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春》,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1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爲“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衆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爲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爲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學生自由發言。

《春望》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爲寫景,實爲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爲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爲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爲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爲,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爲愁所致,“搔”爲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深入細緻多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體驗性教學法。

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畫面上的比較和配樂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秋葉飄落的時候,當白雪紛飛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心中渴望春天。因爲春天帶給人溫暖,帶給人希望,帶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詩作文。

利用課件分別出示杜甫《絕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畫面。引導學生分析,《絕句》是從“鳥”的角度,《泊船瓜洲》是從“春風”的角度來寫春天。絕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選取春天的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課題),其中寫春天的內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的山、水、樹、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

(利用多媒體,提供秋天、冬天與春天的畫面比較,並出示兩首詩的內容。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回憶,調動他們的直接經驗,進行情感上的鋪墊。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又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境。)

二、學習目標

利用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三、教師範讀,整體感知

1、範讀前請學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樣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後又用怎樣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後,他又滿懷喜悅歌頌了春天。根據提示(盼春──繪春──頌春),將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師配樂(班德瑞《春天裏的一天》)朗讀:

教師的範讀是非常重要的,從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以引導和薰陶,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爲下一步的品讀奠定基礎。

教師講述後明確:盼春(第1自然段);繪春(2~7自然段);頌春(8~10自然段)

四、導讀促學,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節(總寫春回大地)爲例,指導學生品讀的方法。

1、簡析“盼春”:

出示問題組:春天來了沒有?(通過“近”字可以看出春天還沒有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爲什麼疊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這一小節有兩個詞“着”和“了”構成了四個詞尾,有什麼作用?(給人柔和的感覺)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比較多的筆墨來描繪春天的美景。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總寫呢?(“一切”)

在這一小節裏,作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他們?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陽的臉”來總寫春回大地。分別用“朗潤”、“漲”、“紅”來描述他們。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朗潤”、“漲”、“紅”的特點。朗潤是明朗潤澤的意思,因爲陽光照在上面,明亮起來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後,所以水“漲”起來了。“紅”字不僅寫出了太陽的顏色,也寫出了太陽的溫暖。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幅畫面的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結:作者在這一小節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點,寫出了春天的總體景色,然後又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具體描繪春天的美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一部分的學習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仔細品味,揣摩其內涵。)

五、學生品讀、揣摩語言

在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並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然後說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採取分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作品,仔細品味語言,使“教”與“學”均置身於作品所設置的意境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性學習。

1、春草圖:(第3自然段)

這一段用詞準確。“偷偷”表現出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下,不生不響的生長狀態;“鑽”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頑強。“嫩嫩的”表現出質地柔軟,“綠綠的”寫出了顏色的鮮豔。“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採用反覆的修辭方法,以口語化的詞語寫出小草生長茂盛。寫人的動作“坐、躺、滾、踢、跑、捉”,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寫兒童的活動實際上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借風襯草,照應開頭“東風來了”,又爲下文鋪墊,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受,充滿活力。

2、春花圖:(第4自然段)

在詞語運用上:“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鮮明。一個“鬧”字,既寫出了聲音又寫出了動態。“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其中,沒有寫太陽,但太陽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

3、春風圖:(第5自然段)

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溫暖的。然後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彷彿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彷彿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着,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4、春雨圖:(第6自然段)

在詞語的運用上:先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寫出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一個“斜”字寫出了雨的輕盈,同時又暗寫了“春風”。“樹葉卻綠得發亮”是因爲被雨洗去了灰塵,“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個“逼”字讓我們感到被雨水清洗後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們的眼中。“安靜而和平的夜”,寫出了溫馨的感覺。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圖,流露出作者的對春雨的喜愛。

5、迎春圖:(第7自然段)

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多了,實際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擻抖擻”,極富節奏感。引用俗語“一年之際在於春”,給人無限的遐想。在寫景的層次上由風箏到孩子,寫出了春到人歡,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從而激發人們奮發有爲,不負春光。

(在這個環節中品讀是第一要義,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品讀,細細揣摩,反覆品味,進行體驗與感悟。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學生朗讀時配上音樂,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美的氛圍中。)

六、朗讀回味,總結拓展

1、簡析本文最後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讚美作結,頌揚了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個比喻句的順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壯的青年,符合成長的順序。在朗讀時應該節奏明快,由弱到強。

2、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爲什麼能將春天描繪得如此美麗呢?

