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抓重點詞,感受詩境。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這樣,學生體會了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到孩童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以讀爲本,增強教學效果。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繫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爲一體,啓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意境,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

創設情景,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着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爲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教學中,學生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我給學生上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新課《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告訴小朋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會。伊琳娜動手一做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朗志萬告訴她——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要用心聽,用心想,懂得動手實踐的道理,並感受到動手做的樂趣,明白動手做的意義,喚起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爲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啓發,我主要從“用心品讀,讀中感悟”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兩方面來進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用心品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進行文本對話的主要途徑,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並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與文中主人一起苦惱、一起快樂。如在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科學家的瞭解與看法,從而明白科學家是個很優秀、很了不起的人。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並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然後同桌之間讀一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而後,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體會兩個小朋友對這個問題堅信不移的態度,從而引出伊琳娜的疑問,明白動手做做的意義。在伊琳娜發現朗志萬的話錯了時,讀出她生氣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讓學生講講發現自己受騙後的感受,再說說讀這句話時應用什麼語氣。通過老師範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小組內讀一讀的方法,學生很快就從讀中體會到了伊琳娜生氣的心情,並感受到了伊琳娜敢於向科學家提出錯誤的勇氣。最後理解朗志萬說的那段話,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後再大聲朗讀,說說自己從他的話中讀明白了什麼。這樣,學生不會脫離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課文來思考問題了。

正是有了這些不同形式的朗讀,才讓學生緊緊地圍繞着文本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昇華了情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讓課堂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

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不是很難,但要讓學生通過課文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明白“動手做做看”的實際意義,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課上,我先準備了一條金魚和一個杯子。在讀完伊琳娜的疑惑後,帶領學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萬的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並說說看到實驗結果時的心情。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在學完課文後,我再一次將一個有趣的話題拋給學生:有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在杯子上面放一張紙,再把杯子倒過來,請問會出現什麼情況?A、水會全部倒出來。B、水不會倒出來。學生看完後,爭議紛紛,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選擇要動手做做看來證實自己的答案。從而喚起了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將內容進行了拓展,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效果還不錯。但也出現了幾個不和諧的地方,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與改進。如,在引導學生讀出伊琳娜生氣的語氣時,我提醒學生可以想想平時生氣時會做什麼動作,用表演的形式來朗讀這句話。有的學生就加上了一些粗魯的動作或不文明的語言,這樣反而過火地強調了伊琳娜的生氣,也教給了學生不好的行爲習慣,起到適得其反的結果。在引導學生理解朗志萬最後說的那段話後,我出了“()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這樣一句話讓學生仿照“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學生說:“小偷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自己試試看。”我當時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正確的引導,導致後面幾個同學也出現說偏題的現象。如果我及時引導說:“朗志萬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是有一定權威性的人物,他說的話一般人都會相信的。小偷的話當然不可信,他是一個壞人,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話。要在括號裏填有一定權威性的人物才行。”我想學生聽了後,也一定能夠及時明白題意,就不會這樣的課堂尷尬了。

提高語文教學素養,培養語文教學機智,是我在今後工作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做得更好。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用優美的語言引導他們 進入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去感受、去領悟小蟲子的美好。我還特別注重培養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設置問題“你還對什麼昆蟲感興趣?”“你想變成什麼昆蟲?哪裏比較有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給孩子練習說話的時間,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生字中先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認識生字,教 給學生思考、合作的方法。利用上課時間查字典,是在培養孩子們一種學習用字典的學習習慣。整節課堂多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如推薦書目,真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使之由“學會”變成 “會學”。

但是還存在着不足:

1、教師應更有一種情感的帶入性,讓孩子們對所學更感興趣。

2、指導朗讀和讀文節奏稍顯拖沓,可以適當提高速度。

3、鼓勵方法,調動全體積極性。

在今後我還會繼續努力來提高我的教學質量。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難忘的潑水節》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

