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板書及點評)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板書及點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教學目標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板書及點評)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

2、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難點】

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技巧。

通過合作探究,反覆品讀,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深沉感情。

  【教學設計

  一、研究性預習

公佈研究性預習任務,學生自主選擇,自願參加小組研究活動:

1、詩詞組。蒐集“愛國主義”爲主題的詩詞,向同學推薦一些經典名句,熟讀背誦。

2、錄音組。選擇適合本文的背景音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做好配樂朗讀錄音。

3、資料組。蒐集舒婷及朦朧詩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研究性預習重在過程,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溝通,與同學合作。

二、資源共享,導入新課

詩詞組、資料組選派代表介紹所蒐集的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詩歌就是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這是一首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嚴峻現實,而演唱的愛國之歌。

設計意圖: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辛苦收穫,讓學生多一份成就感與自信,併爲教授新課奠定了情感基調。

 三、初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放聲朗讀,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2、由錄音組推薦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評論。教師可參與學生討論,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能讀出愛國深情,即給予肯定。具體朗讀的語調、速度、技巧再下一環節討論探究。

四、引導探究,把握第一小節的朗讀技巧

1、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

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學生自我評論。

2、引導探究:把握詩歌的朗讀技巧,首先要注意詩歌的意象。在第一小節中找出出現的意象(老水車、礦燈、稻穗……)及這些意象的修飾語(破舊、燻黑、乾癟……)。

思考:

爲什麼要選擇這些意象及修飾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詩歌意象的選擇與主題、情感有直接的聯繫。詩歌用了象徵的手法,顯示祖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所受的苦難,第一小節中的意象給人貧困、落後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同學們自由朗讀,讀出作者的情感。

提問:怎樣朗讀才能讀出情感?同學討論,教師引導。

明確: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痛。

語速:舒緩。

重讀對象:修飾語、中心語。

還要注意節拍、停頓。

(形成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一節,再次體會作者的深情。

設計意圖:這一節教師的引導賞析是爲學生後文的自主賞析打下基礎,這部分同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朗讀、討論爲主,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文本。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賞析方法,真正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達到不教”。

五、舉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據第一節的分析、朗讀的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二、三、四節朗讀方法。經過充分討論後,讓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

明確:這首詩先抑後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二節寫了痛苦、追求的祖國,感情基調爲痛苦、希望,語調要舒緩;第三節寫了新生、希望的祖國,感情基調爲希望、欣喜,語調要高昂;第四節寫了養育、獻身的祖國,感情基調爲深情、熱烈,語調要高亢、激昂。

2、學生個別朗讀,學生點評。

3、聆聽名家朗誦,輕聲跟讀。

4、配樂朗誦,提升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讀技巧。並且這一環節,同樣重視朗讀,採用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體驗反思

學情反饋: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感悟到了什麼?分享你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也作爲課堂小結。通過反思,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思辯能力,同時也養成及時總結的學習習慣。

 七、作業延伸

1、背誦全詩。

2、試以某一意想爲核心,寫一首小詩,主題健康向上。

3、用課內學到的知識,閱讀賞析郭沫若的《爐中煤》。

要求:第一題必做,二、三兩題選擇一題完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鄉課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彈性選擇性的作業,有利於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範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此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上啓下的作用。

【板書設計】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 感情 語調

  第一小節 貧困、落後的祖國 深沉、悲痛 舒緩、低沉

  第二小節 痛苦、追求的祖國 痛苦、希望 舒緩

  第三小節 新生、希望的祖國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節 養育、獻身的祖國 深情、熱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節的板書由學生補充填寫)

  【教學設計說明】

閱讀課,在教學設計上我認爲都要儘量遵循以下三點:

1、把朗讀放在突出地位。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使“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斷積澱與昇華,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如果說學生的語感能力體現爲學生突出的語文學習智力特徵的話,那麼,朗讀能力的培養就應該是它極爲重要的基石。特別是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在本教案的設計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感悟舒婷深沉的愛國情感。

2、儘可能地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課改最本質的變革就是學習方式的變革──主動地、探究式地學習,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本教案的設計中,無論是處理教材還是設置問題,都在最大限度內把讀書權、思考權、討論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教案設計上的靚點主要體現以下兩點:一是課前研究性預習,學生自主選擇研究任務,提高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同時有了真正探究學習過程,把課堂學習與課外探究很好地結合起來;二是學生自主填寫板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理解,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3、把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爲教案設計的主旨。學習最終的目的是形成個體的能力。能力培養應貫徹在平常的教學中,貫徹在一堂課的每個教學環節。課前研究性的預習,課內合作探究,板書填寫,課後延伸作業,都強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凸顯學生個性。特別是合作探究一環,前一環節教師的引導學習,其實已經交給學生學習的鑰匙,讓學生在模仿中有所創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點評】

本教案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個性,鮮明地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思想。從課前研究性預習到課後選擇型作業,都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思考、研究的空間,充分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但還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上非常講究“扶”與“放”的結合。課前研究性的預習,教師明確預習任務,讓學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導探究”的基礎上探究的;同樣,課文的賞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業”。由此感想:新課程不是擯棄傳統教學,而是傳統教學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