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中考古詩詞:曹操《觀滄海》

中考古詩詞:曹操《觀滄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考古詩詞:曹操《觀滄海》,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考古詩詞:曹操《觀滄海》

  【原作】

  觀滄海

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爲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爲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爲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中考古詩詞鑑賞 ·曹操的《觀滄海》

  【註釋】

①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一說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澹澹(dàn):水波搖盪貌。

③竦( sǒng )峙(zhì):聳立。

④星漢:銀河。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鑑賞】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歌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繫。《觀滄海》通過對於滄海的描繪和歌詠,表現出壯闊的胸懷。

賞析中華古典詩歌理當知人論世。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許攸之計,揮鞭北指,以少勝多,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及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歸途中登上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一詩。   ?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並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淼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一中國的.壯志豪情。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平穩起頭,交代詩人觀海的地點、觀察的方位,從這個方位正讓我們明白詩人是登山俯視大海,這爲後文的理解作了鋪墊,因爲站在不同的方位觀海,得到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雖純爲敘事,但言語之間也流露了第一次覽觀大海時的興奮而莊嚴的心情,使人感到滄海不是尋常的景物:“觀滄海”也不同於隨意登臨。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6句的描寫是寫實,是對大海的直接描寫,除了刻畫海的博大動盪之外,也寫出了有關景物的蕭瑟氣氛。雖然着墨不多,卻使人想見整個海景,並似乎感覺到詩人此時的心情。這幾句詩看起來並不是精心刻畫,而只是現現成成地說出了目中所見,心中所感,但卻更顯得質樸自然,錯落有致,了無雕琢的痕跡。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 詩人以豐富的想象把我們帶進—個宏偉的境界,是對大海的間接描寫。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了宇宙間的奇觀,創造了一個博大宏偉的境界。這幾句是寫—個想象的境界。這寥寥16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羣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週,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樣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裏是並不多見的。這幾句描寫使整個海景更有立體性,它不僅是在平面上向遠處伸展,而是海與天空渾成一體。同時海中既有“洪波涌起”,天上的日月羣星又運行不息,所以那渾然一體的海天之景又始終是處於激盪運轉之中,這就是通過眼前景物與活潑想象的結合構成了一種極其雄偉的奇觀。

曹操這首《觀滄海》生動地描繪了滄海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反映了滄海的形象,同時也寫出了它的性格。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作形似的摹擬,而是力求表現滄海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由於景物不是客觀的描寫,而着重刻畫了詩人對海景的獨特感受,所以詩中對於氣勢雄渾的滄海的歌詠,也正表現了詩人自己的壯闊胸懷和宏偉氣魄。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着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試題】

1、這首詩以“ ”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

2、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參考答案】

1、觀;“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或“博大胸懷”。

2、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