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草原》公開課說課稿

《草原》公開課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草原》公開課說課稿

《草原》公開課說課稿

  說背景

今天的說課可能與以往有點不同,因爲這次活動是以檢驗農遠工程運用而辦的。既然這樣,我覺得說課的內容應該着重於介紹如何利用農遠資源來上好一節課。今天我說課主題是:充分發揮農遠工程的作用,合理高效運用農遠資源。具體是通過《草原》一課實現的。課前我認真地查看了農遠下載下來的資料。在認真鑽研《教師用書》的基礎上合理借鑑了《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另外我還發現《草原》一課的課件比較適用,可以用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提高教學效率。美中不足的是與我的教學設計還有一點點出入。於是我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補充:添加了十幾幅草原的圖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我的說課內容。

 說教材

《草原》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訪問內蒙古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寫下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及教材所處年段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民之間的情誼。2、標畫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雲際、回味”等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目標的分解與時間安排: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重點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的特點,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讀出趣味。嘗試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領略草原的特點,陶冶愛美的情趣。

本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話句,更應該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藉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上課所採用的策略主要是朗讀、圖像、交流、資料、製作手抄報,併爲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好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這種新的學習環境下,營造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爲落實以上教法與學法,需要利用農遠資源上的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課件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爲學生創設一個信息量大、且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之前,我們首先來欣賞一首歌曲。播放農遠課件:放映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相機問學生說:這首歌寫了什麼?你們喜愛草原嗎?今天這節課和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在於:以優美動聽的草原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開課,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二)、初讀,揭示探究主題

1.請同學們一起來聽課文錄音。播放課件:課文錄音。聽完之後,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感受。老舍先生遊覽了草原,感受頗多。課文用哪句話概括出來了?——引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引導說說什麼是“何忍別”?

2、老舍先生爲什麼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學生的回答大多在蒙古人熱情、草原風景美這些方面,於是我相機提出2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通過初讀課文,抓住中心句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結合。指明探究方向。

(三)、學生探究第一個問題。

1、播放課件出示這個問題:這是( )的草原。

2、我們先來欣賞草原風光圖。播放課件:草原風景圖。之後請同學看過的感受:你覺得這是怎樣的草原?

3、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請同學們仔細讀讀第一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然後把畫下來的句子美美地讀出來。

4、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我就相機追問:如果再讓填空,你會填什麼?可以是詞,也可以是句子。

學生的交流是隨意,但我會做到心中有數,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悟草原的美。比如說到“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時,我會引導再欣賞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小丘的形狀,理解柔美的意思。引導學生髮現到處都是綠色,小丘與草原沒有明顯的界限,正如作者所說:像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而且草原綠得很濃,濃得彷彿要滴下來,流到天邊去了。通過個人讀、有感情的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真正能通過品味文字感受到草原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美。

5、引導想象:此刻我們就站在這種可愛、美麗、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你最想幹什麼?

6、教師引讀:在這樣的境界裏,學生接着讀出來: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不僅我們如此,就連,學生接讀: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無窮的樂趣。師相機說:瞧,草原多美啊,連牛和馬也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

7、你們喜歡草原嗎?帶着我們的心情,來齊聲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

(這樣的設計在於:學生根據子問題,利用課件,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既領略到草原美景,又品味文字,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受到美的薰陶。)

(四)、學生探究第二個問題。

導語:草原是這麼的美麗,那草原上的人民又是怎樣的?播放課件:這是( )草原人?

1、學生用心地讀二到四段,這個句子裏最想填的一個詞是什麼?我估計學生會說:熱情好客。

2、我接着問: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呢?把它畫下來,再多讀幾遍。

3、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我考慮到學生的交流可能是沒有條理的,我會相機引導:草原人先怎麼樣?生回答迎接客人。我就相機板書:迎客。接着我又追問:他們是怎樣迎接客人的?從中看出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4、客人接到了,在蒙古包外,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我重點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通過帶上動作和表情反覆讀這句話,使學生從這兩個“再”,感受到草原人的熱情。

5、緊接着我們到了哪裏,他們又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呢?請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幹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引導說哪些向我們敬酒,怎麼敬的?然後通過反覆的讀這些喝酒的句子,體會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6、當學生們交流喝奶茶、聚餐、摔跤時,我會相機播放課件上的活動圖片。通過這些活動同樣能反應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利用農遠資料庫和網絡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增強視覺效果。自讀體悟,彙報交流,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行爲上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着重體現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

(五)、體會情感,總結全文。

1.是啊,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熱情己深深地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在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麼,做什麼?

2.你們心中所有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出示農遠課件:——“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通過前面的探究,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地表達出來,既是對課文的深層理解,也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髮出內心由衷的讚歎,體會了客人們“何忍別”真實情感的流露,同時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六)、拓展創新,內化感悟

1.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上網閱讀草原相關文章,瞭解草原新貌。

2.課後以小組爲單位,出一期關於“草原”的手抄報。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農村家庭很少有電腦,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本校網絡教室的作用,獲取更多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閱讀,養成自覺地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從而激活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探索新知的興趣。在辦手抄報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積累與表達結合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合作能力。)

五、說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意在突出:充分發揮農遠工程的作用,合理高效運用農遠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基於這樣的定位,我力求通過每一節語文課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