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通用8篇)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通用8篇)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1

《皇帝的新裝》是一篇傳統課文,作者安徒生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童話作家。這一故事的內容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加上現代傳媒的多樣及快捷,學生已從多種渠道瞭解並熟知了故事內容,如何讓學生在文本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認識安徒生以諷刺之鞭所鞭撻的封建王朝的虛僞、無恥,及其代表人物“皇帝”的驕奢淫逸、愛慕虛榮,感受孩子說真話的純真可佩,從而受到情感、人格的薰陶漸染,又能在欣賞安徒生極盡誇張、想象之能事的故事演繹中學習、品味精妙含蓄的語言,提升閱讀品位及能力,並從而愛上“紙質文本”的閱讀,便成了我設計及教學本課的出發點。

我認爲以上的實錄在以下幾方面達到了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

1.充分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中開掘自己的創造潛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帶着問題進行碰撞和探究。改變了過去完全由教師設問,學生奉命回答的教學模式。

2.讓“知能”線與“情感”線交融並進,結構了整個學習過程。本課的“知能”線很明顯,就是學習品味語言的方法。我摒棄了“先講方法”或最後“講”方法的傳統習慣,而是組織了富有童趣又富有內涵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悟、自撞,教師不時的一句“你們深入到了詞、句!”“這個不起眼的詞語還這麼有意思呀”或“這麼個平常的詞還有這麼深的意義呀”等都爲後面歸結學習方法進行了“過程積累”。此外,在認識人物形象及接受情感薰陶這一主線上,也避開了“貼標籤”、“抄結論”的教法,而是讓它貫穿於文本學習之中。如教師相機插話:“你的心裏還一波三折哩!”“你真虛僞”、“你們認爲我是不是特狡猾”等等,均起到了“過程”漸染的作用。但是,課時稍顯緊張,最後與“小朋友”的對話還未讓學生盡興,是個遺憾。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2

我上了七年級語文上冊《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是一篇老課文,但它又是一篇典型的童話故事,所以我根據童話的特點,以情節、人物、主題爲課堂教學的重點,以童話主旨和誇張、想象的寫法的理解爲教學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以童話故事、童話的特點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3、研讀課文,品析人物。在研讀的過程中,教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從誇張的寫法以及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方面來品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爲主,師生互動;

4、質疑探究,歸納主旨。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爲主;

5、總結寫法,拓展訓練。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和誇張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寫法來續寫故事。教學時間爲兩個課時。

在這兩節課中,我基本做到以下幾點:

1、以語文課堂的三個維度爲基點,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教給學生品讀課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能力,同時通過歸納文章的主旨,滲透思想教育。

2、爲體現課堂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習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通過指導學生默讀、齊讀、聽錄音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思維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同時也有如下遺憾:

1、第二課時品析騙子、官員等人物形象時,我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了一些,所以下一個環節分角色朗讀課文時由於時間倉促,學生朗讀過程中不入戲,而我沒能及時的指導和點評;

2、給學生寫作訓練的時間太少,而且學生動筆能力確實很差,效果不是很好。

3、在體會童話所揭示的深刻意義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你讀了這篇童話故事,受到了什麼啓發和教育?我強調了是從多角度多側面來講解,但是在課堂中,都是從人文性的角度來賞析的。

通過這兩節課,我感觸很深,認真反思,收穫不淺。要上好一節課,我們教師首先要自己獨立鑽研教材、教參,吃透文本。其次,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較好的教學過程。再次,教師課堂上要有隨機應變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最後,教師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特有的優點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標準的普通話,整潔美觀的板書,大方且具有親和力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3

關於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話,在學習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漲。本課我確立的教學重點爲: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教學難點確定爲:想象力訓練。

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這非常重要。我的導語設計、若干問題設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的導語設計: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根釣魚杆,同學們釣過魚嗎?能告訴老師釣魚有哪些技巧嗎?這3個問題一下子就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願意說,而且有話可說。再比如在本文中,誰在釣魚?騙子想釣哪條魚?騙子用的誘餌是什麼?騙子爲什麼用新衣作誘餌?從文中什麼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歡新衣?等一系列的提問,既與開頭導語的問題緊密聯繫,又非常有趣味。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時我請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來分析,牢牢抓住文本進行解讀,又分了四組,分別解決某個人物的形象,在當本組人員沒找全的時候其他組學生可以參與補充。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性,參與到其他人物的性格分析中去。

《皇帝的新裝》極富魅力,學生愛讀,也能讀懂,從表層來看是一篇淺文。淺文趣教,就是讓學生讀出興趣、體會諧趣、悟出理趣。“趣”不單純是爲了活躍課堂氣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幫活脫脫、有血有肉的跳樑小醜。引導學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

最後乘同學們的興趣甚濃,我佈置了一個寫作題《皇帝的新裝後傳》(正題),“皇帝的遊行大典結束後”(副題),並作了如下的提示:

1、受了騙的皇帝回到皇宮,他會想到些什麼?有怎一番表演?

