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與朱元思書》教學案例分析

《與朱元思書》教學案例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文言文教學應積累與感悟並重

《與朱元思書》教學案例分析

  ——《與朱元思書》教學案例分析

文言文閱讀教學與現代文閱讀教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語言的形式與意義有所差別罷了。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閱讀文言作品的能力,以便於更好的理解和弘揚中國古代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文言文教學應注重積累,學生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文言詞彙,瞭解了古代語言現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但是,選入課本的文言文本身就是文質兼美,而且代表了不同作家的不同風格,傳遞着古代文化閃光的思想。所以,文言文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積累,而且也應該像教學現代文一樣,引導學生感悟欣賞,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體驗和審美享受。

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一文時,設計瞭如下兩個環節:“朗讀感知,粗知文意”和“品讀課文,質疑賞析”。前一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積累,後一環節則教給學生如何感悟欣賞文言文。

兩環節部分教學過程實錄如下:

(一)朗讀感知,粗知文意:

師:剛纔我們已經進行了朗讀訓練,同學們讀準了字音,明確了停頓,從剛纔大家朗讀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語感把握得還比較好,課下再多多練習。現在我們進行下一環節的學習——讀通原文,瞭解大意: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對照下面註釋,試譯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同座討論交流,還解決不了全班一起解決。如果你認爲哪個字詞需要強調或歸納,也請提出來,同學們一起明確。

(學生質疑或強調字詞積累)

生1:“一百許裏”中“許”,表示大約或零頭的意思,以前也學過,“潭中魚可百許頭”。

生2:“猛浪若奔”中“奔”是“奔馬”的意思,《三峽》中學過,“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生3:“互相軒邈”中的“軒邈”我看了下面的註釋還是不懂。

生4:這是古漢語的詞類活用現象。原來是形容詞,文中用作動詞,是“各個山峯比着向高處和遠處延伸”的意思。

師:嗯,是的,可以這麼理解。

生5:文章最後一句的'“猶”應當解釋爲“仍然”、“還是”。“有時”跟現在的意思是一樣的。

師:還有嗎?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提出來,大家一同解決。

生6:文中有兩上通假字,“窺谷忘反”的“反”通“返”,“返回”的意思;“蟬則千轉不窮”中的“轉”同“囀”,是“鳴叫”的意思。

……

師:好,下面我們請請幾位同學來說說文章的主要意思。

(教師指名學生翻譯課文,力求直譯。)

過程分析:

這一環節主要訓練學生積累文言詞彙的能力。教師要經常性的引導,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把積累當作一種自覺。在教給學生方法的同時,告訴他們應該積累以下方面的內容:實詞意義、虛詞用法、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一詞多義等。

體現理念:(1)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任務交給學生,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2)讓學生去發現問題,這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信,提高學習能力。(3)基礎務求夯實,要求學生積累一個字,就把學過的這個字全部列舉出來,通過比較,找出差異,歸納出這個字詞的所有意義和用法。便於觸類旁通。

(二)品讀課文,質疑賞析:

師:本文以寫景爲主,你認爲最關鍵的是哪句話?以此揣摩作者表達的情感。

生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句話最關鍵。

師:爲什麼?

生1:這句是下面寫景的總起,下面寫景就是圍繞“奇山”和“異水”來寫的。

生2:“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最關鍵。

師:爲什麼?

生2:這句從側面寫出景美,是對景美的概括讚揚。

生3:我也認爲這句最關鍵,因爲這句話傳達出作者的內心追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對官場的厭惡。

師:大家是不是也這麼認爲?

生紛紛舉手示意。

師:大家既然這麼看,那老師也這麼認爲。這句話既是對景物的高度讚美,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體現,那就是熱愛自然,厭棄塵俗。

當然,這句話從景物描寫中來,我們還把它放到景物描寫中去。到底什麼樣的景物能讓“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下面請一同欣賞本文寫景方法。

生4:總分結構,……

生5:寫“異水”,突出其“清”和“急”的特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對比和比喻修辭。突出水流速度快。

師:聯想一下,還有哪些句子和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6:《三峽》中“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左御風不以疾也”。

生7:李白《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生8:在寫“清”這一特點時,作者運用的寫法不一樣。“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正面描寫;“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是側面描寫。

生9:作者寫景時選詞精當,用語形象生動。

師:請舉例說。

生9:“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中“競”寫出羣山爭相同上,“軒邈”寫出山們比着向高處和遠處延伸。這兩個詞化靜爲動,把景物寫活了。

生10:“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是從聽覺角度寫,和後面的蟬鳴猿嘯互相應和成韻,讓人感到山間有了生氣。

……

過程分析:

在這一教學環節,我採用現代文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精讀品味,抓住關鍵詞句領悟主旨,探究寫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氣氛活躍。

理念滲透:(1)三維目標密切結合,通過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形成知識與能力,激發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環節的討論交流,老師點撥,學生對關鍵詞語的理解深入了,對作者寫作目的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滲透。這一過程是個羣體探究的過程,在自主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體會,共同探究疑難問題。(3)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滲透。探究本文寫景方法時,老師有意引導學生對比我們自己的文章單一乏味的特點,學生從分析寫法上得到啓發,一定會在以後寫作中加以借鑑,從而逐步提高寫作水平與能力。

反思:教師風格的形成在於找準適合學生的方法,堅守自己的理念。在反覆驗證一種方法之於一類文章時,如果效果是明顯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形成了能力,而且能獲得情感的愉悅。那麼,教師就應該把這種方法固化爲自己的一種教學模式,堅守住自己的理念,並把它闡述出來,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思想和理念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