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

教學要點:

一、本單元是一個說明文單元,《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說明文,其餘則有一定的說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單元教學,要學生了解什麼是說明文。

三、學習本單元,要理清說明文的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四、學習本單元后,要學生學習寫作說明文。

教學時間:23課時

11 中國石拱橋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列出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容。

3.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制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結構。

2.難點:課後思考練習題三,以形象的語言介紹一種事物。

學法指導:引導?自讀?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小黑板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常常用橋樑來比喻友誼,因爲是友誼就像橋一樣把兩個人連了起來。可見橋是在沒有路的地方搭起來的路。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樑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年後才採用弓形拱的。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二.簡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有。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於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報》,文筆通俗易懂,爲讀者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及新中國成立後的發展,讚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三.檢查預習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弧形 拱橋 陡坡 勻稱 惟妙惟肖

2. 讀了本文,你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之處?

四. 初讀課文,看看作者寫出了石拱橋的什麼特點。

1. 提示:請同學們找出哪些段落是寫趙州橋的,哪些段落是寫盧光溝橋的?聯繫課後思考練習題一,填空。

2. 學生讀,填空,教師巡視指導。

3. 總結:

名稱 位置 修建年月 結構特徵

趙州橋 橫跨在河上 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 1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 2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面三刀個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橋結構均勻。

盧溝橋 位於永定河上 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 由11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是一座聯拱石橋。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第 二 課 時

一. 複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 聽寫

2. 說說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二. 細讀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樣說明石拱橋的特點的。

1. 爲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一個趙州橋,一個盧溝橋,這種說明方法叫做--舉例子。

2. 在寫趙州橋和盧溝橋時,作者列舉了許多精確的數字,這種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數字。

3. 爲了讓人們更清楚的認識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的語言很具有邏輯性,例如課文第五自然段,在寫趙州橋時,先介紹了橋的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再分四點用數字分別說明。層次性很強。

4. 作者在介紹兩座橋時,既抓住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又注意到了它們之間的不同點,請同學們找出來。(共同點是都介紹了地點,修建年代 ,及它們的結構特點。不同點是在介紹趙州橋時順便說明了橋的設計者,介紹盧溝橋時作馬可?波羅的話來讚揚其高度的技術成就和藝術價值,還介紹了盧溝橋的的特殊歷史價值。這不但使行文有所變化,而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三.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最後兩段。

1. 第九段寫什麼,怎樣寫?(文章又分三點解釋了到得如此輝煌的建築成就的原因。先寫再寫最後寫)

2. 最後一段寫什麼,怎樣寫?(介紹瞭解放後我國石拱橋的修建情況,列舉了我國修建的世界最長的獨拱石橋--長虹大橋、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鋼筋混凝土拱橋--(雙曲拱橋等,說明了我國橋樑事業取得的巨大成績。

四. 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行文簡潔、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聯繫課後思考練習題二)

五. 聯繫課後思考練習題三,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說明的事理解釋清楚。(我們常說用白紙寫黑字,黑板其實就是一張黑色的紙,用白色的筆來寫。我們把一張黑色的紙放大,再掛起來,就是一張黑板。)

第 三 課 時

一、完成課後習題。

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語言介紹一種事物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概括說明

一般: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中國:歷史悠久,形式多樣

具體說明(舉例)

趙州橋:現存最古老 獨拱---37.4米(當時最長)

設計科學,施工巧妙

盧溝橋:聯拱---265米

石獅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具有紀念意義

教學後記:學生對中國石拱橋的構造等的認識把握得較好,對文中的說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錯; 但對說明文的多種順序出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認識有難度。

12 橋 之 美

教學目的: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或依據課文內容繪製幾幅 圖畫。(體現橋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 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 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問題.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爲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繫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 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爲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

(出示學生繪製的四幅圖畫)

四人小組討論: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長橋一般建築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角度來判斷。

美句賞析。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第 二 課 時

一、完成課後習題。

二、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爲規範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板書設計:

蘆葦石橋-感覺舒暢

細柳拂橋-令人銷魂 橋在不同的環境中

橋之美

長橋臥龍-宛如史詩 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風雨廊橋-形式獨特

教學後記:學生對橋與具體環境和諧一致才產生美術美這一不同的審美方法及從不同的角度

去欣賞美這一審美觀點有較好的理解,但對具體的意境的想象有些欠缺。

13 蘇州園林

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瞭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2、 認知目標:學習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

理解課文說明語言多樣性。

教學設想:

1、 學習重點:總分式的結構和生動嚴密的語言。

2、 教學方法、手段:利用幻燈等直觀式教學手段,便 於學生理解課文。對學生掌握總分式結構進行學法指導。課堂教學力求講練結合。

3、 預習要求:

(1) 粗讀課文,給預習提示中加點的字注音,標註小節。

(2) 思考問題:《故宮博物院》一課介紹御花園時稱進入蘇州園林,由此可見蘇州園林地位如何?(從文中找答案)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過《故宮博物院》,其中介紹皇家御花園時稱進入蘇州園林,爲什麼皇家園林要和小小蘇州城的園林相仿?今天我們學習的《蘇州園林》會給 大家一個答案。(板書課題、作者)

集體朗讀預習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介紹:葉聖陶,蘇州人,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徵有體會。

2、蘇州園林的特點:富有詩情畫意,是藝術品。

3、學習重點:說明語言嚴密生動,運用總分式的結構。

展標:總分式的結構,嚴密生動的語言(分行板書教學目標)。

二、 檢查預習:

1、 字詞注音:請同學順序讀出,用幻燈片打出正確答案,集體朗讀兩遍,標註到課文中。(補充的當堂注音)

軒榭、重巒疊嶂、丘壑、嶙峋、鏤空、薔薇。

補充:相間、斟酌、模樣、對稱、庸俗、闌干。

2、 回答思考問題,導入課文學習:(預習佈置粗讀課文)

請學生回答思考問題,也就是我上一課就提出的問題,請學生用文中的語句回答: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三、 分析總體結構

1、 上面同學回答的很正確,就是課文第一小節聽這句話

板書:各地園林的標本。這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地位。

下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看這一節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課文最後一節說不止這些卻又不再多寫了,爲什麼?

開頭總領全文。結尾留有餘地,給人回味。

板書:不止這些。

2、 那麼蘇州園林有什麼獨特之外,可成爲各地園林的標本?我們學過說明一個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請同學們集體朗讀第二節,找出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務必使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板書: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爲了說明這個特點從哪向個方面說明:(四個講究)。

板書: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映襯近景遠景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

這樣力求完美,目的是什麼?願遊覽者如在圖畫中。

3、 請同學們速讀3-6節,看看依次寫了什麼?和我們剛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3-6節依次照應第2節中的四個講究。

4、 僅從大處講究能稱得上是完美的圖畫嗎?不能,還要從小處注意處處體現畫的完美。速讀7-9節看看要注意什麼?

7節:圖畫美 8節:圖案美 9節:色彩美 (板書)

5、 從3-9節4個講究、3個注意我們可以看出課文的主體部分採用哪種結構形式?總說--分說

第 二 課 時

四、 精讀4、5兩節:

1、 根據圖片看課文是怎樣表現出蘇州園林的特點,(4-5節爲主)。

(1) 這一節說明了什麼?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幾句寫假山,哪幾句寫池沼?這是哪種結構形式?1句、2-3句、4-11句,總分式。

(3) 寫池沼除了寫水還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安排?

還寫了橋、石岸、花草、魚。處處寫畫。

(4) 藝術和技術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調換。概念層次高下不同文章重點突出的是前者。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換,爲什麼?

不能替換,感情色彩不同。

小結:總分式結構(中心句-支撐句),說明語言的嚴密性(板書在教學目標上)

2、 自讀第五節回答問題(不討論,根據第四節爲例做)

(1) 結構形式?(怎麼找出來的?)總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說了栽種和修剪兩部分)。

(2) 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描寫、議論、說明。

這些體現了說明語言生動性。

五、 總結:(迴應教學目標,時間允許完成練習)

1、 根據說明事物的特徵安排結構。

2、 說明語言的多樣性體現在:以說明爲主兼顧其他表現形式;運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準確、周密、精確。

練習:課後練習三、四。

六、 作業:抄寫字詞注音,完成課後練習一。

第 三 課 時

〔教學要點〕

弄清文章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結合思考和練習,做幾項練習,扣住基礎知識,提高理解詞義的能力和掌握幾種語言表達的方法。最後一個環節是寫作。不要簡單地讓學生做一個現成的題目,而應進行意在鍛鍊思維的有針對性的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三步:弄清總寫與分說之間的內在聯繫。

問: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樣明確,但作者爲什麼在句子中加上一個狀語似乎呢?豈不矛盾?

老師明確後,學生討論。

問: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後半部分,它與前半部分,與第二段的關鍵句在結構上的聯繫怎樣?

