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老北京的小衚衕》教案兩篇

《老北京的小衚衕》教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老北京的小衚衕》教案之一

  教學目標:

《老北京的小衚衕》教案兩篇

(一)知識目標

1、積累關於衚衕的知識、作家作品知識

2、積累若干詞語:羊倌 褡褳 縈繞 轉悠 黏糊糊 徐緩 餑餑 逮蛐蛐 獅城 弄堂

(二)能力目標

1、逐漸培養從文章中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逐漸養成理清文章結構、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3、逐漸培養辨別和鑑賞文章表現手法的作用及其好處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於衚衕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質樸而深厚的情感

2、認識作者主張保留衚衕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觀點、主張

3、養成對於衚衕等傳統物質文化的科學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集中表現在口語與書面語的交錯運用上(重點)

2、着力培養學生在散文中抓住細節進行描寫、抒發情感的能力(難點)

 教學時數:

一課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深情導入

1、欣賞歌曲《北京胡同》,營造感悟課文思想情感的情境。

2、導入語:衚衕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形成於元朝。北京的衚衕絕不僅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蘊含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

那麼,蕭乾筆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樣的?又寄託了作家怎樣的情感,體現了作家怎樣的態度呢?讓我們學習《老北京的小衚衕》這篇散文。

 二、瞭解作家,關注文化

蕭乾(1910.1.27 1999.2.11),蒙古族,作家,記者,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42 194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專攻“英國心理派小說”。曾任職於《大公報》。復旦大學教授。採訪過歐洲戰場、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會議、紐倫堡戰犯審判。1986年獲挪威王國政府授予的國家勳章。出版有著譯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長篇小說《夢之谷》,報告文學集《人生採訪》,譯著《好兵帥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等。

  三、學習理解課文,鑑賞作品美質

1.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文章,全文可分爲三部分,你能說說怎樣劃分嗎?

明確:本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3)總寫自己對小衚衕的印象。

第二部分(4-10)具體回憶自己兒時生活過的小衚衕的風土人情。

第三部分(11-13)拿倫敦、慕尼黑等地的衚衕對比,表現出對故鄉小衚衕的留戀。

2.作者回憶了北京小衚衕哪幾方面的事情呢?

明確:一是衚衕裏是一闋動人的交響樂,從早到晚,一刻不停;春夏秋冬,各有特性;夜晚則徐緩,拖長,而且當中必然有間歇——有的還挺長。二是兒時買小風車,刻泥餑餑,放風箏。三是捉蛤蟆,逮蛐蛐。

3.作者寫到了北京的死衚衕時,也寫了其他地方的衚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者通過北京死衚衕與上海弄堂對比,寫出了北京胡同裏的平房,多麼破,也不缺乏陽光;與倫敦、慕尼黑等地的衚衕相比,突出了北京小衚衕的獨特魅力。

這樣比較着寫更突出了作者對小衚衕的懷念與留戀。

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對小衚衕的感情的?說說吧!

明確:作者對小衚衕的感情就是對家鄉的感情,尤其是兒時的回憶,更容易引起人的懷念。作者走南闖北,輾轉他鄉幾十年,更易生思鄉之情。

教師補充:北京的小衚衕和四合院是一體,衚衕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狀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衚衕文化。衚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作者對北京胡同的感情,也正是作者對北京文化的感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5.請你說說,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請你舉例說明。

明確:

① 本文的語言有着極強的概括性,於簡練、平淡的敘述中現出真情。

②北京方言與書面語的完美交融,也是本文語言表達的顯著特點,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例如文章第四段,短短百餘字,就簡要地把母親去世後寄養在堂兄家,半工半讀,上高中因學運被變相開除,後又回北平上大學等走南闖北的幾十年經歷敘述清楚了;也就在這看似平淡的敘述之中,“不論我走到哪裏,在夢境裏,我的靈魂總縈繞着那幾條小衚衕轉悠”的懷念之情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再如第七、八段關於童年生活的回憶,方言土語與書面語相結合,土語不土,雅語親切,極富抒情性和感染力。

6、歸納主要內容,概括文章主旨

①本文主要內容有哪些?

