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費孝通《美美與共》原文閱讀

費孝通《美美與共》原文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費孝通《美美與共》原文閱讀

費孝通《美美與共》原文閱讀

從歷史和現實中可以看到,要想處理好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首要的條件應該是各自能夠保持一種平和、謙遜的心態,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君子之風”。

前幾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設想,這是我的心願。要想實現這幾句話,還要走很長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種文明教化的人,不僅欣賞本民族的文化,還要發自內心地欣賞異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標準,去評判異民族文化的“優劣”,斷定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比如當今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歷史上大多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的欺凌,這些國家的民衆,由於受一種被扭曲的心理的影響,容易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種是閉關排外,甚至極端仇視西方。目前,這種仇視西方的狀況似乎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從另一方面說,作爲強勢文明的發達國家,容易妄自尊大,熱衷於搞“傳教”,一古腦地推銷自己的“文明”,其實這樣做會矇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瞭解世界大勢的井底之蛙。中國的歷史上,也出現過“盲目崇拜”和“閉關排外”的現象。希望今天的中國學術界,能夠徹底拋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閉關排外的心理。

中華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積聚了無數先人的聰明智慧和寶貴經驗,我想我們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氣學習、研究和總結。面對今天這種“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異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我們需認真思考怎麼辦?全盤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智的、穩健的,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來“欣賞”它。要知道,不論哪種文明,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精華和糟粕,所以對涌進來的異文化我們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選擇”。這就是我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中國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唐朝的時候,國家昌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引起了鄰國日本的關注,派人來學習,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他們把唐朝好的東西帶回去,豐富了自己的文化。這段歷史表明,當時的日本人是很有“鑑賞力”的,善於“美人之美”,因此獲得了很多文化資源,達到了“雙贏”的結果。

當今地球上的人類,應該比古代人具有更廣闊的胸懷、更遠大的目光,對於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鑑賞力,擁有一個與不同文明和睦相處的良好心態。在這方面,我們的先輩留下了許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寶貴經驗。比如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的是人們“不應該做什麼”,而不是要求人們“應該做什麼”;又如“修己而不貴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這樣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斂的意思。這些都是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漫長歲月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人特有的一套哲學思想。

爲了人類能夠生活在一個“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從現在起就必須提倡在審美的、人文的層次上,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樹立起一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這是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大變革,它可能與當前世界上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方式相牴觸。在這場變革中,一定會因爲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議甚至抵制,特別是當觸動到某些集團的利益的時候,可能還會受到猛烈的攻擊。但是,當我們看到人類前進的步伐已經邁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儘快解決全球化和人類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緊要關頭,這些抵制和攻擊又算得了什麼。

 本文節選自《“美美與共”和人類文明》,原文收錄於《費孝通論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