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

教材分析

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並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爲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着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並且永久珍藏,成爲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教學目標

1.蒐集整理自己小學階段優秀的或喜歡的作文,在習作中感受自己的成長。

2.在與爸爸媽媽的溝通中,感受自己的成長。

3.整理自己的習作,自編或合編作文集。

教學重點

蒐集整理自己小學階段優秀的或喜歡的作文,在習作中感受自己的成長,並能有條理地將作文整理然後編輯成冊。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地將作文整理編輯成冊。

教學準備

學生剛入學時的照片、課件

預設過程

教學過程

一、在照片中搜尋自己成長的痕跡

(一)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牽着爸爸媽媽的手第一次走進學校大門時的情景嗎?還記得你們剛進一年級時那牙牙學語的樣子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照片,你們瞧,他是我們班級的一位同學,猜猜他是誰?

課件展示一位變化比較大的同學的照片。

師:他是誰?爲什麼?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學生展示自己剛入學時的照片

師:(揭示答案)是啊,當我們回家找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時,相信有些人不禁要感慨:啊,原來的我是這樣的啊!下面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生上臺展示)

師:照片中的你和現在發生了哪些變化?(引導其他同學一起觀察交流)

(三)揭示本節課的活動主題

師:六年的時間過得真快,看着小時候的照片,我們猛然發現自己長高了、變漂亮了、變得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自己的成長足跡。

師板書:金色足跡。

二、在編輯作文集中感受自己成長的印痕

(一)師:同學們,六年的時間,我們變得和一年級的時候不太一樣了,而我們寫的一篇篇作文也無不承載着我們成長中的點滴回憶。

說說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

(二)編輯自己的成長作文集。

師:我們的作文是一次次與衆不同的經歷,是一幕幕令人難以忘懷的場景,是一顆顆童年的心,讓我們把咱們的作文自編或合編成一本作文集吧,以後再來看看彷彿就能看到自己的心路歷程!

1.將自己蒐集的習作進行分類並列表整理。

師:相信課前一定蒐集了很多自己的優秀習作,跟同學們說說你們挑選的習作都是有關什麼內容的?

(生交流,師歸納並確定各分類。)

例如:心靈驛站——心理成長類的文章。

浪漫天空——想象類的文章

少年故事——生活類文章。

美麗時節——寫景類文章。

2.將蒐集的習作進行分類列表整理

師:要讓我們的作文集更有條理,我們就必須按各類

主題對文章分分類,下面請同學利用發下來的表格進行分類填寫。

表格內容:主題作文題目年級文體字數自我評價

2.討論如何才能讓作文集更有意思?

師:很多小組的同學已經將自己的作文進行了分類整理,那是不是就直接把所有的作文訂成一本就可以了?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讓作文集更有意思?

生討論:畫封面、寫序言、編目錄、配插圖

三、在“累累果實”中感受自己成長

師:聽着大家如此胸有成竹的介紹,相信我們的作文集一定能夠編得非常出色。在小學的六年生活中,作文記錄了大家的成長,很多的獎狀也見證了大家的成長。

(一)榮譽臺

(請同學們上臺展示自己的獲獎證書、獎狀)

(二)家長感言。

師:真可謂碩果累累啊,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誰願意來談談臨近畢業,爸爸媽媽對你說的話。

(生交流)

四、後續活動

(一)師:真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回顧成長中的點滴,回去之後,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集整理得更有序更美觀,課後我們將展開作品集的展出活動。

當作品集展出後,請每位同學噹噹小評委,仔細閱讀每一本作品集,完成我們評價表,我們將選擇同學最喜歡的作文集中精彩的部分編入我們的班級紀念冊。

(二)課件展示評價表格:

《作品集》評價表

小評委:

評選目錄結果理由(30字左右)

最吸引你的封面設計

最有創意的主題編輯

最佳作文排版配圖

最喜歡的作文

板書設計

金色足跡

——作品集

心靈驛站

浪漫天空

少年故事

美麗時節

板書設計心靈驛站——心理成長類的文章。

浪漫天空——想象類的文章

少年故事——生活類文章。

美麗時節——寫景類文章。

作業設計

把自己的作品集整理得更有序更美觀,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爲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繫前後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桌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繫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四、練習背誦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後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並對錶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後擴展

