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講述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讀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內容淺顯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再加上語言風格上的獨特魅力,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只是在揣摩寫作特點時會感覺比較難,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設置法”、“質疑引讀法、”、“朗讀感悟法”、“提問法”、“點撥法”等。

學法:“圈點標註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法”、“質疑法”。

課前準備: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一篇課文我們到認識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氣可愛的貓。其實老舍先生家還有一隻動物——母雞。他是不是也像喜歡那隻貓那樣喜歡它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並讀一讀。

2.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三、閱讀質疑

1.通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一向討厭→母雞←不敢再討厭

過渡:是什麼原因使作者態度發生如此變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導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麼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彙報

(1)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誇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2)學生回答後,教師引讀: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了狂)

3.揭示總分的寫作方法。

請同學們看板書:作者先總說討厭母雞,再分別敘述了討厭母雞的理由,你知道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嗎?(總分)

4.請用討厭的語氣齊讀課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後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二)指導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討論:是什麼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麼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2.交流重點語句:

(1)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讚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爲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讚頌。)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的寫法特點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爲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母雞》可以明顯分爲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衆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6.總結: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作業佈置

1.熟練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突出特點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附:相關鏈接

1.詞語

如怨如訴:形容沒完沒了地抱怨、訴說。本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母雞拉長音的叫聲影響人的情緒,令人討厭。

趁其不備:趁人不防備的時候。文中指母雞在欺負自己的同類時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兇狠,讓人厭惡。

警戒:戒備。文中指母雞爲了保護小雞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並不畏任何強敵,隨時準備作戰,表現了這位雞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與辛苦,也表達了作者的敬意。

雞雛:幼小的雞。

顫顫巍巍:抖動搖晃的樣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

欺侮:欺負。

反抗:用行動反對;抵抗。

消瘦:形容身體極瘦。

悽慘:淒涼悲慘。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充滿憐愛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惡:è(兇惡、惡劣);ě(噁心);wù(可惡、厭惡);

差:chā(差別、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參差、參差不齊)。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快速默讀“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麼,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確閱讀要求。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投影出示,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因爲;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因爲;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因爲;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因爲;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因爲。

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自主研讀:

a、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在旁邊。

b、將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覆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全班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人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2、讀了這課文,你對生命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1、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這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後仔細閱讀這優美的散文。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孜孜不倦、直截了當、萬般無奈、滔滔不絕、烙印”等詞語。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複述。

3、感受莫泊桑不斷追求出色、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複述。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課件

學生:預習生字新詞:酷愛孜孜不倦作品萬般無奈 滔滔不絕 烙印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莫泊桑和福樓拜兩個人物的瞭解,並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主人公莫泊桑的瞭解,揭示課題

(1)初步瞭解莫泊桑的成就。

他寫出了很多有世界影響的名著,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隨機把“作品”一詞出示在黑板上)短篇小說——《項鍊》、《羊脂球》。(出示PPT)

(2)複習“拜”字寫法,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課文講述的就是青年莫泊桑在成長爲作家過程中的一個故事。齊讀課題——莫泊桑拜師。

“拜”是一個熟字,注意,它的右半部分是,四短橫,一豎。(描紅)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莫泊桑拜師

2、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福樓拜的瞭解,理解“文學大師”。

(1)瞭解文中另一個人物福樓拜。

文中莫泊桑拜誰爲師? 福樓拜。

誰能把他的身份介紹具體?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文學大師。

(2)理解“大師”的含義。

什麼樣的人人們會尊稱他爲大師啊?在某些領域中相當有造詣的人。

福樓拜在文學創作方面極有造詣,所以被人尊稱爲——文學大師(拿詞卡)帶着崇敬的語氣,讀好——文學大師

3、聯繫課文第一小節,理解“酷愛、孜孜不倦、作品”的含義,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瞭解莫泊桑拜福樓拜爲師學什麼。

●莫泊桑要拜這樣一個響噹噹的人爲師,學什麼呀?

●抓住文中句子: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沒有什麼特色。理解“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詞的含義。

●因爲他的作品總是平平常常(貼:平平常常)

所以他追求讓自己的——作品有特色。(貼:有特色)

(2)小結,初步感莫泊桑是個有追求的文學青年。

(3)抓住“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關鍵詞語,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莫泊桑拜師學什麼。

二、深入學習,學習創造性複述,體會莫泊桑不斷要求進步、勤學苦練的精神。

(一)學習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門請教的經過。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複述。

1、學習課文1-5小節,通過朗讀,瞭解人物對話內容,指導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動,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創造性複述,瞭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1)反饋文章寫了莫泊桑幾次登門拜訪。

(2)瞭解莫泊桑拜師過程中,福樓拜是通過什麼方式教他的。

文章中三次登門,也都着重描寫了莫泊桑和福樓拜之間的——對話。

(3)讀文,瞭解前兩次登門莫泊桑提出的問題。

①學生先自由朗讀莫泊桑前兩次登門,讀讀人物之間的對話。

②指名讀,讀出疑問的口氣。

③把莫泊桑說的第三句話用疑問的口氣讀出來。

(4)瞭解第一次登門面對莫泊桑的困惑,福樓拜如何指導他的,理解福樓拜所說的“功夫”的具體含義。

①師引讀人物對話。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型複述。

莫泊桑聽了福樓拜的說他的功夫不到家,心裏會想什麼呢?誰能聯繫課文的第一小節說一說?

