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上《雨的訴說》教學設計彙總大綱

人教版九上《雨的訴說》教學設計彙總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雨的訴說》教學設計(1)

人教版九上《雨的訴說》教學設計彙總

《雨的訴說》是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本單元以抒寫大自然的詩爲主題,讓學生從欣賞詩詞作品中更好地體味自然的詩意,感受人生情趣。

 一、活動目標

1.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韻味。

2.通過蒐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並鍛鍊信息的蒐集和處理能力。

3.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鑑賞水平和朗誦能力,尤其是體味抒情類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4、通過各小組對所蒐集資料的交流合成,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師生課前準備

1.本次活動是九年級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準備時間相對緊張。要蒐集關於雨的知識和文學作品,相對比較容易,但若想開展得深入、細緻、成功,比如錄製各個季節的雨聲,這不是幾天內可以完成的;也難以在短期內做得系統、豐富。因此,在這節課的準備上,引導、建議學生,在課餘時間隨時留意、多方蒐集,並向信息課教師求教,在信息老師的指導下,大量運用媒體資料,來補充材料的不足,並製作相應地展示課件,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要求。

2.錄音機、投影儀等教學輔助器材,應儘可能地準備和使用。

3.在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準備時,教師要及時參與積極進行指點和幫助。

4.可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媒體資源,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以補充直接體驗的不足。

 三、教學時數

一課

 四、教學方法

1、實踐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於行動”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動到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就能解決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應該掌握這種方法,而且要接受這種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僅僅在課堂上應合作探討,在蒐集資料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羣體蒐集材料要分工合作,各顯其能,一方面又要對蒐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組內討論,確定本組展示內容,在信息老師指導下,製作幻燈片。A層次和C層次同學可以一起創作,有特長的同學可以承擔不同的課前任務。

 五、活動指導與建議

1.活動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全部參與,蒐集各種和雨相關的材料,課本上建議寫一篇抒情文章,由於時間的限制,本節課只要求學生展示時把握好“一個季節”“一種突出的感覺”等關鍵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徵,寫出真實而獨特的體驗,在展示過程中與同學分享、交流。最後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活動準備(以材料的內容和自願組合爲分組原則)。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讓學生蒐集各種雨的聲音,能自己錄製採集雨聲,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錄製條件,可利用媒體蒐集相關音頻,視頻、圖片題材,準備在課堂上播放並描述給全班同學聽。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關於雨給人類帶來的福祉與災難的資料;也可以有所擴展,如不同地區和季節,雨的不同形態;雨的各種奇特現象及成因等。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讓學生蒐集寫雨的文學作品或片段,並準備簡要的評點,準備好音樂,在課堂上進行配樂朗誦。還可以進行專題性的作品蒐集,如寫雨的古詩詞集錦,小說、戲劇中的雨;寫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歡樂、憂鬱、興奮、淒涼等各種心境下的雨等。其中增加個人習作片段展示。

2、課件製作(按照學生所選的內容,將材料和學生分爲三組,根據活動中三個板塊的要求,篩選材料,進行整合,並製作成課件,爲課堂成果展示做好準備。請信息課老師做技術指導)。

3.課堂活動(各小組成果展示、練習口語表達)

三個小組依次進行活動展示。(展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來進行,環節順序由各組自定,具體內容和方式由各組成員商議完成)

第一:“聽聽我的足音”。播放雨聲的錄音,配合圖片,本組成員介紹每一季節的雨的特徵,讓同學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傾聽雨的聲音,感悟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韻味。本環節注重聲音和圖片的欣賞。

第二:“說說我的功過”。主要以介紹資料爲主體,內容可多樣化,不限制於功過這一點,還可以穿插趣味故事,基礎知識等,以增加本版塊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

第三:“讀讀我的韻味”。主要朗誦者不僅要做好誦讀者,還要對所選詩詞做簡要評析,和聽衆之間要有具體的感受交流。所有朗誦結束後,要有一個自評與互評的過程,可以是對作品、對誦讀者、對鑑賞進行一番比較、品評、歸納,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力,促進學生開展課堂評價的積極性。

課堂活動時,應該注意:(1)一定要喚起聽衆的積極參與和感情共鳴。我們應想盡一切方法,激發所有學生參與和表現的熱情。(如果課堂時間不允許每一個學生都在全班面前彙報,也應該保證在組內有口語表達的機會。)(2)當學生在臺上講述或朗誦時,要強化他們跟臺下學生的交流意識,不能自顧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務”。簡單地說,最起碼要讓聽衆聽清楚、聽明白所講的內容,要注意音量、語速、表達的清晰和生動。(3)如果有的學生查找資料有困難,教師的主導性也可以強一些:準備期間由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材料,讓學生在課件製作時有充足的資源。

