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通用13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通用13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

一、吟詠古詩,揭題導入

1、出示有關友誼的詩句,生齊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揭題導入:讀完詩句,你一定被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生讀。)

二、初次讀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讀,師:他讀得怎麼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範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鏈接資料,邊讀邊想

俞伯牙:晉國上大夫,衣着華貴,羽扇綸巾

鍾子期:楚國的打柴樵夫,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思考、交流:讀完資料,你有什麼疑問?)

2、探究課文。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雲”?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麼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讀着讀着,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鍾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樣彈、怎樣聽?)

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4)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麼呢?

生想象、交流。

師追問: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嗎?子期理解嗎?子期通曉嗎?

(5)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

生: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爲什麼“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生:當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書:知音)

(6)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

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的快樂。學生齊讀前四句。

(7)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8)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9)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於地下,又哪裏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資料鏈接,課外拓展

1、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2、有關交友的典故、名言和成語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爲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學生蒐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後,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麼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迴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麼疑惑嗎?

生:伯牙爲什麼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麼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穫更多。誰來體會收穫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於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麼快的?

生:結合註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麼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註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後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1:啊!……

師: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真棒啊!……

師:由此可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裏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裏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裏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化爲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衆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讚美他呢?

生:……

師:這種讚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麼?

師:那麼,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後,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於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麼?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爲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裏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裏還有包含些什麼?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唸到什麼,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纔是真正的知音啊!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裏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裏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麼?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於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讚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纔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習重點:

憑藉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學法提示:

1、查字典或對照文中注視,解釋詞語,說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根據情況,教師範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讀文、背誦課文。再讀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

摯友誼,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一、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絕弦”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絕弦”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裏,然後給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3)、我能把文中難寫的字寫得既正確又美觀:

2、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並能用“|”把讀法在文中標註出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照註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思,並能把句子中

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⑵、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哉

5、讀了幾遍課文後,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有幾點疑問想與老師討論。

Α: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註釋。() c、聯繫上下文()

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Β、本課中我認爲難寫的字是我採用的方法是

С、課文我讀了a、大聲得朗讀。()

b、先讀,讀熟後再看課文註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後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後,再大聲得朗讀來進一步理解。()

二、課堂合作探究

1、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找出文中原句,說說你的感受。

2、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再讀課文,想一想:伯牙和鍾子期爲什麼互稱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7、伯牙爲何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8.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9.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10、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1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三、拓展延伸

根據括號裏的註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劍自(從)舟中墜於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這)吾劍之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舟止,從其所契者(刻着記號的地方)入水求之(尋找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這樣),不亦惑乎?

1、這是個成語故事,題目叫。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裏的“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四、課堂達標訓練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

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

伯牙絕.琴()斬盡殺絕.()絕.處逢生()

美妙絕.倫()絕.大多數()懸崖絕.壁()

善:①擅長、善於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於⑤辦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洋洋兮若江河()心懷不善.()

多愁善.感()善.始善終()英勇善.戰()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

①句子含義:

②從這個句子我體會到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士爲知己者

☆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莫逆之交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忘年之交患難之交善哉)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讀懂課文內容

1.交流學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麼?

4.你從哪裏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爲知音?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讚歎?指導讀鍾子期讚歎的語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感情朗讀。

4、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5、你理解伯牙的心聲嗎,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五、作業: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2.理解譜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麼?這琴聲爲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2.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朗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5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啓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如何優化小學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 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教學中,我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音樂《高山流水》、課外拓展。

2、學生準備:蒐集瞭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友情。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激發情趣

同學們,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今天,讓我們繼續走入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伯牙絕弦”故事,相信,他會帶給你歷久彌新啓迪。還記得故事寫了哪兩個人嗎?(板書:俞伯牙、鍾子期)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A: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你是從哪個字讀懂的?(善是什麼意思?)

B:誰能讀出他們的特點?(應該注意哪個字?)

C:伯牙和子期一個善於彈琴,一個善於聽琴,(板書:琴)你們從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告訴了我們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

D: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勾畫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的

B:預設1、整句話理解,誰還能結合具體字或詞談一談?

預設2、①善哉,哉是語氣詞,善哉用現代的話說說就是什麼?(妙啊,好呀,棒極了。)這個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樣嗎?

從這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誰能讀出你的理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語氣詞是什麼?(兮)爲什麼一句話中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的讚歎)讓我們帶着強烈的讚歎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峨峨,伯牙的琴聲使子期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泰山?(雄偉、高大、挺立)讀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從哪個字體會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C:同學們,讀古文就應該向剛纔那樣,從字裏行間去體會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這句話,再看看上一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B:他們在句式和寫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們就用剛纔學到方法,自己大聲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這句話中又是如何體會到伯牙善彈,鍾子期善聽的?

C:兩人一組,讀句子並交流感受。

D:指名讀句子,說感受,指導朗讀。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聲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許還會有(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現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

當我彈琴志在清風時,你會對我說:(提示:誰能仿照書上的話來誇誇我?)