③理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於是,莫泊桑急切地問,那——(指導讀好莫泊桑的話)

●福樓拜又是怎樣指導他的呢?自由讀一讀這段話。

板書:看詳細、長期記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門,福樓拜針對他的問題——寫不生動(指指黑板上的板書)教他的方法,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楚。

●小結:今天我們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複述的。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練習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複述的。

2、學習第6小節,理解“單調”。

(1)讀文,瞭解第一次登門後,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門,莫泊桑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麼做得?拿起書,一起讀讀課文第六小節。

(2)引讀課文。

他連續看了三天都——一無所獲(板書)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東西,理解“單調”。

●同學們,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馬、車)大街上來來往往只有馬和車嗎?沒有人嗎?(人、馬、車)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馬、車,看不出它們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想到老師要他長期看,於是決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還是——(人、馬、車),還是沒發現什麼特殊之處,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馬、車)

三天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模一樣,用文中一個詞形容就是: 單調

(4)師小結

3、學習第7、8小節,讀福樓拜的話,理解這裏的”功夫“指“會觀察“。

(1)自由讀福樓拜說的話。

在這樣的情況下,福樓拜是怎樣告訴他的,自由讀讀福樓拜說的話。

(2)請一生讀福樓拜說的話,並注意讀好一些四字詞語。

這段話比較長,看誰能一口氣讀清楚。

(富麗堂皇裝飾簡陋狂風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讀出感情。

(3)發現福樓拜說的這段話的表達方式。

你們發現了嗎?福樓拜講了一連串的話,都是什麼句?

他究竟問了多少問題啊?

這樣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連續不斷地發問,用一個詞語概括就是——滔滔不絕

(4)再次自由讀福樓拜說的話。

(5)思考老師把這段話分成三層的原因。

(6)細讀中間這層,理解觀察的幾種方法。

讓我們再來讀讀中間這幾句話,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這六個問題,福樓拜在教莫泊桑怎樣看啊?

①“富麗堂皇”和“裝飾簡陋”的馬車走法不一樣。

師:福樓拜用了一組對比來告訴莫泊桑可以比較去看

板書:比較看看

②“烈日炎炎”“狂風暴雨”是描寫不同天氣的。

師:不同天氣,馬車的走法也是不一樣的。福樓拜要莫泊桑多角度去看。

板書:多角度看。

③“車上坡、下坡”是寫車行駛的道路不同。

師:福樓拜告訴他,車上坡時,要觀察——馬怎樣用力(生)

師:也就馬的動作

車下坡時,要觀察——趕車人怎樣吆喝

師:也就是趕車人的表情

師:這就是告訴我們,看的時候要關注細節。

板書:關注細節

④原來,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是告訴莫泊桑怎樣看,這樣看就是——

(從第8小節找一個詞)觀察,觀察就是要——(引讀板書)

板書:觀察

(7)比較陳述句和疑問句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思考福樓拜這樣說的原因。

①出示陳述句,請一個學生讀。

②質疑,文中爲什麼不這樣寫?(讓莫泊桑思考,給他啓發)

4、在充分理解福樓拜的話的基礎上,對莫泊桑的心理活動,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複述●聽着福樓拜這滔滔不絕的問題,莫泊桑深受啓發,此時他心裏一定有很多想法,課文沒有寫,讓我們展開想象,來創造性地說說此時莫泊桑心理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要圍繞着福樓拜的話給莫泊桑的啓發。

●小結

(二)理解第三次登門時福樓拜所說的話,瞭解莫泊桑從他那裏再次得到的啓示

1、瞭解第三次登門福樓拜的反應及原因

師:福樓拜讀者莫泊桑帶來的作品,臉上露出了微笑,說明了什麼?

