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創新設計及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創新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創新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創新設計及反思

我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內容很不少,但能說得上是創新的,只有下面五點。

  一.用“行路”的感嘆導入

我曾經兩次專程前去魯迅的故鄉紹興考察和拍片。紹興魯迅故居景區有一塊很大的廣告:魯迅故里。“魯迅故里”主要是三個景點:魯迅故居(包括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我來這裏,有三點感嘆,於是這三點感嘆便成了我的“導入”:

一是感嘆遊客之多。暑假時,這裏每天少說也有幾萬人參觀,以至魯迅故居前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想拍張照片都不容易。第二天張老師五點起牀,好不容易纔拍到這張沒有遊人的照片(如圖)。

二是感嘆門票之貴——130元。魯迅爲家鄉後人創造了無盡的財富啊!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

三是感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影響之大。來這裏參觀大多因爲這篇文章,張老師也是由此知道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門票貴也是因爲這篇文章,那麼貴還要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導入,用自己的感情感染了學生,激起他們學習這一課的興趣。這也是“行路”的收穫吧。

  二.探究先生的讀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寫先生唸書:

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爲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的文章出自請代武進人劉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岡賦》,原文如下: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金叵羅,顛倒淋漓,千杯未醉。

課文中卻多出了三個語氣詞:呢、噫、嗬,而且句後還加了兩個波浪線。這是怎麼回事呢?

理解這個問題之後,請你模仿先生的神態和語氣表情朗讀這一段。

設計此題,是爲了讓學生理解作者“標點的藝術”,同時訓練朗讀。

朗讀訓練,本來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朗讀本身也是對課文的品味與感知,讀好了,那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就像這篇課文中的壽老先生一樣,會陶醉在文章之中的,其中滋味,有“分析”“講解”“做題”所無法道者。而且,好的朗讀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的趣味性,甚至會使學生陶醉在聲情並茂的氣氛裏。於漪老師在《常憶常新》一文中曾寫到她上中學時朗讀詩詞的情景:

最難忘的是老師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情景。老師講着、讀着“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時,眼裏噙着淚花,對國事感慨萬千,令人揪心;講述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時,激昂慷慨,使一室振奮。我們跟隨着老師朗讀,吟誦,思考,體味,歷史風雲如在眼前,家鄉裝進胸中,國家社稷裝進心中。課後,大家仍激動不已。星期日,三五同學結伴,奔赴北固山,登上北固亭,面對滔滔江水,大聲背誦“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充盈胸際,人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豪氣衝霄漢。是教師,把對祖國的赤誠的愛植入了我們的心中。(《名家談語文學習》156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這樣的朗讀,這樣的語文課,怎是分析、講解、做題、選ABCD可比?可惜的是,由於高考和中考都不考朗讀,所以許多急功近利的語文教師也就不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了,於是,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較低,甚至許多語文教師的朗讀能力也令人堪憂。可惜呀!

但我卻樂此不疲。我搞這個設計,意在改變這種狀況。

附參考答案

我認爲,這是因爲先生非常欣賞這篇賦,讀這段文字時更是非常“入神”,深深地陶醉其中,感情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所以興之所至就自然而然地帶出了三個加強語氣的語助詞。先生的讀法使少年魯迅“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並留下極深的印象,待到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便也如實描寫,並特意帶上這三個語氣詞。至於後面的波浪線,那是魯迅加的,表示先生讀文時的顫音和延長音。再加上那“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拗過去,拗過去”的描寫,就活靈活現地描摹出先生讀書的語氣、聲調和神態。

標點符號裏本沒有表示顫音的符號,魯迅便以波浪線表示,不但能表示聲音的發顫,還能像破折號一樣表示聲音延長,我覺得這是他的一項藝術創造。這真是大師手法啊!

  三.探究同窗的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

同窗們讀的這幾個句子本來應當這樣標點: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