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高一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一、內容及其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其關鍵是理解詩人在詩中流露的對大堰河的無限懷念、熱愛之情,認識本詩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排比、反覆、對比等表現方法,提升對現代詩歌的鑑賞力。在上一節課裏,我們已經學過兩首非常經典的現代抒情詩,它們語言精美,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學生對這樣的作品往往能很快被其吸引,而對於《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的帶敘事風格的抒情長詩,因其語言平實,可能很難一下子吸引住學生。所以學習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學生詩歌鑑賞水平的作用,意義重大。教學的重點是體味詩歌那種不假雕飾的真情流露,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獲得情感共鳴。

二、目標及其解析:

(一)目標定位

1、學習、把握詩中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2、認識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學習勞動人民無私的奉獻精神。

3、認識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排比、反覆、對比等表現方法。

(二)目標解析

1.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通過對自己乳母的回憶,抒發了對大堰河的懷念和讚美之情。學習詩歌,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以讀帶動,讀出節奏,讀出情感,這是詩歌學習的最基本的方法。

2.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一個勤勞、純樸、善良的勞動婦女形象,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去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要從抒情詩的敘事去歸納概括人物形象,從而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中心思想。

3.從本首詩的表現手法入手。如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反覆、排比手法的交替使用等。形式爲內容服務,正是這些修辭方法的作用,爲塑造人物、表現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由於本詩語言平實,用詞也不很講究推敲,部分學生可能並不能真正地體味鑑賞到它的美來。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是我們部分學生鑑賞水平還不夠,不知道一首詩、一篇文章最打動人心的是其真摯的情感,所謂語言,所謂技巧,均是小巧層面的東西。任何一種藝術,到高深處往往是拒絕門外漢的,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提升鑑賞力,同時也需要拓展自己的閱讀興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全過程都要使用幻燈片,在創造教學情境的情況下,使用幻燈片以及一些相關的圖片和配樂詩朗誦,可以讓學生更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更深刻的理解詩歌中的感情。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 請同學們結合手頭的參考資料,談談作者?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是文學鑑賞的基礎,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一則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二則對把握整首詩的思想主題作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因家人聽信算命先生所謂“克”父母的誑言,剛出生就被寄養到貧苦農婦大堰河家。少愛美術,曾赴法國專攻美術。1932年回國,加入“左聯”,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入獄。在獄中艾青轉而從事詩歌創作。1933年1月一個雨雪紛飛的.早晨,他在獄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飛,回憶起幼年生活,創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並一舉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詩風震動詩壇。

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之後推動一代詩風的重要詩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陽》、《火把》、《光的讚歌》、《古羅馬競技場》等。

問題二:本文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

大堰河其實是“大葉荷”的誤寫。她原出生於離艾青老家五里遠的大葉荷村,很小就被賣到艾青的家鄉--畈田蔣村當童養媳。她沒有名字,人們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稱呼她,“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她一生命運非常悲慘:與前夫生了三個孩子;前夫死後,從鄰近的下張村招贅,又生了兩個孩子。那時農民生活非常艱難,苛捐雜稅,還有地主盤剝。大葉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艱難,她受盡煎熬,僅四十多歲就離開了人世。 艾青出生時因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會“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視,被寄養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愛撫下成長的。直到五歲才被領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視,規定他不能叫父母爲爸爸媽媽,而要叫叔叔嬸嬸。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裏,對大堰河的愛遠遠超過了對父母的愛!因此他“長大一點後,總想早點離開家庭”,18歲就離開了家。1933年1月,他23歲,在獄中他滿懷深情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後來詩人在1953年和1973年兩次回鄉,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掃大堰河的墓.

艾青後來曾回憶說:“我是在一種被冷漠的環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裏,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大堰河愛我,我也愛她。”“《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是出於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

問題三:聽課文朗讀,根據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絡,可以劃分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麼?

本詩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交代了“我”與大堰河各自的階級地位和二人之間的特殊關係。

第二部分:(第3—8節),集中刻畫了大堰河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貧苦的農民母親的無限熱愛和懷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9-11節)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

第四部分:(第12、13節)詩人從回憶過渡到現實,詩人的感情也達到了高潮。一連串的排比句,表達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無限懷念與深情禮讚。

問題1:詩是詩人感情的載體,詩人起伏的思緒,奔涌的激情就是這首詩的線索,試概括每個部分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感情線索:第一部分:(1-3節)懷念與痛悼之情;第二部分:(4-8節)眷戀與感激之情;第三部分:(9-11節)同情與控訴之情;第四部分:(12-13節 )謳歌與讚美之情。

問題2:本詩的構思有何特點?

詩人在構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爲最主要的依據,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

問題3:品讀第1-3節,思考這幾節運用了哪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意象:雪壓草蓋的墳墓;檐頭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園地;長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荒寂衰敗、蕭索淒涼

問題4:第四節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攝取了哪些生活場景?

明確:搭好竈火後、拍去炭灰後、嘗過熟飯後、放好醬碗後、補好破衣後、包紮傷手後、掐死蝨子後、拾起雞蛋後、

問題5:第五節作者寫到“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對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親疏和愛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

問題6:第七節主要是寫了什麼?從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洗衣、洗菜、切菜、餵豬、燒肉、曬麥

純樸寬厚、勤勞善良、極容易滿足的大堰河

問題7:第八節哪些細節表現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切糖、貼畫、讚美了乳兒、做夢

問題8:品讀第9-11節詩歌,思考大堰河辛勞一生,死後得到了什麼?你從中讀到了什麼?

明確:憤怒控訴不公道的社會世道、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慘命運

問題9:品讀12—13節,如何理解“紫色的靈魂”?

明確:一種看法,紫色是高貴、神聖的象徵,如“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然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靈魂最高貴、最偉大。

另一種看法,紫色是傷痕的顏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大堰河一生苦難,結局悲慘,因而成爲“紫色的靈魂”。

問題四:大堰河在詩人筆下是怎樣的形象?

問題1:大堰河身上有那些優秀的品質?

大堰河的優秀品質:勤勞 、善良、仁厚、慈愛

問題2:大堰河可有什麼象徵意義?

“大堰河”形象的象徵意義:生命養育者的形象;大堰河—母親,可以說是人類母親的象徵,也可以認爲是土地和歸宿的象徵。

問題3:詩人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麼?

詩人塑造大堰河形象的目的,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感情。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對舊社會的憤怒控訴。

問題五:誰能來概括一下本詩的主題思想?

這首抒情長詩,以深沉、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貧農婦女大堰河勤勞、善良的美好品質,描寫了她的悲慘命運,並詛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劇命的黑暗社會。

目標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檐(yán)頭 粗糙(cāo) 雋(juàn)永 青苔(tái)

B.溘(kè)死 滲(chèn)入 火鉢(bō) 踟(chí)躕

C.漫溯(sù) 媛(yuán)女 咒(zhòu)語 顫(zhàn)動

D.忸怩(ní) 模(mó)樣 叱(chì)罵 長篙(hāo)

答案:A(B滲shèn入,C顫chàn動,D模mú樣,長篙gāo)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雲彩 神采飛揚 誠懇 開墾土地

B.暄響 寒暄客套 窗扉 敞開心扉

C.炫耀 耀武揚威 慰藉 聲名狼藉

D.憂鬱 猶豫不決 清涼 青山綠水

答案:B(B中“暄響”應爲“喧響”)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悟了人性中的那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我認爲本文不一定要按傳統的階級分析,關鍵要從人性的角度瞭解析艾青爲何對大堰河有如此深的情感,主要是由於大堰河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而非對本階級的一種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