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教學設想]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鮮明。這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

能正確找出文中順敘與補敘部分,並能具體分析補敘的作用。

評析曹操和楊修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之後,讓學生一起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和《觀滄海》,拉近與曹操的距離。再找同學講幾個關於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學習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問:通過閱讀你發現課文有什麼突出的特點?結構、思想內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學生回答後,根據學生的分析,制定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果老師事先預想的目標學生沒有提到,老師可適當補充。

4、學習目標確定後,進行分組討論。每四個同學組成一個課題攻關小組,每人都是研究員。每個學習目標就是一個課題,課題攻關小組任意選擇,研究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所選課題,可以是一個,也可是多個。所選課題研究完了,還有剩餘時間,再去研究其他課題。

二、一、作者和《三國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衆。但時局動亂,政治fu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鬱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鑑今,抨擊時政。是繼施耐庵之後,又一個以小說創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他廣泛搜求了有關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再創造;以史實爲基礎,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像和虛構,創作了“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羅貫中在這部鉅著裏,借敘述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歷史故事,對暴政作了憤怒的抨擊,提出了自己的鮮明政治理想──仁政。這個觀點形成全書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使曹操和劉備兩個藝術形象鮮明對比,互相襯托,以強烈譴責暴政,熱烈頌揚仁政。

 三、1、本文語言簡潔凝練。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所寫的6個故事。(答案參見指導書。)

楊修賣弄聰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惡

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夢 愈惡

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4.吳質事件 愈惡

5.教植出門 怒

6.教植作答 殺修之心

2、這七個故事各表現出曹操和楊修的什麼性格特點?(答案參見教師用書。)

曹操的複雜性格:即十分奸詐,又有深謀遠慮。陰險虛僞、狡詐奸猾。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

3、畫出表現曹操對楊修態度變化的詞語。

明確:忌——惡——愈惡——愈惡——怒——有殺修之心

4、記敘的順序有哪些?(順敘、插敘、補敘、並敘等)本文運用了什麼記敘順序?(順敘、補敘)找出補敘部分並思考補敘的作用。(與順敘相結合,層層深入,揭示楊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於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明確:補敘 目的.在於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5、根據課文的記敘順序可把文章分爲幾部分?

明確:三部分——1至3段爲第一部分,寫楊修被曹操所殺。4至9段爲第二部分,寫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10至12段爲第三部分,寫曹操兵敗班師。

由這個分析,我們還可看出本文補敘在結構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結構層次分明。

6、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思考課後第三題來解決這個問題。

7、曹操強行進兵,結果慘敗,寫這個情節與楊修之死有什麼關係?

明確:有關係。寫此情節,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從而揭露了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藉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會不會殺死楊修?理由是什麼?如果不會,你要如何安置這個鋒芒畢露的不大聽話的人物?

這個問題,不要求有統一答案,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楊修,你會如何與曹操相處?

也不要求答案統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話:“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學了本文後,你對這句話有沒有更深的理解。

暢所欲言。

 四、拓展閱讀。

閱讀教學用書P83《曹操爲什麼殺楊修》,瞭解曹操殺楊修的其他原因。若沒有時間,老師可將材料印發,讓學生課下閱讀。或者將其內容概括如下:

孔融、彌衡因不肯依附與曹操,先後被殺。楊修與其二人氣味相投,算是一派,他雖身歸曹操,心卻不依附。這早被曹操看在眼裏,恨在心裏。

楊修之父楊彪曾任漢獻帝太尉,被曹操誣陷入獄,後經孔融申辯,方纔放出,回家閒居。可見曹楊兩家早有芥蒂,這也是楊修死因之一。

 五、總結

老師概括這節課所學內容,表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作業:

閱讀〈〈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