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

《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

《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覆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一、整體感知:

《行路難》是一首交織着憂鬱和樂觀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終是昂揚激越的。《觀刈麥》詩歌描寫了農民冒着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並借貧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二、教學過程:

1、 瞭解詩歌寫作背景:

《行路難》作於天寶三年(774年),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是李白遭受讒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抑鬱不平之感。

2、 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撙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於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爲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爲。因濃重的憂鬱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 ,饈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鬱。

3、 賞析五、六句。

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即照應詩題“行路難”也抒寫詩人在長安經歷仕途風波的深切體驗和事與願違的痛苦心情。這讓詩人有多麼的失意和無奈。

4、 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呂尚垂釣的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樣,爲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

5、 詩歌的最後一句表達感情怎樣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最強音。

6、 討論本詩如何體現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

1) 巧用歷史故事

2) 誇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

3) 跳躍式的結構,全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

總之,全詩基調是激越的,是樂觀向上的。

李白《行路難》賞析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韻譯】

金盃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餚菜,收費萬錢。

胸中鬱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磻溪,閒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麼艱難,多麼艱難;眼前歧路這麼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賞析】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爲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爲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着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爲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着“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行路難》教學反思

其一: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詩歌,走近作者。

其二:課前預習非常重要,特別是古代詩歌坐這裏我們非常久遠,應該督促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預先對相關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

其三: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本節課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其一:備課時將學生的知識儲備估計太高,儘管我在“備學生”的環節上,儘量只提及學生已經學過的詩歌以及相關知識,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

其二:內容準備過多,有些內容講述欠深入,應該將最後的討論時間留得再長一些。

其三:由於上述原因,沒有示範朗讀這則詩歌。

爲了解決上述缺點,一方面,本人將繼續加強學習,多聽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另一方面,繼續講學生作爲備課的重點和中心。力求上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行路難》初三下冊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 反覆誦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2 3

學習難點:

學習目標2

學習方法:

研讀和賞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

媒體運用: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唐朝,不能不說唐詩,說起唐詩,不能不說李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出示大屏幕。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背景。大家齊讀。

1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經朋友舉薦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但是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久李白遭受讒言排擠,不得不離開了長安。此時李白寫了三首詩,表達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複雜心情。

2釋題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二、自學指導一

誦讀詩歌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讀準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兩個通假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