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下冊《論雷峯塔的倒掉》教案

九年級下冊《論雷峯塔的倒掉》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學習目標

九年級下冊《論雷峯塔的倒掉》教案

1.學習議論文以議爲主、夾敘夾議的特點。

2.體會文章語言的幽默諷刺的特色。

3.學習本文由社會新聞引出民間故事,從而生髮議論、表現思想感情的手法。

  教學步驟

  導入

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學過他的小說《社戲》和《故鄉》,這些都是以敘事記人爲主的文章,今天我們再學習他一篇有名的文章《論雷峯塔的倒掉》,這是一篇雜文,以發表議論爲主。

0.這篇雜文的主要特點是借題發揮。借什麼“題”,發揮什麼呢?

解析:借1924年9月25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峯塔倒掉之題,抨擊封建復古派,闡發邪惡的封建制度必亡、人民必勝的真理。文章扣緊雷峯塔的始末原委而寫。

1.讀過全文,你能理出魯迅先生對雷峯塔的態度與看法的線索嗎?

並不見佳―希望倒掉―心裏不舒服,希望倒掉― 倒掉後的欣喜快慰。

2.本文能分爲幾部分呢?

文章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論述雷峯塔倒掉是我,也是普天之下人民共同的願望。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論述搬弄是非的法海終於受到應有的懲罰。

3.思考回答:既然雷峯塔已經倒了,爲何說“聽說”?

明確:明明消息確鑿,用“聽說”“聽說而已”,不是表示自己不相信,而是對復古派嘲弄、挖苦。

4.既然寫雷峯塔倒了,又爲何寫未倒之前的雷峯塔?

寫未倒之前的雷峯塔不是描繪它的美,而是與衆不同,寫它的“破破爛爛”,表達厭惡的感情,這就爲希望它倒掉作了鋪墊。這樣寫婉而多諷,看來是漫不經心的話,但爲全文定下“幽默而含譏”的基調。

5.作者爲什麼這樣厭惡雷峯塔呢?

明確:問題的實質不在“勝蹟”不“勝蹟”,而在於雷峯塔是一座“鎮壓的塔”,是封建勢力的象徵,不是空谷來風,而是有原因的。

首先,民間傳說的情節深深印在童年魯迅的心靈裏,激起了魯迅的不平與正義感,從關心白蛇娘娘命運,同情白蛇娘娘命運出發,故“惟一的希望”是塔“倒掉”。後來,長大了,讀了書,明知塔的建造和法海並無關係,下邊也無白蛇娘娘,可仍然“希望他倒掉”。原因又何在呢?由於對冷酷詭詐的鎮壓者法海極端憎恨。爭取自由幸福、善良勇敢的白娘娘遭到封建衛道士的鎮壓與摧殘,被裝在鉢盂裏,並在上面造起一座鎮壓的塔,因此,塔是封建勢力的象徵,當然希望它倒掉。

6.請說說“現在,他居然倒掉了,則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爲何如?”的作用。

明確:不僅傾吐了作者久積在心頭的願望實現後的歡快與喜悅,而且表明普天之下人民共同的欣喜心情。這一論斷說明雷峯塔倒掉合乎民心。

7.第5自然段與第4自然段有何關係?

爲了證明塔倒、人民欣喜的論斷,第5自然段擺事實加以證明。用吳越的“民意”說明是非自有公論。“除了幾個腦髓裏有點貴恙的之外”,是對有封建思想意識的人的諷刺。

8.文中怎樣由議塔轉人評僧的?揭露了法海怎樣的心靈?他的下場如何?

學生議論後,明確:由上一自然段的法海“太多事”轉入對法海的評論,揭露其鎮壓善良的罪惡心靈,描繪了他可恥的下場。

9.第9自然段中三句話哪一句是點睛之筆?

最後一個反問句是點睛之筆,揭示了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統治者決無好下場這個真理,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10.“活該”一詞獨成一段,說說你對此的理解。

“活該”,獨成一段,筆力千鈞,傾注了作者的愛和憎,歡樂和嘲笑,給讀者留下無窮的回味。

 小結

  寫作特色

1.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此文是以欣喜爲基調的,笑中表同情,笑中表憎恨,笑中揭示真理,表達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表達對革命高潮的期待和信心。

2.借雷峯塔之題,闡述深刻的政治思想內容。

1924年9月,雷峯塔因年久失修倒,一夥“正人君子”資產階級文人紛紛作文,以惋惜爲藉口,重彈“保存國粹”“整理國故”的老調,妄圖維護垂危的封建勢力。爲此,魯迅奮起反擊,也借題發揮,給他們以“小不舒服”。

3.夾敘夾議。

開頭敘,表對雷峯塔的憎惡;敘述故事後評論,以民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敘法海結局後,又作一番痛痛快快的議論。

4.語言富有感情。

嘲笑諷刺,同情歡快,均通過富有感情的語言鮮明地表現出來。

5.剪裁得當。

對白蛇娘娘的故事只敘述了白蛇、許仙結爲夫婦,法海怎樣干涉、等有關情節,“祭塔”等消極內容就摒棄不用了。

  拓展

蒐集一則民間故事或民間傳說,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一篇短文,說明一個觀點,歌頌或貶斥。

 練習

1.分析倒裝句:並不見佳,我以爲。

解析:不是一般的倒裝或追求奇特,而是對“並不見佳”的強調。

2.兩個“不舒服”,兩個“希望他倒掉”,表明了什麼?

表明了魯迅一貫的心情,表現他堅決反封建的精神。

3.寫吃蟹的過程目的何在?怎麼寫的?

文中細緻地描寫了吃螃蟹和取“蟹和尚”的過程,情趣橫生,使人啞然失笑。特別是“切下”“取出”“翻轉”,筆調輕快。“有頭臉,身子,是坐着的”繪其難看的形象,提其可恥的下場,充滿幽默感。這種譏笑諷刺的光芒,使文章隨處跳動着戰鬥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