《難忘的潑水節》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破水祝福,同慶盛大的節日。

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於是,我課前查找了些資料,向學生詳細講述了周總理的生平,瞭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引導着孩子們去尋找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無限的崇敬。然後我們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沒有絲毫的特殊,從而感受總理偉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孩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噴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於課文的朗讀,我的示範過多,以至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個性化的朗讀較少,除了最後兩個自然段的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數是孩子們學着我的朗讀模式進行的,另外,在課堂上,我應該採用播放記錄片的形式,更加直觀和感性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樣對於孩子們的感情鋪墊將更有效,能更好地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發揮作用。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單元的主題是以傳統文化爲依託集中識字。主要安排了《俗語》、《有趣的成語》、《對聯》和《詩詞曲名家》四篇課文。讓學生在識字、識詞的同時積累豐富的語言和實踐資料,初步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學時我注重朗讀,對課文內容如詞語、典故等的理解不求全求深,先背誦下來,留待日後再去慢慢回味、消化。本單元仍以識字教學爲主,我在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所學過的識字方法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熱情。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字典老師”是要教會學生部首查字法,這是二年級訓練的一個重點,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正確的查字典的方法,並調動學生主動運用字典識字的熱情。培養動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我們把查字典的步驟給學生講清楚,讓每個孩子都掌握。但是查字典有個熟練的過程,這就需要練習。在這一點上,二(1)班盧老師的做法非常好,我們組裏的老師都採用了這個方法。在每一課的預習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對生字的預習動手查字典,需要寫清楚生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幾畫、在字典中的頁碼、字的讀音、組兩個詞。一開始,學生十個生字查下來用時一個小時,孩子覺得作業時間長了,家長也不理解。我們及時給家長講明這樣做的目的,得到了家長的配合,每次作業給孩子看着時間,並簽上時間。經過兩週的訓練,孩子查字典的步驟熟練了,用時由原來的一小時減少到30分鐘,而且準確率大幅提高。現在孩子們寫作業,寫週記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字,都習慣拿起字典了,我感覺這是我們這單元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家戴嵩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感情朗讀、以讀促悟爲主線,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較好的體會到了大家戴嵩的虛心精神:

1.從課題入手,瞭解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教學纔能有所收穫。因此,我在揭題、讀題後,問學生:家是怎麼樣的人?學生說:家是會的人。我追問:會的人都能叫家嗎?學生笑着舉起了手:很本領的人才能叫家;很出名的人才能叫家。我又問:寫字很厲害的人叫——學生馬上說:書法家。接着學生說出了:科學家、發明家等。短短的談話,爲家在學生心目中豎起了不平常的地位,爲下文的學習,爲感受家的謙虛,打下了基礎。

2.從“著名”入手,走進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學中,我從“著名”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家?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用“一就”說話,進行了語言的訓練,邊練邊讀,讀好文中這句話。通過老師的簡筆,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義的理解,爲感受家的優秀品質,再一次埋下了伏筆。

3、從對話入手,讚揚家。

正當學生入情入境,認爲家的無可挑剔的時候,教師及時引導:當家沉浸在大家的稱讚聲中時,人羣裏出現了刺耳的喊聲,讓學生像小牧童一樣讀一讀小牧童的話,然後問:說說你喜歡?爲什麼?交流後再回到課文,看看戴鬆是怎麼做的?品讀對話,有感情的讀好對話,讓學生深刻感受戴嵩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優秀品質,並對戴嵩說出發自內心的稱讚:戴嵩,你真了不起;戴鬆,我爲你驕傲!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小牧童的大膽率直,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設計理念】

着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從而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樂於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2.在比較辨別中學習新字,複習舊字。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閱讀現代詩《一個石頭小姑娘》。

4.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夥伴合作辦的牆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一”活動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自己發現。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

2.詞語減肥,交流發現。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給詞語減肥後,發現新詞:大小 深淺 高低 長短 粗細 多少(都是反義詞

3.全班交流,歸納發現。全班交流後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4.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5.展示智慧新發現,拓展練習。生活中你還發現有哪些這樣的反義詞?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如: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進進出出、裏裏外外、走走停停……

6.讀一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7.選擇5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8.採取多種遊戲方式說反義詞。

[設計意圖]

這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組詞規律的練習,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兩組詞,雖一字之差,但詞性和詞意卻大不相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現在,我們到字詞遊戲宮去看看吧!

