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第四冊《守財奴》優秀教案設計

高二語文第四冊《守財奴》優秀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一、教學目的:

高二語文第四冊《守財奴》優秀教案設計

1。理解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體會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諷刺意味;

2。通過對葛朗臺形象的分析,認識資產階級貪吝、自私、虛僞、狡詐的本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反映葛朗臺特徵的對話和動作描寫。

2。難點:葛朗臺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課

字詞注音:

癖pǐ(嗜好)咂zā(仔細辨別)咄duō(表示喝斥或驚異)撬qiào(用棍棒或、錐等的一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壓另一頭)箍gū(用竹蔑或金屬條捆緊,用帶子之類勒住,緊緊套在東西外面的圈兒)匣xiá(匣子)覷qù(看、瞧)恬tián(恬靜,滿不在乎)訖qì(完結,截止)

詞語補釋:

*執著:佛教用語,指堅持獲得某種成果,不能超脫。後來也泛指專注於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脫。著zhuóP164注①

*誘哄:以騙人的話語或使用不正當的手段引人隨從自己的意願。

*輕手躡腳:形容舉動小心輕捷。躡niè放輕腳步。

*咂摸:仔細辨別。P165注①

*補償:抵消(損失或消耗)或補足(欠缺、差額)。

*悉心:盡心,全心。悉:盡、全。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恬退隱忍:安然退讓,把事情藏在心內,勉強忍耐而不計較。形容儘量遷就,調合矛盾,把不滿按捺下去。

*彌撒:基督教的一種宗教儀式。P173注①

*訣竅:關鍵性的方法。

*老態龍鍾:身體衷老,行動不靈便。

原委:事情前後的經過。P176注①

彌留:病重將死。P176注③

吝嗇:當用的不用,過分愛惜。

癖好:對某種事物的過分偏愛,成爲一種難以改變的習慣。

面面相覷:相互對着。形容大家因驚駭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也形容沒有辦法。覷:偷看。

背景簡介:

課文節選自巴爾扎克的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的第五章《家庭的苦難》。《歐也妮·葛朗臺》寫於1833年,是巴爾扎克不朽鉅著《人間喜劇》中的代表作。小說通過葛朗臺一家及其與周圍人物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歷史,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剛剛發跡時的罪惡和貴族階級必然滅亡的命運。

作者簡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他生於法國杜爾城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後在巴黎學習法律,做過法律事務所的文書,以後又經營出版業、印刷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又經歷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變革,對資本主義社會和當時的政治鬥爭有深刻的感受。1829年第一次以巴爾扎克的名字發表小說《朱安克》,從此成爲蜚聲文壇(揚名)的作家。

關於《歐也妮·葛朗臺》:

寫於1833年,是巴爾扎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貪婪、吝嗇、兇狠、狡詐的資產階級暴發戶老葛朗臺的典型形象,並通過這一形象以及他與周圍人物關係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金錢關係,批判了金錢對家庭的關係、社會道德的破壞作用。

葛朗臺原是一個箍桶匠,在法國大革命時,他投機鑽營,囤積居奇,逐步發跡起家,成了一個擁有鉅額資產的暴發戶。雖然家裏有數不清的錢財,但葛朗臺極端慳吝,他大權獨攬,專橫跋扈。在他的統治下,一家人過着寒酸的、死一樣的沉寂生活。在他女兒歐也妮23歲生日這一天,葛朗臺的侄子,一個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其父破產前來投奔他。查理與歐也妮一見鍾情,並私訂終身。但葛朗臺決不肯把女兒嫁給一個破了產的窮光蛋,於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經商。臨別時,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則把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也妮家裏。當葛朗臺老頭知道女兒把金錢送給查理,一場從來未有過的風波在這個死水一潭的家庭裏掀起了。這次家庭衝突中,歐也妮被幽禁起來,只給她吃冷水和麪包,歐也妮的母親也被嚇得從此一病不起。不久葛朗臺突然結束了對女兒的幽禁,表示要跟女兒和好,並討好妻子。葛朗臺爲什麼會轉變?轉變後又會產生什麼新矛盾?課文的故事情節便是從這裏開始的。

葛朗臺老頭活到82歲時病死了,歐也妮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查理從印度發財後回到巴黎,竟毫不留情地拋棄了歐也妮,而一心要和名門貴族攀親。歐也妮默默地忍受了命運一次又一次地打擊,她幽居獨處,仍然過着清冷、孤獨的生活。

關於《人間喜劇》:

巴爾扎克共寫了九十多部小說,總稱爲《人間喜劇》,廣泛地反映了法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突出的主題是:金錢萬能,金錢萬惡。巴爾扎克緊緊抓住金錢主宰一切這一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塑造了一個個利慾薰心的典型人物,寫出了一幕幕人間醜劇。恩格斯說:《人間喜劇》“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的歷史”,是“現實主義最偉大的勝利之一”。《人間喜劇》中較有名的作品有《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幻滅》《貝姨》等。