1、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蒐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麼。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彙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指出每根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秀麗可愛,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3、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分別演五根手指,展開《五指爭功》的辯論,每組重點說自己的好處,批評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組當裁判組,最後說說其中蘊含的道理。

4、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5、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

板書設計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複雜 根根團結有力量

中指: 養尊處優,工作略爲扶襯

無名指和小指:秀麗可愛,能力薄弱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4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戲曲種類的錄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說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衆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尼瑪》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爲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爲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的面具;②()的舞臺;③()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閱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爲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爲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說,她是藏族羣衆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5

單元複習課要怎麼講?需要準備什麼內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複習課教案設計,爲大家提供參考。

複習內容:

第一單元及單元測試

複習目標:

1、複習鞏固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重點了解背誦情況,要求能背誦的部分段落,並能背誦。

3、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複習背誦“日積月累”安排的格言,讓學生積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勵自己。

5、第一單元測試題。

複習重難點:

1、掌握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按要求背誦課文,積累詞句。

3、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一課

複習過程:

一、讀課文

學生共同閱讀課文。師生共同強化個別難點字的認讀與組詞。

二、複習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1、讀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桌互批,提出易錯字,師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齊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五、背誦課文。

1、採用齊讀、自讀、開火車讀、小組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複習第一單元要求背誦的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3、默寫第一課。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學奕》選自______,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一個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小兒辯日》選自__,故事體現了兩小兒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時候,日子從_____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___裏過去;默默時,便從_____前過去。

在_____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_____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_____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

這兩段話選自課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兩個),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雋永,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

(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a.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時間的流比作________,請你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復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東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君聽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纔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這句話寫了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於樹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對於人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樹要學會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而人則要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的寫法。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爲什麼不會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頂碗少年》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說說你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文章_______,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達方法,語言________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______

7、本組課文在表達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點:《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頂碗少年》______ ___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6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範讀課文,並重點指導:

①正確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 ) 鴻鵠( ) 弓繳( ) 弗若( )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

”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爲是其智弗

若與,在這句話裏,“爲”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

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7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三、四段抓住前後照應的句子。

(二)通過重點句的學習,體會李大釗的精神。

(三)體會開頭、結尾呼應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讀三、四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通過重點句的學習體會李大釗的精神。

(二)認識開頭結尾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讀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寫李大釗在敵人的法庭上,表現堅定、沉着、毫不畏懼。

(二)教師指名讀第三段,找出與下面這句話照應的句子來。

“法官拿起驚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氣衝衝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塊木板狠狠地拍了幾下。”)

從這兩句話中,看出什麼?(討論)看出敵人在審訊中理屈詞窮,只能使勁地敲着驚堂木,爲自己壯膽。

(三)分析重點句:

1.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偉大的力量指什麼?)

指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2.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

體會出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

3.比較三組句子,哪個好,爲什麼?

(1)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2)我看到了他那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3)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臉。

從李大釗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釗在獄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幾天頭髮就亂蓬蓬的,可見敵人多麼兇狠毒辣。但李大釗的神情仍舊平靜而慈祥,說明他對革命事業有必勝的堅定信念,不畏懼敵人,不怕犧牲的從容態度。

4.帶着這種感情讀這一段。大家評一評誰讀得最好?好在什麼地方?

(四)學習第四段:

1.默讀最後一段,講了什麼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釗同志被害後,心情無比的悲痛。

2.指導朗讀。

(1)指名讀,說優點、缺點。

(2)老師範讀。

(3)跟讀,體會感情。

(4)再指名讀,評一評,議一議。

3.思考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麼聯繫?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麼?

(1)讀開頭和後三個自然段。

(2)討論問題。

(3)發言總結。

內容上首尾連貫、前後照應,使文章結構謹嚴,表達清楚;表現了作者對父親深切懷念的沉痛心情。

(五)練習設計:

1.找出與下面句子相照應的句子來?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換上了新衣,母親帶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磚牆圍起來的警察廳的院子裏,我看見母親和妹妹也都被帶來了。

2.課文圍繞李大釗講了哪幾件事情?

講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釗在局勢十分危急時刻,仍然在北京堅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釗被捕經過;第三,李大釗在法庭上所表現的堅定與沉着的意志品質;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釗被害消息後,無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釗的表現怎樣?