說明莫泊桑有進步了,能夠用福樓拜教他的辦法觀察事物。

2、通過朗讀,理解第三次登門福樓拜指導莫泊桑的具體方法。

●請三個同學讀福樓拜說的話。

板書:抓特點、善於寫

●小結:這一次福樓拜又耐心地啓發他,怎樣把“寫”的功夫練到家。

三、總結全文,揭示人物品質,並佈置回家作業,訓練創造性複述。

1、莫泊桑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心頭,更加勤奮努力。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終於使他的作品從平平常常到有特色,成爲一個作家。(畫框)

2、課文就寫了莫泊桑三次登門,福樓拜針對他不同時間的不同問題,給予了耐心的指導,這樣的指導我們就叫——循序漸進

3、從莫泊桑三次登門拜師的經歷中,你又受到了什麼啓發呢?(生說)

4、佈置回家作業。

回家請大家選擇莫泊桑第一、第二次登門拜訪中,其中的一次登門拜訪,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加上他的心理活動來進行創造型複述。

板書:

莫泊桑拜師

作品有特色

啓發   抓特點

一無所獲  觀察   善於寫

看     比較看看

平平常常  詳細、長期記  多角度看

關注細節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4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的地點變了,上課的老師也變了,有那麼多的老師來聽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緊張!

師:來,伸出你的右掌,我們來擊掌一下!我把信心通過掌心傳遞給了你,你還緊張嗎?

還有嗎?

師:高興!能不能把你的高興表現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興奮!

師:告訴你哦,此刻我也有這樣的感受!……

……

師:先來背背古詩,字正腔圓,不錯!再來一首!聲音真響亮,真有感情!

接下來,要開始上課了,準備好了嗎?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起來讀讀!這個題目有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

生:……

師:這是你的理解;有點道理;

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生自讀)

師:從同學們的表情,陳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

師: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繼續!(生讀)這裏有個新築巢孵化:不對——這個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築巢孵化知道嗎?

對——這裏有個新詞,大家注意一下:築巢孵化知道嗎?(生講不出來——築巢指的是什麼?孵化是什麼?(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

生:做窩……

師:對啊!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要想讀好這兩個小節,先要讀準這兩小節裏的4個新詞,自己先來讀讀;誰來?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再讀!再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偵察:

誰再來讀讀?(指名)

師:現在有把握讀課文了嗎?我請你來!同學們,帶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麼變化?(生讀)

師:你的心情是怎樣?(3—4)

生:……

師;是啊!……

(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畫面及文字:你們看,這就是發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A:“一隻……”

“突然”: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麼強調,說說你的理解!(生說)是啊,出乎意料!誰來讀?始料不及啊!再來!

啄:“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誰來讀?多狠啊!你讀!

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生讀的慢,同學們,眼看幼龜就要被嘲鶇吃掉了呀!還會這樣慢悠悠嗎?再來!(速度快點!)還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生回答)它的出是爲了什麼?

(生回答)對啊,那麼止呢?(生回答)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躊躇不前)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隻……”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師:“突然……”

師: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嚮導又有什麼樣的反應呢?請同學們課文的第4小節,去找找,去劃劃!

師:我和同伴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生:很焦急

師: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

生:……

師:着急啊!誰再來!

生:……

師:萬分焦急!再來!

生:……

師:我們焦急萬分!而嚮導呢?

生:若無其事!

師:若無其事,理解嗎?

生:沒有事!

師: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着急、擔心,揪心,嚮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說的話?(無動於衷的嚮導,鐵石心腸的嚮導,無情的嚮導,殘酷的嚮導!)

師:讀到這,你對嚮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麼理解?(生說)

師:(不要管它,隨它去吧……)“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生:……

師: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

師:苦苦的哀求;發自內心的勸告;你對他進行了指責;……

這一節語文課便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結束了。從教學情況看,既定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得到了實現,教學的難點“自然之道”的內涵也深入人心。聽課老師都以爲這是一節毫無爭議的“優質”課了,卻不想風波乍起,這節課在評委組中產生了較大的意見分歧。

聲音一:語文之道不能拋棄

犝飩誑畏噶朔較蛐緣拇砦蟆N頤竊謔導新課標時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母語教育幾十年總結出來的優秀經驗。這節課違背了“語文之道”!語文之“道”是什麼?語文之道就是閱讀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這堂課把文本攔腰一刀,分二次呈現文本,這是肢解了文本,腰斬了文本,先從“部分”入手,沒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文本,一個整體感知,這是不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的。

聲音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驢僞曛賦觥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如果按照常規教法,讓學生先整體感知,通讀文本,學生就一目瞭然地知道了整個故事的變化和結局,就會很難提起閱讀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的情感就會波瀾不驚,對於“自然之道”的內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談。就好像你已經知道了電視劇的大結局後,你對情節的曲折發展的關注就興味寡然了。而陳老師能根據文本的特點,採用了“不完滿閱讀對話文本”,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地、創造性地重組,二次呈現教材,給學生帶來的是巨大的“情感衝擊波”和“視覺震憾力”。學生主動地去填補、完善、建構,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內涵,並且這種道理的悟得是伴隨着強烈的情感體驗參與的,更顯得刻骨銘心。一堂課好不好,發展是硬道理!