(2)小組內互相合作,說說你有什麼發現,你又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3)小組彙報

①表示蔬菜一類的詞:蘿、茄、菇(與蔬菜有關)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詞:燉、燒、烤(與“火”有關,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扒、扛、揀(與“扌”有關,都含有動手幹活之意。)

④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跺、踢、跳(與“?”有關,都含有動腳的意思。)

(4)、想想說說

①再說幾個表示蔬菜一類的詞:──────—(與蔬菜有關)

②再說幾個表示“煮”意思的詞:────—(與“火”有關。)

③再說幾個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與“扌”有關。)

④再說幾個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與“?”有關。)

2.我會填。

①審題。說說題意。

②說說每組詞有什麼不同點。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組內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詞語。

④全班交流。啓發學生說說還可以填什麼詞語,鼓勵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⑤選擇自己喜歡的短語說一句或幾句話,教師鼓勵創新。

⑥拓展練習, 創設情景說話:如

風光秀麗的黃山──────;川流不息的汽車──────

⑦ 獨立完成作業。做好後同桌可互相檢查。

購( )評( )破( )拾( )

溝( )坪( )玻( )給( )

拎( )甸( )續( )錢( )

鈴( )句( )讀( )線( )

3.我會讀。

(1)自讀詩歌。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詩歌。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詩歌。

(4)練習給詩配畫:你覺得該畫什麼?

(5)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意圖]

本環節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引導學生自己練習生活體驗來思考、應用新知識,引導小學生自己合作交流,這正是新課程“促進學生髮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教學反思]

教是爲了不用教。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自己會學。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語文終究姓“語”,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形象不能是課本的翻版,而是充滿個性思辯和衆人智慧的個性化知識體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空間的知識框架。活動的開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認知的歡樂,讓學生在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活動方式中不斷將知識積累、儲存。因此,本設計意在搭建一個活動平臺,老師和和學生一起開動“知識快車”,教學活動中學生先將自己的收穫裝入“小成果袋”內,然後再有選擇地“買票上車”。這樣的活動,貌似無序,但卻會有很多內在的規則支持着有序的運作,學生會成爲真正的知識主人。《語文園地》的教學設計更應如此。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再現情境

(1)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導入。

(2)小組討論:他該怎麼做?爲什麼?

(3)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①記下小龍的名字。②不記。

二、提出建議

(1)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爲正方、反方。

(2)選出一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後,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1)陳述觀點。

(2)自由辯論。

(3)教師總裁、小結。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這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優化。教師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學生的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小學生動腦、動嘴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口語交際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爲學習的合作者。這一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爲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爲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爲自己動腦動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樣的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原來那種教師強調“注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這就是注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需要說明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文雅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第 三 課 時

一、展示臺

1.讀讀學習小夥伴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2.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3.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4.你想爲集體做些什麼?

5.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

在聯繫生活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過交流和展示,來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報”。

1.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2.“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1)先自由準備

(2)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最佳推銷員。

(3)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三、粘貼學生的小報作品。

[設計意圖]

引導小學生交流生活體驗,組織小學生“推銷小報”比賽。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小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體驗是成功是快樂。這種超越和溝通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教完本課後,我靜心反思,感覺本節課是成功與失敗並存,困惑與憂思同在。

一、教學重點突破得比較到位,難點的突破稍欠火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和感悟。

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我把它定位在體驗畫家戴嵩的著名上。爲了引導學生直接轉入正題,在導入部分,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戴嵩是一個怎樣的畫家?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說出了畫家的著名。然後,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默讀課文的前4個自然段,尋找能體現畫家著名的句子或詞語,學生很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答案。然後在反覆朗讀中體會畫家的著名。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領他們入情入境。