小說主要情節:

葛朗臺搶奪梳妝匣──逼死妻子──哄騙女兒放棄財產繼承權──臨終抓取鍍金十字架。這些情節刻畫了主人公的性格,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記敘順序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括描寫葛朗臺佔有金子的執著和愛財如命的守財奴本質。

第二部分:(3─43自然段)寫葛朗臺奪取女兒梳妝匣的情景。

第三部分:(44─84自然段)寫葛朗臺剝奪女兒財產繼承權的經過。

第四部分:(85─100自然段)寫葛朗臺之死和至死不變的性格。

作業:

分析葛朗臺的人物形象,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2002年5月13日上午第一節

人物形象分析:

虛僞、兇狠、愛財如命、貪婪成癖──資產階級守財奴的典型形象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巴爾扎克曾對各色各樣的貪婪做了透徹的研究。”確實是這樣,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葛朗臺就是其中的一個。無限的貪慾和極端的吝嗇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他就是金錢的化身,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追逐金錢和積累金錢,他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玩弄金錢,除了對金錢的癡情外,他沒有任何別的感情。他除了佔有金錢,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他像只老虎,張着血盆大口,隨時準備鯨吞別人的財富。在索漠城中,人人都被他“鋼鐵的利爪”抓過。這種貪得無厭的拜金主義,使他變成一個毫無感情,毫無心肝的冷酷無情的怪物。

文章一開始,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對葛朗臺的性格作了深刻的分析,並用他內心獨白,進一步刻畫了他看金錢比性命更寶貴的心理特徵。

接着轉入索取女兒梳妝匣的描寫。葛朗臺本來是拿定主意巴結、誘哄歐也妮的,但一看到金梳妝匣時,佔有金子的慾望和殘暴猙獰的嘴臉就不可遏止地暴露出來:“瞪着金子的眼光”“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形象逼真地表現了守財奴見錢眼紅的醜態(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貪婪、殘暴。太太哀求,女兒以死相護,而葛朗臺都無動於衷。“太太暈過去了”,一聲驚呼,財產繼承權問題才猛地使他冷靜下來,才決心實行自己“拿走”了的“主意”。於是又改變態度,又是許願,又是發誓──愛財如命,虛僞狡詐。(拿金路易送給女兒,一拿,一收兩個簡單動作,鮮明表現人物性格特徵)(高潮)

妻子因葛朗臺極端冷酷、自私和貪婪的人生哲學而離開人世。請醫生兩段對話,活畫出葛朗臺虛僞、吝嗇的性格。口口聲聲表白自己多麼愛妻子,可問醫生的第一句話是“要不要花很多的錢”(資產階級把金錢凌駕於一切之上),他表面上愛的是“人”,實質上愛的是“錢”。他瞅着女兒,彷彿她是金鑄的一般(資產階級家庭關係的金錢化)。

然後,這個守財奴便研究如何從女兒手中騙取屬於她的金錢。在全家戴孝的日子裏,他不顧女兒的悲痛,迫不及待地要女兒辦理放棄財產繼承權的法律手續,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葛朗臺更是緊張而又狡猾。歐也妮答應簽字時,葛朗臺“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當公證人克羅旭告訴歐也妮將“一無所有”時,葛朗臺一方面聲色俱厲地阻止:“別多嘴,克羅旭!”一方面再也不顧裝模作樣,“抓起女兒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說“一言爲定”,惟恐女兒翻悔變卦;當遺產權到手後,葛朗臺興奮得發了狂,他熱烈地擁抱她,還說:“你給了我生路,我有命啦!”最後,赤裸裸地說出了心裏話:“不過這是你把欠我的還了我,咱們兩訖了。”“人生就是一場交易”,這是守財奴的哲學,什麼“體貼”、“溫柔”、“慈祥”統統是假的,所謂父女之間的感情就是金錢關係,無怪連深知葛朗臺的克羅旭都“驚呆”了。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這段至理名言,守財奴作了生動、形象的註釋。

葛朗臺晚年得了不治的瘋癱病,可是他守財奴的性格一點兒也沒有改變。金錢就是他的生命,金錢就是他的靈魂,即使他到了做“臨終法事”的時候,一見到鍍金的十字架就想把它“抓在手裏”,這“駭人的姿態”也就要了他的命。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最後完成了貪婪成性,至死不變的醜惡形象,使人難以忘卻。(可用《儒林外史》嚴監生死前因多點一根燈草遲遲不肯瞑目加以對比)他臨終給女兒的遺囑,更是入木三分地刻畫了這個守財奴要錢不要命的特性。

寫作特點:

㈠、豐富而逼真的細節描寫:

細節的真實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重要原則之一。葛朗臺是守財奴的典型,作者藉助於一連串的富於表現力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他的性格特徵。

