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3篇精選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3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篇一:《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

第八冊有好多優秀的課文,選擇《小樹死因調查報告》基於兩個出發點。一是我要告訴自己:語文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不拘泥於課本,我應該帶着學生走出去,欣賞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二是我想借這堂課傳達一個信息:語文的人文性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它的工具性。因此語文教學不只是挖掘思想內涵、進行思想教育,而是要教給學生有實用的東西。我主觀認爲: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調查報告這一應用文體不會像書信那樣作用變小,而會越來越重要。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3篇精選

所以,一開始選擇這篇課文時,我就決定用這堂課只用20分鐘讓學生學習課文,再用20分鐘進行拓展,教會學生如何在生活選題,並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調查。我知道: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爲重要,客觀依據比憑空憶想更重要,所以在選題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先通過一幅內容豐富的圖片,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選題,並根據自身能力和可行性進行選材。接着我通過一個小遊戲,展示一組圖片,考考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力,指導學生從更多的方面選題。最後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從熟悉的環境中去發現問題,進行調查。

而調查部分,我在教學課文時重點指導了這一部分,先讓學生找小作者的調查方法,再引導學生自己去想: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調查,同時補充了問卷法、談話法、文獻法,並對每一種調查方法作了較詳細的描述。再後面的拓展中,學生根據自己所確定的題目,選擇相應的調查方法,師生同時協助完善。

然後,現實是殘酷的,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堂較失敗的課例。首先:因爲內容含量過大,所以整個過程顯得有些急躁,給人蜻蜓點水的感覺。其次:本堂課的重點不突出,一節課下來,又是課文,又是作文,平均用力而效果不明顯。第三:難點突破力度不夠,本文的難點是如何選題,雖然花了大堆的思想,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因爲學生思維的定勢,還有課堂本身的.侷限,大多學生不能從生活中去發現並選擇合適調查對像。

但我仍爲自己高興,因爲我有我的想法並敢於去嘗試,我相信我這種理念是正確的。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步滲透這些理念,平時多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實踐,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讓學生掌據更多的一些東西。

  篇二:《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調查報告,作者通過對小樹死因的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小樹的死亡,大多是人爲因素造成的,並且與集貿市場有很大關係,最後提出建議,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護綠化成果。

成功之處:

一、問題設置吸引學生注意力。

其實這篇課文很接近學生的生活,我想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所以我設置了這樣幾個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者爲什麼寫調查報告?看到春天還嫩葉滿枝的槐樹,到了本該枝繁葉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疑惑不解呢?這正是作者做調查報告的原因。小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小樹死亡的原因,我們感到高興。但是,想一想帶來的嚴重後果,又讓我們擔憂,下面看看小作者有什麼好辦法嗎?你們又會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二、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

同時我還讓學生自己實踐上網查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主要讓學生查查國槐樹,通過調查學生知道了國槐的生活習性,是北京市的市樹,既耐寒又耐旱。抗油煙能力,比較適宜在北方生長,並且發現病蟲害。使學生產生好奇的心理,小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三、培養學生能有探求的慾望。

實踐是使兒童發現、研究、探索的慾望得到滿足和釋放的最佳途徑。本課的教學設計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體驗,發展其實踐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去寫調查報告,掌握寫調查報告的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調查報告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調查的方法:測量、統計、繪圖、採訪、問卷等。使學生在調查中順利地獲取信息。佈置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調查自己家周圍的樹木生長情況,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拓展思路,發現更爲有意義的問題,學有所得。

不足之處:

本課教學內容較多,要想讓學生完全理解還需要老師的耐心講解。個別學生教師沒有照顧到,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時教師值得注意的問題。

  篇三:《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因爲本課是一篇實用性文體,比較枯燥,爲了把這類課文上活,我做了各種設想和嘗試,所以在上課之前的準備工作頗費周折,最終在上課前一天才將課件定下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認爲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興趣很濃,配合也比較好。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問題設置吸引學生注意力。其實這篇課文很接近學生的生活,我想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所以我設置了這樣幾個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者爲什麼寫調查報告?看到春天還嫩葉滿枝的槐樹,到了本該枝繁葉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疑惑不解呢?這正是作者做調查報告的原因。小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小樹死亡的原因,我們感到高興。但是,想一想帶來的嚴重後果,又讓我們擔憂,下面看看小作者有什麼好辦法嗎?你們又會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2、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自己收集或上網查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主要讓學生查查什麼是調查報告?瞭解調查報告這種題材的特點。其次瞭解國槐樹這種樹木的特點,通過調查學生知道了什麼是調查報告以及調查報告這種題材的特點和國槐的生活習性,是北京市的市樹,既耐寒又耐旱。抗油煙能力強,比較適宜在北方生長,並且沒有發現病蟲害。使學生產生好奇的心理,弄明白了小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3、培養學生強烈的探求慾望。實踐是使兒童發現、研究、探索的慾望得到滿足和釋放的最佳途徑。本課的教學設計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體驗,發展其實踐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去寫調查報告,掌握寫調查報告的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調查報告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調查的方法:a.實地測量 b、統計 c.考察 d.畫圖 e.拍照等。使學生在調查中順利地獲取信息。佈置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調查自己家周圍的樹木生長情況,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拓展思路,發現更爲有意義的問題,學有所得。

課後,與各位老師進行了交流,發現了教學思路還是清晰的,尤其是對說明文學法及寫作方法的指導值得提倡,而且課堂上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來閱讀、思考、質疑、解難,不但語言文字的基本訓練得到落實,而且學生學得主動。各位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我認爲這些問題也確實存在,並應該改進。例如:在拓展時,範圍太大,應緊扣主題談論有關“保護小樹”的問題,而不是其它污染問題。

今後在教學此類文章時,還要繼續做研究,爭取讓這類實用性文章能拓出一條新的教學路子,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會知識,加深印象,感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