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1

第四組的課文中大部分課文的對話比較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指導朗讀對話的基礎之上再去理解課文就順理成章了。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

在低年級階段,教師的範讀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必要手段。在學習《坐井觀天》一課時,檢查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朗讀缺乏感情。於是我進行了一次範讀,把青蛙的傲慢自信、自以爲是的語氣誇張處理,學生雖然已經對課文內容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學生的情緒立刻調動了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進行朗讀練習。我又趁勢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朗讀,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語氣也非常準確。課文不用講解學生就明白了。

《小棗樹和小柳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這幾篇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流利之後,分別提出一個把握文章結構和思路的問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再對人物的對話進行指導,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指導符合學生的需求,又不至於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字裏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領着學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師生間的深切情誼,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鞏固複習的形式教學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集中識字,以和漢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將文中的生字集中呈現出來,開展自讀,糾正;指名讀,糾正;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接着以教師說謎語,學生猜字的形式識記生字的模樣,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學生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而後我出示了一首兒歌讓學生認讀:踮起腳尖,走進小院,放下書包,給樹除草。牽牽小手,唱唱兒歌,笑聲甜甜,不覺疲倦。本首兒歌中涵蓋了本課所要認識的6個生字。在有趣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學生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學生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在語境中識字,加強生字的再現與刺激。在本課教學中,那首兒歌的出示,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一個生字在課文中學生能準確認讀,放到另一語境中學生照樣能準確認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生字教學的成功之處吧。將生字放到不同的語境中進行認讀,不僅可以鞏固漢字,同時還可以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爲呢?

但是在引導學生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學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學生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學生的朗讀呢?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比賽?還是……我曾經做過很多嘗試,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響應你的永遠是那幾個朗讀基礎好的學生。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3

第六組教材,是進行情感教育、實現情感陶冶、培養美好情操的依託。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重點對學生進行了練筆的訓練。重點是仿寫《假如》,通過對24課《日記兩則》的學習和輔導,引領學生進入日記的寫作。

  一、關於仿寫《假如》

首先抓住詩歌的結構和內容進行學習,再次找出詩中優美的短語進行朗讀積累。這兩個環節都是對學生的仿寫進行指導。

  二、關於寫事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在學習《牀前的氣球》《日記兩則》一課時,引導學生關注:日記可以包括哪些內容;怎樣把一件事寫明白。

  三、關於日記的格式。

根據以往學生寫日記在格式上出現的問題,在這次進行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這次的文章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之處,引出日記的格式,然後我在黑板上畫好的日記格子裏,一邊板書一邊講解格式,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4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爲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裏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

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

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

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的。

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衆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節,因爲時間關係,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爲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把說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爲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隨筆5

回顧一個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實踐,我本着全面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力,實踐水平的高素質的現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現將教學方面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聽課,認真備課,善於反思

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爲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

 二、緊抓作業批改,注重後進生輔導

作業的檢查和批改,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開學以來,我一直堅持作業的認真批改,這不僅有利於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對於個班裏的學困生,我一直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在給學生談理想,談目標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重視讀和說的訓練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於數學,語文教學要求語言文字教學和情節,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文字教學顯得尤爲重要。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我認爲,在低年級"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爲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語文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體現一個人的睿智,思維敏捷。現代語文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教學生由詞說到句,再由句說到段。給學生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同學都有"說"的慾望,勇敢地暢所欲言。在有話說的基礎上,教給同學一些說的技巧,用不同的詞語或語句表達一種意思,怎樣有順序地,不零亂的表達自己要說的話。同時,叫其他同學學會聽,能夠評議同學的發言。如:我教如何保護小動物時,首先就播放小鳥在林中自由的飛來飛去,讓學生聽鳥鳴聲。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動物被捕殺,引導同學們積極思考。儘量照顧發言面的廣,讓全班同學都能得到鍛鍊。集體討論同學提出的保護動物的方案行不行,爲什麼 說出理由來。對同學們的發言合理的及時表揚,不好的給予指正,鼓勵他的勇氣,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對於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平時發言很少的同學,能講幾句,就給予表揚,相反,成績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要求能用新學的詞語,有順序,有感情地表達。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現同學們的表達能力有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增強了。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光煥發忽視,那就是"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讀"的要求,首先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讀完後,能弄清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其次,用"讀"來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再次,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再來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經常溫習功課,以後的學習纔會覺得較輕鬆。

課程改革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舊有的一切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發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課程改革實驗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活力,我將繼續努力,與學生在課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