②作者對衚衕及其相關的人、物、事,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態度?

本文以回憶北京小衚衕的情感爲線索,憶及當時的風物人情,字裏行間充滿了留戀和嚮往之情,表現了作者對衚衕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流露出作者對衚衕被拆的遺憾和保護衚衕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看法、主張。

小小的衚衕只是家鄉的一種象徵,作者真正懷念的還是家鄉的人和往昔歲月。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1、汪曾祺《衚衕文化》(播放文章錄音,然後做練習題)

2、播放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圖片、視頻以及有關衚衕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感受衚衕文化的魅力進而去關注身邊的事物。

3、以具體的物事爲觸發點,寫一篇表達鄉情的散文,五六百字左右。

  《老北京的小衚衕》教案之二

  教學目標:

1. 體會作者對老北京小衚衕魂牽夢縈、難以割捨的深情。

2. 瞭解文章通過一兩個生活側面,反映老北京小衚衕裏生活特點的寫法。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對老北京小衚衕魂牽夢縈、難以割捨的深情。

 教學難點:

品讀文本,理解老北京的小衚衕是作者的“根”之所在,“我”懷念北京的衚衕生活,也是“我”尋“根”的一種表現。

  教學過程:

1.文章的題目是“老北京的小衚衕”,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讀課文,通過哪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老北京”的小衚衕?作者又爲何稱北京胡同爲“小衚衕”呢?

A、叫賣聲是老北京時代的一大特色。

B、從孩子們的玩具和遊戲內容也能看出是老北京。

C、從文中的一些稱呼可以看出,如:少爺、小姐、老爺、太太。

D、從衚衕裏的一些生活細節可以看出,如“鋦盤鋦碗”,現在還有嗎?

……

從12自然段的“倫敦英格蘭銀行旁邊就有一條窄窄的‘針鼻巷’,很像北京的衚衕”,看出北京的衚衕也是“窄窄的”小衚衕。

2.剛纔同學們都是從作者所寫的衚衕生活來推知作者所寫的是“老北京”的小衚衕,我們不妨再讀文章的5-10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寫了哪些衚衕生活?(生活在上海的學生對北京的衚衕比較陌生,展示幾張北京胡同的圖片。)

A、衚衕裏的叫賣聲。

(從作者對衚衕“交響樂”的描述中,你體會到老北京的小衚衕生活有哪些特點? 豐富,和諧(或有趣、安寧)。

B、兒時豐富多彩的遊戲生活。

【看看作者是什麼時候寫的這篇文章,1993年,當時作者已是83歲的高齡,回憶起兒時的衚衕生活依然是那樣的清晰,如數家珍,此處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衚衕生活的喜愛之情。】(並穿插落實一些生字詞的讀音。)

3.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爲什麼要在文中回憶這些衚衕生活?

明確:

A、作者通過對老北京的衚衕一兩個生活側面的回憶,表達了對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眷戀。

B、更因爲北京的衚衕是作者的“根”之所在。

(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文章開頭三段,明確北京的小衚衕也是作者的“根”之所在,簡介美國黑人的《根》,引導學生思考“根”是什麼?往大處說,祖國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根”。)

4.作者寫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目的還有什麼?

“但願北京能少拆幾條,多保護幾條衚衕”。

A、因爲北京的小衚衕不僅是“我”的“根”,也是很多老北京的“根”,要留住東方味道,就得保護北京胡同,給它們加固。

B、背景:有些國家的城市現代化搞得太猛,需要我們引以爲鑑,以免重蹈覆轍,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最後一部分,注意一些字詞間作者流露的感情。北京的一些小衚衕是不是也在遭受獅城小衚衕的“厄運”?(放《菊兒衚衕》視頻,瞭解九十年代北京小衚衕的處境,北京正處在舊房改造階段。)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 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200字)

2.寫北京胡同的文章還有很多,比如汪曾祺的《衚衕文化》等,你不妨到書店或網絡上查找一下,增進你對北京胡同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