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胸中之竹》教案設計(長春版七下)

《胸中之竹》教案設計(長春版七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教學目標:

《胸中之竹》教案設計(長春版七下)

一、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小說,把握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學習小說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三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說題目“絕品”的含義。

四 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情節,培養概括、歸納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從多個角度理解“絕品”的含義,學會做人的原則。

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同題材小說《1938年的較量》(09年《讀者》第5期)

創設學習氛圍

 二、複述小說情節。

通過默讀然後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概述小說。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保定富戶劉三爺與裱畫鋪的常先生相識,互相佩服。三爺對常先生推薦的字畫全都買下,從不斬價。一天,常先生推薦了一幅古畫,說是無價之寶,要價三千大洋,之後常先生就消失了。後來三爺得知常先生是革命黨,在京城被殺。儘管有人懷疑此畫的真贗,但是三爺始終珍藏此畫,哪怕家境敗落也不變賣。最後三爺遇到畫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畫的真正價值,王商人“餓死不賣收藏”的承諾讓三爺倍感欣慰,將全部收藏無償贈送,爲國寶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去處。

 三、

 1、小說中哪些內容分可以稱爲“絕品”?

圍繞“絕“字展開小說的分析:畫和人

  2、分角色朗讀語言描寫,在課文空白處做人物點評批註。

學習談歌創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談歌認爲“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因而在其作品中,敘事主體很少直接發議論,而是借人物命運和人物語言來表明的。)

複習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過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先生---捨生取義 劉三爺—重信守義 王商人---深明大義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四、小結。

體現德育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

小說的“絕”,可以理解爲獨一無二,沒人能趕得上。本文中的畫,價值連城,可謂畫中絕品;本文中的裝裱技藝,能將畫揭爲三層,後倒裝裱,可謂技藝中的絕品;文中的人,劉三爺、常先生的爲人,可謂人中的絕品;兩人之間的友情也可謂是友情中的絕品。而他們體現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