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教學目標: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詞並能背誦詞;瞭解詞的大意,體會詩人憂國憂民、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詩詞、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瞭解詞的大意,體會詩人憂國憂民、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詩詞、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習就知,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師:唐詩宋詞是我們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那是數以千計的偉大的詩人、詞人留給我們的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一個。

知曉作者。(新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是著名的抗金將領。他的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溫習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簡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寫作背景並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題目是:書江西造口壁。學生讀題(要求讀出節奏)再揭示本詞的詞牌名——菩薩蠻。問:我們還學過哪些詞牌名?(憶江南 漁歌子 清平樂如夢令……)再度。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次的創作背景,爲學生學習詞創設情境。】

  二、初讀詞,感受詞的韻律。

自由讀詞,要求讀準,讀清。個別讀,集體評議。再讀,齊讀。師範讀。學生再讀,齊讀。【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詞,讓學生讀準字音。老師的示範讀,爲學生學習讀詞提供方法。】

  三、再讀詞,體會詞的情感。

1、輕聲讀詞,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2、學生回答。

  四、品讀詞,領悟詞的情感。

是啊!詩人愁啊!他爲何而愁呢?

(一)、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1、指名讀。

2、清江,指的就是我們的母親河贛江。

師:詞人看到那滾滾向東流去的清江水,想到中間流淌的是什麼?(行人淚)行人中都會有誰呢?(難民、士兵、男女老少……)多少行人淚?請用一個詞代替“多少“。(很多,許多,無數,數不清……)

3、讀詞句,展開想象。

當你讀到這句詞的時候,那無數的行人流的是什麼淚?

【設計意圖:通過邊讀邊想象,讓學生走進文本。同時,也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的良好體現。】

4、教師引讀:鬱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人們失去親人而流下的悲痛的淚呀!

鬱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人們逃離家鄉而流下的心酸的淚呀!

鬱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子民失去國家而流下的心酸的淚呀!

【設計意圖:老師的引讀把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一次的拉進。那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引導”作用的良好體現。】

(二)、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1、生讀。

2、長安在這兒指當時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而此時作者卻望不到,他的心情如何?再讀。

3、比較“可憐”

讀到這,讓老師想起我們曾經學過一首詩《暮江吟》中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同樣是“可憐”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而此時詩人可惜的是什麼?(可惜的是無數的山擋住了自己的視線,可惜的是那無數的山也阻斷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所以,詩人愁呀!他愁的是如今的國家已經支離破碎。

【設計意圖:通過“可憐”一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那延綿不斷的山巒擋住了作者遙望故都長安的視線,但它擋不住什麼?

生讀。那無數的青山擋住了我的視線,還擋不住什麼?再讀。(四)、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想着,想着,天色漸漸暗下來。國愁家恨讓詞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的心裏怎樣?

生讀。知道什麼意思?(餘:“我”的意思。鷓鴣:一種鳥,鳥名。它的叫聲悲切,聽起來好像在說“行不得也,行不得也”。)再讀。引讀:

看到那一半是水一半是淚的清江水怎能不讓人愁呀?讀

想到如今的長安只能引頸遙望,而且望不到,怎能不讓人愁呀?讀

想起如今的國家支離破碎,人們顛沛流離,那山林深處傳來的鷓鴣聲,真讓我愁上加愁呀!讀

齊讀詞。 同學們,這是辛棄疾,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詞人,讓我們一起朗誦他的動盪的南宋發出的收復祖國山河的吶喊吧!(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覆的誦讀,品讀詞句。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生情。】

 五、讀寫結合,提高認識。

1、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然後學生彙報)

2、背誦詞。

【設計意圖:語文就是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將自己的感觸付諸筆端,培養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是對作者辛棄疾愛國情感的一次很好的小結,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

拓展詩篇,昇華情感。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從遠古走來,我們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看到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看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他們一直以天下爲念,執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樑,支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鼓舞着我們!(幻燈片展示詩句)

好!讓我們再次誦讀這些詩句,感受偉人的情懷、英雄的氣魄,讓他們的精神薰陶我們,我們通過努力也爲我們的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愛國詩句,既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得到昇華,又讓學生在知識積累上得到豐滿。】

(學生齊讀)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佈置作業蒐集愛國詩詞

 板書設計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憂國

愁{ ——愛國

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