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現如今,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練習題,只有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地發揮每一道習題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纔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你知道什麼樣的習題纔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朱元思書》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練習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閱讀訓練】

一、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縹(    )碧       軒邈(    )    泠(    )

戾(    )天       橫柯(    )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    )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    )

5.猿則百叫無絕               (    )

6.經綸世務者                (    )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與朱元思書

吳  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文章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水時,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點。

3.寫山奇,分別從____覺和____覺來寫景,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賞了奇山秀水後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結構有何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  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①。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②。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③。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④。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⑤;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⑥。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⑦。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⑧;露溼青皋,麥隴朝雊⑨。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⑩?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11)?然是中有深趣矣(12)!無忽。

因馱黃櫱人往,不一(13)。山中人王維白。

《四部備要》《王右丞集箋註》卷十八

【註釋】

①臘月下:當臘月(農曆十二月)之末。景氣:景物氣候。故山:舊居之山;舊遊之山。作者在終南山陲置有輞川別墅(故址在今陝西藍田縣南);以前作者曾和裴迪一起在輞川山莊“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過:拜訪。②溫經:溫習經書。猥:鄙賤之意。謙詞。③輒便:就。憩(q@):休息。感配寺:寺名,故址在今陝西藍田縣。④玄:幽深。灞:灞河。源出藍田縣東秦嶺北麓,流入渭河。⑤輞水:即輞川,又稱輞谷水,在藍田縣南,向北流入灞河。淪漣:波紋。⑥村墟:村落。舂:搗米。疏鍾:稀疏的鐘聲。⑦仄逕:狹窄的小路。⑧蔓發:滋發。可望:可以觀賞。鰷(ti2o):白鰷魚。矯:舉。⑨皋:澤邊地。朝(zh1o):早晨。雊g^u:雉鳴。⑩斯:這。指春景。倘:或許。(11)天機:天性。清妙:清遠妙悟。(12)是中:這中間。(13)“因馱”句:趁藥農馱黃櫱進城的方便捎信前往。因:趁。黃櫱:通作“黃檗”“黃柏”。一種芸香料落葉喬木,樹皮可入藥。不一:不一一細說。

1.此信描寫了山中幽美的景物,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襯出夜之靜謐。

2.此文中作者想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3.請用橫線在文中劃出作者的想象之筆。

參考答案

一、piao xuan miao lang li ke

二、1.隨着  2.獨一無二  3.好像  4.軒:高 邈:遠 都作動詞用  5.不停止  6.籌劃,治理

三、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清 急  3.視 聽 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兩岸羣山之美  4.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5.先總後分

四、1.月光、燈火、犬聲、春聲  2.懷念友人之情。  3.“當待春中……麥隴朝雊”。

譯文

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一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着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奇異的山水,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遊動的魚兒和細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浪濤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山巒憑藉着(高峻的)地勢,爭着向上,彷彿都在相互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了無數的山峯。(山間的)泉水衝擊着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百鳥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和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賞析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個字。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

首段是總寫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一塵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壯闊。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裏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讚歎: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展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再從局部擴展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迭峯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盪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對象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和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山林百間交匯,組成一曲優美交響樂。這一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羣峯叢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

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這裏“望峯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峯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總之,既寫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爲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