2、全城的老百姓又會怎麼議論這件事?結合課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濃厚的學習興趣,回味無窮的結尾。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創作欲,幾乎有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勁頭。寫作鞏固和加深了課內知識,也深化了開去,將讀寫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當然,在這節課上我也意識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改進。在體會童話所揭示的深刻意義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你讀了這篇童話故事,受到了什麼啓發和教育?(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我強調了是從多角度多側面來講解,但是都是從這個人文性的角度來賞析的。更可以是從語文性的角度來講,比如讓學生講講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不要從單一的思品這個角度來談。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4

《皇帝的新裝》極富魅力,學生愛讀,也能讀懂,從表層來看是一篇淺文。描寫了一個常人活動的世界,沒有動植物的出現,沒有精靈鬼怪的加入。只是在一個皇帝、幾個大臣、兩個騙子之間上演了一場騙與被騙的滑稽喜劇,藉助極度的誇張和想象營造了一個異乎尋常的世界,通過荒誕的情節和幽默的語言諷刺時弊。童話巧於用“騙”,用“騙”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豐滿人物形象,組織童話結構,引出荒唐可笑的語言、動作。由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構築的社會怪圈,扭曲、怪異、不可思議。細讀課文,我們能一次又一次地挖掘出更多的新意和深意。

新課標中倡導閱讀成爲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爲對話的關係。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解讀強加在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的獨特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問題的設置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有題可做,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如每個學生對自己敢興趣的人物作了評價,而且人人對主題的認識來看,更是改變了以往就是揭露封建統治者虛僞的一面,學生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有的是抓住上層人物,有的是抓住百姓,有的從正面,有的從反面,有的從正反面對比着分析主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解讀。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5

我上了一堂《皇帝的新裝》的公開課。這是一篇中學語文課文的傳統篇目,是一篇童話故事。

我們組內進行討論確定上這節課,我便一遍遍地研讀課文,參考教參及其建議,分析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初步設計了一份教案。在全體語文組前輩、同仁的幫助下,在一次次的實踐、修改中,我的公開課的教案出爐了。總的來說有導入、走進作者、檢查預習、整體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讀探究、拓展訓練、教師寄語這幾個模塊。這堂課以提問的方法,重點完成2個教學目標:一是故事情節;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以教師寄語結束全文,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文章較淺,故事有趣,學生參與面廣,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而活躍。

但這節課,也使我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

1.在上課過程中,由於容量大,時間緊,講得很匆忙,有的內容沒時間展開。譬如,有一題要學生交流、討論,沒等學生反映,我就直接往下講課文了。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沒有結合具體的語言、動作分析。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緊扣住文本,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甚至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注意各個環節的銜接。

2.教,然後知不足。在引導學生方面,做的不夠。應緊扣學生回答的問題,步步爲營,牽引着學生向老師的預設目標靠近。就引導這點來說,我還得多看書,多向其他老師學生,多實踐。

3.對學生的評價僅停留在“好”、“很好”等讚揚性的詞語上,比較單一化,更多的忽略了評價的真正意義,不能及時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或角度作出評價。迅速生成能力較弱,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強,以後還要多學習、實踐。

5.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學方法應多樣化,而我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從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明白了應該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內容,善於取捨,吸取精華,懂得了“放棄也是一種美”。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6

像往常一樣,對着自己熟悉得有點陌生的舊課總是要發呆半天,怎樣才能突破自己的瓶頸,怎樣才能不走以前的老路,怎樣才能走出教學的高原期,我考慮了半天,抓住了"謊言["這一切入口,成功的抓住主題教學,用一個課時將這老課上透上厚上出新意,沒有作秀,沒有觀客,只有自己的真實和學生的樸實,當兩者相遇的時候上出了厚實。