李大釗堅貞不屈、臨危不懼、忠於革命事業的崇高精神。

(六)作業:

有感情地讀課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8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2.瞭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爲樂的民族風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1.導入:這幾天,我們都在通過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民俗世情,讓我們領略到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吧!

2.媒體展示關於新疆和田及維吾爾族的課件內容,看後說說維吾爾族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剛纔我們通過媒體,對維吾爾風情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通過文字更多地瞭解和田的維吾爾鄉村、維吾爾人。

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3.速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小標題概括2-3.4.5-6小節的內容。

2-3小節:熱愛土地;4小節:愛花的民族、愛美的天性;5-6小節:能歌善舞。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土、花、歌"具體介紹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風俗習慣,這些習慣表現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理解、體會。(學生自讀課文,圈劃詞句,四人小組討論。)

5.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土:表現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崇拜土地、眷戀泥土、質樸的特點;

花:表現了維吾爾人愛花、愛美、有花一樣的容貌、花一樣的名字,自信的特點;

歌:表現了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特別愛好唱歌、跳舞的特點。

三、重點探究,品味賞析。

1.出示課文的結尾:"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再讀課文,請你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師歸納。課文中具體的描寫有:

①第1小節:當沙塵暴鋪天蓋地襲來時,一個漢子迎風引吭,熱烈激昂的歌唱,表現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情和樂觀。

②第2.3小節寫到了"和田維吾爾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歎。"烤肉、饢、"庫乃其"的烤制都離不開沙土。他們還把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吸收大地的精華,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③第4小節"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天生愛花。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裏,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樑上、牆壁的掛毯上。"

④第5小節中"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等等。

3.師小結: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點使他們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感覺是甜的。

四、感情練讀,積累摘抄。

1.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練習朗讀。

2.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

附:和田簡介

和田古稱"于闐",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最南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輪臺縣)設置西域都護府,和田正式納入我國版圖,其間,佛教傳入,和田成爲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紀,以鐵騎、利劍東進,將和田納入其統治之下。清初,"于闐"改名爲"和闐",1959年,"和闐"又改爲現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輝煌,尼雅遺址、阿克斯皮力古城、買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爾古城、約特幹遺址、熱瓦克佛塔、庫克瑪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遺址及衆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畫、絲綢地毯殘片、金飾佛像、乾屍、最古老的錢幣、各種服飾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詩,令無數中外遊客歎爲觀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樣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麗的冰川、幽深的巖洞、神祕的荒漠叢林、遼闊的草原、美麗的綠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衆多的探險勇士。

和田盛產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負盛名,遊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美玉外,還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裏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異寶全都匯聚於此,頗值得一遊。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難點:體會寫法,感受語言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創景激趣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着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麼?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着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3、朗讀品味,瞭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瞭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麼。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後,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瞭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後,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瞭解到了什麼。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徵了什麼,對角色的什麼特徵作了誇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爲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爲什麼?(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鬆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三)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三、彙報交流,排疑解惑(瞭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後小組討論: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髮: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繮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爲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蹟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鬨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

四、迴歸教材,評價小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着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爲藏

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後的今天,仍有着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0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爲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爲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麼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麼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寫作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自己滿意的習作,爲整理個人習作集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個性備課

一談話導入

成長是我們生命的永恆的主題,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匯成了我們豐富的生活軌跡,帶給了我們快樂、醉人、難忘、憂傷等不同的生活體驗,這些體驗令我們的童年散發着迷人的氣息,今天讓我們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流於筆端,共同分享吧!學生讀書,明確習作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充分的瞭解習作要求,並進行資料收集。

二分組準備

讀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頭腦中一定會浮現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請選擇自己印象特別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你與同桌交流的同時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趕緊拿起筆來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吧。

同桌交流

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意識

三生習作

師巡視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修改習作,評價賞析

1.學生自改

請將你的習作朗讀兩至三遍,對照習作要求自己進行修改。

2.小組內同學互評互改

①畫出值得欣賞的地方,並說說好在哪裏。

②對文章中的哪些地方還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來。

3.根據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潤色作文。

4.精彩賞析

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說說好在哪裏(着重注意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能夠打動別人)。

五、謄抄作文,彙編成冊

1.賞析後再次修改作文,謄抄作文

2.彙編成冊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2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着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後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

(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着頭赤着腳;只好赤着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並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裏的火柴,一無所有。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序號: 時間: 課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彙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爲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3

“班級紀念冊”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育團隊精神。

2.以生活爲本位,啓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作文。

3.說寫結合,完成兩篇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爲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學安排

1.導語。

你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爲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挑選一張自己認爲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你們同意嗎?

