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設計大綱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課文背景知識】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設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後又舉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後調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縣尉,不久召回朝廷爲監察御史裏行(見習御史)。“永貞革新”時,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貶爲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後,改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病死貶所。

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創作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類。這些作品大都作於作者被貶永州的十年期間。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貶爲永州司馬。內心抑鬱愁苦。永州僻遠而多山水之勝,作者寄情山水,形諸筆墨,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遊記。這些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寫之中,抒寫了他的不幸遭際和他對於現實的不滿。他描寫山水之樂,一方面藉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時也曲折地表現了他對醜惡的現實的抗議。《永州八記》最爲著稱。

 【字詞綜合運用】

生詞

居是州 這

是歲元和四年 這年

意念乎與浙氣 閒適的樣子

悠悠乎與灝物者形容衆多豐盛

蒼然暮色 灰白色

緣染溪 沿

斫榛莽 用刀斧砍

  【重點難點講解】

重點

《始得西山宴遊記》從“始得”二字着意,寫西山的怪特和始遊時的心情,在敘事描寫中,流露出作者孤傲高潔的性格和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

文章從自己被貶永州,常懷恐懼,乘閒暇尋山訪水寫起。作者介紹了他與同伴遊山玩水的盡情隨意和無拘無束。這醉而臥,臥而夢,不知消解了作者多少抑鬱與憂憤,換來了多少欣喜與忘情。因爲只有這醉,才能充分體現這娛情山水之樂。以上這些泛泛之敘,寫出了作者數年來在永州遊山玩水的相同經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永州,遍遊山水,無遠不到的人,卻還不知西山的怪異和奇特,這驚人的筆鋒陡轉,不僅爲下文正面描寫西山的怪特作了巧妙的鋪墊和有力的渲染,也極大地引起了讀者的興趣,真是引人入勝。

難點

文章的第二層具體記述宴遊西山的經過和感受。作者按照初望、細望、遠望的順序,層次井然地展開了描寫。雖無一句是直接描寫西山,卻又句句可見西山之奇特。面對如此怪特的西山勝景,作者興奮異常,全然沒有了往日帶罪之人的恐懼,忘掉自我,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他從這壯美的景色中,盡情的暢飲中得到了真正的解脫。透過這盡情與物神遊的宴遊之情的抒寫,我們不難看出,平日的作者是何等的抑鬱寡歡,惆悵悲憤。無怪乎作者在開篇便道出“恆惴慄”之苦。正因爲如此,作者是一再強調此次出遊纔是真正的遊覽——始得西山宴遊。因爲,登山臨水不單是爲了遊賞勝景,更重要的是可以寄寓情懷。

  【知識延伸檢索】

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勢一蹶不振,藩鎮割據日益嚴重,加上宦官專權,朝政昏亂,土地兼併加劇,社會危機重重。以王叔文、王俖爲首的革新集團,在順宗的支持下,進行某些社會改革,推行“內抑宦官,外製方鎮”(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免除苛稅繁賦等具有進步意義的政策。柳宗元積極參與了改革活動,成爲革新的中堅人物。憲宗即位後,在宦官和一些藩鎮的反對下,革新派被殺或被貶,革新活動徹底失敗。

柳宗元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某些進步的歷史觀。在文學上反對六朝以來重形式輕內容的駢儷文風,與韓愈一道倡導古文運動,他主張“文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認爲“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楊評事文集後序》),同時要“輔時及物”(《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柳宗元既重視文學“明道”的社會作用,也重視文學的“文采”。他說:“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楊評事文集後序》)。他寫了不少優秀的散文和寓言、山水遊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藝術上也表現出獨創精神,對古文運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從這篇散文中我們看得出來,柳宗元的山水遊記,較之魏晉以來吳均、酈道元等人的同類作品,在描寫細膩和情景交融兩大方面大大前進了一步,他以生動逼真的描寫,清秀流暢的文筆抒寫了自己的豐富情感,拓展了散文的表現範圍,使山水遊記散文更臻於成熟,爲我國遊記散文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課文閱讀指導】

課文翻譯:

我自認爲是獲罪之人,住在這個州中,總是恐懼不安。空閒時,就會慢慢的散步,任意的遊玩,每天同情趣相投的人攀登高山,進人深林,或沿着迂迴曲折的溪水一直走到盡頭,幽僻的泉水,怪異的石頭,沒有覺得遙遠而不去的。每到一處,就用手分開草,席地而坐,喝盡壺中的酒而大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過去,睡着了就做夢。心中想到的,夢裏也有相同的情境。睡之後就起來,起來就回家了。原以爲凡是這個州中有奇異形態的山水,都被遊覽過了,卻未曾瞭解西山的怪異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們因爲坐在法華寺西亭上眺望西山,才指點到它,並認爲它很怪異。於是讓隨從跟着,渡過瀟水,沿着染溪,砍掉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長得茂盛的茅草,直到山的最高處才停下來。攀引着登上山頂,岔開兩腿(坐着躲着)盡情遊戲,就(好像見到的)各州的土地都在我們的席子下(似的)。那高低的情勢,或像山谷一樣空曠,或像溪谷一般低深,像小土堆,像小蟻穴,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哪一個能夠躲避隱藏的。縈迴的青山,繚繞的白雲,向外與天邊接近,四下裏眺望渾然一體。然後才知道這座山獨自屹立,和小土丘不是一類的。(我)飄飄忽忽的與天地之間的大氣一起飄蕩而不能到達邊際,淋漓暢快的與創造萬物的上天遊覽而不知道停止。拿起酒杯斟滿酒,東倒西歪的要醉了,而不知道太陽落山了。蒼茫的暮色從遠處襲來,直到什麼也看不見了仍不想回家。精神凝聚安定,身體得到解脫,與大自然合而爲一。這之後才意識到我從前還未曾遊覽過,遊覽(只是)從這時纔開始。所以作這篇文章來記述(這次遊覽)。這年是元和四年。