《皇帝的新裝》一課是安徒生的一個很著名的童話故事,作者借這個誇張的故事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的虛僞無恥的不正之風,具有警醒世人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對於初一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做人的真誠,於是我選擇了”謊言”作爲課堂的切入口,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以及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的要求來上這一課。我是將這一課當做閱讀課來講的,主要使用談話法,所以讀得比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體會人物的內心,以及咀嚼童話的意蘊,如讓學生思考“說謊的都有些什麼人?””他們爲什麼說謊””如果你是他們的當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不會說出真話”作者想要藉着這麼一個至上而下的編織謊言的世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學生一起去探討、領悟。當然,我們不應該規定死一個答案,因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樣的,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在課堂上的感悟。

當然,我在設計這一堂課時,犯了個錯誤,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學生的能力。我不應該臨時改變原來的設計讓他們分角色表演,或許讓他們出來複述故事效果可能會好些,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另外,我在設計課件的時候還穿插了一段很精彩的音樂,可惜那天的音響設備出了故障,沒有播放出來,覺得比較可惜。還有,我一位老師交談過,她向我提出這個意見:《皇帝的新裝》這一課告訴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中講真話是很不容易的,但我們還是要引導學生去講真話,也就是說思想教育這方面我沒有注意去引導。可總體學生活躍的思維,爭先恐後的發言,滔滔不絕的言談,的確是呈現出可喜的局面,整堂課學生是在”動”中度過的。

每次遇到舊課,都當作一篇課老教的時候,選擇不同的切入口,你會發現語文的世界會耳目一新,也會精彩紛呈。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7

近兩年來隨着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探究的深入開展,我市又提出了“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教學目標。今天的語文課堂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上成思想教育政治課的;有上成情景劇、課本劇、小品表演課的;有上成自創作品欣賞課的;有上成品味朗讀課的。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我教了幾十年的語文也常常困惑不已,每天在矛盾自責彷徨中疲憊不堪。我們常常互相追問“語文課究竟怎麼上?”幾十年形成的以老師爲主講的模式被打破了,課堂上真的是無所適從,內心空蕩蕩的。牴觸抱怨無奈煩躁讓自己很不快樂,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查找資料學習、聽課、評課反思,我逐漸變得平靜下來了。開始了自己平常教學實踐的探索。

剛剛送走了初三,又迎來了初一新生。初一學生雖是幾經擇校後留下的大多是平民的後代,學習能力不強,知識面狹窄,但學生很懂禮貌紀律也很好,我們感到很欣慰,我和班主任嘗試了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習的探索。逐漸感受到了語文課堂學習的快樂;享受了孩子們豐富的純真的智慧的情感世界;收穫了小組學習帶來的思維火花碰撞的驚喜體驗。下面我就以《皇帝新裝》爲例說明我是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皇帝的新裝》學生們耳熟能詳,分角色朗讀調動不起來學生們的參與意識,我剛剛在《羚羊木雕》一課嘗試了排練課本劇深入研討課文效果較好。我決定採用編排課本劇的形式來教學,我制定了學案,分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引領學生們走進安徒生激發學生們對作者的欽佩之情;走進童話王國;小組中分角色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編排課本劇研討小組問題;第三課時展示課。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教學反思 篇8

上完《皇帝的新裝》這節公開課後,我對這一堂課進行了總結反思,感覺存在以下三點不足:

一、課堂缺乏新意

《皇帝的新裝》是一篇老課文,可以說,文本上能挖掘到的亮點基本已被挖掘完,在上課前,我曾想過以課本劇的方式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可是,因爲沒有時間給學生準備,怕學生不能很好的配合,遂放棄了這一思路,爲了保持一堂課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我最終還是採用了常規的教學思路,難怪楊老師說聽完課後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二、課堂分析不夠深入

在上課過程中,由於容量大,時間緊,講得很匆忙,有的內容沒時間展開。譬如,這篇課文的人物的心理和語言很有特色,本來在分析情節時想通過學生的分角色朗讀來完成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從而更透徹的理解童話的主題,但因爲擔心課堂時間不夠,學生找出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描寫時便沒有再要求他們更深入的閱讀。

三、作業設計不夠合理

對文本的解讀較簡單,而作業佈置較難,關於皇帝回宮後的續寫,應利用較長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並作交流,這樣學生才能更好更深入的去解讀文本,從而更深刻的理解童話這一文學體裁的特點。

教,然後知不足。今後,我會針對我的不足,通過多看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多實踐,多研究教材、教法,一步步來完善自我,開拓自己的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