牪⑶藝庋做並沒有破壞文本的整體性,並沒有違背“語文之道”,因爲最後的教學還是迴歸整體,前後映照,只是文本呈現的時間、呈現的手段、呈現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綱上線到方向性的錯誤呢?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5

複習內容:

複習各種類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

複習目標:

1、知識目標:複習鞏固本學期學過的各種類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會用部分詞語造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教育目標:教育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複習重點:

複習句式的改寫,練習修改病句。

複習難點:

掌握各種類型句子的改寫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

複習過程:

一、揭示覆習內容。

二、複習各種類型的句子。

指名說說反問句、疑問句、陳述句各有什麼特點?說說怎樣改寫把字句、被字句。

三、練習

1、改寫句子:

(1)小明完成了作業。

把字句:

被字句:

反問句:

(2)這沒什麼可懷疑的了。

反問句:

(3)你把這本書拿給老師。

改爲有禮貌的句子:

2、擴寫句子:

①()沙灘上有()的貝殼。

②()公園裏有()花。

③()同學們()玩遊戲。

3、修改病句:

(1)報名參加“衛生突擊隊”。

(2)朝霞把大地染得

(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莊稼

(4)你是中隊長,應該嚴肅要求自己。

(5)奶奶常談起過去的往事。

(6)那達慕大會上那場景可真熱鬧。

(7)參加聯歡會,心裏真高興。

4、造句:

不約而同

像……像……(造比喻句)

自豪

燦爛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複習,哪位同學說說自己學到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

五、隨堂練習:

(投影出示句子練習)完成練習。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6

一、看圖揭題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溼的洞裏,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爲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爲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麼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

(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麼認識?(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纔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閱讀4、5兩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分組試驗。

第一組:負責試驗場地的佈置莫

第二組:負責第一次試驗

第三組:負責第二次試驗

第四組:負責第三次試驗

各組都要填寫好試驗報告

附試驗報告: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證明

1矇眼睛

鈴鐺一個也沒響

不靠眼睛

2塞耳朵

鈴鐺響個不停

靠耳朵

3封嘴巴

鈴鐺響個不停

靠嘴巴

(楷體字由學生填)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疑問。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2.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指名貼卡片。

4.能看着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5.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6.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①指名進行比較。

②師生評議、補充。

③各自進行比較。

七、編演童話故事

1.創設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飛出來找吃的,突然它,發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飛翔,非常奇怪,仔細觀察原來是雷達幫助飛機夜間飛行。他是如何幫助飛機安全飛行的呢?蝙蝠決定去拜訪雷達。見面時,他們倆會說些什麼呢?(討論準備)

2.學生表演。

八、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啓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飛機——鳥,潛水艇——魚,降落傘——松鼠尾巴……)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爲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火種、噴射、火焰、驅趕、領袖、懲罰、敬佩、造福、違抗、狠心、雙膝、啄食、肝臟、驅寒問暖、氣急敗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獻身精神。

3、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學習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悟普羅米修斯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從有關語段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情,學習複述故事。

課前準備:

課件;預習課文;讀有關的古希臘神話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美麗傳奇的神話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等)

爲了人類的幸福,女媧歷盡辛苦,煉石補天。在燦爛的人類歷史文化寶庫中,古希臘和我們中國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

在古希臘神話中也有這樣一位帶給人類幸福和光明的神,他就是普羅米修斯(出示課件)

讓我們一起來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下面老師要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讀詞語,齊讀

2、預習課文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默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表現了普羅米修斯的偉大,讓我們深深地感動?找出最令你佩服和感動的部分,自己讀一讀。

三、交流:

師:哪些地方表現了普羅米修斯的偉大,讓我們深深感動?(鏈接3處,隨機應變)

1.指名說:“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名叫普羅米修斯的天神來到人間,看到人類沒有火的悲慘景象,決心冒着生命危險,到太陽神阿波羅那裏去拿取火種。”出示課件

讀這句話時,我們讀懂了什麼?

①盜火的願望是多麼強烈,義無返顧,一心想着人類。

②天火是不容許被帶到人間的,這是天規,不能觸犯。

③盜取天火絕非易事,也許會面臨重重困難,也許將會受到主神宙斯嚴厲的懲罰。

看到人類的不幸與痛苦,沒有一笑而過,本來與己無關的事,卻要冒着生命危險去做。儘管危險重重,但他沒有害怕,更沒有退縮,他下定了——決心。你感悟到什麼?

