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導語:《秋天的懷念》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讚美,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對先年對母親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動。下面是其優秀教案,歡迎參考。

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程序:

  一.瞭解作者,走進感人的文本

1、 以作家史鐵生的三段話 導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爲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纔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提問:說出這樣話的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人?

2、 介紹史鐵生生平、出示史鐵生去世新聞

  二.範讀課文,體會複雜的情感

1、 老師範讀課文,學生感受史鐵生的內心世界

(1) 你感受了史鐵生怎樣的情感?

懺悔、內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將文章的題目直接改稱懷念母親好不好,爲什麼?

 三.品味語言,讀懂母愛的深沉,。

1、 看了文章你覺得那是怎樣一個母親?(出示ppt)這裏有四幅畫,在你心中母親更符合哪幅畫?談談你的理解,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句作爲依據。(四幅畫:分別是 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樹:溪澗匍匐的圓石:即將燃盡撲朔的爐火)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每幅圖片中都有和母親身上相通的氣質,學生可以打開思路,根據自己對於文本的理解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 小結:冰心曾經說過:“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母親用無私的愛守護鼓勵受挫的兒子,燃盡生命最後一點油火,做兒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燈。

 四、研讀思考,讀懂兒子的懺悔

1、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偉大的,那麼兒子呢?兒子愛母親嗎?

學生思考回答,小組討論

小結:作者曾經沉浸在自己命運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愛母親,卻忘卻瞭如何去愛。人生有時就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後悔的他惟有完成母親希望他“好好兒活”的遺願,纔是對母親的報答。

 五、感受堅韌,讀懂人生的磨難。

(1)認識的史鐵生,一個堅強的“好好兒活”的史鐵生。

朗讀最後一段,思考爲什麼這裏要強調菊花的色彩?文中還有表示顏色的詞語嗎?爲 什麼這樣描寫?

(2)小結:尼采曾說過: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他將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戀人的分別,是安息。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一個超越了死亡的人,我們在這裏祝願他“回家快樂”!

  六、作業:

(1)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報告(1000字)。

(2)給身在天國的史鐵生或他的母親寫一封信,並寫一句墓誌銘。(發放關於名人墓誌銘的材料)

附:名人墓誌銘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着大海的濤聲。”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大文豪蕭伯納的墓誌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

對任何一位畫家的讚美,又有什麼樣的語言,能勝過出現在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墓誌銘精煉:“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曾經生存、寫作、戀愛。”

伏爾泰,這位《哲學通信》和史詩《亨利五世》的作者,順理成章的在專門迎葬偉人的先賢祠裏佔了一“席”,並受到這樣的讚美:“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並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誌銘出自哲學家柏拉圖之手:“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誌銘:“過路人,這裏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鬍鬚。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後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後,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

傑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盧梭:“睡在這裏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馬克·吐溫:“他觀察着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美國空軍頒發紫心勳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後來他被發現是同性戀者,於是被解除軍職。其墓誌銘爲:“當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勳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

普希金:“這兒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爲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國。爲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黃熱病病源,聲譽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衆議,毅然決定親自深入疫區,終於殉職。在紐約烏茲德倫墓地上的他的銅板墓碑上,刻的是:“生於日本豬苗代,死於非洲哥爾多克斯,獻身科學,爲科學而生,爲科學而死。”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遺骸、“陰宅”的珍愛,似乎並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而莎士比亞的墓誌銘,據說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