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口,她讓我們欣賞到了這美妙的世界,老師很感激我們的眼睛,今天我就用我的畫筆來描繪她。

教師在食物投影上示範,畫出上下眼皮和眼珠的位置,表現出不同的眼

學生觀看教師表現的過程,想象與教師交流眼中看到的內容。

2.教師提醒學生:構圖大方,重點刻畫眼睛,注意“眼中世界”的刻畫

四、幼兒創作、繪畫

1.開動聰明的腦袋,用你們的巧手、你們的畫筆畫出窗後的心靈吧!可以畫自己的眼睛,也可以話別人的眼睛。

2.教師指導

提醒學生:重點刻畫眼睛,對周圍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描繪,用來襯托眼睛。最好表現出眼睛的神態。

五、展示作品,進行自評,看看誰畫的眼睛最亮、最有神。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掌握手工扎染、摺紙、點顏色等技巧,初步瞭解色彩搭配的規則。

2.培養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3.養成良好的作業行爲和衛生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

2.8開、16開宣紙每人4~6張、調好的各色中國畫顏料、舊報紙、扎染PPT、圍兜及袖套每人一套。

3.課前給幼兒觀賞貴州苗族的各種蠟染製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聽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小貓咪感冒了,又流鼻涕又打噴嚏,小貓咪講衛生,趕緊到商店買來花手帕。

提問:花手帕有什麼作用?

分析:這不只是一個美術活動,也是一個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品質的好機會。

二、播放扎染PPT,欣賞並討論

引導幼兒說出商店裏的花手帕都有哪些圖案和顏色。(圖案有圓形、長條型、蝴蝶型、波浪形……學會說五顏六色。)

分析:孩子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了審美感,多變的圖案和豔麗的色彩引發瞭如何製作這樣美麗花手帕的興趣。

三、指導幼兒製作扎染作品

1.戴好圍兜和袖套,防止顏料弄髒衣服。

2.將白色的宣紙進行多層摺疊,注意對角和對邊。

3.將摺好的宣紙不同的部分,放入裝有顏料的小碗裏點顏色。

4.將點好顏色的宣紙放在報紙上打開晾乾。

5.提問:在給“小手帕”染色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分析:幼兒要掌握摺紙和點顏色這兩個主要步驟,因點顏色是新技巧,所以是這個活動的一個難點,首先要把顏色按照從淺到深的順序進行排列,引導幼兒有秩序的選擇;其次要把握一邊折一邊點顏色的'技巧,並通過實踐慢慢掌握顏色的用量。最後要注意因打溼的宣紙打開難度很大,所以這個步驟必須由老師來完成,以免損壞作品。

四、幼兒自主探索如何做出漂亮的“花手帕”

1.通過反覆的實際操作能夠知道,不同的摺紙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圖案,並能初步找到其中的規律,如對摺後從折點再折成三角形染色會形成中心擴散的圓形圖案等。

2.通過反覆的實際操作能意識到深色和淺色的搭配會更好看,從開始的自由選擇顏色,到逐漸掌握深淺色的搭配。

3.過少的染色會使宣紙原本白色的地方過多,沒有那麼好看,顏色過於混合也會降低作品的質量,而且過多的顏色帶來的水分還會使得作品在打開的時候容易破損。

教學反思:

本意爲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更親近,更便於孩子觀察浸染時候顏料慢慢的擴散現象,因爲考慮到站到前面來有些擁擠,所以,給孩子們準備了地墊坐下,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對地墊太感興趣而人又較多,在聽小朋友交流方法,老師示範小結時,在兩邊的孩子注意力都到地墊了那裏去了,更有甚者玩起地墊來。看來,要用這個方法還應注意兩點:事先應讓孩子先適應一下,第一次用孩子太興奮了;這種方法可能更適合人少的時候採用。

小百科:手帕,指手絹;禮物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