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兩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兩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被尊爲“亞聖”,後世常以“孔孟”並稱。孟子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曾遊說樑、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尤長於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覆雜的道理。對後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作品中的重要一篇,充分地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又是孟子論說文的代表,富有氣勢,所以本文的學習對掌握孟子思想及其作品特色很重要。

本文我在設計時,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對作家作品的瞭解,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達到學習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可以自己憑藉工具書及其課文註釋,自己學習。

其次調動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合作地學習一些難於理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對於文言翻譯有不理解之處,小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對於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內容上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教師整合問題,有目的的講解課文。

再次本文的朗讀是一個重點。教師先範讀課文,學生談聽後的感受,並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排比句式的運用。學生再練習讀、彙報讀。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層次品讀課文,進而學會朗讀課文,讀出本文的語氣和感情。

孟子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便是現在也如此。一團和氣,人和路路通、家和萬事興等等,“人和”思想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離不開,在拓展練習階段,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同學們談一談你所瞭解的“人和”思想在生活中的影響。聖哲的思想對現實的意義是我們學習古人文章的目的,所以我們要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產生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本文我也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幫助學生明確課文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資料,讓學生了解到孟子和他的作品特色,同時也爲以後學習打下基礎。在翻譯課文中,我藉助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在拓展練習階段,我首先出示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和”思想的具體體現,使學生容易產生聯想,進一步理解這一思想。作業中,我希望同學們能課下閱讀孟子文章,變學習爲興趣,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本文由於內容較多,在時間的把握上比較困難,對於這方面,我以後還要更精心的設計我的教學,使之更完善、更合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六冊第十八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的一篇課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所選課文是先秦諸子散文.學習這些課文,有助於學生認識古代社會,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瞭解.今天我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藉着寫教學反思的機會,我就談談在這次開課中的“得”與“失”。

文言文的學習應該有着豐富的內容。它不只是理解詞義、句義,不只是積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和學習幾個句式。它既是語言的學習,又是文學的欣賞,更是文化的薰陶和情感的陶冶。

我就先談談我在這次教學中的“得”。

1、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並指導他們分類整理。這樣活動就能爲文本服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2、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中可以質疑,互相解決問題,交流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用讀書卡片的形式歸納整理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溫故而知新”,這樣可以鞏固學習的成效。

4、在問題的探究中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這些都是我覺得自己在設計過程比較合理的,但課堂只有四十五分鐘,想面面俱到確實很難,通過上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失”。

1、學生在彙報自己的翻譯情況時沒能注意形式的變化,使得氣氛較沉悶,學生注意力沒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應該在誦讀中理解,但我考慮到課堂的完整性沒有充分的讓學生接觸文本,朗讀不到位。

3、我設計的整理活動形式很好,但學生要有時間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學完後做效果會更好。

4、在學生討論中心論點時,沒有緊緊圍繞論點和論據的關係展開討論,使得學生的理解還不夠到位。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用一位老師的話說:“教師課堂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應該是爲學生服務的,應該務實,把每個問題都要講透,這樣學生纔會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課堂設計纔會出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