爲了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入情入境,我特地創設了三個情景。一是在品味商人和教書先生對畫家的稱讚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也在圍觀的人羣中,你會怎麼誇獎畫家戴嵩呢?假如我就是畫家戴嵩,請你誇一誇我的畫,好嗎?要誇得不一樣,我很願意聽到不一樣的讚揚聲。(生誇讚,師相機點評:謝謝你的誇獎!謝謝你的鼓勵!你真會誇獎人!你說的話我愛聽!你說得我心花怒放!……)此時此刻,多數同學不僅能入情入境,而且還學會怎麼誇獎別人。二是當牧童發出“畫錯了,畫錯了”這一刺耳的聲音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場人的表情並展開想像:那些呆住了的人會怎麼想?畫家戴嵩會怎麼想?如果老師在場會怎麼想?這時,學生想像的野馬在奔騰,不少人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既較深刻地理解了畫家的著名,也爲下文感悟畫家的優秀品質做好了準備。三是師進行情景表演,學生觀看並練習說話。當戴嵩聽了牧童的話後,他會怎麼做?我又當了一回戴嵩,表演瞭如下動作:走到桌邊,鋪開畫紙,拿起畫筆,胸有成竹地做畫,學生看後,我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只見戴嵩……一會兒……一會兒……這一情景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又讓學生活用了課文的語言,可謂一舉兩得。

3、在引領學生感悟人物品質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真正的戴嵩是會有什麼表現呢?請大家讀一讀餘下的內容。你從戴嵩的話中體會出了什麼?從哪些詞上體會出來的?”講課時,我光盯着“你從戴嵩說的第一句話中體會出了什麼”了,忽略了對戴嵩另一句話的重視,而戴嵩的慚愧、道謝與拱手動作的描寫也是能充分說明戴嵩虛心的重要證據。因此,學生說了半天,提不到我想要的點子上,學生雖然也能從“很願意、請、和藹”這些重點詞上體會到畫家的真誠、禮貌與虛心,但在這個地方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因此,我總覺得這個地方處理得不很妥當。

二、細節上關注不夠,教師的過渡語方面應注意衍接和錘鍊。

1、教師的用語隨意性太強,需加以錘鍊,寧少勿爛。

2、各環節過渡語的設計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教師的過渡語不容忽視,它不僅能將學生非常迅速地從一個情境引到另一個情境,而且,還起到轉移並專注學生注意力作用。學生能否非常投入地解決下面要解決的問題,與過渡語的恰當與否息息相關。在創設情景讓學生紛紛誇讚完戴嵩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正當戴嵩被大家誇得心花怒放,有點欣欣然、飄飄然、暈暈乎乎、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時,一個刺耳的、與衆不同的聲音傳了過來。“畫錯了,畫錯了!”(指導學生讀出刺耳、讀出炸雷一般的感覺來)這是本節課中我設計得最爲滿意的一個過渡語。它不僅引領學生由紛紛誇讚的熱鬧局面走向那個“石破天驚”的衆人都呆住了的場面,還自然而然地指導他們對牧童的話進行了有滋有味的朗讀。而在感悟戴嵩的品質時,我的渡語如果按王燕老師所說,“聽了牧童的話,戴嵩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態度怎麼樣?”可能既節省一些時間,又使難點的突破變得簡單。

三、我的困惑與憂思

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的兩眼一直在關注着所有的學生,關注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我發現,課堂上,當我激情滿腔地啓發、誘導、鼓勵他們發表個人見解時,有一部分同學基本上沒有舉手的跡像,也沒有與我做眼神的交流,好像這一切都與他們無關似的,多次努力,終未成行。段老師課後提醒我,這部分同學課堂上不發言,課後也這樣嗎?哪是啊?這些小傢伙課後跟他的小夥伴們說得歡着哩!這應該還是教師的原因。怎樣才能使這些沉默者樂於張開金口呢?這是我的困惑所在!我也聆聽了老師們的意見,正在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找春天》是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充分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學生分組展示、欣賞收集到的春天的圖片,教師:同學們從這些美麗的圖片中,找到了什麼季節呢?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看後我讓學生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說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裏?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這樣,我開始運用“創設情景,感染氣氛,情景朗讀”,讓學生對生活中沒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師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師共享生活的快樂,並對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一邊導看一邊導思。利用先進的媒體資源刺激了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學習慾望。

