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上課文《路旁的橡樹》教案及反思

三上課文《路旁的橡樹》教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

三上課文《路旁的橡樹》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三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

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師:在我的家鄉,我看到人們爲了燒火或拿到集市上去賣,就不顧有關規定盲目地上山砍樹,我小時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見了,山上只留下光禿禿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裏很難過。有一位蘇聯的教育家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的故事......

2.揭示課題:路旁的橡樹

3.學生和教師一起初讀課文,讀準要求認識的生字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爲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先說說,然後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有什麼不懂嗎?

4.討論:建築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築路工人有一顆高深的心”這種說法嗎?爲什麼?

7.你認爲還有哪些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8.學生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9.師:現在你們就是坐車路過這裏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樹和這裏的路,你有什麼話要說?

三、總結課堂,遷移昇華

1.你從築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麼?

2.如果你到了教師的家鄉或者到了第十課中的那個小村莊,面對着不加節制的砍伐者,你怎麼對他們說?

3.你能給人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嗎?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爲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時,我有意引導學生對工人與工程師語言進行感悟,但學生們誕生了另一個精彩。一個學生說課文主要講工程師和工人們爲了不砍橡樹,就把公路修成了馬蹄形。這時另一個學生表示反對,他認爲工程師想砍樹,是在工人們的影響下才改變主意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契機,於是我向學生了解他們的看法。有七八個孩子同意後者。於是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找到自己的根據。孩子們找的很認真,不一會,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舉起來了。認爲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據是"工程師說:"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說明他認爲計劃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樹。馬上就有孩子反駁:“請讀這一句:他長久地看着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如果他想砍掉橡樹,還會長久地看橡樹嗎?說得多好。我馬上對孩子們說:“讀讀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麼?”一個孩子說:"他在想計劃是不能修改的。"另一個孩子說:"他在猶豫。"一個孩子說:"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說:"他不想砍掉橡樹,也不想修改計劃,正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工人們的話讓他做了決定。"於是我們又一起讀了這兩段。孩子們肯定了這種想法。於是我們看他們這樣做得到了怎樣的結果,一個孩子提出什麼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動舉手回答了他的問題。然後我們再回到課文中,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現他們的高尚,孩子們很快找到了,並且談到了自己的體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了句子。孩子們熱烈地討論着,我微笑地聽着他們的見解。一個個重要的句子就在他們的辯論下輕鬆地解決了,最後孩子們達成了共識:工程師也有一顆善良的心。這篇課文就在孩子們的朗讀感悟中學完了,大家都感覺很輕鬆。字詞也沒有象原來那樣查資料的方式來理解,而是溶入了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