板書:善良、勇敢、捨己爲人

多麼偉大的普羅米修斯呀,讓我們滿懷敬意地朗讀這句話。

自從有了火,人類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名說一說,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

出示課件:火使人類(指名說)

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寒冷走向——(溫暖)從痛苦走向——(幸福)

從疾病走向——(健康)從野蠻走向——(文明)

總之,有了火,人類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普羅米修斯的偉大就在於造福人類!他爲人間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讓我們再帶着全人類的感激之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

2、請同學繼續說說普羅米修斯的偉大。

指名說“爲人類造福,有什麼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出示課件。

聯繫上文想一想,這句話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火神勸他歸還火種。)

(爲他塑一個他正高舉着火把)

師:你們知道嗎,其實,現在我們全世界都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在紀念着這位給人類帶來火的英雄,什麼活動之前都要點燃聖火?

(奧運會。)對,這就是奧運“聖火”的由來和意義。火是文明的象徵,

火是希望的象徵,火是普羅米修斯精神的象徵。讓我們用普羅米修斯的精神之火,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火,創造之火,生命之火,愛心之火……我們期待着2008的奧運“聖火”在我們北京熊熊燃燒!

師:還有誰有不同的塑像嗎?

(可以塑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正在承受痛苦的折磨的樣子。讓大家記住普羅米修斯爲盜火所受的懲罰,讓大家時刻珍惜火種。)

師:世界著名的作家埃斯庫羅斯有一部名著就是用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個題目。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鄉村生活,激發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2、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3、寫清楚事情經過,表達真情實感。

4、學習修改習作。

教學用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瞭解了質樸清新的田園生活,感受到了鄉村的可愛,激起我們對鄉村、對田園的嚮往之情。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寫下來的內容訴諸筆,盡情的書寫吧。

二、明確要求:

1、可以寫自己經歷的、或聽到的、見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

2、內容表達要清楚,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

1、寫後認真讀讀改改。

三、選擇材料

1、選擇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達出你對田園鄉村的感受只情。

2、小組交流材料,相互評議。

3、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班內評議。

4、針對自己的問題再作調整。

四、擬定題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內容,簡潔而醒目。

2、可以是詞組、短句。

3、可以以地點、景物、人物、事物爲題。

五、理清順序。

1、寫景———按地點的變化來寫,如《鄉下人家》

2、寫人———按活動的不同內容來寫,如《麥哨》

3、寫物———按事物的不同狀態、特點來介紹。

4、寫感受———先寫看到的,再寫自己的認識,最後結合實際寫感受。

六、確定詳略

將最能突出鄉村生活特點的內容詳寫,其他略寫。

七、自擬草稿。

八、互讀互評互議。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9

《自然之道》課文原文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在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在築巢孵化小龜,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長大後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幼龜便可能成爲食肉鳥的美食。

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龜巢,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問嚮導:“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着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接着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爲震驚。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很快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羣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鏗鳥的口中之食,我們的嚮導摘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數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着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自然之道》教案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築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後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雲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④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啓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④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啓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啓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啓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學,諸多感觸涌上心頭,其突出者有三:

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爲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展的平臺。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麼,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佔着不小的比例。是什麼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

我明於心而未能明於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矯正自我,改進教學,使教學日臻完善。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融爲一體、賞心悅目等詞的含義。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體會評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辦法。

課前準備

描寫聾啞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畫魚的句子的投影片。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①魚會在哪裏遊呢?今天我們學一篇課文,題目是魚游到了紙上(板書)魚怎麼會游到了紙上呢?

②請大家帶着疑問去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a.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b.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c.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是什麼意思?

學生充分自讀後小組內交流

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生字讀音:花港清澈一絲不苟廠徽聾啞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全班評議,並指導讀好長句子。

③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看魚畫魚)

④說說對魚游到了紙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課時

回顧上節課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①默讀課文,思考: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用筆畫出這些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簡要寫在旁邊。

②同桌交流,讀讀畫好的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說給同桌聽。

③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並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上體會。(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老是呆呆地靜靜地都說明了這個青年和其他看魚的人不一樣,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青年的忘我。在圍觀的人讚歎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因他是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作畫,眼中所見,心裏所想,筆下所畫全都是魚,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才把魚畫活了。

c.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青年看魚、畫魚持之以恆,勤奮執著,纔將魚畫得那麼生動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魚知游到了我的心裏,是青年長期觀察後,對金魚特點非常熟悉,在頭腦中形成了準確生動的形象,纔會下筆如有神。魚游到了紙上是女孩驚奇的讚歎,表明青年畫技高超,畫得魚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一樣。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a.讀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青年?

b.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c.指名評讀。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①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麼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作者不僅仔細觀察,認真看、仔細聽,並且與青年進行筆談;而且在描寫時注意通過外表、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青年人的執著與專注)

