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詞兩首》教案

六年級語文下冊《詞兩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教學要求

六年級語文下冊《詞兩首》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一課

教學要求

1.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準備

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並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範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藉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容,看看講了一件什麼事?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遊活動,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麼?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爲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爲“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後有何表現?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麼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爲了表達某種意願或心境。那麼,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麼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麼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佈置作業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閒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美,構成一幅春日交遊的歡樂圖畫。回去以後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詞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

板書設計

9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漁歌子》

2、總結全文,激發學生自學古詩詞,背誦古詩詞的興趣。

教具準備

文中的掛圖,錄音機。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明背《如夢令》

2、這首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你從哪裏知道的?

3、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

4、檢查預習。

(1)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2)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認識。

二、出示掛圖,感知畫面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反饋,口頭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點。

3、教師總結:這裏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鄉圖,山前白鷺飛,兩岸桃花盛開,江中魚兒自由自在地遊玩,一位頭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在斜風細雨中悠然垂釣。

4、引入學詞。《漁歌子》這首詞描繪的正是這幅圖。

三、讀通詞,初步感知詞的內容

1、指導讀下面四個字:“鱖”、“箬”、“笠”、“蓑”。

2、全班齊讀。

3、自由讀。

4、指名讀,學生互相評議。

5、教師總結,範讀。

6、小組比賽讀,然後再全班齊讀。

四、理解詞文,深入體會意境

1、提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1)由詞語到句子,結合圖理解詞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逐題反饋。

(1)詞意:

不須歸:不願回家。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樂地遊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綠色的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2)體會意境。

a.這首詞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調,讓學生閉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構成的江南水鄉景。

c.談談自己對詞所描繪的這種意境的體會或感受。

3.在體會意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詞。

五、體會詞中流露的詩人的心境

1、問:漁翁“不須歸”緣何在?想象他此時的心境如何?

2、小組討論、交流,然後集體反饋。

3、教師介紹張志和的個人境遇。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誦讀詞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鷺、花、水、魚、風、雨

人:漁翁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