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彙編三篇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彙編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一

文言文讀起來拗口,字意難懂,語法規範也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所以在小學階段學古文,一直是一個難點。甚至有的小學生對學古文有一種畏難情緒。因此,如何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對古文產生興趣,是教學古文成功的關鍵。依照這個思路,我把增加教學的趣味、降低古文教學的難度作爲設計本課的教學理念。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彙編三篇

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學生讀不懂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古文中有些字詞意思和現代文有所不同,所以掃清字詞障礙,是學習的基礎。在學生讀通全文的基礎上,我把課文中幾個有難點的字用課件出示,有一個句中出現兩次卻意思不同的字“置”,有通假字“坐”“反”,有多音字“度”,學生弄懂了這些關鍵字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就非常容易了。

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方法的引導。比如:在學習“置”時,我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古文中的意思,又相機出示了兩個現代使用的詞“置身事外、置辦傢俱”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理解他們的意思,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目的。另外,在學習課文伊始,我就讓學生首先回憶過去學習古文的方法,並要求他們使用這些方法自學課文,使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還掌握了方法,實現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

朗讀貫穿始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層次閱讀。首先是讓學生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然後是標出停頓,讀出節奏;並在學文過程中,變換各種形式的讀,如:體會人物心情讀,分角色讀,譯文原文對照讀等。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中,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讀出古文的韻味。這樣層層推進,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也把“以讀爲本” 落在實處。

課堂充滿樂趣。古文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如果逐字逐句理解課文,課就會感到乏味、單調。爲了增加趣味性,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課件出示一段無聲的幻燈片,讓學生用課文中的原文配音。學生看着有趣的畫面,非常興奮,都積極踊躍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並不是讓學生按譯文複述,而是要求他們加上聯想和想象,再運用適當的動作和表情講一講這個故事。結果學生們學得是興趣盎然。

儘管精心備課,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足之處:

在剛開始上課時,我讓學生比較古文和現代文的不同之處,有學生說:“古文有詞語顛倒的.現象。”我很高興地總結她的發言“這是語法規範不同。”在學習課文的最後,我提問“誰能告訴鄭人買鞋子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用腳去試。”“我們學了古文,這句話用古文怎樣說?”學生經過思考, 回答“試之以足。”這時,我忘記點出這是詞語倒置現象,還可以說成“以足試之。”這裏本來是可以讓學生對古文的詞語倒置現象加深印象的時候,我卻忽略了,下課後非常後悔。這不是課前的預設,所以課上出現新情況就沒有及時調整,還是課堂機智不夠,這還是以後需要“修煉”的地方。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二

文言文學習是有規律可循的,如:一詞多義、實詞、虛詞的用法等。然而這種規律的獲得不應完全由教師講解,而應該讓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建構起文言語感。本次自主聽課周我執教的《鄭人買履》就是本着這個原則設計的

開課初,我和學生通過交流預習感受,探討總結文言文四步學法::讀準、讀通、讀懂、背誦。即一、藉助工具書和範讀讀準字音;二、藉助範讀模範斷句讀通句子;三、藉助譯文、註釋小組合作讀懂原文;創設情境,感悟品味,探究寓意;聯繫生活,明理養性;四、背誦積累,課外拓展。

一、交流感受、探討學法。

開課時交流預習感受,既可瞭解學情解除其畏難情緒,又利於共同探究學法拉近了教師和學生間的感情,使課堂一開始就洋溢着民主、平等的學習氣氛。

二、初讀課文,感受方法。

找到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讓學生終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異音字,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如《鄭人買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讀“dù”而應讀“duó”。“寧信度”一句中的“度”應讀“dù”。初讀文言文,我讓孩子們先對照範讀標記易錯字,交流正音後模仿範讀斷句自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爲止,從中感受讀文言文的方法。輕鬆巧妙地解決了讀通、讀順文言文的問題。

  《鄭人買履》教學反思三

語文的文言文還是挺可怕的。自學生時代怕到現在。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文言文還不是很熟悉,對寓言也還接觸不多,處於比較模糊的階段。對於我來說,短短了七句話,讓他們對照譯文,其實能傳遞給他們的。能與他們交流的東西也並不是很多。因此,本節課的目的,學生能夠課文內容,體會不應拘泥守舊,要學會變通的道理;學習小“金鑰匙”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初步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嘗試誦讀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對讀,主要是讓學生對文言文、對寓言有初步體驗。“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感受文言文閱讀的樂趣,鍛鍊學生文言閱讀的基本能力。這種訓練,不是爲了讓學生全面瞭解文言文知識,而是重在初步體驗文言誦讀的感受——在純粹的誦讀中獲得感受。”(《小學語文教師》2011.11)《語文新課標(2011)版》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基於此,我把興趣的激發、語言的積累、朗讀的指導、學習文言文方法作爲本課教學的目標。學生在研讀課文中,能夠初步感受和欣賞文言文,體會文章的道理。同時,在課堂上貫徹10分鐘書寫的隨堂練習,繼續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書寫和審美能力。

但是課上完,自己覺得還留有很多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首先,課環節的設置還是有些繁雜,很多東西都是蜻蜓點水式的一帶而過,而對於內容理解的停留還是略顯得少。玉鄭人、路人的一些表情、神態、語言等是本文拓展延伸的一個點,但課堂上沒有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挖掘,;其次,在處理“度”這個多音字應該點出該字在文中各處的讀法,便於學生理解;最後,在朗讀這方面,指導還不夠到位。古文的朗讀應該是有節奏的。本次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讓他們學習怎樣朗讀古文,但課堂上又留給學生讀的時間並不是很多。總之,這節課從不管從大的方面還是一些細節都還是存有很多缺憾。可能是緣於教師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目標和方法的把握有所欠缺吧。

我會繼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