 【課文結構分析】

爲僇人→恆惴慄

概寫 遊→上、入、窮→醉→臥→夢→歸

望西山→異之

特寫 過、緣、斫、焚→窮山之高而止

四望:岈然窪然→尺寸千里→外與天際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寫了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只好寄情山水,聊以忘憂,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的闊大,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懷。

  【課文寫作特色】

先抑後揚。作者先寫心情“恆惴慄”,雖四處出遊,“幽泉怪石,無所不到”,但最終都是“傾壺而醉”,醉而臥、臥而夢,覺而起、起而歸,心頭的.愁苦、憂傷揮之不去,只好借酒澆愁。接着寫偶識西山,“始指異之”,便急切地“窮山之高而止”’極目四望“岈然窪然”“尺寸千里”“外與天際”頓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前抑後揚,使人耳目一新。

【詞句品味鑑賞】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一篇遊記,全文只有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概寫作者跤貶永州之後,心情鬱悶,“恆惴慄”,只好寄情山水,聊以忘憂,“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便寫出了作者寄情山水以解憂的心態,至於“上高山、人深林、窮回澳”,“披草而坐”,均以“傾壺而醉”作結,看來山水也難以排遣心中的鬱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作者貶官後情緒低落,憂傷可見一斑。

第二段特寫遊西山。作者偶“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於是急忙“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窮山之高”,其急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登高一望,豁然開朗”岈然窪然”、“尺寸千里”、“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於是心胸一下子變得曠達開朗,所有的煩悶,憂傷一掃而光。此刻“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身心完全解脫,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同步達綱練習】

一、翻譯

1. 以爲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2.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窮。

3.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二.《始得西山宴遊記》作者 是 (朝代)著名 家,本文是他被貶永州後寫的第一篇山水遊記。我們還學過他的另一篇是 ,其系列遊記合稱爲

【創新能力訓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圍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菜青燎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爲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爲之文以志。

1.對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命僕過江(於是) C.斫榛莽(砍)

B.始指異之(手指) D.外與天際(接)

2.對下面加點詞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岈然窪然:(像深山,名詞作狀語)

B.攢蹙累積(積累到一起)

C.山之特立(獨立出衆)

D.縈青繚白(青:青山,白:白雲)

3.下列各句中的“之”與“故爲之文以志”中“之”相同的一項是()

A.窮山之高 B.山之特立

C.始指異之 D.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4.用“/”劃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5.用原文語句填空

(1)寫作者赴西山覽勝過程的句子是 、 、 、 。

(2)寫西山遼闊壯美的語句是 、 、 。

(3)寫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與自然融爲一體的語句是 、 。

6.列舉任意一組駢句。

、 。

7.本段文字適用最多的兩種表達方式是 、 。

  【學科滲透訓練】

西山十記

①香山跨山居巖,以山勝者也;碧雲以泉勝者也。②折而北爲臥佛,峯轉凹,不聞泉聲,然門有老柏百許森立,寒威逼人。③至殿前,有老樹二株,大可百圍,鐵桿謬枝,虯碧葉結,迂羲回月,頓風宿霧。④霜皮突兀,千癭萬螺。⑤怒根出土,磊塊潔曲,叩之丁丁作石聲。⑥殿墀②周遭數百丈,數百年來不見日月。⑦石墀整潔不客睡。⑧寺較古,遊者不至,長日寂靜,若盛夏晏坐其下,凜然想衣裘矣。⑨詢其名,或雲婆羅樹,其葉若疏。⑩予乃折一枝袖之,俟入城以問黃平倩,必可識也。⑾臥佛蓋以樹勝者也。⑿夫山剎當以老樹怪石爲勝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麗。⒀三剎之中,野人⒁寧居臥佛焉。

[提示]

本文是袁中道《西山十記》中的記五。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北京香山附近三大名寺的秀麗風光,並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方法。

1.從事理看,文中第③句中的“百圍”的“圍”指的是 。

2.第③句中“屯風宿霧”的意思是:()

A.風當屯,霧當宿,形容枝多。

B.使風屯聚,使霧停宿,形容枝葉繁密。

C.風要停,霧要散,形容葉密。

D.使風停息,使霧消散,形容枝葉繁密。

3.對第⑧句中“凜然想衣裘矣”分析不正確的是:()

A.這是誇張的說法,用來說明古寺樹木參天,人跡罕至,“環境幽靜清。

B.這是誇張的寫法,用來襯托婆羅樹枝葉繁密,遮天蔽日。

C.這是對比的寫法,夏日炎炎都穿皮衣,藉以說明古寺環境淒涼。

D.這是比喻的寫法,通過盛夏和嚴寒的鮮明對比說明婆羅樹的枝葉繁密。

4.劃分停頓:

臥佛蓋以樹勝者也。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樣的見解?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1.以爲大凡這個州中有奇異形態的山水,都被我遊覽過了。2.(我)飄飄忽忽的與天地之間的大氣一起飄蕩而不能達到邊際,淋漓暢快的與創造萬物的上天遊覽而不知道停止.3.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

二.柳宗元 唐 文學家,《小石潭記》“永州八記”

【創新能力訓練】

1.B 2.B 3.D

4.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5.(1)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伐。(2)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3)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6.施施而行,漫漫而遊7、描寫,抒情

【學科滲透訓練】

l.兩手拇指食指相合圓周長2.B 3.A 4.臥佛,蓋以樹勝者也,5.天下樹當以老樹怪石爲勝,而不在其整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