學生口述後,老師明確。

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葉聖陶

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角落的圖畫美

門窗的圖案美

色彩的的諧美

總 分

教學後記: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把握得還不錯,對文章的寫作層次也有較深的印象,但對園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徹。

14 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羣的作用。

二、瞭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築的方位、特徵、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築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爲中心的特點。

三、學習方位詞。

教學設想

一、運用已經學過的關於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可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築羣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築物的特點而定。

三、師生共同總結,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

四、教學時數: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 蟠(páan)龍 鎏(liú)金 玉璽(xǐ) 妃嬪(Pín) 湛(zhàn)藍

上諭(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宮 修繕(shàn) 擊罄(qìng) 詔(zhào)書

2.解釋加點的字:

舉世聞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濱(沿着)

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禍國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閱讀學習重點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

二、速讀,理清結構層次:

1.教師發下示意圖(部分城門、宮殿名稱可預先填上),要求學生依照書上的導遊去遊覽故宮。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把書上提到的城門、宮殿在圖上填全,並用線條和箭頭連結起來,讓學生對故宮的整體佈局有總的印象。

2.提問:故宮的整體佈局分爲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築有哪些?

(學生根據課文第十一段的內容和所填示意圖作口述。)

3. 分析課文結構層次及各部分的說明中心: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第二部分(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模及佈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三、導讀,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麼?

2.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麼?

(前朝--太和殿;內廷--養心殿)

3.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麼?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麼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築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後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徵,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爲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築設計特點。所以建殿於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爲真龍天子,因而處處飾以龍形。

這部分採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後、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4.研讀17-18段,重點介紹養心殿的部分,討論:

(1)這兩段重點介紹了什麼內容?

(2)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3)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明確:這兩段重點介紹了養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的中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採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

四、總結,完成課堂練習:

1.在衆多的宮殿中,作者爲什麼要選擇太和殿和養心殿作爲重點來介紹?

明確: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因爲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文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築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徵,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2.在介紹建築羣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築羣時,分清主次,採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築物的特徵而定。

3.課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各起什麼作用?

明確:2、21段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後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築的分寫,這樣顯得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4.4、11段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總寫,這兩段後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分寫。11段在全文中還起着分界、過渡的作用。

5.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後分再總的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爲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於說明建築物的特徵,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課堂練習:

(1)在( )內填字來完成短語,並按要求歸類:(只填序號)

①規模(宏)大 ②莊嚴肅(穆) ③大肆揮(霍)④重重殿宇 ⑤舉世(聞)名 ⑥(煥)發光彩 ⑦煙霧(繚)繞 ⑧腐朽昏(庸) ⑨龍鳳(呈)祥 ⑩池館水(榭)

名詞短語④⑩ 動詞短語③⑤⑥

形容詞短語②⑧ 主謂短語①⑦⑨

(2)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故宮就是古時候所說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蠻殿。東西六宮的養心殿則是清朝二百年間封建帝王統治活動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層層殿宇,重重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

③課文之所以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是因爲這兩座宮殿規模最大,裝飾最絢麗,能集中體現故宮建築羣的藝術風格。(×)

④《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三篇說明文都是按照先總說後分說的順序說明事物特點的。(×)

3)課後完成揣摩·運用四的練習。

板書設計:

總:位置、整體佈局、總體特點

故宮博物院 分:具體說明故宮主要建築的佈局及特點

總:歷史、現狀、規模及佈局特點

教學後記:學生對故宮的博大雄偉有較好的理解,但對本文使用的空間順序理解得還不是那麼透徹。

15 說 屏

●教學目標

,看註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學生拿着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爲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合作討論回答

(3)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1、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三、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七) 研讀賞析

1、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三、總結拓展

(一)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板書設計:

避免直視

屏的作用: 藝術點綴

可以擋風

說屏 屏的分類:按屏風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巧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

教學後記:學生對屏的知識把握,審美情趣的培養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但對作者的情感體會得不是很深刻。

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

活動目標

較全面地瞭解有關橋的結構、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識。

使學生養成藉助網絡和圖書來查找資料的習慣,掌握做知識卡片和小檔案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課時安排 5課時。

●活動準備

讓學生了解關於橋的力學原理及橋分類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做摘抄並做成知識卡片;學生查找當地各種橋樑、世界名橋的資料,建立橋樑檔案;每人將收集資料裝入資料袋,交給老師打分後,同學相互間交流。

蒐集有關中外名橋的一些圖片或照片,做成課件,上課備用。

將學生分成興趣小組,分別安排橋樑知識和橋樑文化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又細分爲橋樑分類橋樑建材橋樑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橋樑設計等各子小組。小組內的同學設計互動問題,準備好課件,教師參與安排指導。

課後以橋爲內容,各小組自辦一份手抄報,做材料上積累,班內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週左右佈置,讓學生充分準備)

活動步驟

四小組擂臺,各子小組各選派一名主持。利用課餘時間先裝飾教室,美化黑板寫上

標題橋之旅。上課時由老師導人,橋樑競賽活動開始。

■導入活動

宋範與求詩云: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一抹紅。

唐杜牧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每首詩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橋,一處景緻,一個動人的故事。歲月流逝,世事變遷,不

變的是那些橋的風姿,向我們真情訴說今天就讓我們步人橋的世界,一起來感受

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橋文化。

■展開活動

第一輪

由知識小組選派一個主持向大家提問,四小組同學搶答。(對一個加10分)

橋從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幾類?(樑橋、浮橋、吊橋、拱橋)

橋從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幾類?(公路橋、鐵路橋、公路兩用橋、立交橋)

建橋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頭、木材、竹、鋼筋水泥、鋼鐵)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是哪座橋?(是河北趙縣的趙州橋)

現存最早、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哪座橋?(是江蘇蘇州的寶帶橋)

我國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橋是哪座橋?(四元橋)

第二輪

請文化小組派一個同學主持,做必答題。

請四小組各選一名同學,寫出自己瞭解的中外名橋的名字,計時2分鐘。(對一個加5分)

趙州橋、寶帶橋、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

英國泰晤士河倫敦橋

每組一張白紙,組內和議,寫出已知橋的對聯、詩句、成語、俗語,計時3分鐘。(對一個加5分)

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尋萬里橋,山花風葉暮蕭蕭--蘇軾

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歐陽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

長橋臥波、船到橋頭自然直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將橋名與其命名方式連接起來,記時2分鐘連線。(對一個加5分)

a.表揚:安濟橋、績麻橋

b.紀事:蘭亭橋、虎渡橋

c.抒情:銷魂橋、思鄉橋

d.神異:聖女橋、白鶴橋

第三輪

四小組各派一名同學講述一個關於橋的故事,看誰講得清楚。(每個故事10分)

a.當陽橋的故事,

曹操統帥五十萬大軍殺氣騰騰地直奔劉備駐地新野。當時,劉備手下的戰將只有關

羽、張飛和趙雲,士兵不過三千人,難抵曹操大軍。劉備打算率領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

丟下百姓,於是只能日行十幾里路。曹軍追兵日行三百里,終在長阪坡追上劉軍。劉備

眷屬失散,趙雲幾進曹軍救出阿斗,但至當陽橋時卻無力對付敵兵,幸好張飛出現,他怒

喝三聲,嚇死曹將夏侯傑,使曹操也由疑到驚到怕,狼狽逃竄。京劇裏有唱詞:當陽橋頭

一聲吼,喝斷橋樑水倒流。

b.洗耳橋

相傳堯要將天下傳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爲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邊

洗耳,後來就在許由洗耳處,現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橋,定名爲洗耳橋,。 .

c.大渡河上的鐵索橋

d.萬里橋

第四輪

由中外名橋小組選派主持出示名橋圖片,學生搶答橋名、國別、特點或著名的原因。

(答對橋名、國別,一個加5分,如能說出特點或著名原因再加5分)

橋名國別 特點或著名原因

明石海峽橋 日本連接四國和本州島,是世界上最長的雙層橋,跨度 1990米。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中國位於靖江,是中國第一大斜拉索橋,現排名世界第四。有 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稱,埋A地下部分有20層樓深。

舊金山金門大橋 美國連接舊金山市與Marin縣,不是世界最長卻是最著名 一的斜拉索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 土耳其是世界十大名橋之一,跨歐亞兩洲。是歐洲第一橋,狹 長如機翼,長1074米。

寶帶橋 中國位於江蘇蘇州,是現存最早、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

英國泰晤士河倫敦橋、澳大利亞悉尼海港大橋、加拿大魁北克橋、意大利威尼斯里阿爾託橋

第五輪

請橋樑設計組選派一名同學主持。

學生介紹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並說明設計的宗旨。(每人次給所在小組加15分)

小組內交流,推薦高水平有創意的,在班內口頭介紹。當堂設計圖示。

學生評價。

教師總結。

無閡橋:這是一種用微電子鋅片設計的小裝置,以解除人們彼此間的隔閡。適用於

那些性格內向和外界交流極少的人。將此裝置安裝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幾秒鐘後,人真

實的想法就會被採集整合,不會涉及人的隱私。對方只要輸入簡單密碼,就可掌握被了

解人的信息,對方可同時收錄自己的信息,另一方也可通過輸入密碼的方式,洞察其精神世界,溝通變得更簡單。

地月橋:到22世紀,月球將可能成爲人類的第二家園。在地球與月球間要修築空間軌道,設計成螺旋摺疊式,不阻礙空中日常航行,便於宇宙飛船通行,方便人們走親訪友和到月球旅行。

■活動小結

答案由各主持人評判,做必要的補充介紹,決定優勝組。

同學評出橋樑小博士和最佳橋樑設計師各一名。

老師小結: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的談說橋: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歷經2500多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總總的板凳,仍讓人歎爲觀止。同時它們也孕育了豐富多彩、其樂無窮的橋文化。

今天我們坐在一起領略了無數名橋風采,十幾年後,或許我們同學設計的橋樑,將入圍世界名橋畫廊。就讓我們一起去跨越時代的橋樑,去構架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橋樑吧。

第三單元複習 抓住特徵 準確說明

內容:

11.中國石拱橋

12.橋之美

13.蘇州園林

14.故宮博物院

15.說屏

課時:5課時

興趣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都有過旅遊的經歷吧,能不能說說在旅遊的過程中都看了一些什麼?