如:葛朗臺搶奪金梳妝匣┐

拿、收金路易├貪婪、狡詐

太太昏後葛朗臺的一番話┘

他怕太太死,怕女兒繼承財產,因而百般奉承;自己嗜財如命,一毛不拔,關鍵時刻忍痛許諾太太以祭桌,以一百金路易,這是葛朗臺最大的代價。

妻子病後,葛朗臺對醫生說話時,首先問:“要不要很多錢?要不要吃藥?”還說:“即使要我一兩百法郎也行。”葛朗臺就是這樣把金錢看得比妻子的命更爲重要。妻子完全是他的“金錢至上”的人生哲學的犧牲品。

臨終前用手摸摸口袋的鑰匙,睜開眼睛就轉向密室,幾小時地盯着金子,搶鍍金十字架→圍繞着葛朗臺“看到金子,佔有金子,就是葛朗臺的執著狂”的本質特徵來寫的。是下面13處描寫的綱。

13處描寫葛朗臺的眼神,每一處都表現了這個守財奴的特徵:

⑴“檢視着”,內心描寫,人在莊園,心在索漠;眼睛看着葡萄藤,心裏盤算着如何剝奪女兒的繼承權。實際上是視而不見,“檢視着”是對葛朗臺的嘲諷。

⑵“瞪着”形象傳神地表達他對金錢的貪婪不僅毫不掩飾,而且近乎瘋狂可怕。

⑶“老盯着”反映了葛朗臺正處在高度的戒備狀態,一旦財物到手,他是決不會輕易放掉的。

⑷“望着”權衡得失,估摸對方的決心,可看出守財奴的奸詐。

⑸“看着”兩次看着,說明他權衡得失的再三反覆,也說明他貪慾的強烈和態度的執著。

⑵─⑸寫出了葛朗臺的心理轉化,爲貪圖更大利益忍痛放棄眼前利益。

⑹“幾小時望着她”寫了望的時間久,眼神的慈祥,表明極端的虛假,他要哄騙女兒。“差不多”三字巧妙地指出這一點,“瞅着”他所看到的已經不是女兒,而只是金子,傳神之筆。

⑺兩個“轉”寫出了他的極度緊張,女兒能否上鉤,成了對他性命的判決書,揭示他內心卑鄙骯髒。

⑻“望”本身不帶感情色彩,但對比上文“轉”看出他奪取勝利後的神情變化。

⑼“輪流瞧着”他的眼睛不得安定,因爲他怕別人偷他的錢。

⑽“轉”入木三分地點明錢是他的精神支柱和歸宿。

⑾“幾小時用眼睛盯着”反映他貪慾至死不變。

⑿“目不轉睛地瞪着”他似乎死去幾小時,而鍍金的十字架銀鑲的聖水壺一出現,他眼睛竟“立即復活”,可真是一大奇蹟。

⒀“看不見”臨死之前還要看一看金銀財寶,面對跪在面前哭泣的女兒卻“看不見”,是並非眼神的眼神,與死不瞑目形成強烈對比(財迷入骨)。這一對比告訴我們:葛朗臺根本不是人,他沒有絲毫的人性,他是資本主義金錢世界產生的怪物。

守財奴葛朗臺虛僞、狡詐、愛財如命、貪婪成癖的特性,通過這13處生動傳神的描寫,逼真地顯露出來,巴爾扎克不愧是一位藝術大師。

㈡、富於個性的性格:

葛朗臺的語言,三句話離不開金錢,一看就知道是葛朗臺的語言。魯迅先生在《看書瑣記》中說過這樣一段話:“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小說對話的巧妙,以爲並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葛朗臺是一個靠不擇手段的投機鑽營的箍桶匠,他的話,如“兩訖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賬”、“美麗的金洋”、“這交易划得來”、“大利錢”等等,完全符合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投機商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他虛僞狡詐、厚顏無恥的本性,也在自己的語言中得到了傳神的表現。

侷限性:

1。巴爾扎克畢竟是資產階級的作家,他對葛朗臺醜惡的靈魂的揭露是深刻的,但對人物行爲的動機解釋是唯心的,對財富的佔有慾,是資產階級的特徵所決定的,而作者解釋爲是葛朗臺“執著一念”。

2。把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說成是“潔白的羔羊”,沒能從本質上看透他們的靈魂仍然是資本主義的。(從藝術效果上看,母女倆和葛朗臺對比,收到了強烈的效果。)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形象缺乏真實性,沒有說服力。

3。存在宗教幻想和掩蓋資產階級剝削等消極因素。

作文參考題:

1。人生是一種交易嗎?──談談人生的意義

2。人應該追求什麼?──從葛朗臺的“癡情”與“癖好”說起

3。葛朗臺老頭臨死之前

4。葛朗臺的“交帳”

5。葛朗臺與嚴監生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