當我彈琴志在明月時,你會對我說:

當我彈琴志在波光時,你們會對我說:

誰還能自己說說這樣的讚歎?

F: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

A: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B: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音樂嗎?他還聽懂了什麼?

C: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琴聲子期能懂,伯牙心聲子期也能懂,(板書:心)這樣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書:知音)

D:能得子期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E:下面,就讓我們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樂趣吧!(課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A:伯牙和子期多麼想向這高山流水一樣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於是,伯牙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誰來讀讀文章最後一句話?

B:他爲什麼這樣說,這樣做?他碎的只是琴嗎?短的只是弦嗎?

C:此時,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傷、悲痛欲絕)誰能讀出他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對子期說些什麼?在書上寫一寫,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誰來讀讀你寫的話?再讀讀書中的話。

三、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教師結語:“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絕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絕唱,高山流水依舊在,人事已全非,只是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後人由於伯牙絕弦的傳說,就認爲彈琴時絃斷,則聽衆中必有知音在場;或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關於這個故事,還有很多傳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伯 牙 絕 弦

琴 心

俞伯牙 鍾子期

知 音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你們想聽嗎?想聽,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2、 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着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鍾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爲什麼?那麼俞伯牙的琴彈得那麼好,人們就會稱他爲——琴仙。而鍾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爲生的樵夫。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課文,把握節奏

1、 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 指名讀文。

3、 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奏美。現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奏。

4、 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奏。

三、 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⑴作爲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鍾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繫剛纔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於是他就對着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現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鍾子期。就是因爲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⑵彙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理解“善哉”這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讚歎的意思)

③ 用讚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 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瞭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樣的情景嗎?

③ 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⑶我想,作爲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裏不單隻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裏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① 出示詞語生讀。

② 現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讚歎到:善哉—(引導學生說句子)

③ 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圍會缺少讚美聲嗎?爲什麼他偏偏視子期爲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⑸此時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嘆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過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爲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着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⑴齊讀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⑵這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絃,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 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 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麼?

2、 士爲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爲!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 此時。你一定已經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 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說些什麼?寫下來。

5、 “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着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 板書設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7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六、說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感人故事爲主線,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感受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爲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地補充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一。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啓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材意圖:

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

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

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的豐富意象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難點:

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其次,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教學時主要採取以下步驟:

(一)、學生嘗試讀文,根據讀文情況教師可示範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二)、課文讀通順後,請學生根據註釋、插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三)、瞭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四)、作業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於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五)、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來源於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教師教學用書》根據實際情況有改動)

二.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本課時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高山流水》錄音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把握節奏結合課下注釋、課後資料袋,想一想是否讀懂了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給出詞語高山流水,師生共同讀詞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生讀指導生讀準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導讀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談話設計,從詞語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同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

2.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解題:課題伯牙絕弦,怎麼理解?圍繞課題,學生質疑?(如伯牙爲什麼而絕弦?爲誰而絕弦?)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活動指讀,合作讀,齊讀,教師範讀達到能順暢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3、聯繫註釋,讀懂文意

最喜歡讀哪一句,爲什麼?師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導學生髮現:善,一字多義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你就是善聽的子期,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你看到了什麼樣的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你有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指導朗讀

(3)欣賞音樂,拓展語言:

引入語言拓展訓練:俞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聲也許還會表現很多景象,鍾子期會如何讚歎?聽音樂,用ABCC的形式說出畫面深入理解無論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贊之,這真是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此時的伯牙心情如何?帶着理解讀出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

(4)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理解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感悟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時通過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鍾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伯牙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默讀背景故事回顧重點句子,體會知音難得(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到底有沒有知音?誰是伯牙的知音?當他志在高山時,鍾子期會贊曰,當他志在流水時,鍾子期會贊曰,正是聞絃歌而知雅意,鍾子期聽的是琴聲,懂的是志向,是胸懷,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師生感情朗讀《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此時什麼心情?(帶着自己的理解讀)

欲將心事付瑤琴,絃斷有誰聽?伯牙此時還有什麼心情?(帶着自己的理解讀)

齊讀最後一句,理解伯牙爲什麼而絕弦以及知音離散的痛苦和悲憤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爲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5、昇華文心,熟讀成誦

短短的77個字,卻帶着我們領略了人生的喜悅和悲涼,無論是琴藝高超的伯牙,還是聰慧敏感的鐘子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簡練的文字塑造豐富的形象,抒發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的心靈永駐芳華千百年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爲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着這一曲動聽的《高山流水》,背背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爲最後熟讀成誦,達到

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佈置作業: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贊同伯牙的選擇嗎?

寫一寫,你想對伯牙說點什麼?

做一做,蒐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佈下課

板書:

伯牙絕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讀懂課文。

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通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1、學生聽《高山流水》音樂

2、聽完音樂,你有什麼感受呢?

3、伯牙學琴多麼艱辛呀,彈琴已經成爲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爲了一個人,卻從此不再彈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伯牙絕弦》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解題質疑

1、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絕弦呢?