②小結: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觀察細緻,抓住人物特點,而且描寫細緻入微,才寫出這樣生動感人的好文章。

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隨文練筆

①(出示插圖)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那麼人們是怎樣讚歎和議論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②指名讀作文,進行交流。

③課外作業:留心觀察自己的同學,抓住特點,多看、多聽、多問,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B案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提煉研讀專題

①(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大膽地推測一下游字的含義。使學生體會到是對作者的讚歎,讚歎其畫技高超,把魚畫得栩栩如生。

②那麼讓魚游到紙上的畫家又是誰呢?這句話是誰說的呢?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去自由讀課文,並儘量讀正確,讀流利。

自主讀書

①給學生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讀書、識字和寫字。可點撥學生充分自讀自識,在讀中批註,並做到讀而有疑,然後不協同再找夥伴交流與互助。

②有針對性地指導讀詞、寫字。注意筆畫較多的港澈壺缸徽聾啞。

③嘗試朗讀。面向全體,由學生自主選擇段落朗讀。發現問題,並進行評價和助讀。特別注意生字生詞和長句子的朗讀。

④粗說印象。一是課文主要寫了聾啞青年看魚和畫魚;二是體會作者細緻觀察和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第二課時

由疑入手,提煉研讀專題

①將看書讀書後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②小組議論後將無法解決的最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如,爲什麼說魚游到了紙上?爲什麼說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③在各組充分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研讀專題爲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研讀魚游到了紙上

①找到相關段落,默讀後說說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如同真的金魚游到了紙上一般,這是對他的稱讚)

②反覆朗讀,說說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的。

a.用小女孩的話直接讚歎。

b.細緻的動作描寫,寫他有時工筆細描,像姑娘繡花一樣耐心細緻,把每個部位畫得形似;有時揮筆速寫,捕捉金魚的動態,畫得神似。

c.寫圍觀人物的讚歎和議論。

③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a.觀察方法;認真看,仔細聽。

b.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

④出示插圖:作者略寫了圍觀人們的讚歎和議論,如果讓你具體描寫,來表現青年畫技的高超,你想怎樣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後,從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說一說)

研讀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①默讀相關段落,體會游到了心裏是什麼意思。(要對金魚非常熟悉,掌握特點,做到胸有成魚)

②快速瀏覽,找到相關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自己心裏去的。(結合愛魚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觀察,持之以恆地刻苦練習,進而體會到聾啞青年的勤奮與執著)

③再次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方法和描寫方法。

a.長期仔細觀察,並進行筆談。

b.舉止和神態描寫。

④有感情朗讀你認爲描寫精彩的段落。

研討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因果關係)

延伸課外

①自己選擇摘抄描寫聾啞青年外貌、神態或動作的語句。

②多麼可敬可愛的青年啊,雖然我們不能同他交談,卻對以同他進行筆談。你想對他說什麼呢?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畫家張志和。詞中描繪了一片畫意詩情。色彩明麗,畫面清新,加上斜風細雨,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詞,對詞的特點不熟悉,這首詞內容淺顯,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背誦《漁歌子》。

2.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詞中有畫,詞中有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資料卡、彩筆。

教學過程:

一、班級詩詞大會

1.詩詞比賽:老師說前一句,學生答後一句。

2.圖中有詩:根據圖片回答詩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漁歌子》和《江雪》。學生根據課本注音讀一讀,找找它們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引出詞的特點。

2.介紹詞和作者: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詞,又叫長短句,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可以歌唱,每一首詞根據格律,都有一個曲調名,成爲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就是詞的題目,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漁歌子》。

張志和:唐代詩人、畫家,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3.自學

(1)根據注音自讀兩遍,讀準字音。

(2)同桌檢查讀。

(3)齊讀,欣賞配樂朗讀,學生再讀。

(4)學習生字生詞。藉助圖片認識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5)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小組合作學習,不懂的可以討論可以問老師。

(6)全班交流詩詞大意。

(7)詞講究韻律,讓我們一起雙手擊掌,打出節拍,隨節拍讀。

三、品味詞中畫,畫中情

1.思考,詞中介紹了幾種景物?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的嗎?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僅有景還有人,不僅有色彩還有聲音,不僅有動態描寫還有靜態描寫,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或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一寫或畫一畫。

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體會出詞中有畫。

4.作者寫的這些景物給你的印象怎麼樣?這色彩明麗的“畫”在表達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哪位同學能把作者這種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出來呢?

5.面對垂釣者,你有什麼想問的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我們只有瞭解作者是在怎麼樣的心境中寫下的這首詞,纔會對詩詞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瞭解。閱讀資料,思考,指名學生說一說“不須歸”還有什麼含義。

6.作者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師生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2)志和啊,你爲何不歸?指學生回答。

(3)讓我們一起讀出張志和的心聲吧。

四、有感情朗讀、吟唱。

1.鬱鬱蔥蔥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同學們,讓我們伴隨優美的音樂,把作者悠閒愉悅的心情讀出來吧!