利用資源,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文中的字詞。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學會書寫。課上,我充分運用遠程資源,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以及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課堂,而是在生活,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指導學生的書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提醒,再板書演示,但是通過遠程資源中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對生字的整個書寫過程有一個動態的瞭解,生字的筆順掌握得比較牢固,並且通過整潔美觀的漢字展示,學生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豪放美觀,對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強調,因此學生記憶深刻,其示範作用不可忽視。

藉助資源,誦讀感悟,體會意境。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脫”“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爲什麼把小草說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學生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生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說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說“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像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導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情節曲折有趣。講述的是卡羅爾在爸爸的幫助下用登廣告的辦法得到許多貓,後來又用廣告的辦法送走了許多貓,最後卡羅爾終於有了自己的小貓,這件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課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質樸、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

本文在低年級是初步接觸閱讀課文。在教學思路上,我力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於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還是很膚淺,這得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上完本課後,學生學習效果還是不差,興趣挺濃厚的,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程序,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貫穿”閱讀過程。

“理解、記憶、速度”等。《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的略讀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這篇閱讀課文,故事篇幅大,但內容通俗易懂。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了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學,可以合作。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由“扶”到“放”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與學習夥伴交流,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與樂趣。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默讀”採用分層將“默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爲後面的幾篇默讀、略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設立較淺的閱讀問題。說說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有趣?(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回答問題時,不用一字一句地細細地讀,而是要跳躍性地快速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做標記。與問題無關的段落可以不讀。有趣的地方作作標記。如、第5自段,卡羅爾與小貓的對話寫得很有趣;第7自段,一位叔叔送小貓的樣子像變魔術一樣,寫得很有趣;第10自然段,小貓的頑皮寫得很有趣;第17自然段,小貓與卡羅爾的親熱過程寫得也很有趣。)

二、對於低年級,識字是重難點。

針對我班學生實際情況,已經有識字的能力。爲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與自主性。引導學生“圈、演、比、看、猜、找”等閱讀中識字方式。(圈生字、演動作、比字形、看插圖、猜字謎、找近、反義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漢字的奇妙有趣。通過分析字形,演一演既認識了生字,又理解了字義,一舉兩得。)

三、在緊扣默讀的感悟中,做到真正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自悟其“趣”初次默讀

整知全文;第二次默讀,畫出覺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第三次默讀感受卡羅爾的心情如何變化。採用分層法,將“默讀”進行拓展到生活的層面中閱讀。環環進、環環練、環環扣、將“默讀”貫穿於每個孩子的心中。

本文雖然修飾語少,抒情也少,但並不乏味,這是因爲本文恰當地安排了人物的對話。這些質樸的對話語言不只是簡單地告訴我們他們說話的內容,而且是通過人物所講的話,可以看出他們的動作、神態,感悟他們的內心世界。文中送貓的小男孩,小女孩的語言簡潔而樸素,從表面看說明了他們是來送貓的,但從他們的兩次對話中,卻讓我們看到了卡羅爾的美好心靈。更能感受到動物與人的和諧相處,可見寫好對話,可以使文章妙語生花。(這個環節,我重點提示了怎樣才能寫好人物對話。一是要想清楚誰和誰說話,因爲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二是要根據寫的事情,用質樸的語言進行合情的描寫,這樣的文章或是寫出的一段話,纔有極強的感染力。)

這裏鼓勵學生讀書不放一難。如、卡羅爾的情感隨小貓的到來與離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能從中體會到什麼。(當她得到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小貓時,卡羅爾笑了;當她的小貓又被帶走時,卡羅爾傷心;當她發現小貓伯洛從廚房裏出來時,高興得大叫……從卡羅爾的情感變化中,可以看出卡羅爾是個活潑開朗、執著善良、有愛心的小女孩。)