2、許多古文都能從題目上了解課文大意,看了課題,我們知道這篇古文主要講生:(A:伯牙再也不彈琴了)(B:伯牙弄斷了琴絃)的故事。

3、學到這裏,聽了《伯牙學琴》的故事,你有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聯繫《伯牙學琴》的故事提問:伯牙學琴那麼艱難,爲什麼就這樣絕弦了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2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3、指名讀,評價。

4、師範讀

5、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6、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7、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四、小組合作學習

1、師:課文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們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弄懂課文意思,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課文意思。

五、深入學習

1、伯牙爲何要絕弦呢?(板書:鍾子期死)

2、爲何鍾子期死,伯牙要絕弦呢?好不容易苦練學會的琴技就這樣斷了?(因爲他太傷心了,因爲他失去了知音)(板書:知音)

3、什麼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4、從哪裏看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劃出相關句子。(24句)[課件出示句子]

5、指名讀。

6、從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課件出示句子]

7、瞭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指導讀好讚歎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出示課件詞語]於是你怎麼讚歎?

9、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楊柳、志在白雪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說句子。

10、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課件出示句子]

理解這句話,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11、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有沒有人讚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會怎樣讚美伯牙?鍾子期又是怎樣讚美的呢?

12、師小結:只有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快樂、激動、興奮)

13、指導朗讀。(自由讀、分組讀)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4、知音之死: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指導朗讀)

六、拓展,回味絕弦

1、師: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短歌,師範讀:(伴低沉悲涼的古典音樂)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3、師: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與子期在一起的種種歡樂,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呢?你能通過讀體現伯牙與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嗎?指名同學分別喜和悲。[課件出示全文]

七、熟讀成誦。

1、播放《高山流水》樂曲,齊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八、總結:

自古以來,良朋易求,知音難覓,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至今,仍爲世人所津津樂道。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板書:

25.伯牙絕弦

知音

鍾子期死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培養和作能力

3、情感目標

欣賞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知音難求。

2、欣賞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要求學生不要發出聲音,靜靜地看老師在黑板上所寫出的題目(板書課題)知音故事我們曾經耳聞過。今天我們學習它的經典原文。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詞,又不懂得地方可通過查字典或問老師解決。

2、指名朗讀課文,教師對其中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

3、教師範讀,讓學生體會朗讀本文時所應有的感情

4、指明學生帶有感情的朗讀。

三、分析課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詞。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裏想着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裏想着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瞭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裏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裏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裏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絕:斷絕。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裏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洋洋:廣大。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4、伯牙僅僅是不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四、作業

讀了此文,你有什麼感想?並寫下來。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疑,理解“絕弦”,並提問學生通過什麼知道的。滲透根據註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題後有什麼疑問,伯牙爲什麼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範讀課文。感知課文節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說。板書:伯牙、鍾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麼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彙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裏的 “善”表示什麼呢?還可以怎麼說?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並視頻展示伯牙和鍾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纔的視頻 嗎?學生彙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就能從琴聲裏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容,感悟何爲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爲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讚美,膚淺的讚美。體會伯牙遇到鍾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說。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鍾子期死後,伯牙在鍾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容,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爲什麼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說說原因。

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2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我校鄒紅霞老師的真情演繹,撥響了全體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絃,讓我們爲之震撼、惋惜、悲嘆。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然而弦盡音未盡,那餘音卻久久縈繞我們的耳際,彈之不走,揮之不去。這就是鄒老師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爲我們奏出的優美動人的樂曲!

走進鄒老師的課堂,我彷彿聽到了伯牙優美的琴聲,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離去喟然長嘆、悲切傷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難求的那種渴望、失落的心境……

鄒老師的課,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麼深的印象,我覺得與教師對文本的挖掘、領悟得深入、透徹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師巧設情境,精心構建教程的結果。

一、遊戲導入 激發興趣

一開課,教師就指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有顏色、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詞語“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高山流水”等,讓學生展開聯想,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二、以讀代講 迴歸自然

整堂課,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遍數不下二十遍。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讀到指名讀、分組讀、男女讀、全班齊讀;從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三、抓住重點 品出意境

整堂課,教師引領着學生如同暢飲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裏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如讓學生品味三個“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學生“善哉”之聲自內心由衷地發出,一次又一次,不絕於耳。在此基礎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通過想象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四、課外拓展 畫龍點睛

教師在教學中,多次設計了讓學生閱讀課外資料的環節。如“文中並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伯牙與子期故事千古流傳,誰來講一講他們的故事”。這些安排,不僅體現了教師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還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什麼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作了很好的鋪墊。而“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則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讓學生通過讀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學生、教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真正達到了突顯語文教學實效的目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

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三、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寫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玩味“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二)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國,船至漢江口卻迎來了風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鍾子期偶遇。倆人越談越投機,於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指導朗讀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資料。

(3)想象伯牙的琴聲中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於是,他們暢談了整整一宿呀!

(5)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爲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江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二人約定來年中秋在此團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生不復鼓”。

一年後,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四)深悟“絕弦”

1.出示“短歌”,再悟絕弦。

2.情境朗讀。

(五)回味“絕弦”

1.背誦。

2.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