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古詩教學中吟誦出的精彩

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案例

上學期我聽了一堂區名師工作室送教下校的課,教學內容爲古詩誦讀《十五夜望月》(鄂教版五年級上冊),執教者選擇在四年級上。這是一首唐詩,描寫詩人在中秋佳節的晚上,站在院子裏望着圓月,思念家鄉的親人。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好讀易懂,但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執教教師努力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詩情流溢、激情盪漾的課堂,把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引入進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雋永、浩瀚而遼闊的經典詩文大世界,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學習古詩,體味詩人表達遊子的思鄉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那一個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來形容那一個夜晚。

師:用你的.美讀來讀給我們聽,請學生讀古詩一、二行。

師:你還能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

生:我能用“靜謐”來形容。

師: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生讀一、二行)。

師:久在異地的親人他會想到什麼?(師請生自由讀三、四行,不懂的詞語做上記號。生不懂“人盡望”。

師:要想知道“人盡望”,必須懂得“盡”的意思,請大家查字典理解“盡”。

師:在句中選第幾種?

生1:應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師:還有什麼不懂?

生3:“秋思”是什麼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師:他還在思念什麼?

生5 :思念家鄉和親人。(師請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師:平日裏你有沒有和親人分別的感受?(請學生談體會,老師還把自己收集的一首艾青關於月亮的詩《我的思念是圓的》誦讀給學生聽。)在這圓月之際,你有過親人不在身邊的感受嗎?你想對他說什麼?

(學生們深思片刻後,有的學生已現出激動神情。)

生:“是啊,我有這種體會。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長時間見不到他,我很想他……”(說到這兒,聲音已哽咽。)

師:你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嗎?

生1:《十五夜望月》,說完已淚流滿面。

生2:我的媽媽在孝感打工,好久纔回一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師: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吧!

生2:《十五夜望月》……(讀完眼淚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爺爺,待我最親的爺爺已去世了,每到過節時,我都會特別思念他……說着她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十五夜望月》,讀完已痛哭失聲了。此時,班上的學生們都哭了,聽課的老師眼睛都溼潤了。

老師利用學生激起的情感,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談出感受來。

師:是啊,當人們都在閤家歡樂的時候,獨在異鄉的詩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親人呢?請生再配樂讀……(達到高潮)

  反思

古詩教學向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古詩文的課堂教學很少有人給予充分關注並進行深入研究,這也就導致了以前的古詩文教學形式單調,缺少創新,除了讓學生讀讀背背,老師似乎無可作爲。再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大,加上學生閱歷背景太淺,他們往往很難與詩人產生共鳴。而在這節課中,執教教師運用了和詩文意境渾然一體的音樂,生動再現詩文意境的圖片,有機地結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詩文。在這一案例中,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體會語言,幫助學生更好地遷移情感,與詩人對話,進而達到對詩情有更深切的體會。當平面的詩句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生活再現,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詩文深深打動了師生,以致在課堂上使學生和聽課的老師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最後,執教教師還引導學生進入詩境,誦讀全詩,領悟詩情。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吟誦,讀懂了詩歌,領悟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堂課中,教師十分注意引導孩子們反覆誦讀古詩,讓孩子們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意境。這就是新課標所要求的要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聽了這節課,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形成了新的教學觀、學生觀。充分體現以人爲本、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