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狼和鹿》優秀教學案例

《狼和鹿》優秀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文本解讀

《狼和鹿》優秀教學案例

《狼和鹿》是蘇教版三下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閱讀文章。文章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用來告誡人們:要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課文層次清楚,自然科學知識滲透在生動的故事之中,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而且,文章所敘述的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向讀者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與文本語言的親密接觸中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文章的教學難點是“狼爲什麼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件圖片,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領會課文內容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學生齊讀課題)在我們印象中,(課件出示狼和鹿的圖像)狼——,鹿——(指名回答)

從你們回答的語氣中,老師聽出了大家喜歡鹿,討厭狼。可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看到課文最後一節用了兩個和我們想法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來評價狼和鹿。

設計意圖:文章的題目一直都有着“眼睛”“靈魂”之說,它既可以是文章的中心,也可以點明主要人物或事件,或者說明的`道理。這裏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像導入課題,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想法,意在幫助學生把握閱讀的重點,同時讓學生的認知與文本內容發生對撞,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主動解惑的慾望。同時滲透作文立題的方法。

2、課件出示:①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②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學生自由讀)誰來說說是那兩個詞?指名回答,相機板書。

邊板書邊說:爲什麼說兇殘的狼是“功臣”,美麗的鹿是“禍首”?告訴大家,當地居民以前的想法和我們一樣,不僅討厭狼,而且還恨透了它,不信,讀讀課文1、2節,你就能找到原因。

  二、精讀課文

一)1、輕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2、指名回答

原來是因爲狼對鹿下毒手。

狼會怎樣暗算鹿哪?——吃草時,狼會-----;遊戲時,狼會——;喝水時,狼會——

因此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認爲狼是“禍首”。

提問:還有其他原因嗎?好好讀讀第一節的1、2兩句。

看,這時的森林(出示圖):森林的環境如何?小鹿又如何?

指名看圖說話。樹木、小草、野花——小鹿,有的——有的——有的——,還有誰? ——多麼祥和,多麼美麗的景色呀!

課文怎樣說的,朗讀1、2句。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美麗的景色表現出來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計了說話練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通過想象森林的美麗景色,動物之間的和諧生活,突出凱巴伯森林之前的平衡之美,與下面產生的後果進行強烈的對比,容易引起學生展開思考。

過渡:這種祥和美麗的情景被這貪婪兇殘的狼給破壞了,人們又怎們不恨透了它?

二)過渡:“恨透了”到底恨的怎樣呢?換個詞說一說。

指名回答,根據回答,小結:當地居民恨不得全殺死它們,他們於是拿槍的拿槍,拿刀的拿刀,給狼佈下了天羅地網,就這樣,狼一隻一隻的倒了下去,看巴博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6000多隻。(強調25、6000)

三)感悟森林和鹿的前後變化

過渡:狼可以說被趕盡殺絕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一、三兩節,看看狼被捕殺前後森林和鹿羣發生了什麼變化。請你用“——”畫出鹿的變化,用“﹏”畫出森林的變化。

1、我們先來看看美麗的凱巴伯森林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分句學習。

第一句,生機勃勃的森林是什麼樣的?看(課件出示)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這就是蔥綠的、生機勃勃的森林。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學生感情朗讀。

第二句,着了火的森林又是什麼樣的?看(圖片出示)綠色越來越少,到處是一片枯黃,直到變成這樣,看到這時的森林,你的心情如何?(傷心、難過)那就請你帶着這種感情朗讀這一句。

(出示圖片)同一座森林,以前是——,現在——,這麼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變現出來嗎?

學生練習,指名朗讀。

過渡:這是大家心裏肯定有問題——(指名回答)是的,爲什麼會變成這樣那?

設計意圖:前後圖片的出示,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到森林變化之大,引發學生產生疑問——爲什麼會這樣?同時感悟問題——殺狼的結果,達到了主動設疑、解惑,明白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學習第三節。

你知道原因嗎?

知名讀句子。——吃光了。(及時指導朗讀鹿太多了,它們吃了灌木就吃(吃小樹)吃了小樹又吃(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樹皮)吃完了樹皮還會去吃?,所有的植物都吃光了。但是這些綠色的植物多珍貴呀!吃光了多令人惋惜,因此讀這裏的時候要讀得稍微慢一些。 )

森林發生了變化,鹿羣在狼捕殺前後又有什麼變化?指名回答。相機板書(4000只、十萬只、8000只病鹿)

狼被捕殺前的鹿羣:(出示圖片)指導觀察,這時,雖然有狼,但是它們卻很健康、快樂。誰能把它們的快樂讀一讀?指名朗讀

狼被捕殺後:(出示圖片)這時的狼是——誰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對比鹿羣數量時,我利用投影投出鹿羣的變化,明確在同樣的土地上,有着不同數量的鹿羣,那麼就會有着不同的結果,從而進一步明確任何事物過多都會有一定的後果產生,理解生態的重要性。那麼學生對於生態平衡這一道理就不由自主認識了,也體會到了。

四)上升感悟

過渡:狼被捕殺前後,森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鹿羣也由(指板書)4000多隻,變成10萬多隻,最後只剩下8000只病鹿。爲什麼會這樣,這是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課文第四節告訴了我們答案。

1、自由朗讀第四節。

2、指板書提問:現在你知道爲什麼稱兇殘的狼是“功臣”,美麗的鹿是“禍首”了嗎?(指名回答)

“功臣”和“禍首”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加引號?

小結:他們只是自然界中食物鏈上的一個環節,狼吃鹿是天性,但是就是因爲這樣,他們始終是平衡發展,相互制約的,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板書)——生態平衡。只要中間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其他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3、同學們,鹿想當這個“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人類)

對,真正的禍首是人類,老師從網上查到當時頒佈捕狼命令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他的目的是想保護鹿,可事與願違,因此他非常的痛心。因爲打破了生態平衡,才造成這樣的變化。

可是我們周圍依然有許多這樣打破生態平衡,好事辦壞事的,你看(課件出示事例)

學生朗讀。

讀完這兩個事例,你想說些什麼?指名回答——保護生態平衡。

是的,美國人也意識到這一點,爲了讓凱巴伯森林恢復以往的美麗,他們在1995年實施了“引狼入室”計劃,從加拿大引進野狼放入森林中,現在凱巴伯森林又是一片生機勃勃。

設計意圖:知識拓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明確現實生活中,只要有破壞生態平衡的現象,就會有這可怕的後果,從而知道生態平衡關係的重要性,樹立保護生態平衡的觀念與意識。

  三、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無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感想都有了更深的認識,爲我們下節課的複述課文打下了基礎。

請同學們課後完成下列作業:

1、 查閱一些生態平衡的文章。。

2、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裏人聽,讓他們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把凱巴伯森林變化前後的景色畫下來。

 板書設計:

狼 和 鹿

“功臣” “禍首”

保持生態平衡 4000只——10萬隻——8000只病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