首先要有細緻的觀察,並且善於積累語言,然後由感而發,才能夠恰當的表達出來。

4、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選取幾個自然段,進行配樂朗讀競賽。

七、作業

根據學到的寫景抒情的方法,寫一篇《校園裏的秋天》(或《校園裏的冬天》),300字左右。準備開一個學生作品朗讀會,在全班內交流。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3

學習目標:

1、學會細緻地觀察並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2、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2、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

學法指導:

精讀、摘錄

教學工具: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創景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一、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後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啓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緻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們

2、師生同賞

⑴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並寫出喜歡的理由。(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爲例)

喜歡的詞語⑴嫩嫩的、綠綠的、⑵偷偷地、鑽⑶理由:⑴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無意識的、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師交流並總結。

3、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後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後描畫)

三、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讚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裏》,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裏?或在哪裏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四、作業佈置:

⑴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⑵在網上查閱並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章,並在讀書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第二課時

鏈接交流;: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品誦讀、讚美春的文章朗讀比賽

作者簡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託着他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爲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詞彙參考:

朗潤、醞釀、賣弄、宛轉、嘹亮、黃暈、烘托(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儘量用上這些詞語)

交流創作:

選出佳作,全班範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春》重點難點指導

1、精講導讀要點:抓住特徵描寫景物,委婉細緻,層次清楚。(總分順序)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

2、精講導讀方法:讀中導,讀中講、讀中練,讀後比較綜合,讀後發揮想象。

(一)讀中導

1、聽朗讀錄音或教師示範朗讀,瞭解內容,進入意境,初步感受。

2、通讀全文,熟悉內容,理清層次,思考問題:

(1)全文圍繞一個“春”字,文章可分幾個部分?標題、開頭、結尾之間有何聯繫?

(2)第二部分是重點部分,作者採取怎樣的順序描述的??

(3)作者是怎樣經過細緻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生動而逼真地描繪了這萬姿千態的“春”的?他寫這篇文章主要抒發哪些感情呢?

以上導讀安排僅是讓學生了解閱讀這一類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須抓的幾個主要問題。

(二)讀中講

1、精讀重點部分(第二部分)。教師講析三個問題:

(1)結合課後“思考和練習三”分析幾個畫面、層次的安排,講清描述景物採用“總分順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幾種記敘順序也宜點明)

(2)讀“春草圖”的四句話,從“作者從哪些方面寫春草的?哪些詞用得特別好?春草有何特點”等方面分析。

(3)再讀“春風圖”有關內容,講清作者怎樣藉助其它事物寫出無形無色的溫暖、芬香、和悅等特點的。

2、細讀關鍵部分。(第三部分)講析兩個問題:

(1)作者在這部分運用排比句式,連設三個比喻,這“三喻”中的聯繫和區別,春天的三個特點及爲何按這樣的順序排列。

(2)這部分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以上精講內容安排的依據是:一從本單元“共性”和本文“個性”出發,二從“舉一反三”的需要出發,三從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

(三)讀中練

1、練朗讀。朗讀是本篇的重點訓練項目,要反覆吟誦,在吟誦中理解作者的感情。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

2、練字、詞、句。

(1)正音:漲藏散釀巢暈蓑

(2)辨詞:朗潤趕趟兒醞釀呼朋引伴賣弄宛轉應和黃暈舒適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講究詞語錘鍊,本文有不少特別凝練、形象的“字”,找出來指出其妙處。如“小草從土裏鑽出來”的“鑽”字,“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疊字,本文疊字很多,指出其結構上的特點及在表達上的作用。

(5)結合課後“思考和練習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並指出其作用。

3、練分析思維

(1)對照教師“春草圖”、“春風圖”的分析,學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畫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麼呢?這一篇描寫“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寫“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練的形式多種多樣,什麼時候練什麼內容教師可隨機應變,但萬變不能離其宗,基礎知識不能忽視,基本技能不能放棄,聽、說、讀、寫全面兼顧,同時還要根據這類課文的特點及本課的“個性”,這就是以上只提供訓練內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四)讀後比較綜合

1、把本文和《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

比較其異同。綜合其“共性”,求得其規律。可口頭比較也可列表式比較。

2、把本文和課外類似散文相比較,進一步求其規律。

以上步驟頗爲重要,學生是否能找到這一類文章的“共性”和“個性”,求出其規律,是能否“舉一反三”的關鍵。

(五)讀後發揮想象

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

1、讓學生熟悉自己周圍的景色,展開豐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時間,帶學生走出校門,幫助他們對自己身邊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抓住特徵,進行描述。此類作文可教師命題也可自由命題。

