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猴子種果樹》優質教學案例

《猴子種果樹》優質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教材解讀:

《猴子種果樹》優質教學案例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盲目聽信他人意見,不斷更改自己的種植計劃,最終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設計理念:

1、注重朗讀感悟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有助於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並將之內化、積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在朗讀的方法上給予指導,朗讀過後的評價也應注重藝術性,這不僅對學生的朗讀活動進行評價、指導,而且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2、先扶後放,合作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重點指導學習二、三自然段,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四、五、六、七自然段,然後全班交流評議。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既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探究,評價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教學準備:

頭飾:猴子、烏鴉、喜鵲、杜鵑;習字冊、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揭題質疑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猴子種果樹》。

板書課題

2、教學生字“猴”:

你怎樣記住“猴”字? 指名答 描紅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一種自主精神,一種懷疑心態,一種探索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變“要我讀”爲“我要讀”。)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朋友們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學生各自練讀課文。

要求:(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根據學生讀的實際情況板書不易讀準的詞語,師生共同正音,並指導讀通句子。

4、以小組爲單位,商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力求正確、流利。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機進行生字詞的正音,有的放矢地進行新詞教學,既節約了時間,又能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鞏固字詞。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集體協作的樂趣。)

  三、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現在你們能回答開始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歸納填空,

出示:猴子先種______樹,後來等不及,改種_____樹,又等不及,便改種______樹、______樹,結果________________。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應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讓學生交流開始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能有效地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歸納課文大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自主識字

1、學生各自認讀課文後的生字,不熟的字借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全班交流。把你的'好方法說給大家聽。 描紅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字、寫字能力。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識字,避免了識字教學的高耗、低效。第斯多惠說過:“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因此,在識字教學中,給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鼓勵學生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有創意的識字方法,不僅避免了每個字同一種記法,還可以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詞語:澆水、施肥、耐心、成活、拔掉、改種、等不及、不着急

2、一分鐘內自我檢查訂正。跟同桌說說,你找到寫錯別字的原因了嗎?

(默字的目的不是爲了懲罰學生多抄多寫,而是爲了讓學生更好、更有效地記憶生字。默寫完後請學生自己翻書訂正,並與同桌交流,即減輕了學生默字罰抄的負擔,又提高了識字的效率,久而久之,學生每寫錯字就會自主地找原因更正,而不是機械地死記。)

  二、過渡

上節課,我們知道猴子先種梨樹,後來等不及,改種杏樹,又等不及,便改種桃樹、櫻桃樹,結果什麼樹也沒種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猴子種果樹》。

板書:梨—杏—桃—櫻桃—什麼樹也沒種成

(這樣的過渡語,既幫助學生回憶了課文的內容,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課文情境,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各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指名回答)

(2)、師:梨樹苗的成長是不需要每天都澆水、施肥的,可是猴子爲什麼這樣做呢?(指名回答)

(3)、指導朗讀:猴子想吃果子的心情多麼急切啊!你能把猴子的這種心情讀出來嗎?各自試試看。(各自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讀書不僅要讀出字面上的意思,還要透過文字讀到人物的心裏去,這一環節讓學生思考,猴子爲什麼天天去給梨樹苗澆水、施肥,使學生體驗猴子的內心世界。)

2、學習2、3自然段。

(1)、過渡: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2)、出示2、3自然段內容,各自輕讀。

(3)、指名答: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

師講“農諺”。

學生自讀烏鴉的話,思考“梨五杏四”的意思。

板書:五 四

(4)、教師扮演烏鴉,範讀烏鴉的話。

小朋友,烏鴉的話是什麼意思?

(5)、指名答

你現在就是這隻烏鴉,請你對猴子說說這段話,注意把你的意思讀出來。

師生評議

(6)、聽了烏鴉的話,猴子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指名答 板書:等不及

請你讀出猴子的心急來。師生評議

(7)、分角色朗讀2、3自然段

同桌練讀,指名幾桌戴頭飾賽讀,師相機進一步指點。

(8)、師小結:沒有耐心的猴子等不了五年的時間,所以它梨樹沒栽成。

3、學習4、5自然段

(1)、請小朋友自己讀讀4、5自然段,你有什麼發現?(與2、3自然段結構相似)

(2)、你能讀懂嗎?

4人小組互相交流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3)、全班交流:說說猴子爲什麼杏樹又沒種成。

板書:三 也等不及

(4)、練讀課文。(4人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指名幾組試讀,師生評議。)

4、學習6、7自然段。

(1)、各自讀

(2)、讀懂了嗎?請把你讀懂的通過朗讀告訴大家。評議

(3)、師小結:桃樹要等三年才結果,猴子還是等不及,於是他拔掉桃樹,種兩年結果的櫻桃樹。板書:還是等不及 二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爲主,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七自然段這兩部分與第二、三自然段結構相似,內容簡單、淺顯,因此,教學時由扶到放,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大膽交流的能力。)

5、學習第8自然段

引讀,猴子哪裏知道__________,一年幾年___________。

板書:難栽

6、學習第9自然段

(1)、引讀:就這樣,這隻猴子_____________。

(2)、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板書:一事無成。

  四、總結全文

1、小朋友,現在誰能聯繫全文,說說爲什麼這隻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

2、送小朋友一句話:欲速則不達

3、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話想對猴子說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討論時,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教師應尊重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心聲,教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點撥。)

  五、作業

熟讀課文後,同學習小組的同學一起演一演這個故事。

  六、板書設計

22 猴子種果樹

梨------杏------桃------櫻桃------什麼樹也沒種成

五 四 三 二

等不及 也等不及 還是等不及 難栽

(板書設計展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示了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

 自我評點:

1、授之以漁,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是爲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爲學習的主人。《猴子種果樹》這篇課文的2、3自然段與4、5和6、7自然段的內容相近,結構相似,因此,教學中,我以2、3自然段的學習爲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說說猴子爲什麼沒種成杏樹,最後落腳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上,並讓學生互相評議,學生個個都成爲了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生字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採用自己認爲最好的方法記憶字音、字形,並把自己富有創意的記法告訴給其他同學,這樣,他們學得輕鬆、快樂,記得也會更深刻。

2、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應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而文題是文章的“窗戶”,猶如傳神的眼睛,教學中在題目處設置疑問,往往能抓住文章的主線,統領全文,因此,課的一開始,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如:猴子爲什麼要種果樹?他種了什麼果樹?是怎樣種的?結果怎樣?學生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通讀全文,找出答案,這樣便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研究猴子種果樹的過程,即“他是怎樣種果樹的”這一問題,帶領學生精讀課文,瞭解猴子盲目聽信他人意見,不斷更改種植計劃的錯誤做法,體驗猴子的沒有耐心、急於求成,最後落得個一事無成的結果。最後,通過讓學生聯繫全文說說爲什麼這隻猴子什麼果樹也沒種成,再回歸整體,並通過“你有什麼話想對猴子說”這一問題提升主題。

3、注重朗讀、積累

朗讀是學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開篇須讀,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讀課文,力求全體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後再開講。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以朗讀的方式來檢驗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做到以讀代講,甚至熟讀成育誦,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