生1:我去過蘇州,那裏的園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說拙政園、留園等。

生2:有一年暑假,我爸帶我去盧溝橋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生3:去年夏天,我們一家去了首都北京,在那裏我們遊覽了故宮、人民大會堂、頤和園等,真是美不勝收。

師:是呀,旅遊能增長知識。你們所說的'拙政園、頤和園等這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它們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衆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正好,我們下面要學習的一個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而且在這一單元我們會接觸到一種新的文體。

生:什麼文體,老師,講給我們聽聽好嗎?

師:彆着急,你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兩段文字,比較一下這兩段文字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文段一:久居北京的老城牆附近,孩提時曾跟小夥伴們一次次踏過那顫巍巍的、透過橋板縫就可窺見濁流的護城河橋,到離城牆不遠的亂墳岡子或農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兒。也曾遇到難得的機會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過那漢白玉砌成的玉帶橋。頭一次見到著名的盧溝橋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在寬闊的長長的橋面上歡叫着來回奔跑,一時顧不上去數那橋欄上據說永遠數不清的石獅。

文段二: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生:我看出來了,文段一在表達上側重於記敘,而文段二在表達上側重於說明。

師:說得對,前者主要是用來記敘的,要求生動傳神,而後者則是主要用來說明的,要求把事物的特徵說清楚。如果我們把前者稱爲記敘文的話,那麼後者我們就稱之爲說明文。它沒有貫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濃郁的感情打動人,不注重細緻入微的描寫、刻畫等。它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我們要向別人介紹某種事物或闡明某種事理,都要用到說明這種表達方式。

難點互動探索

難點問題1 抓住特徵 揭示本質

生:老師,由於我們首次接觸說明文,從哪入手呢?

師:大家想想,我們所接觸到的事物之所以不同,原因何在?

生:那是因爲每個事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特徵。

師:對呀,說明文是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們當然要從認識事物的特徵開始呀。因爲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這是說明文的靈魂,只有特點抓住了,明確了,才能把事物說明白。

生:老師,謝謝您的點撥。

相關知識鏈接

說明事物,不能只說明事物的外部形態,最根本的還在於能夠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或特徵,如它的性質、規律、原理、關係、成因等。如果說對事物外部形態的表面認識還是一種感性的認識,那麼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或特徵則是一種理性的認識。這就必須對具體的感性的材料進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使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範例1 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什麼?

分析:

我們在閱讀說明文時,要認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介紹和解說的。《中國石拱橋》一文緊緊抓住中國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這些特徵加以介紹和說明。

本文先談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再概括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情況,接着以趙州橋、盧溝橋爲具體實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曾取得的輝煌成就。

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一般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多而廣。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紹我國石拱橋的特點(結構堅固,形式優美)、取得的光輝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紹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解答:

文章在介紹趙州橋、盧溝橋時,處處強調石拱橋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點,使讀者產生鮮明的印象。

解題方法鏈接

閱讀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徵,這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最本質、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說明文必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才能介紹清楚這一事物,才能使讀者留下鮮而而準確的印象。

把握了全文的條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說明了事物什麼樣的特徵或什麼樣的事理。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如果說明事物時東拉西扯,不圍繞事物的特徵進行,那麼被說明的事物就會顯得面目不清,說明的目的也就沒有達到。

範例2 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麼?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分析: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這在《蘇州園林》一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文章首先指出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此後就主要從四個方面對蘇州園林的這個共同點作具體解說。

(一)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亭臺軒榭在佈局上絕不講究對稱。作者將蘇州園林的佈局與中國傳統建築作比較,以圖案美與美術畫打比方,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充滿自然之趣的佈局美。

(二)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疊有自然之趣。讓人忘卻其爲假山。池沼則大多引用活水是因爲活水纔有生趣。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往往安排橋樑,講的是因地制宜,印證了前面所說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兩座以上的橋樑,決不雷同。講的其實也是避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細處也不放過,如石岸總是高低曲折任其自然,還佈置幾塊石頭或種上花草。這些安排,使得蘇州園林中的假山與池沼出自人工,卻能宛若天成,這也正是園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花草樹木的映襯同樣着眼在畫意。作者先介紹花草樹木栽種的良苦用心:既講究樹木的錯落有致,又照顧到季節的變化。再介紹花草樹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閱兵式的道旁樹作比較,以古老的藤蘿作例子,說明花草樹木的栽種與修剪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

(四)講究近景與遠景的層次。巧妙運用花牆與廊子,使蘇州園林顯得層次多,景緻深,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展現在遊覽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遊覽者可以領略到移步換景的樂趣,獲得的審美享受也更爲深長。

解答:

課文從遊覽者的角度來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這就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首先從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再從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築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的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解題方法鏈接

閱讀說明文,找出事物特徵要建立在通覽全文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帶着這樣的思想去閱讀分析說明文,才能正確把握其說明順序。

範例3 《故宮博物院》在衆多的宮殿中,作者爲什麼要選擇太和殿和養心殿作爲重點來介紹?在介紹建築羣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徵,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爲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築設計特點。所以建殿於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爲真龍天子,因而處處飾以龍形。寫太和殿:

第5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第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第7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第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這部分採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後、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用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解答:

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因爲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主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築設計的特色──處處體現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徵,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解題方法鏈接

在介紹建築羣時,分清主次,採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築物的特徵而定。

難點問題2 理清順序 條理清楚

生:老師,我們在學習《中國石拱橋》的時候,文章爲什麼要從旅人橋說到趙州橋、盧溝橋,最後又說到現代的橋?

師:問得好,你的提問涉及到說明文如何安排說明順序的問題。

生:老師,你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說明順序嗎?

師:好,說明文在安排寫作材料的時候,要合理地組織材料,這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說明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爲了把事物說清楚,說明文特別講究說明的順序。關於這一點希望同學們一定要記好。

生:老師,我明白了。

相關知識鏈接

常見的說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一般用來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說明文運用時間順序往往突出時間的階段性,每一階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徵。它與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

2.空間順序:一般用於說明實體事物的文章。說明實物的形狀和構造時,或由近及遠,或從上到下,或由表及裏

3.邏輯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理(非實物)的文章。常見的有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構造到功用、由認識到實踐等。

範例1 試分析《中國石拱橋》的說明順序。

分析:

《中國石拱橋》採用的是邏輯順序,它們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點,接着或是以具體實例或是分別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先通讀全文,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a. 石拱橋的外型 。

b. 石拱橋的結構。

c. 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 。

d. 趙州橋的歷史 。

e. 趙州橋的結構特點。

f. 盧溝橋的特點 。

g. 盧溝橋的藝術價值 。

h. 盧溝橋的歷史紀念意義 。

i. 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j. 解放後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 。

明確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的典型傑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這表明文章是按照由一般到個別介紹的

然後,在課文中依次找出所寫的橋名及建成時間。

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

趙州橋:建於公元六○五年左右;

盧溝橋:建於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間;

長虹大橋:建於一九六一年。

明確順序: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說明的。

再有: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解放後興建的各種拱橋則表明是根據橋的建築年代的先後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的。

解答:

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在說明橋樑的結構時,是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有關歷史發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後爲順序。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解題方法鏈接

把握本文的說明內容,根據說明內容從中歸納總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不僅是解決此題的關鍵,更重要的這是理清說明文的說明順序鑰匙,常常使用,有助於提高閱讀說明文的水平。

範例2 蘇州園林中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合稱四大名園,作者爲什麼沒有提到,卻把蘇州所有的園林都寫到了?