4、個人習作展示

課本上建議的是寫一篇抒情文章。引導學生把握好“一個季節”“一種突出的感覺”等關鍵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徵,寫出真實而獨特的體驗。學生只要有興趣寫,任何形式都應該積極鼓勵,哪怕只是三兩句話的片段敘述,只要寫真實感受即可放入展示環節。對於暫時缺少感受的學生,不應強迫他們無病呻吟。儘可能的在教學展示環節中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試着讓他們參與對展示環節的評價。

、教學過程

1、教師導入新課,提示本節課的內容。

2、各小組上臺展示成果並做自我總結評價。

3、展示結束後,各組之間互評,用以查漏補缺。

4、對於評價不夠完善之處,教師要及時補充完善。

 七、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的評價內容有:

(1)課堂活動時的組織與口語表達能力;

(2)寫作水平;

(3)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小組合作學習時,合作精神的體現程度。

2.評價的方法:

(1)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可以讓小組給每一個成員寫段評語;自己也寫一寫個人評語。每組展示結束後要有自我評價,各小組之間也要互相評價。

(3)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應幫助學生樹立起“過程重於結果”的意識,評價時,不僅關注最後的能力水平和表現,更要關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雨的訴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注重朗讀,感悟詩歌的內容,捕捉詩歌的意象,領會詩歌的感情。

2.通過聯想、想像,體驗情境,理解詩情。

 教學安排:

1課時。

 學生準備:

1.蒐集描繪

2.朗讀預習

 教學過程:春雨”的古詩佳句。讀準字音,熟讀詩句。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背誦一些描寫春雨的詩詞佳句,並說一說“春雨”這一意象在中國傳統詩文中有怎樣的內涵。讓同學們走出古詩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鄭愁予的《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紹: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學習,獲藝術碩士學位。現旅居美國,爲“現代詩社”成員,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雨說》是他於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繫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他把《雨說》送給“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我們來聽聽他要借“雨”之口對中國兒童說些什麼。

  二、品讀詩歌

(一)配樂朗讀,理清思路

《雨說》清新靈動,建議以輕鬆歡快、優美抒情的音樂做鋪墊。推薦樂曲:班得瑞的輕音樂《OneDayInSpring))(《春日》)《Eanh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OfHope))(《希望的旋律》)等;薩克斯樂曲《春風》。

《雨說》共九節,從雨到來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腳步,再到雨的問候和邀請,雨的任務,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現出來。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把每一節詩濃縮成一行詩,然後嘗試把九行詩組成一首新的詩,以這種方式來把握這首詩的脈絡。

(二)感受詩情,品味雨韻

先整體感悟,後重點突破。利用朗讀和討論的方式進行感受和品味。

1.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文章標題爲《雨說》,請概括一下,雨“說”了哪些話。

(2)讀了課文,你感覺詩中的“雨”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飾詞,例如:親切、溫柔、充滿愛心的雨;樂觀、愛笑的雨)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潤大地,播種希望,她給自然界帶來生機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們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學生可圍繞“愛”的主題暢所欲言,不可囿於固定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

2.細細吟詠,重點突破

(1)找出詩中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詩行,反覆吟詠,細細品味。

例如:“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有一天,你們吃着蘋果擦着嘴/要記着,你們嘴裏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

(2)這首詩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麼?它的運用對錶達詩歌的主旨有什麼好處?

(3)自由提問,共同探討。

提示:這一部分,教師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和同學們一起品味詩歌的內涵。在自由提問中,可以查漏補缺。中間貫穿朗讀,可以採用多種朗讀手段,提高學生興趣,另外,可適當補人朗讀指導。

(三)聯想想像,豐富詩句

讓學生用詩一樣的語言,在原詩的基礎上描繪出一幅幅具體、生動、優美的畫面,併爲每一幅畫面起個名字。也可以運用聯想和想像,拋開原有詩句,重新創作新詩。這兩種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讓學生感覺不單調,不重複,在變化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畫面描繪(如第五節):在淅淅瀝瀝的春雨裏,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們嬉戲的腳印,牧場上的新苗正在抽枝發芽,池塘裏的小魚兒快樂地向我問好,唱着歌謠的溪水蕩起滿臉的笑。

提示:準確識別意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與本詩歡快、喜悅、樂觀的情調相符的畫面。注意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通過畫面感知意象的特點。

創作新詩句:第一節寫久盼大地的春雨,詩人選擇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場、魚塘和小溪,請同學們仿照原有詩句,豐富意象,寫出新詩句。

提示:學生的詩也許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鮮的詩句一定可貴。放手讓他們去寫,捕捉智慧的靈光,收穫情感的微芒。

三、開闊視野,創作實踐

“雨”對你說了那麼多的話,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筆,對“雨”說說你想說的話,和“雨”對唱一首歌?請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