總之,在教學本課時,本人滲透了在寫人,敘事之中蘊含着爲人處事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不能單靠一篇課文能取得成效,“實施”是教學的策略。要日積月累,在閱讀練習中薰陶感染,逐步深入學生心靈,像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着“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熱愛春天,願意去觀察,發現。

重點難點:認記生字,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方法:以讀爲主,以讀促悟,以讀帶記。

教學用具:媒體資源:課件《找春天——教學演示課件》,課文範讀視頻《找春天》,Flash動畫《找春天——生字學習》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讀識字

(一)教學課件引入

播放課件《找春天——教學演示課件》中關於春天的視頻《春天》、《春天的活動》及圖片系列《春天來了》,要學生說說早春的特點。

師:春天剛剛到來的時候,腳步輕輕,若隱若現,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們必須留心觀察,纔會發現春天的蹤跡。當我們發現春天的時候,心裏一定會蕩起一陣驚喜,體驗到發現的快樂。讓我們先讀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裏發現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播放課文範讀視頻《找春天》,讓學生在聽讀的同時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並注意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自讀或小組合作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後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發現了什麼。

2.在小組裏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記住生字。

二.合作交流

1.小組派代表彙報本組認識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利用Flash動畫《找春天——生字學習》,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選取生字進行全面的總結性學習。

三、品讀領悟

1.讀着課文,你感受到“我們幾個孩子”是懷着怎樣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讀第二自然段。

2.讀第三自然段,能讀出什麼?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帶着這個問題反覆讀課文,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體驗發現的快樂。

4.帶着欣喜的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

5、朗讀練習

可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挑戰讀。

6、配樂朗讀,讀出感情

播放課文範讀視頻《找春天》,創造氛圍。師生一起跟隨視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在課前播放課件《找春天——教學演示課件》中的動畫及視頻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穀》,使有時間及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對春天得到感性認識。

四、鞏固延伸

(一)複習

1.同桌抽讀、檢讀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選讀課文,自主積累,練習背誦

1.展示讀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說說自己讀後的體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可以讀讀背背,可以讀讀抄抄,也可以試着默寫。

3.背誦課文。

4.個別抽背。

(三)、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

2.擴詞練習。

3.重點指導“溪、搖、野、躲”四個字,注意提示和範寫容易寫錯的筆畫和部件。

4.學生練習。

(四)、同桌合作學習,完成“找找說說”的練習

(五)、遷移運用,拓展想象

播放課件《找春天——教學演示課件》中的動畫及視頻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穀》等,學生思考出自己在春天裏的發現,然後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

1.展示讀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說說自己讀後的體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可以讀讀背背,可以讀讀抄抄,也可以試着默寫。然後讓部分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積累的詞句或段落。

3.練習背誦課文。

4.畫出自己在春天裏的發現,然後寫一句話。、

5.齊唱《春天在哪裏》的歌曲,在想象中結束教學

板書

1、找春天

小草

野花

樹芽

解凍的小溪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本文充滿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讀起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清新活力。教學本文,不僅要引導學生從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發學生到大自然裏去尋找、發現春天。孩子們已經對春天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些生活積累同樣可以讓孩子們對這篇課文有很好的感

性認識。課前要先引導學生聯繫以往生活經驗,聯繫以前所學課文,回憶春天的有關特徵。上完了這一課,感覺已經按既定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較活躍。以下是我覺得自己做得較好的方面:

一、把識字、寫字教學貫穿在課堂的始終。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我在設計教學時着重考慮在教學中如何落實“識字寫字”這一點。由於在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認識了生字,因此在這課時識字的任務主要是複習鞏固。反思這一課,對識字的鞏固時間是比較充足的。在課伊始,我就利用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讓學生開火車認讀,以檢查生字讀音,並注意糾正錯誤的讀音。接着,我把“我會寫”生字組成的詞也一起出示,讓學生齊認讀。生字不斷的復現,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然後,我把課後“讀讀說說”這道習題展示出來,讓學生認讀漢字,並把它們組成不同的詞。在課中,我也注意引導學生複習、理解生字。如:在理解:探出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詞時,我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了詞的意思,並及時提醒學生觀察字形,鞏固了對字形字義的認識。課結束前,我利用了的六、七分鐘我時間指導學生寫“溪、搖”兩字。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寫字基礎,寫字前,我讓學生分析這兩字的結構特點、相像之處,再讓學生說說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接着教師再示範講解。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

二、設計巧妙,以讀代講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儘量減少提問設計,以讀代講,儘量做到以讀爲本,把讀貫穿在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學習1、2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聽老師範讀,從聽讀中體會孩子們的心情。我問:“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裏體會出來的?”接着,我抓住兩個“!”指導學生讀第1段,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指導讀第二段時,抓住“脫”、“衝”、“奔”、這幾個動詞,讀了孩子們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課文3-7自然段是重點段,學習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反覆習地讀,個別讀、齊讀、做動作讀、比賽讀,以求達到熟讀成誦。第3段也是理解的難點,我採用了變序教學,先品讀4-7自然段,再理解第3段,突破了難點。我問學生:“我們在田野裏找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讀3-7自然段,把我們看到的景物劃出來。”根據學生的彙報,我及時出示4-7段,藉助圖片讓學生理解,並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春天的美。接着我再過渡引出第3段,問:“爲什麼說‘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先讓學生動作模仿害羞的小姑娘的樣子,再引導學生聯繫下文來理解:春天剛來時,小草才探出頭,小花只有一朵兩朵,春天的特徵不明顯,所以要仔細找才能發現。“我們仔細地找呀!找呀……”教師以語言描述,設置情境,又把學生引導到背誦4-7段中。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有密度。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在3-7段教學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想,把我們找到的春天的景物劃出來。在第8段中,我讓學生標出找春天的動作詞。學習4-7自然段後,我讓學生從這幾段中找找語言規律。能幹的學生髮現了“(),那是春天的()吧?”我讓學生進行仿說訓練,訓練設計由易到難,有梯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我又抓住最後一段的“……”引導學生想象,“作者省去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你能幫忙找一找嗎?”讓學生用“春天來了,我看(聽、聞、觸)到了。”練習說話。

通過一系列的讀、想、找、說、背,對學生進行訓練,如果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我想對學生語文能力會提高很快。

這節課當然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指導朗讀不夠到位,學生沒能讀出春天的美。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在課前的檢查瞭解中,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響亮、整齊,但太過整齊劃一,聽起來沒有抑揚頓挫之感。在課堂上,由於怕自己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在指導讀書時沒有花過多時間去指導學生怎麼美讀。學生讀起來還是改變不了以往的朗讀習慣。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多發揮自身富有感情的範讀,讓學生去模仿,學生朗讀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這也更能體現老師以生爲本,教得紮實。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纔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爲,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爲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6、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的課後反思

這次的“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是我校第一次在全校青年教師中舉行的以考覈青年教師真實教學水平爲主要目的的大型教學活動。這次活動旨在測試各青年教師的真實教學水平。它從得知上課的內容到正式上課中間只各了短短的一天時間。這一天。老師們要在沒有教學參考、教案參考的情況下,獨立把握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學生在課堂的各個訓練點,並撰寫出教案。相信每個老師通過這次的活動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個準確的定位。本次活動能夠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培養教師對教材的獨立把握能力,發掘自身的尚未發揮的能力,展現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對課堂的駕御能力。

本人在這次活動之後,也得到了很多的啓示。

本次上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實驗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泉水》一課。課文的開頭有這樣段話明確指出這篇課文的設置目的:希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心,自覺地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夠幫助他人完全解決問題,也要伸出熱情的雙手。因此,本人將這個思想教育作文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希望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對幫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種敬佩和贊同,並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學生在今後能指導他們自己的行爲。同時,在二年級階段的學習中,生字教學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因爲是開課而忽視或省略了這個比較難教的部分。基於這樣的思考,本人希望這次的課能夠在落實基礎知識的教學基礎上,體現新課程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