分析:

蘇州園林蜚聲中外,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合稱四大名園,即以這些園林而論,它們的建築、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點,這些名園也從而有了各自的風格與生命力。

如何從這些面貌、風格各不相同的園林中概括出共同點來,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從遊覽者的角度,從蘇州園林的給遊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從不同點中找出相同點來。中國園林藝術和詩、畫藝術相通,中國園林一向被譽爲如詩如畫。

因此,作者對蘇州園林的這些個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異中求同,經過比較歸納,準確地抓住了各個園林建築的共同點,並用精練的語言加以說明,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寫個別園林,而給讀者以鮮明的整體感。

更爲重要的是這種共性的取得,還得益於合理安排文章的說明順序。文章在結構層次安排非常巧妙。

一是沒有按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採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先作概括說明,言其共性: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出現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樣就明確說明中心。

二是圍繞中心作具體說明亦即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從主到次,使文章條理清晰。這樣,讀者不僅領略到了蘇州園林的整體美,也獲得了具體感受。

由上所述,反觀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園,印象自然會更爲深刻,使人不僅獲得遊玩的樂趣,還得到了美的陶冶。

解答:

文章對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園略而不提,主要是因爲作者從這些園林中找到了它們的共性所在。在先概括後具體,先主要後次要的說明順序中,其個性的光彩已寓於共性的氛圍之中了。

解題方法鏈接

藝術的感覺是共通的。《蘇州園林》就是將造園藝術與繪畫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本文安排了恰當的說明順序,就將這種如在畫中的藝術的感覺巧妙地傳達出來了。不僅說其形,更是明其神。

範例3 試分析《故宮博物院》的說明順序。

分析:

研習《故宮博物院》,重在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

《故宮博物院》則按照空間順序來介紹的。《故宮博物院》沿着遊覽參觀路線,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有主有次地介紹故宮的建築物和建築佈局。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把握本文的幾個重要段落入手。如課文第2、21自然段以及第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所起的作用來獲得對本文的說明順序的認識。就第2、21自然段而言,它們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後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築的分寫,這樣顯得結構完整,渾然一體;就第4、11自然段而言,它們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總寫,這兩段後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分層。第11自然段在全文中還起着分界、過渡的作用。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就顯得一目瞭然了。

解答:

本文是按照先總後分再總的空間順序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爲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於說明建築物的特徵,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解題方法鏈接

從把握文章的重要段落,抓住顯著的語言標誌入手,深入探究,是理清說明順序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難點問題3 辨識方法 多種多樣

生:老師,你曾經說過無論寫什麼文章都需要恰當的運用一些方式方法,那麼,您能不能告訴我們說明文有哪些說明方法呢?

師:好,請看下面的相關知識鏈接。

相關知識鏈接

爲了把事物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要有相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的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要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範例1 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爲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說明的例子?

分析:

趙州橋和盧溝橋就是這驚人傑作的代表。作者通過對這兩座橋的介紹更好的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中國石拱橋的傑作之---趙州橋。

文章在4、5兩段對趙州橋做了介紹。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傑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着原來的雄姿,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爲驚人的傑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表明它驚人的雄偉。接着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傑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說。

(一)一個長達三十七點四米,當時世界之最的大拱,怎麼保證交通便利?趙州橋的設計者打破常規,將橋洞做成弓形,橋面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可以說的確巧妙。

(二)這樣一座大橋,又是獨拱橋,用石材多,對兩岸橋基壓力會很大,怎麼辦?牌河汛期暴漲,會對橋身猛烈衝擊,怎麼辦?設計者創造性設計,拱上加供,不但一舉兩得,而且收到了美觀的奇效,不愧巧妙絕倫。

(三)橋如此長,如此寬,怎樣保證它的堅固?怎樣便於施工?設計者匠心獨運,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橋洞,真是製造奇特。

(四)除了結構奇巧之外,趙州橋的形式也勻稱美觀,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諧,藝術價值也是不朽的。值得注意的,還有:作者前引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構造奇特,後引張鷟的話說明橋的形式美觀,最後點明趙州橋是以李春爲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先總後分再總,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

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什麼關係?

趙州橋獨具的特點有力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是位於洨河上的獨拱石橋,接下來,文章又舉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橋盧溝橋,這就印證了中國石拱橋數量多、分佈廣,形式多樣的特點。

再看,中國石拱橋的又一傑作--盧溝橋。

盧溝橋是中國石拱橋又一個驚人的傑作,比趙州橋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稱得上歷史悠久。盧溝橋比趙州橋長得多,略窄。橋面更平坦。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它是靠石砌橋墩聯成整體抵禦洪水的。它也很美觀,尤其是柱頭上千態萬狀的石獅子別具特色。盧溝橋在中外都享有盛譽,並且是抗日戰爭的紀念地。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2

內容預覽:

《觀潮》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 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 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 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文字序領與畫面結合法)

四.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五.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 感悟發現法 引導發現法

六.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讀書發現--質疑問難--組內合作--組外協作)、感悟發現法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錢塘大潮錄象

八.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 談話,板題。

2. 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 導入3、4自然段。

4. 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 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 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爲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 組建合作小組

4. 組內合作學習 (感悟發現法)

5. 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 引導小組感悟。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導發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d.感情朗讀。(引導發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 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 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 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 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 師生共同評價

(七)、結束語

(八)、板書

觀潮

悶雷滾動出白線

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牆現

錢塘奇觀天下傳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說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同時也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德育目標:

增強防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爲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1.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 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能收集篩選信息,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三)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爲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

認真閱讀課文(至少三遍)。

2.學生預習瞭解作者。

3.通過查資料理解生字詞。

4.能通過自學把握課文段落層次。

5.課前準備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導入

多媒體播放一則生物入侵者的新聞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生答:外來生物入侵者給我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師導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僅危害我國還危及其他國家甚至全球,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梅濤的《生物入侵者》板書課題

三:通過解題來學習課文

師:什麼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來或有害的物質進入。

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成稱爲生物入侵。

師:你們是從那裏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在文中勾出來,看看第一段還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生:還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書)

生:不僅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造成這兩種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貝 天牛 紅螞蟻 棕樹蛇 蜥蜴 山貓(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可見概括能力很強,這些入侵者哪些是詳寫?

生:斑貝 棕樹蛇

師:很棒,現在老師要爲難你們了,看誰最棒。請你們採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貝的事例講給我們大家聽聽。

此環節選數名學生比賽,選出最佳講故事明星兩名給與獎勵。

師:講完故事老師又要讓你們當一回播音員,請同學們把棕樹蛇的事例用新聞播報的方式報道出來。

此環節要求學生回憶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可以抽三名學生參加比賽,選出最佳播音員一名給與獎勵。

師:在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瞭解了生物入侵者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危害。那同學們又蒐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蘆 白蟻等等

師: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呀,老師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資料,請看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師:是呀!他們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們就得加以防範,但首先要知道他們是如何傳播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生:非自然途徑(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跨過寵物貿易等)板書(途徑原因)

師:回答很有建樹,因此老師告誡同學們在養寵物時千萬別造成養寵物爲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們怎樣來控制它們呢?課文中是怎麼說的。

生:文中說有兩種態度干預於與不干預。

師;你們認同那種說法呢?

此環節讓學生兩分鐘辯論

師;同學們的辯論真激烈,在你們的脣槍舌戰中我們瞭解到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很嚴重,因而有許多專家們認識到了這一危害也採取了措施,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專家們採取了什麼措施並讀出來。

生:在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嚴把國際貿易關 買來的寵物不能隨意放生 .......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做個環保小衛士,老師也有幾條措施希望我們共勉。(多媒體出示)

1.要謹慎引種。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意識。

3.家庭飼養的寵物絕對不能隨意“放生”。

4.嚴把出入境檢驗檢疫關。

師:本文采用哪些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 打比方 列數字 下定義(板書)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麼順序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邏輯順序(板書)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給我們的環保敲響了警鐘,因而保護自然,關注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嚴加防範(板書)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擬一條關於生物入侵的環保標語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自作適當補充。

六.結束語

一件件鮮活的新聞事實並非無中生有,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生物入侵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正侵蝕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責任,關注環保。科學抵制生物入侵,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啓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傑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瞭解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說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說明方法的區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佈置學生查閱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說說這兩座橋各有什麼特點?(投影拱橋和樑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樑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並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橋樑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並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樑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樑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樑橋橋式單調。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點,所以我國橋樑很多是石拱橋。 1、激發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儘可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看註釋①,瞭解作者的有關資料。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徵、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範讀課文,並投影下列問題。

①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②用一句話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③中國石拱橋很多,文章爲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重點說明的例子?

3、提問、啓發、歸納以上問題,並板書。

①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傑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

③這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爲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後者是聯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爲例做了具體說明。那麼作爲傑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麼特色呢?作者怎樣說明的呢?

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③假如你是導遊,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後向遊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並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歸納:

①先總說、後分說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後逐一分析橋身的結構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②弓形獨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構勻稱。

③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瞭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說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麼作爲聯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衆不同的魅力呢?下節課探討。

七、佈置作業 :

A(學優生):識記說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容。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後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爲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爲例進行說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傑出代表,那麼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爲聯拱石橋的傑出代表——盧溝橋有什麼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後半部分

解放後,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樑的畫面。

四、佈置作業:

A(學優生):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樑,畫出示意圖,並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樑,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據: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據。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遊記,讚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旅人橋”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後一句

3. 小結: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瞭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徵。本文就是說明文特徵顯著的典範。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說明:

(1)第2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由外表到內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係,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寫文章時僅能佔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於“到處都有”,因爲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裏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說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餘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說,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字的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字說明,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瞭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說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佈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課外說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後習題

C:(後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徵: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字說明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或依據課文內容繪製幾幅圖畫。(體現橋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步驟

-整體感悟

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問題.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爲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繫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

不失和諧。

■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爲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

(出示學生繪製的四幅圖畫)

四人小組討論: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長橋一般建築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

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角度來判斷。

美句賞析。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

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

《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爲規範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點 評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極富表現力,適合朗讀。因此本教案因勢利導,採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循序漸進, 易於實施。