2.一首優美的詞也是一首優美的歌,這首傳唱千年的詞也改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五、把這首詞畫成一幅畫,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景 美麗如畫

不須歸

人 悠閒自在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詞。

2、瞭解楊梅的可愛特點,學習作者把事物觀察仔細、把事物寫細緻的方法,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描寫楊梅樹、果的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數預計】: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學習內容: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程序:

(一)板書課題

1、讀題,想:你是怎麼理解題目中“愛”字的意思的?(引導學生用“愛”字組出適合題目的詞語)

2、議論: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彙報後,教師作小結。

(二)引入新課,初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或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哪些內容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說說寫的是什麼?)

(2)點畫課文的生字詞語。

(3)遇到不懂問題在書中打上“?”,或學習課文還想知道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

2、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學習體會。

3、指名學生彙報學習情況,教師小結後指導學習課文生字。

(三)齊讀課文,鞏固認知,指導學生解決下面問題:

1、哪一節寫的是楊梅樹?哪幾節寫的是楊梅果?

2、課文重點寫的是什麼?(指導學生認識課文詳寫的是什麼?)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學習心得後作彙報。

(四)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情況後,進行語言文字鞏固訓練。

1、你對課文內容瞭解了什麼?

2、組詞練習、讀讀寫寫重點詞語。

3、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教時

一、學習內容: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程序:

(一)簡述上節的學習內容,點明本節的學習要求

(二)學習第一節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討論:這節告訴了我們什麼?(或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回答後,教師作小結,投影開頭的方法和作用。

(三)學習第二節

1、投影本節內容,指導學生朗讀後思考問題:你讀懂了(或知道)什麼?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讀書體會。

3、指名彙報讀書心得後,教師板書:樹枝綠葉長

讓學生思考:感受的楊梅樹怎樣?(引導學生說出“可愛”)

4、小結和歸納後,投影課文句子和詞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學習三至六節

1、投影楊梅果圖片和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3-6節的課文內容。

2、邊讀邊思考:你從課文中認識的楊梅果是怎麼樣的?

3、學生小組討論後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楊梅果的形狀、味道、顏色等方面作彙報。

4、教師小結學生的發言後,作板書:形狀、味道、顏色

指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狀、味感、顏色等特點進行細緻的觀察(要求學生動筆在課文中點畫在關的句子、詞語)。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3

小英雄雨來

課型: 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 :

1.認識8個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給課文的每個部分加小標題。

德育目標:

瞭解雨來爲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

課前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揭課題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後,他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站崗放哨,送雞毛信,配合八路軍與鬼子周旋……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4課《小英雄雨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情感興奮。]

二、略讀課文知大意

1. 指讀“連接語”,明確學習要求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3)把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4)如果有興趣,還可以給每個部分加個小標題。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是通過課文前的“連接語”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連接語”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着重對課文的主旨和閱讀方法、學習的重難點、語文學習的拓展點給予了提綱挈領性的導向,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讀讀“連接語”,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有助於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

2.自讀自悟,感知大意

對照閱讀提示,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劃出有關內容,讀後與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待後集體解決。

3.集體交流,篩選要點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說說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 教師引導梳理、概括信息點,並提煉成爲小標題。(游泳本領高;上夜校唸書、掩護李大叔、勇鬥鬼子、寧死不屈、機智逃生)或(“望着媽媽笑”、“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把缸挪回原地”、“什麼也沒看見”、“有志不在年高”、“雨來沒有死”)

(3)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交流的情況,着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以下句子,並體會句子的意思。

①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讓學生認識到這是雨來能夠掩護革命幹部,同日寇做鬥爭的思想基礎,正是雨來對祖國深切的愛,纔有了後面勇救交通員、勇鬥鬼子的故事。)

②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着風,一直朝後院跑去。(這一動作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這是一處細節的描寫。表明了雨來誓死保護交通員,和敵人鬥爭到底的決心與堅強意志;體現中國人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的決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這是人們對雨來的讚揚,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深深感動、激勵着蘆花村的人們。)

4.再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快速瀏覽課文,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自主讀悟,從整體粗知課文大意,是“略讀課文”的主要學習方式。按“連接語”,充分地自主地讀課文,自讀自悟,有目的地搜尋信息點,篩選信息點。然後,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讀讀、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情況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最後,再圍繞“連接語”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教師適當地引導對信息點的梳理、整合、概括,並對難點進行適當的點撥解疑。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難點,有助於學生提高閱讀實效,學習略讀方法,提高略讀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昇華

1.課內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要向雨來學習什麼?