本堂課在教學程序和教學環節的設置上,力爭能使學生始終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能夠使學生始終愛讀、愛說、愛想象,師生關係平等和諧。由此,本人在教學語言的設計上,採取輕鬆的、詼諧的、親切的語氣和學生交流,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從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對果樹和泉水對話的想象上,本人問:“泉水,你想對梨樹說什麼?”,“蘋果樹,你想讀泉水說什麼?”等,使學生身臨其境,彷彿他們就是果樹、就是泉水。由此擴展到對“泉水還會經過,哪裏幫助誰?”的想象說話時,學生自然而然的進行了合理的想象,說得合情合理。另外,在認讀新詞語的時候,本人用課件實行了一場競賽:和屏幕上的小朋友競賽。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非常踊躍。這樣,本人從學生的角度運用了童趣的語言,和學生親切地交流,成功地實現了讓學生願意讀,願意想的目的。

新課程對學生的通過學習掌握學習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視,強調學生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要求課堂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實現“從課堂走向生活”,一小見大。本人在《泉水》這篇課文進行設計時,已經充分地考慮了這一點。但基於這堂課是第一課時,從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仍十分重要出發,決定第一可是側重語言文字訓練,而將訓練學生能力這個方面的訓練放在第二課時。就算這樣的設置使第一課上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於學生來說,他們實實在在地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第二課時本人的安排是要學生對這則故事編一個小小的課本劇,加深他們對課文的要義的理解,對無私幫助他人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希望通過表演能使他們在無形中背會課文,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表演之後,插入課外的一篇文章,同樣是童話的形式,但從另外的角度理解了幫助人的崇高精神,又使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詞句。最後,將課文中所要體現的精神擴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要求學生能給自己的同桌寫一句話,說說他曾經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好事,並對他加以表揚。

當然,從這次的獨立備課上課中,本人也發現在朗讀時對教學方法的處理還不到位,顯得呆板,重複,“朗讀要體現層次”這個原則還沒有做好。即使和過去比已經有所進步,但仍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快地提高。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核心提示: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媽媽和託利亞都把雨衣給了五歲的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媽媽和託利亞都把雨衣給了五歲的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薩沙不這樣認爲,他以自己的行動(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一、以讀爲主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本課教學時,我讓學生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着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二、想象體驗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我讓學生對比兩處寫野薔薇,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實踐來理解其中詞語的意思,從而感受到薔薇從美麗動人到可憐無助的變化。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

三、聯繫生活

當學生讀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我讓學生假想,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薇的旁邊,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親身感受,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啓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我還讓學生說說什麼又是最弱小,你又會怎麼做呢?

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學時或許是我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或許是我語言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不夠,沒有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只有少數幾位同學舉手發言,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育效果,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繼續努力。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1、爲了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語文,紮紮實實地理解詞語,這一課中,我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說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於是我問: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麼刨根問底?接着我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在讀了幾遍課文後,我再問:川川總是在幹什麼?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着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針對川川最後說的話,我讓學生猜想川川長大後想幹什麼?叔叔是怎樣獲得那些知識的?以此引導學生動腦想和動口說,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2、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比如:

⑴叔叔告訴川川岩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叔叔看到小魚不僅開心而且還特別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⑵叔叔講到岩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埋着煤礦,哪裏藏着鐵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說是鑽石、有的說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課文中的學習夥伴讀到“岩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課外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並進行交流展示,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

4、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岩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岩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岩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之後讓學生看老師準備的岩石書。學生們驚詫不已,之後再來分角色讀文,學生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爲很值得推介。“我知道”的內容是爲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在結尾的地方我設計了擴展性訓練: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什麼巧妙的地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有更好的指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朗讀訓練的時間略長,以至於後半節課的理解課文環節顯得急追猛趕,並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當我問出: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是書?有的孩子還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叫學生回答,阻礙了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錯誤。

在以後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