從教學流程看,用詩句導入,富有內涵,極具感召力。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幾幅圖畫,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畫筆或課件描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有了活力。讓學生運用美學的知識進行鑑賞,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將品味語言作爲本課的學習重點,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使學生對語言有更真切的體會。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學生賞析影片《英雄》中的畫面,貼近生活,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本教案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極強。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6

一. 教學目標:

1. 瞭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

2. 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

3. 瞭解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把握詩的情與景、事與情,感受

品位詩歌的意境。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瞭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位詩歌的意境。

3. 背誦這三首詩。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創痍,詩中聖哲。

滿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同學們,這些對聯中指的人物是誰呢?對,是杜甫,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兩首

《望嶽》《春望》。

二. 杜甫介紹: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爲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這些詩像

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李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爲史詩,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稱爲詩聖。

杜甫( 712~ 770),唐代詩人。字子美。 祖籍襄陽 (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爲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 7歲學詩,15歲揚名。 20歲以後可分

4個時期。

漫遊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 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着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 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 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爲摯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 杜甫

此期詩作現存 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嶽》爲代表。

望嶽

一、課文導入: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俗語說有眼不識泰山,可見泰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你們見過泰山嗎?如果沒親身見識過泰山也不要緊,下面來看一些泰山的風景圖,領略一下它的壯麗風光吧。(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圖畫,教師介紹)

下面學習杜甫的《望嶽》,看看古人眼裏的泰山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聽範讀,要求邊聽邊注意讀音,聽完朗讀一遍,

板書:曾ceng通層 眥zi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問:結合照片及詩,你感覺泰山有什麼特點?詩中哪裏體現出來?

(板書:地域_、風景_、山勢)

岱宗兩句。

問:岱宗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尊稱泰山爲岱之宗?(投影第最後一頁泰山居五嶽之首,在古代被認爲是最神聖的山。)

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

齊魯怎麼理解?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形象地用齊魯地區代表泰山的廣闊。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板書:地域廣)

翻譯:泰山是怎麼樣的呀?它在齊魯大地上都是一片連綿無盡的青翠。

造化兩句。

問:造化指什麼?(大自然)爲什麼說天地神秀都聚集於泰山?說明泰山的什麼特點?(山勢高峻)

問: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提白雲山作對比)

問:你覺得割字用得好嗎?換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對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較大。說明泰山陰陽差別明顯,界線分明。)

(板書:風景美、山勢峻)

修辭特點:對偶

蕩胸兩句。

問:請調換一下語序理解這句話:層雲生蕩胸,歸鳥入決眥。(曾通層眥即眼瞼接合處。)決眥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誇張)

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修辭特點:對偶 誇張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面對這麼一座雄偉的山,誰不想攀登上去成爲勇者?

問:詩人的這句豪言壯語對你有什麼啓發?(泰山之顛象徵人生的理想顛峯)

(背誦此句,2分鐘抽三個同學以上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爲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7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爲一部爲《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遊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乾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峯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鍊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爲首,以“水”爲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書中註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2、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

①查找有關三峽的知識、圖片等。

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③朗讀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

①《話說長江》中關於三峽的影片剪輯。

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

③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啓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多媒體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峽是什麼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麼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並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麼特點。

(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註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並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裏,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後練習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疏通文意。(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二)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三)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順序:

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

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1)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2)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3)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後齊背。

(四)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後試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佈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語言精練,僅用百餘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②語言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後小、先總後分,層次分明。

④選取極有特徵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⑤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⑥筆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後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五)拓展思路,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課後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餘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天上的街市》是新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新詩單元,教材編者稱之爲“詩海徜徉”。單獨設立一個“新詩單元”,這在初中語文教材編輯史上還是第。這反映了人們對詩歌,尤其是對新詩在觀念上的一些變化。

本單元編選中外九位現代詩人的十首詩歌,可以說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給人的整體閱讀印象。而《天上的街市》爲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1)《天上的街市》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詩人的嚮往和追求。(2)《天上的街市》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於是想象便在作者一連串的聯想當中放飛了,而這個聯想的“中介”便是比喻。“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兩個比喻,兩層聯想,把我們引進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3)《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全新詮釋,這個反傳統的創作,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編入本單元的第一篇,因爲它很好體現新詩的特點,它能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新詩的領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及本課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1)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2)嘗試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方法。(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4)領略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由於文字上沒有障礙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對詩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過來要埋怨新詩“沒勁”。這首詩節奏和諧,音韻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語言清新樸素,描繪出一幅浪漫溫馨的天國樂圖。根據這一提示,教學目標(1)(2)應確定爲本課重點。在朗讀中感受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詩讀歌的豐富內涵來。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爲了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適當介紹詩人在創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後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緒,以幫助對詩歌內容的理解。(2)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的圖畫美,在朗讀中品析詩歌的情感美。(指導誦讀)。(3)啓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天上的街市》有豐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4)比較——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做比較,從兩者生活狀況的不同上去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學手段上,採用配樂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理解。誦讀時注意節奏和重音。(2)想象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3)比較法。比較詩歌與民間傳說的異同,瞭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說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爲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用民間故事導入。教師或學生講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着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裏,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在學生積極性已被調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的情況下,我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通過朗讀,理解領悟全詩,立意在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三)、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詩歌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通過讀來領會內容、探索問題。爲了能抓住實質問題,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讀帶或老師的範讀,然後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重音。

(3)、配鋼琴曲《星空》,全班小聲讀,享受詩歌的音樂美。

2、想讀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外收集的關於星空的想象的傳說、故事、詩文。

(2)、教師示範(出示牛郎織女行空圖):我看見牛郎騎着牛兒,臉上寫滿了幸福溫暖,他在想什麼呢?在想織女昨天的新花樣織出來了沒有?織女是個巧手的女子,也是個倔強的女子,什麼事情不做到最好決不罷休。不過牛郎今天給她帶的這本《中國織染》一定可以幫助她的。天河淺淺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見那似錦的雲霞和雲霞中春花般的織女……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4)、配樂,沉醉在想象中默讀。

3、析讀

(1)、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着讀這一節,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①老師示範讀,指導朗讀技巧:懷着驚喜的心情去讀,重讀“明”“閃”“明星”“現”“點”“街燈”。②學生練習讀。③學生演讀。

(2)、①請學生讀自己寫的表現天街美麗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學閉目聽。②作者在想象這一切的時候,有着怎樣的心思呢?試一試,把你的心思讀出來。③指名說出朗讀時的體會,教師點撥:有一點嚮往、有一點讚歎、有一點想飛的感覺。④女生齊讀。

(3)、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學生輕聲讀。③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是通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閒遊”“提着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彷彿是坐着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4)、背誦。

(四)、總結擴展,領會內涵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寫句。

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續寫下邊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簡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顯示這點,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9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自己的故事與父親的故事導入,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喪(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質(zhì)賦(fù)閒(xián)頹(tuí)唐(táng)瑣(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虧(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揀(jiǎn)攙(chān)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說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 )2.紛紛落下的樣子( )

3.悽慘暗淡,不景氣( ) 4.失業在家( )

5.短時間停留( ) 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

7.衰頹敗落( ) 8.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 )

9.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 )10.細小而繁多(的事)(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現“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 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 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四、再讀首尾,領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

再讀首尾段,引導學生談自己感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五、聆聽《父親》,感悟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

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爲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0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

1.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瞭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鬆的課堂氛圍。)

2.積累本課字詞:亢奮()晦暗()羈絆()燒灼()冗雜()驀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爲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構:

1、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

1、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擊鼓的後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疾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它使你……

5、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爲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爲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找出課文中你認爲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並抄寫。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開始,我先用視頻——西北安塞腰鼓激發學生的興趣,強烈的聲響和劇烈翻飛的動作在一瞬間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幾分鐘後當我提問“安塞腰鼓給你帶來哪些震撼”時,學生一片沸騰。“荒涼的背景”、“虎虎生機的動作”、“粗獷豪放、精神抖擻的表演”,他們的評價正好達到目的。我順勢一導,今天,就讓我們在劉成章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接下來我讓學生朗讀感知課文:引導他們用心體會,大聲朗讀課文就順理成章了。這節課帶給我的思考是:當電化教學日益成爲我們的輔助教學工具後,真正的追求應該不是手段而是教學效果,一切設計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氛圍的親切、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那種濫而不精的幻燈片,除了讓學生覺得我們的老師會運用電化教學之外就沒別的效果的課件,是不是該退出的課堂?還有,那種把課堂上得十分“熱鬧”,一堂課下來,學生唱了,跳了,畫了,討論了,體驗了,旁觀的人卻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語文課呢還是文體活動課,這種只重形式而忽視內容的教學是不是也應從多媒體手段中安靜下來了?電化教學的推廣已經走了好幾年了,我忠心祝願我們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着堅定的步伐,來優化推廣我們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賞析

這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力量的讚歌。

在文章裏,安塞腰鼓,並非只是單純地在作爲人類生命力量的一個載體、一種象徵;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這樣,作者自然要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一歌二頌難以盡致,則有三歌之、三頌之。

在作者筆下,幾乎分不出哪是形式與內容,哪又是客體與主體,兩者真正地獲得了無間的統一。

不取拖沓累贅、沉悶疲軟的長型句式,而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複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

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羣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迴響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應。

自始至終採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並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