這一步的目的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類型文章也完全可以這樣做。

重點提示:

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不但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時也使作品語言有高度準確的概括力。

描繪的細:“春草”圖中,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鑽”,寫它的色彩──“綠”,寫它的質感──“嫩”、“軟綿綿”,寫它的覆蓋面──“一大片”、“滿是的”,寫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樂,寫風的助興。細筆細繪,具體形象,使人有親眼目睹親身所歷之感。

描繪的立體:“春花圖”中,先寫樹上的繁花似錦,次寫樹中昆蟲是喧鬧,再寫樹下遍地的野花;寫眼前的花兒爭春,又寫想象中樹上結的果實;寫花的色彩,又寫花的甜味;明寫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寫風與太陽。這樣,動靜結合、色味結合、虛實結合、高低結合、明暗結合,繪出一幅色彩鮮豔、春意盎然的立體感極強的圖景。

描繪的方法多樣:擬人“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寓花樹、萬物以人的表情、動作、感情,生機更爲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像火”、“像眼睛”……具體生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爲鮮明。

描寫的語言優美,極富表現力。選詞準確精當。“朗潤”,準確描繪出春天山景的明朗、潤澤的樣子。“蜜蜂嗡嗡的鬧着”,一個“鬧”字,既寫出了蜜蜂爭先恐後,又呈現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大量的使用疊音詞,既沒讓讀者感到詞藻的華麗和人工的雕飾,又恰到好處的突出了春天的特徵。“春草圖”中的“偷偷”表現了小草在人們不易察覺的情況下,無聲無息的生長的動態;“嫩嫩”寫出了初生小草的鮮嫩可人;“綠綠”則爲小草着上了一層鮮亮悅目的色彩。

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出了春天未來到時的盼春心切,繼而又對春回大地之後呈現的盎然生機的欣賞和讚美,巧妙地向讀者傳達出春天帶給人們的不光是新的氣象,更是催人奮進的勇氣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這一深刻含義。

難點提示:

文章結尾的三個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點?

第一句“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象徵着勃發的生機,突出了一個“新”字;

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象徵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象徵青春的活力,給人以“力”的美感。

《春》教學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說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爲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爲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一、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活動效果更好。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於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三、品讀活動中的理解活動,兩個問題的設計偏難。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兩個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流程有點澀。不夠順暢。

二、教態不美,缺少活力,及對學生情緒的激活和調動。壓制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4

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誦讀這首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首詩的默寫。

(二)背景及作者介紹。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齊讀本詩二遍。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是寫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與賈亭時所看到地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地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寫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地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纔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裏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小結: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遊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5

【學習目標】

1、學會細緻的觀察並生動地描寫。

2、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創景導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景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

(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二、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

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後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啓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緻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們。

2、師生同賞:

⑴ 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並寫出喜歡的理由。

(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爲例。)

喜歡的詞語:

① 嫩嫩的、綠綠的

② 偷俞地、鑽

理由:

① 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

② 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 無意識的、無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 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 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師交流並總結。

3、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後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_______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後描畫)

三、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讚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裏》,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裏?或在哪裏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四、作業佈置

1、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

2、在網上查閱並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

第二教時

五、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爲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六、詞彙參考

朗潤 醞釀 賣弄 宛轉 嘹亮

黃暈 烘托

(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儘量用上這些詞語。)

【板書設計】

一、盼春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啓下文)

二、描春

1、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2、細緻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 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着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

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6

教學目標

1、本文充滿了希望、熱情和生命的氣息,閱讀時注意感受,從而提高自己感受美、體悟美的能力。

2、借鑑本文的寫作手法,學會細緻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生動地寫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語句的含義,學會賞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所展現的情境,爲其配詩、配畫。

重點難點

1、欣賞散文優美、精闢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瞭解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描述。

4、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於打動別人。

教具學具

1、運用課件,展示有關春的音樂《春天在哪裏》、圖片(根據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賞。

2、運用課件,展示知識點及學生課外蒐集的有關詩文。

預習要求

1、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筆記本上。

2、反覆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精彩在哪裏。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一、導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組織學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柔如彩虹》鋼琴曲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展開聯想和想像。聽完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從哪個角度談都可以。)

2、要求學生在協作組內模仿朗讀錄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語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讀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