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初三下《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初三下《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初三下《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一、說教材

初三下《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XX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因此,我把“熟讀課文,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及通過想像對美的再創造能力”確定爲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本文是一篇美文,課文中有大量的美資源,如語言美、結構美、景點美和情感美,再加上本期“三同六步”的主題是“學生的課堂,語文的課堂”,因此,我把“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緻,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課堂規範及習慣”確定爲活動重點,而本文又只是節選部分,作者寫這封信的真正目的是像《三峽》一樣爲寫景而寫景,還是表達淡薄名利、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我們無從查考,所以我把本文的主旨和寓情於景的寫法確定爲難點,若有學生提到,再稍加點撥,不作具體深入講解。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習文言文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而在課前對學生所作的調查瞭解到,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語言過於拗口,不同於現代文來得平白。根據以上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定位在閱讀教學法上,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規範和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設計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和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因此,我將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導入,誘發學生對過去所瞭解的美景的回憶,然後引用元朝的吳桓讚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通過字面意思對比,激發學生閱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課文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本,在此環節中,爲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聽課文範讀的形式(老師或錄音),並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辨文言文的句讀和重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放聲自讀,體驗朗讀的樂趣,然後再一次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選擇同學個別朗讀------在經過多次的接觸文本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地感知課文,爲後面的語言品味墊定紮實的基礎。當然,這必竟是一篇文言文,對個別詞句的疏通理解還是有必要的,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環節主要由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解決。

(三)誦讀品味美景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齊聲朗誦課文,進一步走近文本。爲了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對美的資源進行感悟和再創造,我在此環節中,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概括景區的總寫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然後要求用“富春江的_______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句話。從而讓學生自主發現富春江的水清、急,山峻峭、富有生機等特點。在學生找到某些美景時,適時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能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並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筆形成文字在課堂上交流,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默讀品味語言

通過美景的品味,讓學生領略到了作者紮實的語言功底,作者爲了把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描繪得生動形象,在遣詞用語方面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因此,再次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默讀課文,品味語言,說說文中哪個詞(句)用得妙?並談談你的看法。”讓學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並在此基礎了形成背誦。

(五)拓展延伸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爲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因此,在這一環節中,爲了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要求學生根據作者的介紹,再結合個人體驗,展開想像的翅膀,把課文改寫成一篇寫景小散文。

當然,在真正上課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不盡如人意,比如在聽課文範讀和學生朗讀之後,缺少學生的互評和自評,這樣對學生的切身體驗較淺,還有在“景區尋美”這一環節中,由於備課時的疏忽,未能先讓學生動筆,總有一種美中不足之感。說說容易,但做起來又是摸不着北,這一些,對我今後來說都是必須加以重視的,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