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山中訪友》複習內容

《山中訪友》複習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複習內容

《山中訪友》複習內容

  一、《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課文簡析:

這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山中訪友》知識點

1、《山中訪友》中作者拜訪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達了作者 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這句話運用了 比喻 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把“老橋”比喻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爲大衆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課文第五自然段,既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我”和“山裏朋友”的深厚情誼表達得淋漓盡致,又採用了第二人稱的表達方法,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5、“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這句話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表現了作者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三、《山中訪友》複習材料

主要內容是(“我”去山中訪問了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

中心思想是(作者山中的一切的熱愛,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1、《山中訪友》作者(李漢榮)。

2、對詞語的理解。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3、重點句含義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爲風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爲風中含着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着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2)“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

(3)“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1)“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並融入泥土的過程。

(2)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迴。

4、課後習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在山中都拜訪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課文爲什麼以“山中訪友”爲題。

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課文以“山中訪友”爲題目是文章主要內容的體現,作者以“山中訪友”爲題目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界的一切都稱之爲朋友,這樣寫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2)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並抄下來。

①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作者把“老橋”比喻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爲大衆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

②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③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A.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把“我”和山裏“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B.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