──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安塞腰鼓,是屬於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於這方土地上的人羣,才能創造出此等奇觀,也才能憑藉它而釋放其內蓄的偉力。作者是陝西人,從其描寫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寫得酣暢淋漓,曲盡其妙。

這一篇,與喬良的《高原,我的中國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喬良的作品,是對中華民族性格特徵的總體性的把握,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則是把它對象化和具體化。讀者能把兩篇作品一併閱讀,相互比照,必將更深切地體察到我們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現。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瞭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着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

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幹性的。還有初讀課文之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的安塞腰鼓”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學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後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看見……我聽見……我感受到……”讓學生對安塞腰鼓有進一步的感知。

3、注重朗讀:

放聲朗讀,尤其是朗讀比賽,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先自讀,後比賽讀,或小型集體讀,形式各樣,單讀雄深、酣暢,餘味無窮;雙讀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宛轉低迴,聽者陶醉之際,戛然而止;集體朗讀氣勢磅礴,抑揚頓挫,響徹耳鼓,這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了本班全體同學的朗讀實力,也充分體現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這節課不足的是教師在突破重點內容時,有待於挖掘和拓寬;學生在某些環節表現不夠到位。

2、教師的板書設計較凌亂,書寫不夠規範。

3、基礎知識教學還需進一步加強。

這堂課的缺憾有待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1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

教學設計

一、創意說明

《音》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是一篇讓學生認識貝多芬、瞭解貝多芬,學習貝多芬的人物傳記。而這篇人物傳記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它沒有詳盡地介紹貝多芬如何創作了他那些經典的交響樂(作爲“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而是把貝多芬作爲和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來描寫、刻畫的。作爲這一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作家用出色的肖像描寫,從中表現了貝多芬的生活遭遇、個性氣質和精神風貌,反映出了貝多芬作爲普通人的不爲人知的一面。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才能實現,本堂課教學設計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爲核心,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把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教學要達到三方面目的:知識和能力:學習出色的肖像描寫的傳神達意之效果,體會文章語言形式與內在表達內容高度的統一。過程和方法:看錄相、聽交響曲、讀課文、說感受,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情感和態度:感受貝多芬與命運作不屈鬥爭的頑強精神,讓學生有不畏困難的健康的心理,有知難而進的進取精神。

二、教學步驟(本課設計爲一課時)

1、導入課文,簡介作者。

⑴導入:音樂導入法,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聆聽,再讓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貝多芬。教師再補充“正如大家所談到的,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但同時也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他與平凡人一樣會遭受病痛的折磨,對孤獨忍無可忍,渴望與別人交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⑵簡介作者:(多媒體顯示,學生齊讀何爲有關信息)

2、初步瞭解貝多芬:

⑴電腦課件顯示《貝多芬》的文字介紹,學生自由朗讀。

⑵電腦課件顯示《貝多芬》交響樂的表演片段,學生認真觀看賞析。

通過文字和音像資料,學生對貝多芬有初步瞭解和直觀感受,爲理解課文中肖像描寫展示貝多芬性格、氣質打下基礎。

3、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電腦課件展示學生自主學習任務:找出文中的肖像描寫,並把握人物的性格、氣質。這個問題設計內容涵蓋全文,答案在文中亦易於發現,學生能較爲輕鬆完成,對人物性格就能較爲準確歸納感受。

4、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⑴理清文中敘述的幾件事。(此環節已放在預習中完成,這裏可簡單帶過。)

⑵小組分工朗讀,自由發言,暢談閱讀課文的感受。

⑶對自主學習部分小組裏提出疑問並讓他們試着相互解答。(教師充分引導,使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升了能力,降低了難度。)

5、全班範圍裏提出疑問並試着相互解答:(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學生的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

6、教學小結:學習作者藉助肖像描寫來展現人物的精神世界,以貝多芬的精神來激勵自己成長。

7、作業佈置:

⑴合作交流課後的“研討與練習”。

⑵用5分鐘寫一片段作文,要求描寫本班同學,不出現姓名,由大家判斷是誰,最後學生評點其優劣。

【精彩片段】

教師:我們將隨着課文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請大家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文中的哪些地方的肖像描寫使你有這種感受?

學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生活的簡單,物質生活的簡單。文章5自然段中說:“他自己做東西吃,吃得簡單隨便……”7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所有這些看上去都已經顯得十分陳舊,甚至是不整潔的。”從這兩處我們可看出,貝多芬不在意物質享受。對他來說,精神的充實遠比物質的享受更有意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貝多芬將他所有的時間都給了他鐘愛的音樂,他不希望以奢華生活浪費他的時間。

教師:這個同學能夠抓住女傭的語言和貝多芬的衣着來分析,很好。

(板書:生活簡單衣着描寫)

學生2:我感受最深的貝多芬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他雖然有那麼多的不幸和苦難,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甘心墮落,而是頑強的抗爭。請大家注意這幾處的描寫。6段的“一個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給人明顯的印象就是他能擔負得起。”8段的“人們可以看見他那只有力的大手”。10。5段的“一張含蓄了許多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髮”“深邃的眼睛……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一張緊閉的嘴,襯着略帶方形的下頦,整個描繪出堅忍無比的意志。”這些描寫都在告訴我們,他在以自己的不屈不撓向命運抗爭。

教師:這位同學能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寫,洞悉人物的內心世界,很好。角度抓得好,分析也好。命運的苦難並沒有貝多芬壓倒,相反,他勇敢地直面這些苦難,不妥協不屈服。

(板書:不屈不撓外貌描寫)

學生3:我和他的感受相同。但我想再作補充。除了外貌描寫,在語言、神態的描寫上也有體現。比如22段的“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23段的“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這兩處也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貝多芬內心的堅定、勇敢和永不屈服。

教師:補充得很好。其實也是作者想要着力刻畫的。除了外貌描寫,作者還通過自己的評論性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偉人的敬仰,最典型的是25段中省略號後的那段話。作者已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用抒情性的議論傾訴着自己的感受。

(板書:永不屈服神態描寫)

學生4: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的善良可愛。他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有偉大顯赫的一面,也有着可愛純樸的一面。文章15段有這樣一句話:“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貝多芬內心善良的一面,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不可親近。文章25、26段寫的是他向客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其實是很可愛的人,甚至有點孩子氣。

教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的發言。他深入到貝多芬的靈魂深處,他看到了人們不常看到的善良、可愛、純樸。貝多芬是一位偉人、怪人,但也是一位善良、純樸有愛心的人。

(板書:善良可愛神態描寫)

學生5: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內心的渴望。我覺得他是一個充滿渴望的人,他的內心有很多向往與追求。第10~15段有一個詞“神往”,這個詞用得非常好,它寫出了貝多芬對交流的渴望、對寧靜的渴望。第18段有兩個詞:“一滴淚”、“好靈魂”,這是他在看了客人的紙條後的真情流露,反映出他內心渴望與外界交流,渴望人們瞭解他的內心世界。

教師:分析得非常漂亮。能夠從詞語中,深入體會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很好。的確,貝多芬是一個內心充滿了渴望的人,他渴望被人瞭解,渴望走出孤獨,渴望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這種渴望,其實也就是他對生活的追求和熱愛。種種的不幸並沒有磨滅他對生活的熱情,相反卻激起了他對生活更大、更多的熱情。那麼大家說,這裏我們是概括爲“充滿渴望”呢,還是概括爲“熱愛生活”?

(學生對這兩個詞進行比較討論。討論很有必要,因爲兩種概括各有理由。選擇“充滿渴望”,重在表現貝多芬的孤獨寂寞。選擇“熱愛生活”,重在表現他的不屈不撓。如果爭議不休,可以兩詞兼用,因爲它們的角度各不相同)

教師:大家用自己的眼光觀察、剖析着貝多芬,展示了他作爲普通人的另一面。我們來看一個板書。

善良可愛、永不屈服

生活簡單、充滿渴望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衣着描寫

熱愛生活、不屈不撓

能把他還原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感謝作者何爲先生,如果不是他的描寫,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作爲偉大音樂家的貝多芬,他的內心多麼孤獨和渴望,有着多少無奈與痛苦,又有着多少堅韌和剛強。同樣,如果我們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我們也就無法真正理解他在生命長河中的抗爭、不屈、勇敢和頑強!讓我們記住這樣的話:

“誰也別想戰勝我,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之魂,是哲學上“大寫的人”同命運荒誕那部分勇猛搏鬥之魂。

作爲精神世界的巨人,貝多芬的一生是灑脫的一生。他正是後來海明威所讚賞的那種鬥士:“人並不是生來被打敗的。”

三、體驗反思

教師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在座的學生,請他們用一句話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1:貝多芬是一面旗幟,它永遠飄揚在身處逆境的人們的心頭;貝多芬是路標,它永遠聳立在歧路雜處的人生旅途上。

學生2:貝多芬,我永遠的偶像。

學生3:天才來自勤奮,成功來自不屈。

學生4:別驚異於成功的輝煌,多看看背後的憂傷和淚水,這或許會給我們更多的啓示。

學生5: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令人敬佩。

學生6:偉人就是像神那樣無畏的普通人。最美好的品質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

學生7:一切幸運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決非沒有希望。

《音樂巨人貝多芬》原文閱讀

客人敲開了貝多芬的家門。

“他不肯接見你的,”一個女傭站在門檻上爲難地說,“他誰都不肯接見。他厭惡別人打擾他,他要的是孤獨和安靜……”

