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教材分析:

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國際理解和友好”主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反映了中非地區的友誼。一位中國遊客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爲了不讓她帶着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送給她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如此,勾勒出了一個純樸又憨厚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愛是相互的”主題。

本文語言上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文中的四字詞語非常多,需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進行理解,並做到積累運用。另外,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如兩個“遺憾”,兩處的“沉甸甸”,及文章中兩處少年和“我”的對話,都是反映全文主題的重點部分,需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反覆品味。此外,由於三年級學生對於非洲瞭解甚少,所以也可以說這是第一篇讓學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課前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輔以老師提供的相關背景,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的感悟。

 設計理念:

緊扣文本語言特色,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充分的語言實踐,努力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尼、馱、構、栩、釋、掏、豫”7個生字,會寫“賣、售、構、馱”等生字。

2、感受非洲風情,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並積累文中“遊人如織、愛不釋手、構思新奇”等四字詞語。

3、通過研讀關鍵詞句,深刻感受“我”的遺憾,並初步感受少年的遺憾。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並積累文中的四字好詞,並深刻感受“我”的遺憾。

2、體會少年的“遺憾”並感受國際間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文章大意:

1、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賣木雕的少年!

(板書課題:賣木雕的少年 學生齊讀)

2、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帶着問題讀課文)

師:誰能說說“我”去非洲做什麼?(指名說)

 二、學習課文關鍵字詞句:

(一)、學習跟瀑布有關的內容:

1、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圖片,學生欣賞,初步感受。

2、將文中描寫大瀑布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詞語:名不虛傳 遊人如織 十分壯觀 (指名讀)

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裏遊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

(二)、學習跟木雕有關的內容:

1、欣賞木雕圖片,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木雕?(指名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

出示:( )的木雕

指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木雕的詞語並畫出來,多讀幾遍:

琳琅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2、引導學生明白此時要選擇木雕並聯系課文句子學習四字詞語,讀出情感。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攤點裏陳列的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

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過渡:這麼精緻的木雕,看着都捨不得放下了,文中哪個詞表達了我的這種情感?

出示詞語:愛不釋手

出示句子: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爲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3、理解作者的遺憾。

4、深刻理解少年的遺憾,指導朗讀。

出示句子:“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指名讀)

師:大家都知道,這裏是旅遊勝地,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少年爲什麼偏偏對我是不是中國人感興趣呢?

引導學生明白: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出示完整句子: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指導朗讀)

5、通過講故事的方法理解我們和非洲人民長期的友好往來,更進一步明白少年送木雕給我的原因,體會少年的淳樸和善良。

6、理解我看到這份禮物時的心情並指導朗讀,同時一起感受一下少年這源自心底的開心與滿足。

出示句子: “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齊讀)

7、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讀: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三、總結全文:

孩子們,希望這份難得的友誼能夠-代代珍藏和延續下去,請大家齊讀:

我們是朋友。

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非洲人民也是我們的朋友。

 四、板書:

27、賣木雕的少年

選木雕

棄木雕 我們是朋友!

送木雕

  課後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通過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這一風景區買賣木雕的故事來體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體會非洲少年的善良淳樸。課文大概內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爲了不讓“我”帶着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送給我一個木雕小象墩的事。

由於參賽時間的限制,要使這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顯得比較困難,爲了能夠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解決生字詞語。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本課字詞的學習主要在課前十分鐘完成,由於孩子初次接觸課文,篇幅較長,一時間要熟讀較有困難,所以我主要從本課重點字詞入手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十分壯觀、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愛不釋手。這樣做,一方面有助於學生通過重點字詞對文章形成整體認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對本課“學習並理解字詞”這一重點知識環節也做好了鋪墊。

二、抓住課文結構特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這篇文章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啓下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遺憾”一詞展開,先引導學生明白“我”的遺憾:木雕精美,我卻因爲路途遙遠、行李太重不能帶回國。接着引導學生理解少年的遺憾:一開始是由於我沒買他的木雕,後來因爲我是中國人不能帶回喜歡的木雕而遺憾。到這裏,學生肯定會有疑問:這個旅遊勝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數不勝數,爲什麼少年偏偏對我是不是中國人這麼感興趣呢?此時通過課件配樂講述中非人民的友好往來和中國人民提供給非洲人民的多方面幫助,孩子們通過強烈對比會對文章的背景知識形成深刻印象,並理解文中兩個“沉甸甸”含義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三、通過指導朗讀把握文章基調,理解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非洲少年的純樸善良。

本課的朗讀分兩部分展開。一部分是介紹瀑布和木雕的段落,要指導學生讀出瀑布的氣勢磅礴和木雕的精美多樣。另一部分是人物對話和神態。本課對話較多,語言中透露着非洲少年美好的品質,我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人物心理,切身體會任務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所在。

總體來說,本節課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文章要在讀中悟情,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力度還欠缺,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情感,卻未能讀出相應感情,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正所謂“情到深處自然濃”,只有切身的體會才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二、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裕,學生動筆和思考的時間有限,對課文的學習和掌握還不夠深入,這說明我在課堂上問題的設計還需斟酌和提高。

三、自身素養需不斷提高和加強。由於初次參賽,課堂上出現了很嚴重的失誤,忘記了板書,雖然始料未及,卻是基本功不夠紮實的體現,日後需不斷加強訓練,提高課堂隨機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