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上冊《藍色的樹葉》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上冊《藍色的樹葉》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導語:《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很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講了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下面是其說課稿,歡迎參考:

小學二年級上冊《藍色的樹葉》說課稿

一、 把握《課標》,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爲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爲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以學生爲本,讓每個學生都能用心去想,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去着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學習,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思維廣度,同時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生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習語文的重點,識字是學生再學習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學習本課時,要求會認“鉛”、“盒”、“皺”等9個生字,會寫“注”、“課”、“鉛”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思考課文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3、注意課文中描寫人物表情和動作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教師用問題導入新課,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兩個小女孩的心態;讓學生思考“我想對林園園說……”的部分,替課文補充一個不同的結局。本課採用合作式學習爲主,實踐學習爲輔的教學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能夠體會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態,感悟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2、 培養學生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質。

3、 能夠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

重點和難點

緊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重點,突破課文難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爲樂爲美德。

“李麗爲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教學突破

對本課的拓展式學習,不必把教學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評和說教上,而要結合具體實例,如現實生活中一些助人爲樂的英雄事蹟或雷鋒叔叔助人爲樂的故事,用實際的生活作爲教學材料,使學生學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 訓練思維,說程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啓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爲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爲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體現課堂上的.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自主識字

1、 圈記生字,自學生字。

2、 師生共同學習生字。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學生自讀,讀通課文

1、 學生逐段讀課文。

2、 教師指導朗讀,如長句要注意停頓、斷句。

(五)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着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質疑啓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爲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七)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法的興趣和慾望。口語交際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髮表一點新思想,談一點新見解,說一點不一樣的話,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在課後的學習夥伴提示“我想對林園園說……”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擴展。這一擴展性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件事情進行說理和評論,也可引導學生結合一些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

(八)呼應拓展,開放學習

趁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興致高昂,要學生給課文補充一個不同的結局,真正做到“興趣寫話”。這個寫話練習,憑藉“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讀、說、思、寫於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餘的講解,訓練紮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三、 促進發展,說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結合文中的兩幅插圖就更理解內容,學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四次對話,着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結合課後學習夥伴的話題,實現由讀話到說話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於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 培養能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啓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3.課後交流入門法

每篇課文後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文最後一段“林園園爲什麼臉紅了?”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突破重點和難點後,根據學習小夥伴提出的問題,聯繫實際,暢所欲言,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着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