但是這個好心腸的女人經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圍裙答應去試試看,不過,她說:“答應我,你們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決定去留。”

她帶領來客到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裏,最惹人注目的是兩架對放的大鋼琴。女傭在一旁指點着說:

“他在這架鋼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鋼琴上經常彈奏。別以爲這房間雜亂無章,我曾經想收拾一下,後來發覺那是徒勞的。他不喜歡我整理房間,就算整理好了,兩分鐘內就會弄得零亂不堪。過去那一邊是他的廚房,他自己做東西吃,吃得簡單隨便,也不讓我幫他一點忙。可憐他幾乎完全聾了,又常常不舒服,什麼聲音他都聽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難受。還有他那個流氓一樣的侄子,一天到晚來麻煩他。瞧,他下來了,我希望他不會責怪我。”

沉重的腳步聲踏在樓梯上清晰可聞。到第二層的時候,他稍稍停留。隨後他走進門來了。一個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兩肩極寬闊,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而他給人明顯的印象就是他能擔負得起。

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藍色的,胸前的鈕釦是黃色的,裏面一件純白的背心,所有這些看上去都已經顯得十分陳舊,甚至是不整潔的。上衣的背後似乎還拖着什麼東西。據女傭解釋,那拖在衣服後面的是一副助聽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無視屋內的人,一直走向那隻巨熊一樣蹲伏着的大鋼琴旁邊,習慣地坐下來,拿起一枝筆。人們可以看見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帶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憐惜的神情,默不作聲地望着他。他的臉上呈現出悲劇,一張含蓄了許多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髮,蓋在他的頭上,好像有生以來從未梳過;深邃的眼睛略帶灰色,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長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張緊閉的嘴,襯着略帶方形的下頦,整個描繪出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

女傭略一躊躇後,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煩的。

“什麼?又怎麼了?”他大聲說。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語:“倒黴,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樣子。”

女傭向客人指了指。

貝多芬說:“誰?那是誰?”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們說的聲音大些,我是個聾子。”

客人小心翼翼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戴上眼鏡,專注地凝視了一會兒:“好,你們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子的毛。”他說,雖然嚴肅,但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你們很勇敢……可是你們不容易瞭解我,也很難使我聽懂你們的話。過來坐在我旁邊,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隨手拿過來一張紙一枝鉛筆給客人。

客人在紙上寫着:“我們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帶給萬千大衆,使他們瞭解您真實的好靈魂。”

看了這幾句話,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裏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我的好靈魂!人家都當我是個厭世者,你們怎麼會想到這個!在這裏我孤零零地坐着,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裏發出的迴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貝多芬神往地說: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他接着說: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停地記下來。

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爲伴。

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裏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和巴赫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爲了餬口指揮鄉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着節拍指揮時,聽衆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台上,直到一個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觀衆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

法國作家梅里美說得好:“作詩只能說到七分,其餘的三分應該由讀者自己去補充。”我馬上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的藝術,覺得教學藝術也和詩一樣,頗有相同之處:教師講課也只能講到七分,其餘的三分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補充,去創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傳統觀念課堂教學不應該講通講透,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留足學生思考的餘地,讓學生自奮其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甚至覺得有些課文,教師可以只講五分,滔滔不絕,把教材上和教參上的知識和盤托出,這本來就是越俎代庖的錯誤之舉,犯了藝術上所說的“直露”的毛病,我們要花的功夫應該是在設計和點撥上面,時而煽情,時而理智地引導總結,因此,我覺得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來學習主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1、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新課程以“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爲基本理念,這意味着我們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將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個體獲得充分地發展,培養出有個性的人才。這個案例就本着新課程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遊戲、採訪、學生互相之間設疑解疑,仿寫,賞析音樂等等,它不但豐富了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寓教於樂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以讀爲本,運用各種朗讀法,欣賞品味文章。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語言比較地生動傳神,也有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話,不可能光靠着語言的傳達給學生,在這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學生多次的朗讀來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品味這些語言,教師靈活地運用快速閱讀、默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的內涵,在讀中培養朗讀能力。

3、在實踐中去體驗文章深厚的情感。

課程內容不應該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法真實,也可以類比式的仿真體驗,使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運用“盲人畫家畫牛頭”的遊戲導入就是爲了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盲人失去視力的痛苦,從而聯繫課文體會到失去聽力的貝多芬,將面臨怎樣的災難。這時候,學生對貝多芬的崇敬之情絕對不會只是浮於表面的,他們對“偉大”這個詞會有新的體會的。

4、賞識學生、全員參與、共同發展

欣賞音樂等活動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特別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但是正是這給活動的順利進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想利用巨大的反差(遭受如此大的打擊與挫折,卻能創作如此震撼人心的驚世名作)效應,強化教學效果。之所以選擇《命運交響曲》,是因爲從古至今,貝多芬這個名字就始終與古典音樂等量齊觀,他的才能和他的堅毅精神以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方式結合在了一起。特別是這首人人皆知的貝五,即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又名“命運”。雖然這交響曲欣賞水平要求極高,我也不是想上成專業的音樂鑑賞課,但是我覺得這麼好的音樂雖然不能決定和改變什麼,但它給人心靈上的震撼卻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怎麼能隨便放過這樣一個好時機?這時,老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手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諸如“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道理,可真讓老師刮目相看”等等。這樣就能全員參與積極提高。事實上我的學生也真的讓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全員參與討論遊戲等活動,特別是我們班的鬱軍同學,雖然是弱智學生,但他在這樣寬鬆熱烈的氣氛下,也勇敢地表現了自己。

總之,這案例本着新課程新理念的思想,運用多種渠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在遊戲、討論、賞析中得到了自己的真切體驗,作爲新課程標準的實驗老師,我也試着闡釋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希望通過嘗試,可以走出一條可行的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道路。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愛父母。

教學重難點

學習從平凡生活中擷取細節展現人物。體會平實的語句中蘊含的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一)導入新課

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出示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愛父母。

過渡語:同學們,讓我們正確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點的字詞,打好學習的基礎,然後根據自學指導,完成自學任務。

二、先學

(一)自學指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並思考以下問題:

1.緊扣“四”字,解讀《背影》,試一下請找出:四次背影、四次流淚、四句父親的話。

點撥:“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現四次,開頭設疑——點出背影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結尾思念——照應背影 。以“背影”爲線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反覆照應了標題,使文章貫串一氣,渾然一體。

四次淚,徐州見父——難過的淚 ;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父子分手——惜別的淚 ;北京思父——傷心的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四次流淚中,讓我們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深深的摯愛和他那顆水晶般透明的心。

父親對我的關愛的話主要也是四句。第一處: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這路!”這是父親在禍不單行,家境十分慘淡的處境下,強抑悲苦,反過來勸慰兒子,可見父親的體貼。第二處:“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親自送兒子。第三處:“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把兒子送上了車,已經照顧得無微不至了,可是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到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爲兒子去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自己很明白,可是爲了兒子,自己仍然心甘情願地去買橘子。第四處“我走了,裏邊沒人”。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後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四句話中蘊涵父親多少對兒子的憐惜、體貼與依依不捨,樸實的語言中充滿着溢於言表的深摯感情,父親的那顆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2。分清段落層次,疏通文意。

點撥:回家奔喪一喪事畢,赴南京,父子同行事雖忙,不放心,親自送行

南京送別 看行李,揀座位,再三叮嚀

穿鐵道,見背影,幾度落淚

北京思父——持父信,見背影,淚光晶瑩

(二)自學檢測

要求:在學案上完成自學檢測題目,書寫認真、規範,不能亂塗亂畫,一對一檢查並用紅筆糾錯。

1.《背影》的作者是——,字——,江蘇揚州人。——家、詩人、學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 》《 》《 》《 》等。

2.初讀課文,詞暢句通 ,試着給下面劃橫線的字注音。

交卸 奔喪 差使 狼藉 躊躇 迂腐

頹唐 瑣屑 蹣跚 簌簌 擦拭 舉箸

(三)我的疑惑

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剛纔的學習中你有什麼疑惑,提出來請大家幫助解決:

三、後教

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理解文意了,那麼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學案提示,再次速讀課文,10分鐘完成下列學習任務,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請用波浪線劃出具體描寫“背影”的語句,思考: 第六段描寫父親背影時有哪些精彩之處?

點撥:段落中的“定格描寫”;“連續動詞”描寫;“淚”的表“情”作用; 黑色與紅色; 父親的話語欣賞; 動詞的表現力;父親的外貌;兩次寫“背影”;父親買橘等。層次分明,語言樸素、情感深沉地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那布帽、布馬褂、布棉袍,表現了父親的家庭敗落、生活困苦的境遇;那蹣跚的步態,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動作,形象地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那叮囑的話語,表現了父親的關懷備至;那流淚,又流淚的敘述,表現着作者內心非常複雜的情意。

2、請用着重點標出父親過鐵道買桔子的動詞,以“我認爲--用的好,因爲---”的句式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

點撥:言之成理即可。

3。本文不同於一般作品從正面着筆去描寫人物肖像,着力於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選取了對兒子來說再平常、再熟悉不過的“背影”爲表現角度,爲什麼車站送行父親的背影竟使兒子感動得流淚?