(2)閱讀“資料袋”

2.課外拓展(選擇性作業)

(1)把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利用課外的時間閱讀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

(3)收集抗日戰爭中英雄的故事。

(4)寫一篇讀後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照雨來身上那種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聯繫自己,從思想深處受到感染教育;閱讀“資料袋”,讓學生體會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課後拓展,既與課文學習相互補叢,相互呼呼應,有助於對學生愛國意識的進一步引發,同時有時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板書設計:

雨來 游泳本領高

上夜校

掩護李大叔

智鬥強敵

村民誇獎

勇敢機智   ↘

(熱愛祖國)   脫險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我會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我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會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學習重點:

按課文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知識鏈接:

1、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遊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爲洞內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2、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預習任務:

1、學習重點生字詞語。

2、按遊覽順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學會了那些生字詞?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最好聽。

3、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課文,說一說金華的雙龍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收集到圖片的同學可以藉助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闖關練習:

一、看拼寫詞語。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遊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遊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____________。

學習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拓展:

收集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人教版下冊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瞭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過程,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等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的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扁鵲和蔡桓公的資料。

2、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不懂的詞語。

四、課時劃分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一)、談話,導入新課

1、我知道同學們讀過不少課外書籍,特別是寓言故事,對吧。那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麼道理。

2、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另一個寓言故事,(展示課題)20扁鵲治病。看看能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懂得什麼道理?

4、瞭解扁鵲並質疑課題。

(1)扁鵲治病,扁鵲是誰呀?(師生共同簡介)

(2)根據“治病”質疑:扁鵲給誰治病?怎麼治病的?治好了嗎?……

5、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一同走進這個寓言故事吧!

(二)、讀文學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標出生字生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出示字詞,誰來把這些生字讀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給大家提個醒?(如:睬的聲母是c,不是sh。)那在寫或記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麼呢?如:(毫---豪雀---鵲……)

3、採取各種形式的讀生字詞。並出示文中的詞語開火車讀。

4、分組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合作交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想好以後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3、把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

(四)、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品讀體驗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扁鵲有了一些什麼瞭解?

3、你認爲怎樣的人才可以稱作名醫?

二、激發興趣,深入研讀

1、說扁鵲是名醫,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爲能說明扁鵲是名醫的有關語句。

2、學生交流彙報

(學生可能會找到“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說”這裏的他只站着看了一會,就可以知道他皮膚上有病,說明他醫術高明;幾次拜見都只是通過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說明他確實是名醫。老師相機介紹:相傳扁鵲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中醫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長望診和切診。)

3、扁鵲既然是名醫,可蔡桓公爲什麼卻死了呢?關於這一點扁鵲是怎麼解釋的?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扁鵲所說的那段話。(採取多種形式的讀)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經歷了幾個階段?(四個階段)哪四個階段?(師引導讀四個分句)

5、在扁鵲看來,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膚——板書),皮膚上的這點小病可以怎樣醫治?也就是說蔡桓公此時的病只用最簡單的方法——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爲了使板書簡潔清楚,我寫成“能治”,(板書“能治”。)

6、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卻是怎麼對待的呢?是哪個自然段講的?理解“毫不在意”,他還怎麼說?(理解“邀功請賞”)你認爲蔡桓公爲什麼會這樣說?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還不相信扁鵲說的話。所以他拒絕醫治。可扁鵲說了,要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通過我們前邊的學習,已經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鵲的推斷,在不斷地向體內發展,那到底發展到過身體哪些部位?是否能夠醫治?蔡桓公分別是怎麼對待的?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幾個句子結合三、四自然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勾一勾有關詞句。

8、蔡桓公的病發展到過身體的哪些部位?(請學生板書——皮肉、腸胃、脊髓)他們分別處於什麼階段?(生板書——可治、還能治、等死)當病在皮肉間時,蔡桓公怎麼對待的?生板書——假裝沒聽見,你猜他這時在想什麼?當扁鵲告訴蔡桓公病在腸胃而且仍可治時,蔡桓公卻——生板書:滿臉不高興,

9、扁鵲最後一次見到蔡桓公時,蔡桓公的病已經發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課文哪裏講了這部分內容?齊讀五自然段的前兩句話,有什麼疑問嗎?

10、生質疑解難:扁鵲爲什麼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爲什麼覺得奇怪?

三、鞏固延伸

1、蔡桓公本來患的只是皮膚上的小病,爲什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抱病死了呢?(使學生體會到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道理。)

2、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與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想想,你還會明白什麼?(要防微杜漸)

四、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扁鵲 蔡桓公皮肉(能治) 裝作沒聽見腸胃(還能治) 滿臉不高興

脊髓(等死) 奇怪

防微杜漸

不要諱疾忌醫

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