但是,光有照片還不夠,建議你們各自爲自己的照片寫一點說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範例及講評。

你爲什麼帶這張照片來?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先想一想,誰願意說說?

講評重點:有無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

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清楚

3.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4.大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得較好?

講評:進一步啓發思維,介紹各自的特點。

5.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6.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7.小結。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4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三首古詩和三篇現代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三篇古詩和三篇現代文,想一想:每篇課文的最後都有什麼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查看課後練習,並能用簡潔的語言流暢地回答課後習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第四單元的課文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特點?

(學生自由交流,並推選出迅速舉手要回答問題的學生。)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是直接點題(“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結尾呼應開頭(“媽,昨天是4月28日”)。

《爲人民服務》的開頭是直接點題(“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結尾昇華主題(“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金色的魚鉤》開頭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結尾起到了呼應和昇華標題的作用(“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2、表揚回答正確的同學,讓學生交流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3、如何寫好文章中的開頭和結尾,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在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請女生、男生分別讀出開頭和結尾。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細細品味詩句,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面的詩句。

課件展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學生齊讀後思考:詩句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詩人託“竹”言自己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和品質。)

品味課本“詞句段運用”中的其他詩句,先讀一讀,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詩句的主要意思。

檢查反饋,全班交流。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詩人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菊花花枝還傲霜鬥寒。詩人蘇軾借用“傲霜枝”來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

在本單元的課文中,還有不少值得細品的語句,找出來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品味,說說這些語句的主要意思。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二)第二題。

聯繫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麼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1、教師展示:“父親仍舊穿着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可以看出父親雖受盡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着、慈祥。“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如果刪去,則不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品質,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2、教師展示:“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兩隻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着雨來的兩個耳朵,向兩邊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扁鼻子軍官凶神齷齪的醜陋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讓讀者由衷開始擔心雨來的命運。刪去,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3、他沒有什麼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這段話是對祥子的外貌描寫,表現了他的健碩和無限的活力。外貌描寫能夠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點。如果刪去,就沒這種表達效果了。)

學生齊讀這三段話,體會人物的外貌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文章主題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拓展練習。

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寫的段落。

一位學生描述另一個同學的外貌,其他同學猜一猜他說的是誰。互相交流,教師點撥。

四、學習“日積月累”。

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栽”“柳”“逆”等的讀音。

學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個句子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人們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無意間插在土裏的柳樹苗卻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片綠蔭。告訴我們有時刻意爲之不能稱心如意,順其自然反而比較容易成功。

第二個句子出自《孔子家語》。這句話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三個句子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以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爲喻說明事與願違,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子欲養而親不待”則是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個句子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在過富有的生活時要想到以後可能會過貧窮的日子,不要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再來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時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後悔。意爲應注意節約,不要浪費。

第五個句子出自《警世賢文》。意思是,所學知識只有到用的時候才後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親身去經歷就不知道有多難。

(學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時,只要大致說對就好。)

3、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結合實際,學生談談對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中,學生關於外貌描寫對錶現人物特點的作用體會不夠深刻,應多舉事例,讓學生加以體會。

學生對“日積月累”中的名句體會較深刻,能快速組織背誦。

六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5

一、教材說明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屬歷險小說類,重點是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着“險”。

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是亂石野草。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課文敘述魯濱孫在荒島上選擇合適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樹陰、能防野獸,蓋起簡陋的住所,解決了生存的重要條件——居所。描寫魯濱孫“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解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食物。通過這些敘述,展現了主人公的聰明才幹和堅強的意志。

在荒島上生活,還要面對被野人屠宰的恐懼,這也非常驚險。發現野人的腳印,“恐懼萬分”“不安的心情”,並不是說魯濱孫膽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魯濱孫在荒島爲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一個人要解決這四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處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再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後,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2.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孫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因此,應讓學生反覆讀課文重點部分,練習講述魯濱孫荒島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孫的經歷中想到什麼,從魯濱孫的身上學到什麼。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3.《魯濱孫漂流記》屬於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絃,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衆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還可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