點撥:“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起到點題的作用。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令普天之下所有華夏兒女都感動的“背影”,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朱自清先生除了被深深感動外,還會有一絲的後悔或遺憾;因爲二十歲的他當年並沒有很好地理解父愛,還有“暗笑他的迂”等不應有的心理。所以一旦理解之後,定會有自責之意。 這是他平生以來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愛的真諦,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的存在。 這是惜別的“背影”。朱自清在頓悟到父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父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即將分別格外依戀。

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課後小結

教師寄語: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 “爸爸,我想對您說” 爲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

課後習題

請迅速完成下列題目,一對一檢查後迅速用紅筆糾錯。(兩個題目任選其一)

1。有人說:“父愛象一張弓,折彎身軀蓄一生之勢把孩子射向遠方”。父愛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廣闊,如鬱金香般含蓄。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想一想,你有過哪些被父母感動的記憶?(150字左右)

2。讀下面兩段歌詞,請寫一寫你對父親的理解。

①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聽聽您的叮矚 ,我接過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愛心 。有老有小您手裏捧着笑聲 ,再苦再累您臉上掛着溫馨 。

②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流;都說養兒爲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板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單元模塊中預習本課內容,訓練學生閱讀較長說明文的能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文體特色。學會快速過濾篩選有效信息。

2、在閱讀中體味文中科學家鍥而不捨、嚴謹求實、追求高遠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優秀品質。

3、辯證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現象。熱愛科學、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跨學科知識的閱讀與理解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不要拘泥於文章內容本身所傳達的具體知識,而要跳升到語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從而體會說明文語言與其他文體的區別。

2、在文章理性客觀的描述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並領悟科學精神的內涵:不畏失敗,勇攀高峯,鍥而不捨,嚴謹求實。

3、結合實際,拓展延伸。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教學建議:

1、讀:多讀課文,走進文中的科學世界,對於感興趣的知識或話題要積極的探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2、查:這篇文章是遺傳學泰斗談家楨寫的一篇關於前沿科學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許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實,大家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廣泛查閱這方面的信息,擴充你的知識域面。對於本文的作者,更應該有深刻的瞭解。建議同學們多從課外蒐集資料,爲我所用。

3、寫:學習語文,不能離開語言表達,除了與你的學習同伴探知討論、各抒己見之外,一定要及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整理成文字,這樣會促進你的寫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閃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導:

小組合作探究: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各採衆長。

一、情境導入:克隆羊多利

(激發興趣,引發思考)

二、步入課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詞也經常被用到,只不過我們平時所說的克隆含義更加靈活、更加廣泛。你能舉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嗎?(暢所欲言,將科學術語通俗化,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學生活動:生活中的“克隆”

(二)整體感知

我們這篇文章是科學家寫的一篇關於前沿科學的科普文,那就決定了文章的內容應該是準確嚴謹。他肯定不會像我們一樣去理解“克隆”的含義。他要告訴你一個最準確的答案,什麼事“克隆”?

學生找到,大聲念出。

(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爲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後代,這就是無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

文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句式表達:

如:凡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羣個體,也叫“克隆”。

這種來自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後代羣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這種)依靠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並經兩性細胞融合產生後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

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們把這種說明的方法叫做 下定義

考考大家:除了下定義這種說明方法之外,你還知道哪幾種說明方法?

學生搶答: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

(三)感悟精神:

舉例子的方法在在說明文中經常用到,我們這篇文章用了沒有?

請學生找一下,作者在文中列述科學家在那些動物身上做過克隆實驗的例子:(請用說明對象來簡單表述)併爲他們分類列出:

鯽魚、鯉鯽魚——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綿羊

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動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這體現了科學家們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什麼精神?

追求高遠,追求極限,不滿足於現實,勇於探索。

這篇文章看似很理性客觀。其實,在文章不經意的描述中,有很多能夠體現科學家們勇於探索,樂於實踐,甘於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句子,請找出來,畫一下:385天59代,10微米;189個,只有兩個,80多天,8釐米;247次失敗等等。

同學們找的很認真,所以說,大家也很有科學精神。這些數字都體現了科學家勇於進取、嚴謹求實的精神。

任何一項真正惠於人類的科學技術沒有不歷經艱辛,曲折向前的。科學的道路,註定要經受考驗,失敗成其艱辛,而艱辛才正成其價值和魅力。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所以,沒有科學家們無私無畏的付出是得不來的。

文章說: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請你用你熟悉事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李時珍遍嘗百草,勇於實踐,將生命置之度外,才著成了古今中外醫學上的一枝奇葩《本草綱目》

居里夫人清貧爲人、淡泊名利,用畢生精力獻身實驗室,爲人類提取了新的化學元素,堪稱典範。

本文的作者談家楨院士100年的生命裏,有70年是全身心致力於遺傳學,可以說,科學就是他的生命。我們閱讀文章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科學的熱愛與崇敬。文章的題目“奇妙的克隆”,“奇妙”就是神奇美妙,我想不沉浸到對科學的熱愛中的人是不能體會這種奇妙所在的。願同學們能夠學習這種高貴的品質並以自己的行動繼承和發揚這種可貴的科學精神。因爲毛主席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希望大家能夠在科學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遠!

爲了考驗大家的科學精神,我現在就要給大家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文章最後一部分說:“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又說“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進行曲”,請在文中找出這裏的“悲”和“喜”分別指哪些內容?

喜:最有效、最方便地使這種羊擴大繁殖(擴大具有高附加值的動物種羣)

有效挽救這類珍稀動物

對於研究癌生物學、研究免疫學、研究人的壽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用克隆法爲人類自身提供“配件”。

悲: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拓展提升:

展開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什麼?站在科技發展的尖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生命?

大家剛纔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也想告訴同學們:你是獨一無二的,我也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命何其寶貴,它絕不只是一個生物個體那麼簡單,它應該擁有無上的尊嚴,生命因其唯一而寶貴!難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人的生命是無法複製也不容複製的!我覺得,要想讓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辦法不是克隆,而是:珍愛生命。

最後,讓我們用八個字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起立與老師一起放聲呼籲!

熱愛科學 敬畏生命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4

教學重點:

一、體會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徵,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徵的。

二、學習本文嚴謹的結構層次。

三、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四、熟悉說明方法,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意圖,進而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理解結構。

二、在把握全篇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對說明文的分析掌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說明文知識

2、作者簡介及寫作緣由

3、字詞

4、朗讀課文,找出說明對象

5、理清結構,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找出說明對象的總體特徵,並分析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面來突出這幾個特點的。

2、明確本文的說明順序。

3、以課文第4、5節爲例,指導學生掌握說明文閱讀重點。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同學們已經提前預習了《蘇州園林》,那麼請大家先看兩段影片,請你們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蘇州園林?你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你認爲蘇州園林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回答)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葉聖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看看他是

怎樣抓住蘇州園林的特點來進行說明的。

二、朗讀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說明蘇州園林地位的詞語,分析。

明確:標本——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爲代表的事物。表明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三、朗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具有怎樣的總體特徵,才能成爲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提問:爲了達到這一標準,作者認爲設計者和匠師從哪幾個方面下了功夫?

明確:四個講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問:本段具體說明了蘇州園林哪個特點?

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什麼?

爲了什麼這一特點,作者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

五、閱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練習(學生思考、討論)

(1)用“||”劃分這段文字的層次

(2)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其中又以爲主。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

(5)分幾個方面介紹池沼?

(6)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是。

(7)這段文字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中的“藝術”和“技術”有什麼不同?可不可互換?

六、配合圖片,簡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問題: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指出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

(3)這段文字除用說明這種表達方式,還用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4)本段的說明順序是什麼?

七、提問: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後,爲何又寫了7、8、9段?

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

八、整理說明順序:概括——具體主要——次要

九、歸納說明文閱讀的重點:

(1)明確說明對象

(2)弄清所說明的事物的特徵

(3)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

(4)瞭解使用的說明方法

(5)明確說明順序

(6)把握說明文的結構

(7)在說明文中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及效果

(8)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十、本課小結

十一、佈置作業:作文《我們的校園》

要求:

1、認真觀察,抓準特點。

2、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

3、用3~4種說明方法。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三峽風光片)

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剛纔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言)

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過渡:

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裏有了一些對三峽的印象了,但還有點兒模糊,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任選一景,用自己的話把它詳細描述下來,好嗎?(四人小組合作,一人執筆,其餘三人口頭描述。)

(組內代表發言)

過渡: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麼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淒寒的、等等。)

第二課時

四、拓展延伸:

過渡: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

三峽大壩工程。

大家有查到關於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展示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xx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到20xx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擡高175米,請對照課文和查找的資料及圖片,展開想象,描繪一下那時酈道元所描寫的景觀會有怎樣的變化?

(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結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爲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麼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作業:

1 對三峽工程衆說紛紜,你的看法呢?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談談你對建立三峽水利工程的看法。

2課後以小組爲單位出一期以“三峽”爲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山)-- 奇險

夏 湍急

三峽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悽清

第三課時

一、背誦並墨寫課文。

二、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後記: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能理解文意,領略三峽景色之美,並能展開合理想象,體味文章優美意境。