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沈復《童稚記趣》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沈復《童稚記趣》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教材說明>

沈復《童稚記趣》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本文是一篇回憶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課文圍繞“趣”這一中心,生動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時代的幾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表現了兒童熱愛生活,富於想象,喜歡探索自然奧祕的心理和情趣。

本文從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出發,聯想豐富,想象奇特,語言簡潔質樸,生動傳神。

  <設計理念>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處在一種尷尬的境地。教學中講多讀少,教師採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逐詞翻譯,逐句分析。結果教師儼然成了“教書匠”,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學習中的過程體驗、能力培養和情感薰陶卻被嚴重的忽視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樹立“教是爲了學”、“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依據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而這一切又必須首先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總體構想:創新一種文言文教學的“說讀課”、“活動課”。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驗童真童趣。

2、品析課文,學習寫作手法。(重、難點)

3、探究原因,陶冶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引

歌聲是心靈的陽光,生命的色彩。喜歡歌兒嗎?(播放多媒體歌曲《童年》;教師可帶動學生和曲哼唱)

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的童年,如陽光般燦爛。讓我們走進沈復的童年,感受作者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

 二、導讀

哪一個字最能概括這篇課文的內容呢?(趣)好,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尋趣的旅程吧。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讀趣--挑戰老師。

  (一)讀趣--挑戰老師

1、七分文章三分讀。

讀的要求:字正腔圓,就是字音讀準,發音飽滿;抑揚頓挫,就是注意停頓、快慢與輕重;情感朗讀,就是讀出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感。

2、教師範讀第一段。

首段,句首是作者對遠逝往事的遐思,宜緩緩讀來,聲音不妨深沉些;句中是說那時的行爲,可以略快、略高;句尾是收穫的喜悅,要讀出滿足與快意。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

(緩緩、深沉) (略快 、 略高)

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滿足、 快意)

(教師像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那樣搖頭晃腦、聲情並茂地範讀;播放音樂《西廂詞》)

3、學生先自由讀,男、女生各推薦讀,挑戰老師。要求搖頭晃腦、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播放音樂《西廂詞》)

 (二)品趣--小組競賽

1、品趣要求。衆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進行合作探究。我們採取“小合作+大合作”的辦法。小合作:每個小組合力品讀。大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成果。

品讀方式:挑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簡單地說明理由。(可以從語言、內容、表達等方面分析)

如“夏蚊成雷”:運用了比喻、誇張手法,只四個字就寫出夏天蚊蟲之多,轟鳴之響,令人如聞其聲。表現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語言簡潔、生動。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三分鐘,教師巡迴指導。

3、現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也就是“大合作”,展示自己的成果吧!看哪一組說得好,說的多。

課文語句品析:

“夏蚊成雷”:運用了比喻、誇張手法,只用了四個字就寫出夏天蚊蟲之多,轟鳴之響,令人如聞其聲。表現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語言簡潔、生動。(“夏蚊成雷”是否言過其實呢?)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這句寫觀察“羣鶴舞空”的情趣。“果”字說明了作者看得很逼真,就像真的一樣。把夏蚊想象成羣鶴,想象奇特。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寫出了“我”觀察時間的長久,只八個字就形象表現了作者觀賞羣鶴舞空時的專注神情,入迷程度,十分傳神。(“項爲之強”說明了什麼呢?)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這句寫觀賞“青雲白鶴”的情趣。把所噴煙霧想象成“青雲”,把“蚊子”看作“白鶴”,蚊子“衝煙飛鳴”如“鶴唳雲端”,想象奇特。這裏作者創設了獨特的意境,說明作者很有好奇心,表現了孩子的天真、趣味。(“又留蚊於素帳中”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理呢?)

“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爲林,以蟲蚊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寫觀賞叢草、蟲蟻、土礫的情趣。叢草、蟲蚊、土礫在成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而在富於想象的兒童的眼中卻趣味盎然。把叢草當森林,把蟲蟻當做野獸,把土塊碎石當做丘壑,聯想豐富,想象奇特,富有兒童情趣。(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聯想呢?)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寫觀看“蛤蟆捉蟲”的情趣。“龐然大物”描繪蛤蟆的形體,又表現了觀察的入神、專注。“拔山倒樹”形容蛤蟆向小蟲撲來時的氣勢和力量。又與上文的“以土礫凸者爲丘”、“以叢草爲林”相照應。(“龐然大物”一般指什麼樣的東西呢?這裏爲何把“癩蝦蟆”說成“龐然大物”呢?)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形象、準確、生動地寫出蛤蟆捕食小蟲時動作迅速、準確的情形。(“一吐”、“盡爲”說明了什麼?)

“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寫了作者觀察投入、專注的神態,還表明了作者當時的心理。(可想象一下當時是怎樣驚叫的,又是爲什麼?)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這句寫“鞭打蛤蟆”的情趣。鞭打蛤蟆,驅之別院的行爲符合兒童特點,表現了兒童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樸素感情。(想象一下用什麼鞭,如何打,爲何打?)

 (三)探趣--對話沈復

如果蘇州沈復來到我們教室,他想問你的問題是:你認爲怎樣才能獲得 “物外之趣”呢?你羨慕沈復嗎?你的童年有哪些趣味呢? 你又想對他說些什麼,問些什麼?

先小組探究,再師生互動、全班交流。

“物外之趣”是如何獲得的呢?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說明視力好;“見渺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說明善於仔細觀察;“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說明對事物充滿好奇,善於創造。“以叢草爲林,以蟲蚊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說明富於想象,善於聯想。“項爲之強”寫出觀察時間的長久。這一切都源自作者有一顆熾熱的愛心。

  (四)結束全文

“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何其芳)”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趣,只要懷着熾熱的愛心,擁有好奇的童心,睜大我們的慧眼,張開想象的翅膀,就會發現趣。讓我們與愛相擁,與趣相伴,讓快樂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板書設計>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